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10章 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 格式:ppt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10
简述会计循环及其基本步骤会计循环是指会计工作中的一系列连续性操作和过程,主要包括了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和决策分析等环节。
它是一种持续循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记录和分析,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下面将简要介绍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凭证的登记和分类凭证是会计循环的基础,它记录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交易。
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将相关的凭证进行登记和分类。
登记是指将凭证上的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记录到会计账簿中。
分类是指根据凭证上的经济业务性质,将其归类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中。
第二步:账户的核算和汇总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需要对各项会计账户进行核算和汇总。
核算是指根据凭证上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账户的计算和调整。
汇总是指将各项账户的核算结果进行统计和合并,得出企业的总账和各项明细账。
第三步: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编制各种财务报表。
常见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编制财务报表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还需要对报表进行分析,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第四步:决策分析和调整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益等情况,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通过这一循环过程,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同时,会计循环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会计循环的管理,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有哪些类型?2、简述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内容。
3、简述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内容。
4、简述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内容。
5、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有哪几个局部组成?6、如何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岗位及其职责如何?7、会计人员有哪些职责和权限?8、试述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9、我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如何?练习题第一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练习题一、判断题1.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下,汇总转账凭证一般应按每一借方科目分别设置,并按贷方科目归类。
〔〕2.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下,最好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以便按不同科目进展分类、汇总。
〔〕3.账簿体系是指从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开场,到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各种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的顺序和方法。
〔〕4.在工作底稿中一定要单独设置转账栏。
〔〕5.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点是记账凭证不需要汇总,而且可以全面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
〔〕6.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只适用于业务简单,数量较少的小型企业或其他单位。
〔〕7.各种账簿都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进展登记的。
〔〕8.无论何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都需要将日记账、明细账分别与总账定期核对。
〔〕9.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不同,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的依据不同。
〔〕10.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二、填空题1.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只适用于业务简单,使用会计科目很少的_______________或其他单位。
2.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下,应设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
其中,汇总收款凭证和汇总付款凭证应按_______________科目和_____________科目分别填制。
3.科目汇总表汇总的时间,应根据业务量的多少而定,业务较多的单位可以每日汇总,业务较少的单位可以定期汇总,但一般不得超过__________天。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1.复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成为科学的会计记账方法是在()A. 13~15世纪B. 15~20世纪世纪80年代~19世纪2.会计的主要计量尺度是()A. 实物量度B. 劳动量度C. 货币量度D. 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量度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 预测和决策B. 分析和考核C. 核算和监督D. 控制和检查4.近代会计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是()的出现。
A. 管理会计B. 财务会计C. 成本会计D. 审计学5.会计作为独立的管理职能从生产职能分离出来,大概是在()A. 原始社会末期B. 古代会计时期C. 近代会计时期D. 现代会计时期6. ()既是管理的目标,也是会计的目标。
A.提高经济效益B.记账C.算账D.报账7.明确( )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前提,因为它界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和会计人员的责权范围。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货币计量D.会计分期8.()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按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会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停产倒闭。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货币计量D.会计分期9.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来反映。
A. 任意外币B. 折算为某一特定外币C. 折算为人民币 E. 随意10.()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A.可靠性B.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C.实质重于形式D.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C. 现收现付制和应收应付制D. 任意12.复式记账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
A.一个B.两个C. 两个或两个以上D. 多个13.()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第一步。
.A. 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B.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C. 登记账簿D. 财产清查和成本计算E. 编制会计报表14.()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Module 10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科目汇总表的基本的编制方法是( )。
A.按照不同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B.按照相同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C.按照借方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D.按照贷方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2.在下列核算组织程序中,被称为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是( )。
A.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B.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C.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D.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3.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下登记总分类账的根据是( )A.记账凭证 B.日记账 C.报表 D.原始凭证科目汇总表的基本的编制方法是( )。
A.按照不同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B.按照相同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C.按照借方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D.按照贷方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4.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 )。
A.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B.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C.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D.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明细分类账5.汇总收款凭证是按( )。
A.收款凭证上的借方科目设置的 B.收款凭证上的贷方科目设置的C.付款凭证上的借方科目设置的 D.付款凭证上的贷方科目设置的6.汇总付款凭证是按( )。
A.收款凭证上的借方科目定期汇总 B.收款凭证上的贷方科目定期汇总C.付款凭证上的借方科目定期汇总 D.付款凭证上的贷方科目定期汇总7.汇总转账凭证是按( )。
