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用碎(卵)石检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2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3-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3-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9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通知建标〔1992〕931号根据建设部(89)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3—92,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30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质量要求4验收、运输和堆放5取样与缩分5.1取样5.2样品的缩分6检验方法6.1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6.2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6.3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6.4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6.5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6.6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6.7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6.8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6.9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题粒的总含量试验6.10卵石中有机物含量试验6.11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6.12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6.13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6.14碎石或卵石中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试验6.15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岩相方法)6.16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化学方法)6.17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方法)6.18碳酸盐集料的碱活性试验(岩石柱方法)附录A碎石或卵石检测报告表附录B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合理使用碎石或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集料(碎石或卵石)试验检测标准及方法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用碎石或卵石,公路工程粗集料检测方法。
2 试验目的为了规范工程试验室对碎石或卵石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3 试验依据《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2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5 试验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101-2A;新标准方孔石子筛;新标准方孔砂石筛;电子天平;台秤;电动振筛机6611B;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WAW-300B;浅盘;液体天平;网篮;高温电阻炉;水泥胶砂搅拌机;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机;磨光机;镶嵌机;冲击试验仪;测长仪。
6 取样采用大型工具(汽车)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以小型工具(拖拉机)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7 试验方法和计算结果7.1 岩石抗压强度7.1.1 试验步骤(1)按规范制备所需试件。
(2)用游标卡尺测定试件尺寸,精确至0.1mm,并计算顶面和底面的面积。
取顶面和底面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将试件浸没于水中浸泡48h 。
(3)从水中取出试件,擦干表面,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强度试验,加荷速度为0.5MPa/s~1.0MPa/s 。
7.1.2 计算结果试件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AF R (1)岩石抗压强度取6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并给出最小值,精确至1MPa,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2)对存在明显层理的岩石,应分别给出受力方向平行层理的岩石抗压强度与受力方向垂直层理的岩石抗压强度。
7.2 表观密度7.2.1 试验步骤试验前,将样品筛除公称粒径5.00mm 以下的颗粒,并缩分至表2规定的试样两份备用。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供管二班第一项目组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蒋宏权日期:2013年12月一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普通混凝土中天然砂、人工砂、的合理使用,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取样及质量检验。
特细砂混凝土及山砂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尚应遵照有关的专门标准执行。
3.检测项目筛分析、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含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4.技术标准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5.相关定义及规定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6.试样的取样和缩分6.1砂的取样6.1.1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用大型工具(如大车、货船、汽车)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
用小型工具(如马车等)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6.1.2在料堆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6.1.3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3-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3-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9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通知建标〔1992〕931号根据建设部(89)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3—92,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30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质量要求4验收、运输和堆放5取样与缩分5.1取样5.2样品的缩分6检验方法6.1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6.2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6.3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6.4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6.5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6.6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6.7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6.8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6.9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题粒的总含量试验6.10卵石中有机物含量试验6.11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6.12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6.13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6.14碎石或卵石中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试验6.15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岩相方法)6.16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化学方法)6.17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方法)6.18碳酸盐集料的碱活性试验(岩石柱方法)附录A碎石或卵石检测报告表附录B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合理使用碎石或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用的碎石(包括碎卵石,下同)或卵石的生产、供应和使用。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水利、港口及道路工程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的质量检验,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2条定义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粒径大于5毫米的岩石颗粒,称为碎石或碎卵石。
岩石由于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大于5毫米的颗粒,称为卵石。
第3条当碎石或卵石的质量不能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经过试验证实能确保工程质量,且经济又较合理时,方允许采用。
第4条碎石或卵石的取样和试验,应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进行。
第二章质量要求第5条颗粒级配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一般应符合表1的要求。
注:①公称粒级的上限为该粒级的量大粒径。
单粒级一般用于组合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
它也可与连续粒级的碎石或卵石混合使用,以改善它们的级配或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②根据混凝土工程和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后,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直接采用单粒级,但必须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第6条针、片状颗粒含量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
针、片状颗粒的含量表2注:①针、片状颗粒的定义是: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称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称为片状颗粒;平增粒径是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②对100号及100号以下的混凝土,其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放宽到40%。
第7条含泥量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即颗粒小于0.080毫米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下同)应符合表3的规定,但不宜含有块状粘土。
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表3注:①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
②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其总含量可由1.0%及2.0%分别提高到1.5%和3.0%。
