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摘要] 目的对比使用传统的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以及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62例确诊的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方法治疗四肢骨折,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的方法治疗其四肢骨折,对比两组的住院天数、手术发热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长短等指标。
结果对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年。
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与发热时间都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全部患者实施区域阻滞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对照组根据相关的原则以及操作方法实施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不需要对对照组进行外固定,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实验组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骨折创口处,尖刃刀纵向切向骨膜,做一皮下隧道,完成对位和对线,用直径为4.5 mm的纯钛,通过皮下隧道穿到骨折处,切入5个以下的螺钉固定孔,对每个螺钉固定孔进行钻孔,攻丝以及固定螺钉;在手术中,要注意观察骨折线以及骨折形态,骨折块相对大的时候,考虑用较大拉力的螺钉来固定,不需要对实验组进行外固定,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1.3 临床观察手术后2周,患者行x线片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发热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长短等指标。
骨折愈合的判断标准为:在骨折端处有骨小梁通过,x线片中发现有连续的骨痂并且没有骨折线,在断端没有异常的活动,可除掉外固定,但是不要让伤口处负重。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与发热时间都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骨科心得300字(精品8篇)骨科心得300字篇1八月份在骨科实习的这段日子,体会更为深刻。
住在骨科的病人来住院的时候都很匆忙,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病人、记住病人,也只有如此,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很多时候,病人因车祸、摔伤,来的时候都满身是血,同时也在疼痛中煎熬着。
这时,如果你不慌不忙地、细声慢语地跟他们交代着,他们肯定会友感。
我们首要的是缓解病人的痛苦,满足病人生理上、安全上的需要,当然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有扎实牢靠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面对紧急病人时我们才会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科学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医学也日新月异,有许多先进的技术日趋成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果我们不继续努力学习,那就会掉队啦!譬如说,断肢再植,在没实习前,课本上就只是概述它是通过什么原理可以实现,而我们也只是被动的接受,甚至还质疑过,但是无法实践证明呀!现在临床实习了,有机会实践了,就像骨科的39床那个女孩,才20岁,手指就被机器压断了,虽然医生给她手指接上了,但是没有护士的悉心照料肯定不行,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内,护士每隔半小时,有时甚至15分钟就去给她做放血试验,防止她的手指血流受阻。
就算是大小夜班也不依旧,毫不马虎。
这些不充分体现了一种白衣天使的责任与爱心吗!当然,也遇到了不少挫折。
我们的工作,是天使的工作。
可是护理工作更需要坚持与忍耐,每天每夜,护士的工作都很繁忙,很辛苦,不停地在病房中穿梭,偶尔还会遇到不太讲道理的病人,这样护士的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但是,我认为这是在苦和累中描绘高尚、铸造辉煌。
每当我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来之不易的欢笑,我就会感到欣慰,感到无悔。
总而言之,在骨科的这个月,我学会了很多,也见识了很多,知道了手术前后的病人的护理工作该如何进行,学会不同班次的工作内容,更坚定了:我们与医生是实实在在的合作伙伴,少了谁都不可以;更应学会处理临床护理突发事件。
实习生活虽很紧张,但我相信我会坚持,会努力用自己的力量谱写白衣天使的优美音符。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体会
目的:分析并评价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和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108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骨折32例,胫骨骨折骨折38例,胫腓骨骨折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愈合时间为5~13个月,所有患者无不愈合、延长愈合和畸形愈合,无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情况发生,按照Merchant方法评价功能,优71例,良27例,一般10例,优良率为90.74%。
结论:四肢骨折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骨折生物力学和提供骨折血运,促进愈合,而且固定牢固,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标签:四肢骨折;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效果
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日渐发展,各种创伤也随之增加,而四肢骨折比较常见,也是骨与关节损伤中最为常见的创伤。
骨受到损伤后,由于其正常的生理应力和血运均遭到破坏和影响,因此愈合比较慢,给患者生活带去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四肢骨折,以往常用切开复位固定法,此种方法在多因广泛剥离骨膜和直接暴露复位手法而造成伤口愈合不佳、感染和延迟愈合[1]。
近年来微创观念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并被患者所接受。
本院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08例四肢骨折患者,男59例,女49例,年龄16~74岁,平均40.2岁,其中,股骨骨折32例,胫骨骨折38例,胫腓骨骨折38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摔伤22例,跌落伤26例,压伤10例,其他伤7例。
