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要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2014.12护理经验169麻醉这一项工作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对手术和治疗过程及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通过麻醉的过程从心理上可以使患者减轻手术过程中对疼痛的负担,有效的放松情绪,从医学上、生理上可以使患者肌肉放松,为更好的进行精准手术提供必要保障[1]。
但目前医疗技术下,麻醉工作的时间控制不能达到非常精确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术后的麻醉患者状态进行麻醉复苏的监测和诊疗。
1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麻醉复苏室能够使患者在术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对术后的医疗监测和诊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处于麻醉状态本身对患者的身体就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更重要的是在麻醉状态,对患者的术后检查、监测、诊断等医疗工作都会带来非常大的阻碍,尤其是在重大的手术之后,患者在一定时间内都是处于麻醉状态,不仅生理功能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且由于对病痛感觉的麻木,更有可能造成其它严重的后果,延误病情的确诊和医治。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病患在术后这一特殊的麻醉期内,可能会处于过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更增加了引起其它危险病情的几率。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特殊且重要的术后麻醉期,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特殊的医疗处理手段,而通过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是目前比较有效且安全系数较高的方式[2]。
麻醉复苏室主要是针对手术过后处于麻醉期的患者,通过药物和技术干涉使患者脱离麻醉状态,而且在安全系数较高的环境中进行医疗诊治和监测,会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加安全、有效。
2 麻醉复苏室的护理2.1 麻醉后复苏室的监测和出室标准患者在麻醉后的复苏室监测需要对人体的各项指标同时进行监测,包括基本的心电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临床护理特点李 颖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复苏室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2【摘 要】在目前的医疗技术下,使用麻醉技术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更放松的状态并减轻疼痛的感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技术创新。
目前的麻醉工作中加入了麻醉复苏室的应用,不仅使麻醉工作全程更加完整,还更加明显的提高了麻醉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目的: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范围:适用于麻醉科工作人员1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的场所,是保证患者麻醉后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2 .麻醉恢复室由科主任领导,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值班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负责。
值班麻醉医师负责制定患者的监测、治疗计划,并与主管医师共同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 o麻醉科负责对麻醉复苏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3 .麻醉恢复室主要接收全麻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呼吸通气功能恢复不全、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者。
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
麻醉恢复室入室范围(患者转入标准)为:3.1 全身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
3.2 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3.3 神经阻滞麻醉后发生意外情况,或术中使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有迟发性抑制危险的患者。
3.4 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暂时监测、治疗的患者。
4 .工作规范4.1 交接班患者进入复苏室,复苏室值班麻醉医师和负责该患者的麻醉医师交接班,包括病情、术中输液、输血及用药,检查手术伤口包扎情况、引流等。
保证静脉通道输液通畅。
4.2 循环呼吸系统监测继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
严密观察全麻术后患者的肌力、呼吸幅度和呼吸道通畅情况。
已拔除气管插管者,给以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未拔除气管导管者,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氧浓度、气道压,保证有效通气。
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要点手术是一项复杂而切实的医疗行为,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进入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接受护理。
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承担着患者安全和舒适的重要责任。
为了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护理要点。
一、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通过观察和监测,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内。