JGJ 53-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9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通知建标〔1992〕931号根据建设部(89)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3—92,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30日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质量要求4 验收、运输和堆放5 取样与缩分5.1 取样5.2 样品的缩分6 检验方法6.1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6.2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6.3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6.4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6.5 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6.6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6.7 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6.8 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6.9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题粒的总含量试验6.10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试验6.11 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6.12 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6.13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6.14 碎石或卵石中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试验6.15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岩相方法)6.16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化学方法)6.17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方法)6.18 碳酸盐集料的碱活性试验(岩石柱方法)附录A 碎石或卵石检测报告表附录B 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 总则1.0.1 为合理使用碎石或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碎(卵)石检验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制作普通混凝土用最大粒径不大于80mm的碎石或卵石质量检验。
碎石或卵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试验项目和质量要求:3.1 试验项目:有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压碎指标值、坚固性、含水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
3.2 质量要求:3.2.1 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2.1的要求表 3.2.1注:公称粒级的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单粒级宜用于组合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级配或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不宜用单一的单粒级配制混凝土,如必须单独使用,则应作技术经济分析,并应通过试验证明不会发生离析或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颗粒级配不符合表3.2.1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并经试验证实能确保工程质量方允许使用。
3.2.2 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表3.2.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0%,所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含泥量可由表3.2.2的1.0%、2.0%,分别提高到1.5%、3.0%;等于及小于C10级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含泥量可放宽到2.5%。
3.2.3 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表3.2.3有抗冻、抗渗和其他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0%。
3.2.4 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针、片状颗粒含量表3.2.4等于及小于C10级的混凝土,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放宽到40%。
3.2.5 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表示。
岩石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工程中可采用压碎指标值进行质量控制,碎石的压碎指标值应符合表3.2.5-1的规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其他情况下如有怀疑或认为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且火成岩强度不宜低于80Mpa,变质岩不宜低于60Mpa,水成岩不宜低于30Mpa。
卵石的强度用压碎指标值表示,其压碎指标值宜按表3.2.5-2的规定采用。
表3.2.5-1注: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
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
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
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表3.2.5-23.2.6 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石子样品在其饱和溶液中经5次循环浸渍后,其重量损失应符合表3.0.6的规定。
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指标4、取样与缩分4.1 取样4.1.1 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验收批论。
4.1.1.1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4.1.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8份石子,组成一组样品。
4.1.3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同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4.1.4 若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4.1.5 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对每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4.1.5所规定的最少取样量。
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
也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注:有机物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值及碱集料反应检验,应按试验要求的粒级及数量取样。
4.1.6 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
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名称、编号、取样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的验收批的重量或体积数,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4.2 样品的缩分4.2.1 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4.2.2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验所用的试样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5、检验方法5.1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5.l.l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
5.1.2 筛分析试验所用仪器设备:(1)试验筛——公称直径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0和2.50m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内径为300mm。
(2)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0.1%左右。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浅盘5.1.3 试样制备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表5.1.3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少重量表5.1.35.1.4 筛分析试验步骤:(1)按表5.1.3的规定称取试样;(2)将试样按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
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O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拨动颗粒。
(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
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5.1.5 筛分析试验结果的计算:(1)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2)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0%);(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5.1.6 筛分析试验结果判定根据各筛的筛余百分率,对照表 3.2.1,筛分析试验结果判定为连续续粒级或单粒级。
5.1.7 筛分析试验流程核实样品→缩分→试样制备→称取试样→筛分→称取各筛筛余量→记录→计算分析→判定5.2 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5.2.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5.2.2 含泥量试验所用仪器设备:(1)案秤——称量lOkg,感量l0g。
对最大粒径小于15mm的碎石或卵石应用称量为5kg,感量为5g的天平;(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3)试验筛——公称直径为1.25及0.080mm的方孔筛各一个(4)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金属盒(5)浅盘5.2.3 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表5.2.3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小重量表5.2.35.2.4 含泥量试验步骤(1)称取试样一份(m0)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80mm的颗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O.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O.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
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重量(m1)。
5.2.5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ωwo,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0-m1ωwo = ×100(%)m0式中:m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重量(g):m l——试验后烘干试样的重量(g);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5.2.6 含泥量试验判定结果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对照表3.2.2,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5.2.7 含泥量试验流程核实样品→缩分→试样制备→称取试样→泡水→淘洗烘至恒重→称量→记录→计算→判定5.3 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方法5.3.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中泥块的含量5.3.2 泥块含量试验所用仪器设备(1)案秤——称量20kg,感量20g,称量lOkg,感量10g;(2)天平——称量5kg,感量5g;(3)试验筛——公称直径为2.5mm及5mm的方孔筛各一个;(4)洗石用水筒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5.3.3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表5.2.3所示的量,缩分应注意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
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5.3.4 泥块含量试验步骤(1)筛去5mm以下颗粒,称重(m1);(2)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压泥块,然后把试样放在2.5mm筛上摇动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筛上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2)。
5.3.5 泥块含量ωwa,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m1-m2ωwa = ———× 100(%)m1式中: m1——5mm筛筛余量(g)m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量(g);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5.3.6 泥块含量试验结果判定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对照表3.2.3,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5.3.7 泥块含量试验流程核实样品→缩分→试样制备→过筛称取试样→泡水、淘洗、烘至恒重→称量→记录→计算→判定5.4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粒颗粒的总含量试验5.4.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5.4.2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2)天平——称量2kg,感量2g;(3)案秤——称量10kg,感量10g;(4)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5.0、10.0、20.0、25.0、31.5、40.0、63.0、80.Omm的方孔筛各一个,根据需要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