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aml中国诊疗指南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7
《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1.标准剂量Ara-C诱导治疗后监测:(1)停化疗后第7~14天复查骨髓:•标准剂量Ara-C+蒽环或蒽醌类等药物(IDA或DNR、Mitox等)•含G-CSF的预激方案(如CAG方案:G-CSF+Ara-C+阿克拉霉素)•等待观察(尤其是处于骨髓增生低下的状态)(2)停化疗后第21~28天(骨髓恢复)复查骨髓、血象:2.含中大剂量Ara-C方案的诱导治疗后监测:停化疗后第21~28天(骨髓恢复)复查骨髓、血象。
(三)CR后治疗的选择按遗传学预后危险度分层治疗;蒽环类药物的剂量同诱导治疗方案。
1.预后良好组:(1)多疗程的大剂量Ara-C:(2)其他缓解后治疗方案:2.预后中等组:(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多疗程的大剂量Ara-C。
(3)2~3个疗程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巩固治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据等级1b)。
(4)其他巩固治疗方案:3.预后不良组:(1)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无条件移植者予大剂量Ara-C(3g·m-2·12h-1,6个剂量),3~4个疗程,单药应用(证据等级1a)。
(3)其他巩固治疗方案:2~3个疗程的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化疗,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继而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据等级1b)。
标准剂量化疗巩固(≥6个疗程)(证据等级1a)。
4.未进行染色体核型等检查、无法进行危险度分层者:参考预后中等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异常组患者治疗。
若诊断时WBC≥100×109/L,则按预后不良组治疗(证据等级5)。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视复发风险及造血重建状态,FLT3-ITD 阳性患者可以选择FLT3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其他患者可以选择去甲基化药物维持治疗(证据等级1b)。
二、年龄≥60岁的AML患者(一)年龄≥60~75岁患者的诱导治疗1.适合接受强化疗的患者(根据年龄、PS评分及合并基础疾病判断):(1)没有不良预后因素(a.不良遗传学异常;b.前期血液病病史;c.治疗相关AML):(2)具有不良预后因素(a.不良遗传学异常;b.前期血液病病史;c.治疗相关AML):2.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1)低强度化疗:(2)支持治疗。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修订要点: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原则中不再以年龄作为首要分层因素,而是以能否耐受强化疗作为首要分层因素。
在强化疗方案中新增靶向药物联合强化疗相关方案。
新增复发难治性AML诊疗流程图。
一、复发、难治性AML诊断标准1.复发性AML诊断标准:AML完全缓解(CR)后外周血再次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中原始细胞≥5%(除外巩固化疗后骨髓再生等其他原因)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2.难治性AML诊断标准:经过标准方案治疗两个疗程无效的初治病例;CR后经过巩固强化治疗,12个月内复发者;在12个月后复发且经过常规化疗无效者;两次或两次以上复发者;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者。
二、复发、难治性AML预后评估AML复发后生存率低的相关因素包括持续缓解时间较短(6~12个月)、诊断时检出预后不良核型或不良基因、年龄较大(>45岁)、既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史。
此外,体能状态差、共病存在等也与预后不良相关。
对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应该再次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的评估(如染色体分析、靶向外显子测序、转录组测序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或新出现某些特殊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为再次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帮助。
三、复发、难治性AML治疗原则复发难治性AML异质性强,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10%。
符合条件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应首选参加临床试验,其他治疗选择主要包括靶向治疗或化疗后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AML领域的热点,不断上市的靶向药物为一些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带来再次缓解的机会,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寻找可靶向的突变基因。
对于原发耐药或者早期复发且无法缓解的患者,也可直接采取allo-HSCT作为挽救治疗措施。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CAR-T细胞治疗和双靶点抗体治疗)获益/风险评估尚不充分,仍处于试验阶段。
在选择试验及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遗传学异常特点、复发时间、个体因素(如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既往治疗方案)等特点以及患方的治疗意愿。
国内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指南解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白血病亚型,其特征是异常增殖和积累的早幼粒细胞。
这种疾病通常发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和患者进行AML的临床诊治,国内外一直在进行相关指南的制定和更新。
本文将对国内外最新的AML指南进行解读,以便了解当前最佳的诊治方案和疾病管理策略。
一、AML诊断标准AML的诊断需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骨髓或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的增多,存在白血病相关染色体畸变或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其他形态学、免疫学或遗传学特征。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指南,对AML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了最新修订。
二、AML风险分层与评估根据患者年龄、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因素,AML的风险可以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风险分层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目前,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协会(EBMT)和欧洲白血病研究组(European LeukemiaNet)提供了一套AML风险评估模型,即“European LeukemiaNet Prognostic System”。
这个模型结合了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指标,能够较准确地评估AML患者的预后风险。
三、AML治疗策略AM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根据AML的亚型和风险评估,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目前,AML的化疗方案主要分为标准化疗和个体化疗两种。
标准化疗方案包括7+3诱导化疗和中等剂量阿糖胞苷联合齐留滨(ARA-C+DAuno)化疗等。
个体化疗依赖于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例如核仁突变(NPM1)阳性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等。
HSCT作为AML的根治性治疗,在某些高风险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四、AML后续随访与复发预防AML的后续随访非常重要,包括监测患者的残存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国内外指南一般推荐进行周期性的骨髓检查、外周血检测和淋巴结、脾脏等相关体检,以及监测相关遗传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