A.收款凭证上的贷方科目设置的 B.付款凭证上的贷方科目设置的C.转账凭证上的贷方科目设置的 D.转账凭证上的借方科目设置的8.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 )。
A.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明细分类账B.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C.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日记账D.根据各种记账凭证上直接登记总分类账9.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 )。
A.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总分类账B.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日记总账C.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明细分类账D.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日记账10.在以下各项中,所有核算组织程序在做法上的相同点是( )。
会计循环的流程
会计循环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编制分录: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和完成的真实情况,根据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内容,确定应记帐户,记帐方向(借记和贷记)以及金额,然后登记日记帐。
2. 过帐:根据日记帐中的会计分录转记总分类帐。
3. 调整:根据应计基础,作有关应计和摊销等会计分录,过入相应的分类帐户,以调整这些帐户的余额。
此项步骤是与编制工作底稿同时进行的。
4. 编制报表:根据调整后的各帐户余额,编制资产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
5. 对账:根据分类账户提供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主体财产清查的结果,在每一个会计期末进行对账,以确保账薄所反映的会计资料的正确、真实和可靠。
6. 结算:根据一定时期内全部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将各种账薄记录结算清楚,即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标准的资料。
7. 编制工作底稿。
请注意,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新的经济业务会不断出现并需要记录在账上。
此外,这些步骤可能会因企业或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掌握会计基本原则和假设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2 教学内容会计的定义和职能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1.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案例材料:相关会计案例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会计等式练习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记账和账务处理理解会计分录和会计账簿的作用2.2 教学内容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记账和账务处理会计分录和会计账簿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的实践操作2.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软件:用于实践操作2.5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学生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的练习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会计记录方法练习第三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3.1 教学目标掌握账户体系和会计科目的概念理解不同类型账户的特点和运用3.2 教学内容账户体系和会计科目的概念不同类型账户的特点和运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账户体系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法:分析不同类型账户的特点和运用3.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账户体系和会计科目资料:相关资料和案例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不同类型账户的特点和运用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账户体系和会计科目练习第四章:财务报表4.1 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的定义和作用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4.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的定义和作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的定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财务报表案例材料:相关案例和数据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财务报表练习第五章:会计循环5.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循环的概念和步骤理解会计循环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会计循环的概念和步骤会计循环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循环的概念和步骤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会计循环的实践操作5.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会计循环实践操作软件:用于实践操作5.5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学生进行会计循环的练习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会计循环练习第六章: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6.1 教学目标掌握货币资金的分类和核算理解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价学会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货币资金的分类和核算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价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货币资金的分类和核算,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价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6.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案例材料:相关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案例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练习第七章:存货与成本计算7.1 教学目标掌握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理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存货和成本计算的审计方法7.2 教学内容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存货和成本计算的审计方法讲授法:讲解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存货和成本计算的审计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案例材料:相关存货和成本计算案例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存货和成本计算的审计方法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存货和成本计算练习第八章:固定资产与折旧8.1 教学目标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理解折旧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固定资产和折旧的审计方法8.2 教学内容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折旧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和折旧的审计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折旧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固定资产和折旧的审计方法8.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案例材料:相关固定资产和折旧案例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固定资产和折旧的审计方法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固定资产和折旧练习第九章:投资与融资活动9.1 教学目标掌握投资的分类和核算理解融资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处理学会投资和融资活动的审计方法9.2 教学内容投资的分类和核算融资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处理投资和融资活动的审计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投资的分类和核算,融资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处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投资和融资活动的审计方法9.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案例材料:相关投资和融资活动案例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投资和融资活动的审计方法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投资和融资活动练习第十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0.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政策的定义和选择理解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学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审计方法10.2 教学内容会计政策的定义和选择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审计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政策的定义和选择,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审计方法10.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教材案例材料:相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案例10.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会计政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会计的定义和职能会计的定义和职能是理解会计基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