二、合理管理患者疼痛术后患者常常面临疼痛的折磨,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人员需要合理管理患者的疼痛。
他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给药、物理疗法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让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恢复。
三、保持患者舒适度手术后的患者通常处于虚弱和不适的状态,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柔软舒适的床垫、调节室内温度、控制噪音等方式来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促进患者的恢复。
四、做好患者营养管理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及时提供营养支持,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体能恢复。
五、预防感染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感染。
他们需要遵循洗手和消毒等规范操作程序,保持室内的清洁和卫生。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术后切口的情况,及时进行换药和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六、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向其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
他们还需要倾听家属的关心和疑虑,并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
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感,提高护理效果。
七、继续监护患者到病房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人员的责任不仅仅是在恢复室给予护理,还包括将患者安全地转移到病房。
医院手术室麻醉后复苏护理技术
一、麻醉苏醒室的任务
1.救治当日全麻病人或部分麻醉术后未清醒者,直至清醒。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直接进入重症监护治疗室(ICU)。
二、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
1.患者制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病例数量很多,故手术室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
并在患者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
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2.检查各类导管的放置情况:包括胃管、营养管、引流管(T 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导尿管)、深静脉导管、漂浮导管,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生,予以即刻处理。
3•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切口周围敷料、拔除的动静脉穿刺口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生及时处理。
4.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复苏期是呼吸梗阻的高发期,包括: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延迟性呼吸抑制等。
所以,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氧饱和度和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时提醒麻醉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及时处理。
复苏室--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病房的中转站手术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全麻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因为手术麻醉期间患者的循环、呼吸、代谢功能已被打乱,还没有彻底纠正过来,在则全麻后的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及镇静镇痛药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的危险。
因此全麻后的手术患者还需要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治疗、观察、等待苏醒。
那么复苏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先来看看麻醉复苏室的定义所谓麻醉术后复苏室(PACU)也就是恢复室。
现在稍大一点的医院的手术室都会配置复苏室。
复苏室是全麻手术病人术后等待苏醒拔管的地方,如此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利于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患者安全以及统一进行麻醉后管理、有利护理等因素着想。
二、为什么手术后要到麻醉复苏室观察治疗呢麻醉复苏室是手术和麻醉结束后,病人从麻醉和手术应激状态中逐渐恢复的场所。
患者因手术和麻醉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其正常生理会被扰乱,在此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和内环境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监测和治疗,以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
全麻病人手术和麻醉结束后送至复苏室,重点监测与处理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让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气管插管的患者达到拔管标准。
拔除气管导管后至少观察半个小时,病人意识清晰,呼吸平顺,生命体征平稳等,即可转出复苏室。
另外,手术后麻醉未清醒的病人进入到复苏室以后,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麻醉复苏室配备有专业的麻醉医生以及麻醉专业护士。
同时麻醉复苏室的医疗设备先进、齐全,有利于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测和抢救,从而保障了患者在手术后安全的度过麻醉后的不稳定时期。
