扫描电镜与能谱仪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是一种强大的实验仪器,它能够帮助我们开启微观世界的大门,从而深入了解物质在最基本层面的性质和结构。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SEM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一、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采用电子束的显微镜,通过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透过扫描线圈产生扫描信号,实现对样品表面形貌的观察和获取高清晰度的图像。
SEM和光学显微镜有很大的不同,光学显微镜是使用光来观察物质的显微镜,而SEM则是使用电子来观察物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获得高能电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内部有个电子枪,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经过加速器的加速器和聚焦极的聚焦,成为高能电子束。
2、扫描样品表面:高能电子束射向样品表面,样品表面反弹回来的电子信号被SEM仪器捕获。
3、产生扫描信号:把从样品表面反弹回来的电子信号进行放大,形成显微图像。
二、能谱仪的原理能谱仪是SEM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检测电子在样品中的反应和监测样品中所含的化学元素,以及相应元素的含量。
能谱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样品产生的X射线来分析样品组成,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的X射线能量峰值。
每个元素都有不同能级的电子,其X射线产生的能量也分别对应不同的峰值。
因此,通过表征能谱仪所发现的不同X射线能量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
三、SEM的应用1、矿物学SEM被广泛应用于矿物学研究中,因为它能够提供很高的图像分辨率。
将样品与高能电子束相互作用可使样品表面反射的电子被收集,从而形成高分辨率的矿物学图像。
2、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中,SEM被用于表面形貌研究以及微观结构解析。
通过SEM可以获取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力学特性,为材料研发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3、医学SEM在医学领域也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例如用于人体组织医学研究。
SEM可以提供高质量且精细的人体组织图像,进一步促进了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
扫描电镜和能谱仪一、实验目的1.了解能谱仪的原理、结构。
2.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样品微观形貌观察及微区成分的分析。
3.掌握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的样品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能谱仪(EDS)是利用X光量子有不同的能量,由Si(li)探测器接收后给出电脉冲讯号,经放大器放大整形后送入多道脉冲分析器,然后在显像管上把脉冲数-脉冲高度曲线显示出来,这就是X光量子的能谱曲线。
1.简介特征X射线分析法是一种显微分析和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微区分析,特别适用于分析试样中微小区域的化学成分。
其原理是用电子探针照射在试样表面待测的微小区域上,来激发试样中各元素的不同波长(或能量)的特征X射线(或荧光X射线)。
然后根据射线的波长或能量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根据射线强度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
2.了解EX-250能谱仪的原理及构造X 射线的产生是由于入射电子于样品发生非弹性碰撞的结果,当高能电子与原子作用时, 它可能使原子内层电子被激发,原子处于激发状态,内层出现空位,此时,可能有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外层和内层电子的能量差就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它就是元素的特征X射线。
1)分析原理高能电子束与样品原子相互作用,可引起一个内层电子的发射,使原子处于高能激发态。
在原子随后的去激过程中,即外层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发射出某个能量的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使原子降低能量。
若以辐射特征X-射线的形式释放能量,则λ=hc/E λ=hc/EK -EL2式中,λ-特征X射线的波长;E -特征X射线的能量;h —普朗克常数;c —光子。
元素的特征 X 射线能量和波长各有其特征值。
莫塞莱定律确定了特征 X-射线波长与元素的原子序数Z之间的关系:λ= P(Z −σ)-2式中,P —对特定始、终态的跃迁过程P为常数;σ—核屏蔽系数,K系谱线时σ=1。
2)能谱仪构造能谱仪主要由控制及指令系统、X射线信号检测系统、信号转换及储存系统、数据输出及显示系统组成。
扫描电镜能谱仪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能谱仪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材料表面化学组成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样品:将需要分析的样品制备成某种形式(如薄片、粉末等)并进行处理,以便观察其表面。
2. 电子束扫描:扫描电镜能谱仪通过发射高能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
电子束是通过一种称为热阴极的装置产生的。
这些高能电子束可以穿透样品的表面,与样品相互作用并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和分子。
3. X射线产生:当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一些能量较低的次级电子。
这些次级电子在与样品中原子相互作用后掉电,并释放出特定能量的X射线。
这些X射线的能量与样品中不同元素的能级结构有关。
4. 能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仪会将这些释放的X射线传递到能谱仪器中。
