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辨析题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和参考答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和参考答案(共)《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和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①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②是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③是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二、辨析题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①正确。
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时常常表现得烦躁不安、易怒、喜怒无常等情绪问题,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也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
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①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
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正确。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
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
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题(选择、判断、案例题)教师职业道德1、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一环是:培养爱岗敬业精神3、教师职业道德的试金石是:热爱学生4、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核心和灵魂是:爱与责任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一、选择题第一讲1、苏联著名生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这说明教师职业劳动的过程具有。
DA时代性B随机性C无规律性D创造性2、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
A A爱心奉献B脑力劳动C爱岗敬业D依法执教3、在教学过程中,教书是手段,育人是。
DA落脚点B出发点C宗旨D目的4、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有。
ABDEA劳动任务的二重性B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C劳动社会地位的差异性D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E 劳动作用的特殊性5、教师职业劳动的二重性是指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双重任务。
BCA自我发展B教书C育人D学生发展E社会进步6、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
ABCDA 教师劳动继承发展了科学文化B 教师劳动为社会造就了人才C 教师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D 教师劳动促进人类自我完善E 教师劳动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第二讲1、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教师职业道德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规范或要求,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CA本质性B继承性C共同性D稳固性2、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即。
CA教师的义务B教师的责任C教师的良心D教师的能力3、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取决。
CA国家政策B人民期望C物质生活条件D法律法规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DA集体主义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为孩子爱心奉献 D 忠诚于人民的教师事业5、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BA不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B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C不同社会的社会价值标准D不同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6、“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新时代师德师风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关于师德师风的表述,错误的是()A.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师职业的灵魂B.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C. 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无关D. 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答案:C2.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A.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自尊自律、终身学习B.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包括关爱学生C.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包括教书育人D.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包括终身学习答案:A3.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A.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B.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不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C.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家校合作,不包括教师对家长的尊重D. 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同事关系,不包括教师对同事的协助与支持答案:A4.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方面B.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无关C.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D.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答案:A5.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与权益的表述,正确的是()A. 教师的职业责任主要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包括科研和社会服务B. 教师的职业权益主要包括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培训发展等方面C. 教师的职业责任主要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包括对学生的发展负责D. 教师的职业权益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教学自主权等方面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答案: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以德立身,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以德立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以德施教,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辨析题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此说确。
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在认识能力、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都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表现为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及缺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师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交往中,容易导致学生认识的偏面性、不良情绪(如紧、恐惧、焦虑和压抑等)的产生以及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出对立、对抗等紧的师生关系,从而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一般道德品质的反映,反过来它又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促进教师一般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
一方面,通过外部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促使教师坚持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终止和纠正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外在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体的在需求时,就会通过教师的良心和义务感经常地、主动地发挥作用,使教师自觉选择符合教育规律要求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调节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答:(1)正确。
(2)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
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
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
(3)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答:(1)错误。
(2)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和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合作沟通的态度: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
合作沟通的技巧:①称呼得体;②语气委婉;③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要随时存入感情存款: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①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②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③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④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小编推荐)第一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小编推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试题一、填空:01.教师劳动社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的要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的自我要求上)02.从教师这一行业自身来说,它在努力追求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邮局会在(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过程是生发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0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但被教师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它便可以成为(自我限制)、(自我约束)的动力系统,促进教师的工作。
04.当教师职业道德被教师在工作中不断遵循、认识、体验,最后内化为教师(人格)一部分时,它便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使教师在职业行为中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自觉行为。
05.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这是实现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
0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简称(师德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则。
07.教师爱岗敬业必然(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08.教师法律法规的道义性主要是指在教育法律法规中所体现出来的(善意性)、(人道性)、(公正性)以及它对善、对人道和公正的(维护性)。
09.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
10.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就好,反之,(教育效果)就差。
11.热爱学生所包含的道德境界:第一是(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