三、麻醉恢复室的的医护人员具体要做些什么?麻醉恢复室是麻醉病人等待苏醒的场所。
又被称之为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病房的中转站。
病人因麻醉药物的原因,术后容易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呕吐、误吸、缺氧、水、电解质功能紊乱,甚至呼吸被抑制等。
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复苏与护理麻醉恢复室(Recovery Room)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是对手术麻醉后患者进行集中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
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作用并未完全中止,即麻醉和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影响并不会立即消除。
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和神经阻滞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常易发生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物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恢复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1],是一般性的麻醉恢复,手术后患者住PACU只是短时间的留治观察。
1一般护理1.1体位患者在复苏期间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稍做后仰。
小儿将头偏向一侧,可在肩部垫一薄枕,或取侧卧位头适当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必要时还需移动体位。
1.2体温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体温过低应及时给加温毯、热水袋等保暖。
麻醉后患者出现寒战,多因手术中血管扩张,静脉输液使体温降低所致,一般均在保暖处理后消失。
如遇顽固性寒战,可以使用小剂量杜冷丁10~20mg。
1.3确保安全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点,术后常有意识模糊、谵妄、躁动不安等情况,必须密切观察防止坠床和其他意外发生。
小儿由于紧张焦虑、烦躁等更易坠床,或拉脱各种引流管,因此须加床栏,约束带制动,并固定好各种引流管,以防意外发生。
1.4合理给氧复苏患者的合理给氧关系到苏醒的过程以及防止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等脏器发生并发症,还关系到细胞代谢和电解质平衡。
在麻醉复苏期间要重视氧疗,它是纠正低氧血症的一种有效措施,一般患者吸入氧浓度在34%~28%即可使动脉氧分压达到满意的水平。
给氧的方法有鼻导管、面罩、经通气管吸氧等。
面罩给氧的氧浓度稳定,对PaO2提高的幅度较大,速度也较快。
1.5出入量的观察与记录术后患者要保持静脉通畅,根据不同的患者按需输液输血,并注意滴速,同时详细记录出入量。
全麻手术结束后为什么要去麻醉复苏室(一)麻醉复苏室是什么麻醉术后复苏护理是术后恢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直接影响,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无论是进行小手术还是大型手术,麻醉过程对患者的身体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经过麻醉术后复苏期,这个阶段对于恢复身体功能、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这一阶段主要在麻醉复苏室内渡过。
麻醉复苏室是结合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室之间的一个特殊单元,为了保障麻醉恢复阶段能够平稳降落,复苏室的医生和护士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具备丰富的麻醉护理经验并熟练使用各类监护仪器,以保障术后复苏安全。
(二)全麻手术结束后常见的并发症或问题全身麻醉是指从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出现可逆性意识丧失、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状态。
受个体情况、病理因素、麻醉因素等的影响,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间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1)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全麻手术患者最为常见的问题,麻醉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气道梗阻或肺部感染等问题。
这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
呼吸道问题的严重性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
(2)循环系统并发症:麻醉术后患者可能面临低血压、心律失常或心脏功能障碍等循环系统问题。
这可能导致供氧不足、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3)神经系统并发症:麻醉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改变、记忆损害、神经病理性疼痛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持久的影响。
(4)疼痛:手术中的麻醉保证病人术中无痛,但手术后早期的疼痛才是围手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手术后患者可能会经历剧烈的术后疼痛。
如果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
(5)感染:麻醉术后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和手术切口等因素,易于感染。
麻醉恢复室的基础知识的健康指导(1)什么是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2)为什么要建立麻醉恢复室?①麻醉恢复室是保证术后患者安全恢复的重要场所。
麻醉恢复阶段发生意外或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其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术后Ih内。
在这期间,如果通过加强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立即处理,多可转危为安。
②麻醉恢复室的建立还可缩短患者在手术室内停留时间,加快周转,提高手术台的利用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3)麻醉恢复室的职责有哪些?①救治当天全麻或局麻后未清醒者,直至其清醒。