能谱仪会将X射线的能量进行分析,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不同元素及其相对含量。
5. 结果展示: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能谱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中不同元素的存在和相对含量,并将结果以图形或数值形式展示出来。
总之,扫描电镜能谱仪通过扫描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并分析
所释放的X射线的能谱,从而确定样品表面的化学组成。
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分析。
扫描电镜-能谱仪实验技术在《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引言材料分析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材料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扫描电镜-能谱仪是一种先进的材料分析仪器,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多功能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中。
本文将介绍扫描电镜-能谱仪实验技术在《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扫描电镜-能谱仪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扫描电镜-能谱仪是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相结合的一种先进材料分析仪器。
它利用电子束对样品进行扫描,通过收集样品发出的电子、X射线和光子等信息,实现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的分析。
扫描电镜-能谱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多种信号,包括二次电子显微图像、反射电子显微图像、能谱图像等,来获取样品的形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信息。
二、扫描电镜-能谱仪实验技术在《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 观察样品表面形貌扫描电镜-能谱仪可以对样品进行高分辨率、三维的表面形貌观察,为学生展示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特征。
通过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和晶粒形貌等信息,对材料的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分析样品成分扫描电镜-能谱仪还可以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能谱技术获取样品的元素分布和含量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了解不同元素的能谱特征、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掌握材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
3. 研究样品结构扫描电镜-能谱仪还可以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组织进行研究,通过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揭示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形貌等重要信息。
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 实验结果分析与报告撰写扫描电镜-能谱仪实验在《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样品制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与结果报告等过程。
通过这些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科学研究精神和报告撰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扫描电镜质谱仪原理一.样品表面产生信号电子的过程真空状态下加热钨灯丝时会产生电子束,电子束照射于样品上,和样品相互作用产生信号电,包括: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俄歇电子、阴极荧光、吸收电子、透射电子等。
通常所说的扫描电镜像指的就是二次电子像,它是研究样品表面形貌的最有用的电子信号。
能谱图:横轴为X射线能量(KeV),纵轴为X射线光子数。
当用强电子束照射试样,产生大量的特征X射线。
对于试样产生的特征X射线,有两种展成谱的方法:X射线能量色散谱方法(EDS: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和X射线波长色散谱方法(WDS:wavelength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在分析电子显微镜中均采用探测率高的EDS。
强电子束照射试样,同时产生二次电子和特征X射线,二次电子用于成像,X射线用于能谱的成分分析。
二. 扫描电镜成像原理二次电子信号闪烁晶体转换为光子光电倍增管放大并转换为电流信号电信号放大器转换成信号电压送到信号处理和成像系统,完成成像信息的电子学过程三.X射线能谱仪原理样品的X射线信号冷冻的锂漂移硅检测器产生空穴-电子对外加偏压下移动而形成电荷脉冲前置放大器电压脉冲,经放大、整形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计算机处理谱线(横坐标代表能量,纵坐标代表X 射线光子数目)注意:每一个X射线光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压下移动而形成一个电荷脉冲。
四.不同信号电子的产生原理1.二次电子入射电子受样品的散射与样品的原子进行能量交换,使样品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而逸出样品表面,这些逸出样品表面的电子就叫二次电子。
还有一部分二次电子是背散射电子逸出样品表面时激发的,在成像时形成本底。
从样品得到的二次电子产率既与样品成分有关,又与样品的表面形貌有更密切的关系。
2.特征X射线特征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之后,在能级跃迁过程中直接释放的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一种电磁波辐射,其波长极短约0.1n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