第二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12.好学不倦的第一要义是(有志于学)。
13.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有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
14.只有按照客观的而不是臆造的(教育规律)办事,才有条件谈得上教育成效问题。
《新时期(shíqī)教师职业道德(zhí yè dào dé)修养(xiūyǎng)》复习题一、判断题1. [判断题]教师刻苦(kèkǔ)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A:正确B:错误请选择答案:B2.[判断题]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这是教师应当履行(lǚxíng)的义务。
A:正确B:错误请选择答案:A3.[判断题]人们在践行道德义务时必须有物质上的回报。
A:正确B:错误请选择答案:B4.[判断题]在教育(jiàoyù)工作中教师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
A:正确B:错误请选择答案:B5.[判断题]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人(gèrén)性质和自由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劳动就表现为“良心活”的特点。
A:正确B:错误请选择答案:A6.[判断题]由于(yóuyú)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A:正确B:错误请选择答案:A7.[判断题]无论是从伦理体系完善(wánshàn)的逻辑需要还是从人类生活幸福的基本需要出发,仁慈与公正一样,都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伦理原则。
A:正确B:错误请选择答案:A8.[判断题]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A:正确B:错误请选择(xuǎnzé)答案:B9.[判断题]公正本身是一个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范畴但公正能解决教育中的全部问题。
A:正确B:错误(cuòwù)请选择答案:B10.[判断题]教师(jiàoshī)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A:正确B:错误请选择答案:A11.[判断题]教师公正,教育必然(bìrán)公正,所以二者是一回事。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
P9答:此句话是对的。
教师师德规范的研究应该包括两大体系,其一是应研究教师与学生。
群体应该具有的规范,其二是应研究教师与教师群体的规范,帮助教师很好的认识两个不同的群体利益,所以师德规范应该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师从广义上讲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三方面也是对每个劳动者的要求,符合教师的本质属性。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答:此句话是偏面的。
诚然,良好的道德动机果然重要,但是对于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要看教师有否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有否尽到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师德就是榜样,而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师德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
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P68-69答:此句话是对的。
首先要声明的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
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
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4、"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P72答:本句是错的。
二、辨析题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
P9答:此句话是对的。
教师师德规范的研究应该包括两大体系,其一是应研究教师与学生。
群体应该具有的规范,其二是应研究教师与教师群体的规范,帮助教师很好的认识两个不同的群体利益,所以师德规范应该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师从广义上讲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三方面也是对每个劳动者的要求,符合教师的本质属性。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答:此句话是偏面的。
诚然,良好的道德动机果然重要,但是对于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要看教师有否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有否尽到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师德就是榜样,而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师德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
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P68-69答:此句话是对的。
首先要声明的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
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
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4、“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P72答:本句是错的。
教师确实应该无私奉献,爱岗尽业,但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应该有条职业底线1. 概述在教育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然而,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应该有条底线,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职业道德与底线的概念在探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应该有条底线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某一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而“底线”则是指行为规范的最低限度,是不可逾越的边界。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应该有条底线,实质上是在讨论教师在行使职业职责时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3. 学生作为第一位作为教师,首要职责是育人。
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职业的核心。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以学生的利益为先。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有明确的底线,保证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
4. 师德师风的构建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楷模和榜样。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严格遵守师德师风准则,言行一致,做到诚实守信,言传身教,言教于行。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应该有底线约束,杜绝一切触碰师德底线的行为。
5. 个人观点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确实应该有条底线。
因为教师的职责是育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权威和榜样。
如果教师的职业道德没有底线,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准则的双重约束,确保其言行合乎规范,对学生负责。
6. 总结本文就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应该有条底线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应该没有底线。
因为学生利益至上,并且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严格约束,确保教师言行合规,对学生负责。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总结,相信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试题辨析题[1]
作者:未知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9-4-10 9:12:49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二、辨析题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
P9
答:此句话是对的。
教师师德规范的研究应该包括两大体系,其一是应研究教师与学生。
群体应该具有的规范,其二是应研究教师与教师群体的规范,帮助教师很好的认识两个不同的群体利益,所以师德规范应该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师从广义上讲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三方面也是对每个劳动者的要求,符合教师的本质属性。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答:此句话是偏面的。
诚然,良好的道德动机果然重要,但是对于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要看教师有否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有否尽到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师德就是榜样,而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师德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
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P68-69
答:此句话是对的。
首先要声明的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
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
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4、"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P72
答:本句是错的。
教师确实应该无私奉献,爱岗尽业,但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教师不仅应该拒绝而且应该有效的制止。
这才是师德所要求的,才是法律所提倡的。
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
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
答:此句话是错的。
科技的创新带来很多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但机器始终代替不了人,无法恒等。
教学的过程是情感的交流、沟通,机器根本无法替代。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还是启蒙阶段的主要力量,孩子的模仿对象不能是机器而是人的教学仪器。
6、教师是"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答:此句话对的。
非常形象的比喻,火柴始终有燃烧殆尽的时候,而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的补充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就象是打火机,可以不断的"充电"来维持光和亮,无穷无尽的散发光与热。
7、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P148
答:此句话对的。
这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一句话,旨在教师要以身作则。
9、"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P72
答:观点错误。
参考:学校质量不应该是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为代价去获得的。
"奉献",教师完全可以说"不"--知法、守法、用法,更应是广大教师所应有良好品质。
可惜的是,面
对侵占教师休息权的违法行为,面对这份尚能使家庭处于温饱线的职业,不少教师都怀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心理,选择了明哲保身,默默忍受,或者都想着别人出头,自己受惠。
殊不知真正的权利从来都是自己争来的,恩赐的东西从来是需要跪着接受的。
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敢腹诽,只有期待,结果会如何,是不难预测的。
更确切地说,这已经不需要预测,很大程度上,它已经是某种事实了。
10、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
P134
答:观点错误!身为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收学生的礼!
11、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答:观点正确。
《新世纪教师道德教育论》P116(倒数第10行起)
1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观点错误。
13、成功的事业,需要积极的心态。
P75
答:对。
成功取决于积极的心态!
14、校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P72
答:这是侵犯教师休息权的现象,我们必须制止!
15、宗教教育是迷信活动,不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
P16-299
答: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