按AO分类:A型65例,B型24例,C型19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处理所有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确定损伤情况,并采用石膏进行常规固定,稳定骨折,避免软组织进一步损伤。
对于开放性伤,对其进行清理和消毒,适当给予抗感染药。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酌情进行手术。
1.2.2 股骨骨折采用硬膜外麻醉,通过牵引进行复位,尽量恢复下肢力线、长度。
通过C型臂X线机确定复位情况,确定复位好后在大腿外侧与股外侧肌间近远端各做一小切口,通过两切口开通一隧道,插入LCP钢板,用自钻型锁定头螺钉钻入两端,再用C臂X线机复查骨折对位对线是否良好。
一切完成后,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并分层缝合伤口。
1.2.3 胫骨骨折麻醉同于股骨骨折,于内踝上方作一弧形小切口,沿胫骨内
侧用骨膜剥离器进行骨膜分离,在骨膜和皮下组织间形成一隧道,用C型臂X 线机进行复位。
对于粉碎性复位不好的患者,可采用切开复位螺钉进行固定复位。
处理妥当后,选择合适长度的LCP钢板,固定和术后处理同于股骨骨折。
1.2.4 胫腓骨骨折麻醉同于股骨骨折,若为远端骨折,先切开腓骨复位,用管型钢板进行内固定,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复位,复位结果满意后,于关节端干骺部做一纵小切口,抵骨膜,再用骨膜剥离通过皮下深筋膜与骨膜建一隧道,选择合适长度的LCP钢板,固定和术后处理同于股骨骨折。
所有的患者在术后进行相关功能锻炼,并加强护理。
1.3 疗效评定
参照Merchant方法评价功能[2],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将临床效果分为,优:功能基本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为15°~130°,疼痛消失,行走正常;良:功能有明显改善,关节活动中伸达30°,弯曲可达120°,疼痛偶有,行走有轻微的障碍;一般: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关节活动中伸达30°,弯曲可达110°,时感疼痛,中度行走障碍;差:功能改善不明显,关节活动中伸达30°,弯曲90°以下,疼痛明显,行走严重障碍。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组108例患者中,优71例,良27例,一般10例,优良率为90.74%,见表1。
2.2 随访和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所有患者无不愈合、延长愈合和畸形愈合,无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情况发生。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水平和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创伤大、损伤强、预后差、疼痛强的治疗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而且传统的牵引、石膏固定愈合时间长,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愈合过程中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压疮、关节僵硬等。
近年来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预后好的特点,得到了患者的青睐。
尤其是骨科内固定材料从机械力学向生物力学的改进,让患者在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血运,也不用大面积剥离骨膜和软组织,同时闭合复位,诸多优势的应用,提高了骨折愈合率[3]。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骨折内固定术,通过小切口,建立皮下隧道,用间接复位技术使骨折复位并进行钢板内固定。
此手术不剥
离粉碎性骨折处的软组织,能够尽量保护软组织和提供血供,促进骨痂的形成,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
此手术成功的关键还在于钢板的使用,由于普通钢板钉板之间无锁定结构,仅依靠钢板与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固定骨折端。
而为了使固定更为牢靠,钢板需要紧贴骨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但正是因为如此的固定,容易导致钢板下的骨缺血坏死,而且安防钢板时需要剥离骨膜和周围软组织,医源性损伤会是骨折端的血运遭到进一步破坏[4],对愈合造成不良影响。
而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选择的是LCP钢板,钉板之间通过螺纹锁定,骨折端通过板钉之间的成角达到稳定性,而非是像普通钢板借助于钢板与骨表面的摩擦,如此就降低了骨缺血坏死的可能。
而且板钉之间的整体稳定形成了内固定稳定的支架,让固定更为有效,保持良好的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也能减少并发症。
本组良率为90.74%,所有患者无不愈合、延长愈合和畸形愈合,无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情况发生。
为达到有效地治疗效果,在具备良好的基础后,还必须注意术中的操作。
术前应对患者的骨折进行评估和分类,以确定切口位置,同时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术前对患者肿胀进行仔细诊断,根据其检查结果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切忌盲目进行手术,如此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危险。
复位是手术的关键,本组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复位,这样就能够明确检查复位的效果。
对于LCP钢板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和建立的隧道进行LCP钢板长度的选择。
有学者提出术中应遵循长钢板少螺钉的原则,笔者认为粉碎性骨折钢板应超过3个左右螺钉孔,而简单骨折应超过10个左右螺钉孔。
[参考文献]
[1]卢强,陈华,许猛,等.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6):468-469.
[2]Merchant R,Maestu PR,Blanco RP.Displacen supracongdylar fracturds of the distal fcmur,Blade-plating of closed in the AO system[J].J Trauma,1992,32:174-176.
[3]刘波.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7):118-117.
[4]曾国庆,陈爱宝,马建国,等.各种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1)98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