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
- 格式:docx
- 大小:27.21 KB
- 文档页数:2
四肢骨折在骨折病变中普遍存在,通常是由交通事故、外力撞击引起的,其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可导致不同程度肿胀与疼痛感,影响关节活动能力[1]。
临床多用手术方案治疗此病,骨折治疗遵循AO原则,强调为获得理想复位效果,应重视骨折内固定,需尽量消除骨折部位的细小移位,旨在获得生物学上最大限度的稳定性,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条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传统术式,可在术中发挥内固定作用,但同时会产生明显的手术创伤,导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而且术后出现感染和血供异常的风险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
为此,相关学者对该内固定方式予以反思,提出了生物学固定原则,其核心为减少手术创伤,维持局部血供,更加强调骨痂作用。
在此原则指引下,多种新技术应运而生,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于上世纪末期被提出,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为新型内固定系统,以微创外科为原则,结合交锁髓内钉技术与生物学接骨技术优势,由解剖钢板、标准器、复位器和自攻皮质钉组成。
将其用于骨折病变的治疗中,无需暴露整个骨折断端。
其轮廓符合解剖特征,可被视为置于体内的外固定支架,与骨面高度贴合,但不接触骨膜,可最大限度保留骨骼和软组织营养基础,在瞄准器指引下精准定位,仅需固定于单侧即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既适用于股骨、胫骨等多处骨折的固定,也可用于骨折疏松老年患者的治疗,既可牢固固定,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3-4]。
为此,文中将微创Liss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四肢骨折的作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文中研究对象为78例四肢骨折患者,诊治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通过奇偶数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25~75岁,均值(51.27±2.32)岁,骨折部位:股骨18例,肱骨12例,胫骨9例,骨折原因:20例为交通事故,12例为高处跌落,7例为意外跌倒;观察组患者39例,男性20例,女性19例,28-70岁,均值(51.56±2.45)岁,骨折部位:股骨22例,肱骨10例,胫骨7例,骨折原因:16例为交通事故,14例为高处跌落,9例为意外跌倒。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摘要] 目的对比使用传统的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以及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62例确诊的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方法治疗四肢骨折,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的方法治疗其四肢骨折,对比两组的住院天数、手术发热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长短等指标。
结果对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年。
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与发热时间都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全部患者实施区域阻滞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对照组根据相关的原则以及操作方法实施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不需要对对照组进行外固定,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实验组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骨折创口处,尖刃刀纵向切向骨膜,做一皮下隧道,完成对位和对线,用直径为4.5 mm的纯钛,通过皮下隧道穿到骨折处,切入5个以下的螺钉固定孔,对每个螺钉固定孔进行钻孔,攻丝以及固定螺钉;在手术中,要注意观察骨折线以及骨折形态,骨折块相对大的时候,考虑用较大拉力的螺钉来固定,不需要对实验组进行外固定,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1.3 临床观察手术后2周,患者行x线片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发热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长短等指标。
骨折愈合的判断标准为:在骨折端处有骨小梁通过,x线片中发现有连续的骨痂并且没有骨折线,在断端没有异常的活动,可除掉外固定,但是不要让伤口处负重。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与发热时间都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观察作者:卢少空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8期卢少空楚雄州人民医院骨二科,云南楚雄 675000[摘要] 目的对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进行固定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观察组中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6.7%,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平均为6.5个月,对照组愈合时间平均为8.3个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行动能力,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治疗有效性[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182-02[作者简介] 卢少空(1978-),男,汉族,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外科方面的工作。
在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切开复位固定法进行治疗,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钢板螺钉固定法与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法[1]进行治疗,随着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法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人们对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且普遍愿意使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法进行治疗。
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法不仅能够有利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愈合,而且还能促进骨再生,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健康域临床临床较常见的骨科病症为四肢骨创伤骨折,具有起病急、患病率高及预后差等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导致此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分析病因无明确定论,常见因素是高空坠落、跌倒及交通事故等[1]。
患病后呈活动障碍、肿胀及疼痛等表现,病情加重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关节畸形等,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故以恢复骨功能、骨连续性为目标给予对症治疗很重要。
赵建武[2]证实,石膏外固定是治疗此病常见方法,能够维持功能位,促进骨折端愈合,但此方法疗效欠佳,影响疾病康复,引起并发症发生,应用受限。
鉴于此,本文以76例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为主体,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研究对象治疗的作用。
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现况研究,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76例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分为螺钉组(38例),石膏组(38例)。
螺钉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2~39岁,平均(30.14±1.28)岁;发病至入院1~6小时,平均(3.24±1.53)小时;B M I值19~26千克/平方米,平均(23.38±0.26)千克/平方米;骨折原因:跌倒、坠落及车祸各16例、14例及8例;其中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各28例、10例。
