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21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这是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该专题按照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自然的顺序编排,分三个板块: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
《江南的冬景》是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板块主要体现对自然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
大纲对这一板块的要求是感受欣赏,因此教学要突出对文章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江南的冬景》一文明显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还能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从知识能力方面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散文和品读散文语言的能力,因此解读本文难度不会太久,但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学生都是北方人,缺少对江南景物的切身感受。
针对这个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熟读课文,划出文章中展现江南冬景的词。
2、利用网络,查找搜集其它描写江南冬天的诗词文章,加深对江南冬景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介绍及《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品味文本的语言特色,掌握作者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
2、通过交流探究,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美。
3、培养学生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品味。
教法和学法: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讲通过朗读法、赏析法、提问法、讨论法来学习。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导入:有老舍的《济南的冬景》导入:展示图片,老舍说济南的冬天,因为没有风声,是响晴的,温情,所以济南是一块“宝地”,而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天比济南来的更加晴暖,富有生机。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领略江南冬景的独特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冬季景色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江南地区产生兴趣。
1.4.2 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为学生学习冬季景色打下基础。
1.4.3 播放江南冬季景色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冬景的魅力。
1.4.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看法和感受。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第二章:江南冬景的景色描写2.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江南冬季景色的描写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江南冬季景色的描写技巧,包括天空、水乡、植被等方面的描写。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优秀的江南冬景描写作品,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2.4.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江南冬景描写方法。
2.4.3 让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5 作业布置第三章:江南冬景的色彩表现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景色的色彩特点,提高绘画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江南冬季景色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方法,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处理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绘画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分析优秀的江南冬景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3.4.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江南冬景的色彩表现。
3.4.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总结的江南冬景色彩表现方法。
3.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江南冬景的色彩稿,可用油画、水彩等绘画形式。
第四章:江南冬景的文化内涵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景色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说课:江南的冬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本次说课将分为5个部分: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难点;4、说教法学法;5、说教学过程首先是我说课流程的第一步,说教材本课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一像山一样思考专题谛听天籁版块,是一篇由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所著的散文。
谛听天籁版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关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
《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美学特征,颇具艺术魅力。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的能力。
第二步: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研读文本,体会郁达夫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散文风格和清丽明快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美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第三步:教学目标重难点重点: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难点:体会郁达夫“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散文风格和清丽明快的语言特点”(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探索后,究竟应该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接下来是我说课流程的第四步:说教法学法)第四部分,教法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教法:1、讲谈法:教师精讲,学生多练。
这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原则。
2、讨论法: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独立自主掌握知识。
学法: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获得认识的同时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学习目标:篇一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必修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
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
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
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
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
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篇一:《江南的冬景》教案篇一一、课前准备1、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思考“文本研习”中第1、3、4、小题。
2、学生思考《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中“归纳•整理”和“思考•感悟”1、3小题。
对照【积累运用】中的习题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一)专题内涵解析 1、专题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专题组成元素: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
3、第一版块“谛听天籁”——对自然纯美的注视;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由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第三版块“湖山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煮茗蛰居曝背亘古摩登闽粤皮袍(míng) (zhé) (pù) (gèn) mó dēng mǐn yuèpípáo 煊羊肉赭色绿林豪客丰腴远阜冬霖乌篷(xuān)(zhě) (lù) fēngyúyuǎn fùdōng lín wū péng 乌桕恣意谛听正月喧哗月晕晕头转向(jiù) (zì) (d ì) (zhēng)xuān huá(yùn) (yūn) 槎桠剥花生剥削搁下搁不住间或中间(cháyā)(bāo)(bō)(gē) (gé) (jiàn) (jiān) 夹衣夹层莫名其妙铭记在心(jiā) (jiá) (说出) (刻)(三)郁达夫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四)从《江南的冬景》中看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优秀5篇江南的冬景说课稿篇一一课前预习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用画面概括。
(2)作者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哪些地方的冬景?对本文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二课堂教学环节1、导入可以从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导入。
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带着学生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
或者以画家刘海粟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话语导入,他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2、解题从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入手。
“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
“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
(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区域界定在哪里?明确:江浙一带,而非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
(第六段)(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或问作者选取了几幅画来描绘江南冬天的美景。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2段)午后冬郊图(5段)农村冬雨图(7段)江南雪景图(8段)旱冬闲步图(9段)(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任选一幅,进行分析(这里主要选取5、7、8段)。
关于《江南的冬景》说课稿太谷中学语文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中的第四个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该专题是按照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自然的思维顺序循序渐进编排的,它分为三个板块: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
本专题编排的意图在于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说教材《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
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和表述自然之美。
