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学_李维安_第10章集团治理:揭开法人的面纱
- 格式:ppt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32
第十章集团治理:揭开法人的面纱【案例10-1】合资企业中的非股权控制中日合资天津富士通天电子有限公司是由日本富士通天株式会社持股60%、天津真美电声器材公司持股35%、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持股5%组成的合资企业。
日本富士通天株式会社不仅承担了合资企业绝大部分资金需求,而且包销合资企业的全部产品,为合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结果合资企业在资金、销售渠道、技术等方面严重依赖日方母公司,自己没有销售渠道,也不设立研发部门,因而在运营上不得不接受日方的控制。
中美合资津美公司的情况也如此类似,津美公司50%的资金由可口可乐公司提供,技术全部来自可口可乐公司,主要来源于可口可乐公司设在日本的一个科研机构,津美公司的许多重大决策也是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支持下作出的,津美公司的各品牌产品通过可口可乐公司设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进行生产和销售。
------资料来源:来自南开大学课题组对天津开发区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的调查,调查结果在2001年11月24-25日公司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
【案例10-2】萨洛蒙诉案公司法史上,英国的萨洛蒙诉案,可以说是为股东牟取法外利益开了先河。
当时萨洛蒙公司仅有7位股东,分别为萨洛蒙及其妻子和5个儿子,公司董事由萨洛蒙及其两个儿子担任。
公司成立后,萨洛蒙便将其事业作价38782英镑移转于该公司,公司付给萨洛蒙现金8782英镑,另10000英镑为公司欠萨洛蒙的债款,由公司发行给萨洛蒙10000英镑有担保的公司债,其余则作为萨洛蒙认购公司股份的价款,于是,萨洛蒙公司实际股份为20007股,萨洛蒙自己持有20001股,另6股由其家属各持1股以符合英国公司必须有7位发起人的规定。
该公司成立1年后被迫解散,经清算公司债务为17773英镑,公司资产为10000英镑,这样若萨洛蒙的10000英镑有担保的债权获得清偿,则其他没有担保的公司债权人将无法获得任何清偿。
公司清算人主张公司的事业实际上是萨洛蒙自己的事业,公司组织不过是萨洛蒙预计事业不顺利,为逃避债务而设,因此请求萨洛蒙清偿公司债务,否认萨洛蒙对公司之有担保债的求偿。
第一章1.企业制度是如何演进的?P42.公司治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P5公司治理有哪些研究主题?P7-P93.公司治理的研究对象?P144.公司治理有哪些特征?P15-P175.怎样学习公司治理?为什么?(1)明确公司治理的对象和主体。
(2)了解公司治理的特征。
(3)识别公司治理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4)选择公司治理的研究方法。
P18(5)解决实际治理问题。
(6)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第二章1.怎样理解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以及相关当事人的关系?P242.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关系会产生哪些治理问题,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P27-P283.简述有英美治理模式、德日治理模式与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异同?P30-P31三种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一)英美模式英美模式又称为保持距离型模式(armS—length)或市场型,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股权高度分散。
在美国,公众参与股市交易的程度相当高,约有51%的美国家庭持有股票。
2.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治理目标。
由于企业融资结构是以股权资本为主,其公司治理就必须遵循“股东至上”逻辑,以股东控制为主,债权人一般不参与公司治理。
3.健全的董事会制度。
英美公司重视独立董事的作用,纽约证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中引入非执行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出于中立地位,能够客观公正地维护股东权益,为公司正确决策提供制度保证。
4.企业控制权市场活跃,外部控制机制高度发达。
英美国家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股票流动性高,公司治理表现为由外部控制来实现。
5.采取“股票期权制”的激励机制。
力图实现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结合,从而就把经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捆绑起来。
(二)德日模式德日模式,又称为控制导向型(controloriented)融资模式或内部控制式治理结构,其特点是:1.广泛的法人之间交叉持股。
法人和银行是股份公司最大的股东,股权集中程度较高。
2.以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作为公司治理的目标。
由于企业融资结构以股权加债权相结合和以间接融资为主,其公司治理就必须遵循“利益相关者”逻辑,形成了股权与债权共同控制。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论1、企业的发展从法律角度看,企业制度是企业经济形态的法律范畴,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通常指的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2、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企业(知识了解)(1)公司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萌生:康枚达(Commenda)、索塞特(SOCietaS)(2)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特许公司,如1600年,特许的、专营海外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被认为是第一个典型的股份公司。
(3)19世纪中期公司制的确立。
(4)公司在19世纪末的普遍发展。
3、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主题(一般了解)第一个主题: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者腐败问题。
(监督经营者)经理人员腐败的表现形式1、在职消费膨胀;2、侵占和转移企业资产;3、信息披露不规范,报喜不报忧,对重大经营活动不做出应有的解释;4、经营行为围绕着个人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展开;5、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工资、奖金、集体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企业利润;6、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搞“黑箱操作"7、置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搞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债务;8、抵制兼并重组。
第二个主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政策层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研究的深化,学者们的研究集中在两个焦点问题上。
一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如何分配与制衡; 二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如何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
4、公司治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了解)公司治理学是一门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硏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公司治理基本框架1、说明责任和问责制(一般了解)委托代理安排的实施,要求代理人在行使权限、履行职责时要将其行为的结果向委托人报告, 以示其行为的正当性。
公司治理学(第四版)第四篇
第四篇新兴治理
第十章集团治理:揭开法人的面纱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集团治理概述
第二节母公司的行为:控制、合作与利益转移
第三节保护子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原则
小结
复习思考题
自测自评
案例讨论题集团母公司掏空上市子公司:“猴王”变空壳第十一章跨国公司治理:规则对接的瓶颈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跨国公司治理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跨国公司并购治理风险
第三节跨国公司的内、外部治理
第四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公司治理
小结
复习思考题
自测自评
案例讨论题中兴通讯制裁案
第十二章网络治理:公司治理的延伸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从传统治理到网络治理
第二节协同治理:网络治理的特征
第三节治理机制:网络治理的核心
第四节网络治理的目标:战略架构
小结
复习思考题
自测自评
案例讨论题某些网络组织治理现状的分析。
《公司治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适用专业:国际贸易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性质和任务)《公司治理学》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研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学科。
该课程主要讲授包括代理问题、资本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公司控制全市场、信息披露、集团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模式等专题,本课程以治理和管理相统一的系统论观点,强调战略管理及执行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衔接作用及实现方式;既介绍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也介绍一些前沿性问题;既介绍代表性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形成、运作、优缺点及演化趋势,又专门分析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规范及可能形成的模式;既从管理学和法学视角分析公司治理,也从经济学特别是企业理论角度分析公司治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企业理论来分析我国企业制度建设的能力,学生应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演进、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基本概念;学习和掌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内容,特别是公东权益与股东会制度、董事会模式及运行机制、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学习和掌握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学习和掌握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治理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知识内容。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力图将现实问题和现象与相关理论相结合,突出公司治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企业理论来分析我国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与公司制企业的特征:(2)明确公司治理理论的历史发展线索;(3)把我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学科性质、特点和研究方法;(4)理解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和国内外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