石膏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3~40岁,平均(30.29±1.34)岁;发病至入院1~7小时,平均(3.39±1.62)小时;B M I值18~25千克/平方米,平均(23.29±0.21)千克/平方米;骨折原因:跌倒、坠落及车祸各17例、13例及8例;其中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各26例、12例。
可比较>0.05。
患者知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与《实用骨科学》[3]相符,经X线或C T确诊者;(2)表现为疼痛、活动障碍及肿胀者;(3)配合度良好者;(4)年龄22~40岁者;(5)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者;(2)伴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者;(3)肝肾功能障碍者;(4)免疫缺陷、凝血功能障碍者;(5)恶性肿瘤、治疗禁忌症者;(6)出现延迟愈合或陈旧性骨折者;(7)怀孕或哺乳期女性;(8)精神障碍者;(9)中途退出研究者。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4例,按ao分型标准:a型12例,b型8例,c型4例。
结果 24例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10~2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
按照rodriquez-merchan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
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的观念,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
【关键词】微创;锁定钢板;接骨术;肱骨干;骨折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者10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5例病例中,男67例,女38例,年龄4~8岁,病程半年~3年1.2 手术方法患儿性全麻插管成功后,取仰卧正中位,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双侧鼻腔黏膜,鼻内窥镜下检查鼻咽部腺样体,电动吸切器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创面电凝止血,检查有无腺样体残留,术毕严密观察咽部出血情况。
1.3 术后处理卧床休息,全身应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
2 结果本组105例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无并发症。
3 讨论腺样体肥大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①耳部症状: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传导性聋及耳鸣症状。
②鼻部症状:常合并鼻炎及鼻窦炎耳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可有张口呼吸、讲话闭塞性鼻音及睡眠时打鼾等症状,长期者可出现“腺样体“面容”。
③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出现阵咳,易并发支气管炎,可有低热。
④全身症状:主要为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腺样体刮匙刮除法和腺样体切除器切除法,由于是在盲视下操作,易造成腺样体残留、咽后壁及咽侧壁的损伤,且出血较多。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则是用鼻内窥镜配备的切割器直视下切除腺样体,如有出血,采用电凝止血。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程爵富1,蔡亦奇1,木明江·依沙克2,沈进稳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摘 要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新型骨折内固定技术,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为进一步了解该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本文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和不足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骨折;锁骨;骨折固定术,内;外科手术,微创性;综述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且多见于青少年[1]。
目前,临床上治疗锁骨骨折方法较多,但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非手术治疗对一些移位的锁骨骨折并不适用,而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常出现肥厚性瘢痕和锁骨上神经损伤。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生物学固定理念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Krettek等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骨折内固定技术[2],最初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随着技术进步,将锁定加压钢板应用于该技术后形成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被逐步用于人体多个部位骨折的治疗[3-4],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6]。
为进一步了解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本文从该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和不足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1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按骨折部位锁骨骨折可分为3型,即锁骨中段骨折、外1/3骨折和内1/3骨折[7]。
锁骨中段骨折较为常见,占锁骨骨折的80%,外1/3骨折和内1/3骨折分别占15%和5%[8-10]。
1.1 锁骨中段骨折 对于成人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骨折愈合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采用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11-12]。
传统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对比目的:对比分析对于下肢骨折采用传统内固定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方法:调查在2013年03月到2015年0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两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67.65%,观察组为94.12%,则观察组优良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的治疗并发症率为29.41%,观察组为2.94%,则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升高(P<0.01)。
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术后优良率较高,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的优势较大。
标签:下肢骨折;传统内固定;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效果对比下肢是人体重力的主要承受部位,这种功能决定其在各种意外伤害中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更大。
下肢骨骼相对较为强健,骨质含量丰厚,一旦发生骨折,则侧面显示了患者伤势的严重性,骨折周围的血管、神经的软组织往往损伤严重,常常伴有内脏损伤,那么及时治疗是关键[1]。
传统治疗骨折的方法为内固定,虽然经济方便,但往往引起愈合不良和预后较差,加剧患者痛苦。
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属于微创手术,近年来应用广泛,本文旨在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调查在2013年03月到2015年0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两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对照组有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在19岁-67最之间,平均问(46.8±7.2)岁;股骨骨折有7例,胫骨骨折有13例,腓骨骨折有12例,其他有2例。
观察组有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在20岁-70最之间,平均问(47.2±6.8)岁;股骨骨折有7例,胫骨骨折有11例,腓骨骨折有14例,其他有2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362·(上接361页)致死,病死率较高。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项机能减退,容易受到革兰氏阴性菌合并厌氧菌感染,从而引起肺组织弹性下降,排痰能力减弱,随着致病菌数量的增多,为临床的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因此,及早诊断治疗,便于患者尽早康复。