②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③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回普通病房。
如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监护和治疗,则直接进入ICUo(4)建立麻醉恢复室有哪些要求?①麻醉恢复室应紧靠手术室,邻近血气室、临床化验室、血库等辅助科室。
②一般麻醉恢复室床位数与手术台的比例为1:(15〜2),按手术台计算,24h每4台手术应设恢复床位1张。
③麻醉恢复室设备配备要求基本同IC1J:中心供氧、负压吸引、监护仪器(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及体温等)以及麻醉机和呼吸机等,以及常用药品和抢救物品。
(5)患者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标准有哪些?①所有患者由麻醉医生判断是否收入麻醉恢复室。
原则上全麻患者待拔除气管导管后,均应送至麻醉恢复室观察。
②在特殊情况下,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暂时不能拔出,估计短期内可恢复者,也可收入麻醉恢复室。
③术前合并心、肺疾病,术中血流动力学不平稳,估计术后短期观察可能恢复平稳的患者。
④病情危重,术后需要长期呼吸机辅助的患者,原则上不收入麻醉恢复室。
(6)患者转出麻醉恢复室的标准有哪些?①神志清醒、恢复知觉。
虽有轻微嗜睡,但容易唤醒。
文/韩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麻醉多应用在手术中,通过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始终处于镇静镇痛状态,保证患者的肌肉松弛达到预期状态,或让患者失去意识,避免对手术操作造成干扰,保证手术安全、有效、操作准确。
一般手术后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促使患者迅速恢复清醒,医护人员会将患者转运到麻醉复苏室,让麻醉复苏室护士继续为患者提供专业、科学、全面、连贯、有效的护理服务,尽早发现、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抢救。
但很多患者、家属对麻醉复苏室缺乏了解,认为去麻醉复苏室观察是没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对麻醉复苏室的作用及护理要点进行介绍。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麻醉复苏室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科室,承担着让术后患者从术中麻醉状态逐步恢复到拥有清醒意识、可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症状、各项反射能力达到正常状态的工作。
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充分发挥麻醉复苏室的作用,可保证患者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手术是在麻醉药物发挥作用后,患者进入自然深度睡眠状态时进行的侵入性、有创性操作,这种操作会对人体的心理、生理造成严重刺激,故手术对镇静镇痛有很高要求。
在实施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很多患者术后需要数小时才能彻底恢复到未麻醉状态,该阶段患者的生理功能未达到正常状态,同时受手术刺激,患者的应激反应强烈,不仅血流动力学会出现剧烈变化,甚至会发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中枢性疼痛、神经痛等。
多数患者和家属对手术会感到严重的恐惧,若护士未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会影响患者的麻醉恢复,甚至生命安全。
为保证患者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应让患者在安全、符合要求、有专业护士持续提供服务的环境中逐步恢复青春护航Youth Escort青春期健康28正常。
相较于常规病房,麻醉复苏室按照洁净手术间的标准进行布局,拥有无菌、安全的理想监测护理环境,设备及物品配置齐全,拥有完善的抢救物品、抢救系统,护理人员经过严格培训,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过硬,能为术后意识尚未恢复正常的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连续的护理监测环境,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术后保障,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临床护理分析目的:针对麻醉复苏的作用及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分析。
方法:结合在麻醉复苏过程的特点制定相关的麻醉复苏监测标准、完善相关制度、采取高瞻远瞩的预见性护理等护理方法。
结果:从本院20XX年护理麻醉复苏工作及护理工作开展至今,没有出现认可的医疗事故、患者死亡或者诱发严重并发症的问题。
结论:合理的使用麻醉复苏室将能够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极大的降低了治疗的死亡几率。
标签:麻醉复苏室;作用;临床护理引言:麻醉手术是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使用麻醉药物后,患者在手术的时候能够保持镇静、肌肉松弛、没有痛感、操作安全等作用。
但是,当麻醉药物的效果退去后,患者就会缓慢的意识到一些不适,并会伴有一些并发症。
所以,为了确保患者的治疗及生命安全,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全程护理,为患者在术后提供一个安全、稳定、舒适的疗养空间。
一、麻醉复苏室的作用1.1术后危险因素麻醉的效果一般会在手术几小时后逐渐的消失,之后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将逐渐的恢复正常。
但是,由于手术给患者造成了一些伤害以及心理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往往处在一种病危的状态。
其身体中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系统等极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康复。
加之一些患者家属并不了解转业的医学常识,往往会给其自己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对手术结果产生质疑,心理产生恐惧,如果护理人员在稍有疏忽,必然造成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1.2麻醉复苏室作用一般来说,麻醉复苏室当中十分的干净、安静,室内采用无菌检测护理环境进行布置,内部的医疗器械以及检测护理设备、药物、急救设备、药品一应俱全,内部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严格的护理培训,能够无条件、全方位的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术后的患者能够在意识还未能完全苏醒之前出于一个连续、安全的检测护理环境之下,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生命迹象消弱。
