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谥号谥法
- 格式:ppt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3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课文说明】《左传》据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原名《左氏春秋》,汉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子《春秋》的,改称《春秋左氏传》。
唐以后一般认为它的成书应在战国中期。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实际记事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记叙复杂纷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写大规模的战争),通过人物言行鲜明表现其面貌和性格,对后代文学、史学和语言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最通行的注本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孔颖达疏)。
本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相互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贵族之间的权势之争也加剧起来。
【教学要点】1、《春秋》与《左传》及“春秋三传”2、教材课文“说明”3、假借:辟、避;通假:无、毋(勿):4、词义辨析:佗(它他)、焉、国、参、毙、贰、生、启、诸、其5、词类活用:惊、参、度、启、生6、语法:宾语前置、双宾语、动词使动、主语省略7、本文是古代汉语文选传统篇目——能够充分体现古代汉语语言特点的文字、词汇、语法以及音韵现象尤为丰富——要精心研读原文和批注,力求字(词)句通晓,举一反三。
【课文讲读】一、展示人物关系,揭示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背景【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gong1)叔段。
庄公寤(wu4)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u4)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qi4)请于武公。
公弗许。
《史记》:“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
”犬戎杀周幽王和郑桓公于骊山之下,郑人立其子掘突,是为郑武公。
1、郑伯,郑国属伯爵。
周设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鲁国周公,齐国桓侯,郑国郑伯,楚国楚子……2、共叔段,共,因他后来出奔共地;叔表示兄弟排行;段,名。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②。
生庄公及共叔段③。
庄公寤生④。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⑤。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⑥。
及庄公即位⑦,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
佗邑唯命(11)”。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3)。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14);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15)。
君将不堪(16)。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7)?”对曰:“姜氏何厌之有(18)?不如早为之所(19),无使滋蔓(20),蔓,难图也(2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2),子姑待之(23)。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4)。
公子吕曰(25):“国不堪贰(26),君将若之何(27)?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28);若弗与,则请除之(29)。
无生民心(30)。
”公曰:“无庸,将自及(31)。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32),至于廪延(33)。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34)。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35)。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36),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7)。
公闻其期(38),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9)。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40)。
五月辛丑(41),大叔出奔共(42)。
……遂置姜氏于城颍(43),而誓之曰(44):“不及黄泉,无相见也(45)!”既而悔之(46)。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47),闻之,有献于公(48)。
公赐之食。
食舍肉(49)。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50),未尝君之羹(51)。
请以遗之(52)。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53)!”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54)?”公语之故(55),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56)?若阙地及泉(57),隧而相见(58),其谁曰不然?”公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