头孢地嗪是一种抗炎药物,能显著降低炎症机体的相关指标的,但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出现心率不稳,血压异常现象。
夏晓玲等[7]在研究中表明,头孢地嗪对于来年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85%,且患者出现心率、血压异常现象的概率是15%。
张朋宇等[8]通过研究指出,给予患者美罗培南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98%,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非常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笔者为进一步分析其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181例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且呼吸道症状改善,其中观察组占98例,对照组占83例,观察组有效率98%,远较对照组的83%高;观察组仅出现1例恶心及1例心率异常,不良反应率为2%,对照组有2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22%,经比较两组的28天死亡情况,观察组仅出现1例死亡,对照组有7例,这与张朋宇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此研究可信度高。
综上所述,及早诊断并采用美罗培南对治疗养老院老年性肺炎患者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林玲,夏翼.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痰热壅肺型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4):95.[2] 胡志润.老年性肺炎90例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67,69.[3] 帕依扎·哈继木汗.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4):76-77.[4] 朱润河.48例老年性肺炎的CT 表现和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6):159.[5] 吴勇.老年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04):114-115.[6] 李铁钢.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9):95-96.[7] 夏晓玲.老年性肺炎70例临床特征分析[J].淮海医药,2016,34(02):183-185.[8] 张朋宇.沐舒坦治疗老年性肺炎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83-84.陈天实 王寿军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外三科(骨科) 广东 516100摘要:目的:讨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 )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临床研究。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经皮微创手术内固定钢板来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
法将2010 年3月到2012年8月因肢体骨折在我院住院的60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钢板内固定术,并且通过经皮微创的方法来完成。
并对患者切口愈
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所有入组患者的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且均在术后 7-14天出院。
通过对患者进行
随访,获得数据,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在 3-12 个月之间,平均需要6.1个月才能愈合。
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并用优良中差来表示,其中46例为优,9例为良,中
占4例,有1例较差,把功能恢复的满意程度用优良来表示,60例手术患者有91.7%的满意率。
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手术内固定钢板,用来治疗四肢不同类型的
骨折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优点有创伤小、易愈合、功
能恢复满意率高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经皮微创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92-01
骨折的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骨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给人们
带来不可预知的不良后果。
严重骨折者需手术纠正,否则会导致骨折畸形,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试验主要通过对60例骨折患者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来观察其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0 年3月到2012年8月因肢体骨折在我院住院的60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9例为男性患者,2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为68岁。
骨折部位包括:胫腓骨远端骨折,胫腓骨近端骨折,胫骨干骨折,股
骨近端骨折,股骨远端骨折及股骨干骨折,肱骨骨折及桡尺骨骨折。
1.2 手术步骤对所有患者通过经皮微创术行骨折内固定。
对复合型骨折患者
进行内固定术要等患者病情稳定以后。
对开放性骨折3周后再行手术,在此之前
先进性伤口闭合,实施牵引术。
对患者进行手术前麻醉。
采用切开复位,然后行
加克氏针固定术的方法治疗C型关节内骨折患者;骨干骨折的手术步骤是先闭合
伤口,后进行复位,接下来植入钢板,最后固定钢板;若为干骺端骨折,第一步
先行手法间接复位,再辅助复位,主要利用骨科牵引床。
为了矫正肢体角度,避
免发生畸形,在复位过程中,要使C型臂透视与体外测量结合。
先在骨折处经皮
切开,然后应用骨膜剥离法将深筋膜下骨膜外的软组织剥离,创建隧道,再把钢
板种植于骨表面,确定钢板到位,固定钢板,再观察一次骨折复位情况,确认钢
板位置准确,再在骨折部位远近端各用3枚螺丝钉加固,最后缝合创面。
所有患
者皆在手术后行外固定术。
2 结果
入组的60例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手术用时在45
分钟-120分钟不等,所有患者均在术后 7-14天出院。
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得出数据,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在 3-12 个月内,平均需要6.1个月才能完全愈合。
功能评价采用Johner-wruhS方法,用优良中差来表示其功能恢复情况,其中46
例为优,9例为良,中有4例,有1例较差,若把功能恢复的满意程度用优良来
表示,60例手术患者满意率可达91.7%。
3 讨论
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因此骨科医生在
不断的更新他们的手术理念,旨在寻求一种创伤最小,治疗效果最佳的手术方法。
以前的AO理论已不再适用,现在人们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到BO理论述[2],BO理
论取缔了之前对伤口周围广泛的软组织剥离,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尽量减少对机体
的损害,避免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等,目的在于尽可能达到生物学固定。
骨
折的愈合有赖骨膜的血运,主要因滋养动脉的血供在骨折后中断[3]。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创手术的临床可行性,较传统手术方法的优势。
结果证明,应用微创手术使钢板内固定,可明显的减少创面,避免对软组织的大范围损伤,
保证了骨折部血液供应,而且因创面较小,有利于创口的愈合,感染率降低,骨
折愈合快,可较好的恢复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满意率达91.7%。
参考文献
[1] Resch H,Hubner C,Schwaiger R.Minimally invasive reduction andosteosynthesis of 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alhead[J].Injury,2001,32(1):25-32.
[2] Cetik O,Cift H,Ari M,et al.Arthroscopy-assisted combined external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a Pilon fracture of the tibia[J].Hong Kong MedJ,2007,12(5):403-405.
[3] 王江渝,林树忠,王水,等.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J].实用骨科
杂志,2006,1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