二、麻醉复苏时的护理2.1麻醉后复苏室的监测和出室标准①监测:患者经麻醉医师判断进入PACU,便需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进行心电监测以及Bp、CO、SpO、有创血压等进行监测。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及护理特点有哪些近些年,我们会在医院的手术当中看到过麻醉复苏室,其实这个麻醉复苏室,被我们很多人称为手术患者的安全避风港。
为什么称它为手术患者的安全避风港呢?其实在我们做手术的过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作为病人家属在去等病人做完手术的过程当中,显示手术已经做完了,医生已经从手术室出来了,但是病人还并未出来,那么此时做手术的患者将会在哪里呢?其实手术结束之后,麻醉医生要根据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总体情况来决定患者是否进入病房,如果是很稳定的患者,那么可能会直接送返病房,那么还有一部分人群并不是很稳定的,那么可能就是需要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再送往病房。
那么在这过程中,就是要转至我们的麻醉复苏室来进行麻醉复苏。
什么是麻醉复苏室呢?我们在医学上简称PACU,也就是手术室与病房之间的缓冲区,主要是由麻醉科医生进行管理,对麻醉患者进行手术之后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的一些检测,直到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患者的整个身体的生理状态恢复到非常稳定,这样才可以让患者离开麻醉复苏室。
所以说麻醉复苏室,其实是患者在手术的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很多患者手术完成之后必不缺少的一个部分。
本篇文章通过对麻醉复苏室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及麻醉复苏室护理的特点进行介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了解麻醉复苏室,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麻醉复苏室有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一、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一)能够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麻醉复苏室就是在患者手术之后起到一个手术缓冲作用的场所。
因为患者刚做完手术,麻醉的药效还并没有过去,那么此时呢,麻醉复苏室就是一个缓冲的作用,因为麻醉复苏室里面是有好的医疗器械和监测的设备,包括急救的药物药品,内部的工作人员也都是非常专业的,所以在病人手术之后送到麻醉复苏室,能够非常了解及时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如果病人在麻醉复苏室出现不适的情况,能够及时的得到处理,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并且能够让患者有生命安全保证。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要点发表时间:2016-06-16T15:43:44.5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作者:阿布都克依木.阿不都克里木热依拉.艾买江[导读] 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手术麻醉后的病人进行监测和治疗,直到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
阿布都克依木.阿不都克里木热依拉.艾买江(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喀什844000)摘要:本文探讨了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要点,首先简单介绍了麻醉复苏室(PACU)的功能和作用,随后提出了麻醉复苏室的设置要求,进而重点讨论了麻醉复苏室的工作内容和护理要点。
再之后讲述了病人出麻醉复苏室的几条指标,最后讨论了麻醉复苏室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麻醉复苏室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作用;护理要点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手术麻醉后的病人进行监测和治疗,直到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
麻醉复苏室可以为麻醉手术后的病人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后续治疗服务,有效避免了病人术后不良状况的出现。
因此,虽然麻醉复苏室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但重要性却日渐突出。
1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作为麻醉手术病人术后的监测和治疗机构,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监测麻醉患者术后生命功能在经过麻醉手术后,由于受到手术和麻醉的影响,病人的生理状况仍旧处于不稳定状态,与此同时各种生理反射也没有完全恢复。
这时将病人转移至麻醉复苏室,可以使病人处于高质量的监测和治疗环境下,进而使病人安然度过危险期。
无论是经过全身麻醉手术还是局部麻醉手术的病人,他们刚刚从麻醉中恢复过来,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理上的功能也没有恢复完全,短时间内身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也无法恢复稳定。
不仅如此,在结束手术后的一段时间里,病人身上的麻醉作用还未完全消除,保护性反射也没有完全恢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有6.2%的病人在麻醉复苏室治疗期间出现了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要点分析
随着危重疑难手术麻醉患者的增多,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在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定会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地得到完善。