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
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总体安排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说教法一课前预习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用画面概括。
(2)作者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哪些地方的冬景?对本文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二课堂教学环节1、导入可以从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导入。
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带着学生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江南的冬景》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专题的课文。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本文为两课时。
说教材一、教材在本专题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本专题“像山一样思考”包括三个板块,即“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
“谛听天籁”这一板块侧重于对自然感性层面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江南的冬景》属于第四专题第一板块“谛听自然”中的第一篇文章。
作者郁达夫以其娴熟的写作技巧勾勒出了江南冬天美丽的图景,舒卷自如,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本板块的第二篇文章为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描绘了一种西部风情。
通过对《江南的冬景》的学习,可以预先将学生带入大自然的情境中去,同时为二三板块的学习以及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一)研习文本,欣赏郁达夫笔下独特的江南冬景图,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二)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三)学习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此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本专题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高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一)是教学重点,(二)、(三)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一、教学方式(一)讲授法(提问法)课堂上,学生是主体,然而老师的主导作用更是不可忽略,学生正是通过老师的讲授,不断提问、引导,才开始对文本明晰起来,开始学会思考。
教师的讲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思考主动性具有促进作用。
(二)讨论法对文本的研读,不仅要师生对话,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也要有对话,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评点文章,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习惯。
(三)想象法本文构建了五幅江南冬景图,需要学生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去体会字里行间的韵味,拓展思路。
(四)阅读法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对个别段落的反复朗诵,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把握语言特色。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冬天的江南会有怎样的景色和特色。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江南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湿润、温和等。
3.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冬天的江南会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第二章:江南冬景的描写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有关江南冬景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江南冬景的文学作品,如古诗、散文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描写。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江南冬景的感受和想象。
第三章:江南冬景的体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实地考察。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江南冬景的特点。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实地考察,可以选择公园、街道等地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江南冬景的景色、氛围和人们的生活。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四章:江南冬景的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江南冬景的艺术创作方式,如绘画、摄影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艺术创作。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江南冬景的艺术创作方式,并展示一些作品作为参考。
2. 引导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艺术创作,可以选择绘画、摄影等方式。
3.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教学设想:(ppt)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我们江南自古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ppt)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人的你们对江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各自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郁达夫和我们的观点有无相同之处二、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1.正音(ppt)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yā)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2、思考问题: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或: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ppt)晴暖、可爱、明朗、闲适、悠闲(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三、研读课文(一)Ppt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二)、品味赏析(以下内容由学生自主赏析可机动安排)(ppt)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冬景来朗读并说说这幅冬景图有什么特点呢是怎样写的A、屋外曝背谈天图1.听朗读2.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太阳照小鸟叫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B、午后冬郊图1.如果叫你画一幅冬景图你将画什么2.看看这里画了什么3.明确:这幅画中有些景有些颜色4.总结: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5.给这幅画题句诗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下面的农村冬雨图都是如此尤其是农村冬雨图更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C、农村冬雨图1.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它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恬淡幽静)2、这种意境是怎样描绘出来的(色彩点染想象)3.请同学朗读学生评价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D、江南雪景图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2.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3.总结: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文章在其他段落里也引用的诗句(暮雨潇潇江上村)“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E、旱冬闲步图(普通班不要展开品析)朱自清的《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而大家看一下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郁达夫的文章不拘于形而重写意写性灵写他对自然的主观感受其实在文章中也是时时可见的举例:第8小节对景色不做细致的描写而是抓住自然景色给他的最深切的印象去写出景色的神韵来品评诗歌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诗歌不一定写的就是江南的雪景写景人不一定就是江南人但是他不管这些他要的是诗句所体现出的正好和江南的雪景相合的那种意境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自觉地溶入了自己的个性Ppt:总结: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温润晴暖优美悠闲(三)、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目的分别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风:大若雷人:躲两三个月蛰居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树叶:不脱尽冷天:一两日灰云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着衣:不得不至多绝对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北方的夏夜明朗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5.运用比较的手法也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手法举例:《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四)还有什么写作特点化用或者仿造古典诗句使语言更典雅“门对长桥窗临远阜”“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到的”(五)郁达夫散文特点: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六)我们读了郁达夫散文从中学习到散文的些写法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普通班不用讲)4.行文节奏要和所写的意境相合四、知人论世:“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ppt(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曾用达、达夫、春江钓德等笔名幼年丧父1913年随兄赴日留学毕业于九洲大学经济部1921年以小说《沉沦》轰动文坛他组织发起创造社是重要成员1923年到上海任《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编辑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执教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1930年入“左联”抗战爆发后辗转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后流亡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十二卷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沉沦》、《迷羊》、《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散文集有《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江南的冬景》出自《闲书》(二)结合写作背景谈: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他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1933年4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六、总结并布置作业:(ppt)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一篇散文《校园的》(早晨、夜晚、春天、秋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