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11.04 KB
- 文档页数:2
《速度、时间和路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3. 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
时间: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路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距离。
3.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 = 路程÷ 时间路程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路程÷ 速度4. 分析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课后作业1. 课本练习题。
2.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3. 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设计560米分别表示什么?生:明明家离学校的距离,乐乐家到学校家的距离。
米也就是明明上学一共要走的路。
560米呢?生:乐乐上学一共要走560米。
师:在数学上把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板书)①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
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师:请学生自己读题,独立思考,并算一算,写写。
生算并汇报。
生:3×40=120千米,120÷2=60千米/时师:你的第一个算式3×40=120千米,求出的是什么?(先求出路程)师:路程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生:原路返回说明路程一样。
师:你很会读题。
②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从绍兴出发过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绍兴到上海270千米)师: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1:比时间。
270÷45=6小时 6小时>5小时,不能到达。
生2:比路程。
45×5=225千米,225千米<270千米,不能达到。
生3:比速度。
270÷5=54千米/小时,45千米/时<54千米/时。
师:多思考会发现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5、有趣现象课件出示闪电打雷图片师:你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生1:雷声生2:闪电。
师:声音的速度是340米/秒,光的速度是300000千米/秒,从空中下来它们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声音。
师:人们在走路的时候,鼻子走得快还是耳朵走得快?生发言。
师:鼻子和耳朵的时间一样,走得路程一样,所以速度也一样。
一、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写速度吗?乐乐每分钟走70米,可写作()。
明明每分钟走60米,可写作()。
刘翔在110米栏中每秒跑9米,可写作()。
雨燕每小时飞行170千米,可写作()。
你会写速度吗?乐乐每分钟走70米,可写作()。
明明每分钟走60米,可写作()。
刘翔在110米栏中每秒跑9米,可写作()。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教案第一章:引入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路程: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路程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时间: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时间是指经过的间隔。
速度: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4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路程、时间和速度?Step 2:讲解概念教师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实际体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际体验,测量不同距离的路程,记录所需时间,计算速度。
Step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Step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关系,并进行数学语言的描述。
第二章:计算速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速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用路程除以时间的方法计算速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计算速度。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4 教学步骤Step 1:回顾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Step 2:讲解计算速度的方法教师讲解用路程除以时间的方法计算速度,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Step 3: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
Step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计算速度的方法和心得。
Step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速度的方法,并进行数学语言的描述。
第三章:应用与拓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三篇《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
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能够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提高健康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2)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2. 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3.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2)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灵活运用;(2)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动知识,如:路程、速度、时间等;(2)提出问题:运动与身体变化有什么关系?2. 探究新知(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如:心率、呼吸等;(3)小组讨论:如何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3)开展运动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身体变化。
4. 总结延伸(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2. 制定一周的运动计划;3. 观察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2. 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3.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了解了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路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2. 时间:物体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
3.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龟兔赛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概念:分别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个关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实例。
2. 教学素材:如龟兔赛跑的故事、相关图片等。
3. 游戏道具:如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卡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速度是什么吗?它是如何计算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解决问题。
2. 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关系。
2. 强调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预留时间,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例题讲解”这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关键,也是教师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例题,使之既能够覆盖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通过公式计算出速度、时间和路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和计算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能够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不同物体以不同速度行驶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和路程,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3. 应用实例通过实际场景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计算自行车、汽车、火车等运输载具的速度、时间和路程。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2. 组织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例如让学生测量不同物体以不同速度行驶一定距离所需时间和路程,然后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
3. 互动探究法让学生自己探究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方法,通过讨论、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五、教学评估1. 个人测试让学生通过测试题的形式检测是否掌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这些知识点。
3. 实用应用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实用应用,让学生完成,以检测他们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 教学目标
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方法,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
1.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掌握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方法
3. 教学难点
1.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教学准备
1.教师:黑板、白板、教案;
2.学生: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5. 教学过程
5.1 导入(5分钟)
教师温馨提示:教学前,可以准备一些有关速度、时间或路程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学过什么是速度吗?知道吗?”听取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复习或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5.2 晨会通告
教师在晨会上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等。
5.3 正文(45分钟)
5.3.1 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15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引导学生明白速度、
时间和路程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5.3.2 掌握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方法(25分钟)
教师通过举一些例子和讲解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计算速度、时间和路
程的方法,需要注意的点和注意事项等。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一列火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驶,3小时后到达B地,这段路程有多长?”
5.3.3 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5分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情境演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
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层次的理解这个知识点。
5.4 结束(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应
的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为什么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7.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方法,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同的情境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在布置作业时,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得到适当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