根据麻醉复苏室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麻醉后复苏室的监测和出室标准、完善的抢救设备和交接班制度、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重视拔出气管导管后第一个20min呼吸的监测等护理方法。
本文的目的是使广大医护人员认识到麻醉复苏室(PACU)工作的重要性。
时间和实践充分证明PACU能为手术麻醉后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测治疗。
标签:围手术麻醉期;复苏室;监测;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护理观念的也在发生转变,对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根据麻醉复苏室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麻醉后复苏室的监测和出室标准、完善的抢救设备和交接班制度、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重视拔出气管导管后第一个20min呼吸的监测等护理方法。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主要是对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到意识存在,机体各部位疼痛、反射恢复正常的状态。
)这一过程进行连续监测及护理,直至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场所。
本文的目的是使广大医护人员认识到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工作的重要性。
其意义引起医护人员重视PACU在手术期患者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保证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安全。
时间和实践充分证明PACU能为手术麻醉后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测治疗。
1 PACU的设置及准备
1.1设置麻醉复苏室和手术室同在一起,患者在两者之间运行不超3min,气管插管患者全带管进入PACU,配备 3 张床位,一张床位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配置麻醉呼吸机一台,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监护仪、呼吸末CO2浓度监测仪,备有动脉测压及中心静脉测压装置、肌松药监测仪、血气分析仪、除颤器、心脏起搏器等。
中心氧供、中心吸引器。
复苏室消毒,中央空气净化,紫外线空气消毒。
物品准备: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氧气、吸引器,填补常用物品,备好急救车。
1.2复苏室的床可以随意推动并有护栏,可以调整体位。
复苏室设有专用活动床,离开复苏室时使用过床车,严格分开室内和室外车床,并且使用过床易,让患者从手术室经恢复室至返回病房只需搬动2次。
1.3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同时具备快捷、准确、仔细、认真、勤奋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 PACU时的护理
2.1交接班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将患者送入恢复室,首先向复苏室麻醉医生介绍病情,术中是否出现过险情及如何处理,术中输血补液量及尿量各多少,估计术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①基本内容:简要病史、诊断、麻醉方法、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输液、生命征变化、出血量、尿量等;②三查七对:所有手术的患者术前在其左手前臂系上本人信息条形码,利于查对。
2.2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所有进PACU的患者应测定并记录体温1次/d,如有异常应根据临床需要继续进行监测,并给予相应的降温处理。
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每(5~15)min记录1次,直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为止。
2.3清理呼吸道对使用呼吸机通气的患者,随时注意是否有痰液瘀积,要及时吸出痰液,以免发生痰堵引出呼吸窒息。
有时患者的痰液非常粘稠,不易吸出,按医嘱配制雾化液,倒入呼吸机雾化槽内,雾化后如有积液或瘀痰咳出,应及时给予抽吸,喉头水肿严重时准备气管切开。
2.4体位的护理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尚未完全苏醒时,应采取头低体位为较适宜,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
为了避免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出现躁动,配以护栏防止患者坠床的发生。
在苏醒早期时如无特殊需求,仍以平卧位为主。
若需变换体位时,应由医护人员协助完成换位。
2.5患者出人量检测保证患者静液输人通畅,并对输人液体种类名称、输人量、输人时间及输人过程中流量、液体颜色、性质进行详细记录。
另外,还需对患者尿量、尿色等保持记录。
以便将患者详细情况汇报给医师,并对患者特殊状况给予治疗。
3 出PACU的参考指标
3.1患者恢复知觉和定向力,能辩认时间、地点和人物,呼之能应。
3.2 气道通畅,患者能做有效咳嗽,呼吸频率和幅度在正常范围内,循环功能也相对平穩。
测量血压和心率正常,脉搏氧饱和度高于95%,肤色红润。
4 PACU存在的不足
4.1护理文书护理记录内容出现时间不一致,内容模糊不清,护理隐患出现时记录不及时;医护人员笔迹模糊,重要内容出现涂改或涂刮;主管医护人员未能及时签名或代签名现象。
4.2抢救药物及设备管理麻醉复苏室内患者若出现麻醉并发症,病情变化极快,临床操作要求较高,抢救争分夺秒!医护人员应当熟悉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抢救车的位置状况和使用等,延误最佳抢救时机或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均会导致护理隐患。
5 结论
随着危重疑难手术麻醉患者的增多,PACU在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定会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地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黎彩铃,钟爱玲,詹翠萍,等.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ZA):40.
[2]胡敏花,杨洁,蔡青,等.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4):99-100.
[3]袁文革,伍细芳,李红梅. 麻醉复苏室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