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核算管的理程序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97.73 KB
- 文档页数:20
1目的通过对适宜的质量活动及因素控制下不当引起的质量成本统计分析来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成本的管理。
3职责3.1财务部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收集编制相关数据并分析相互关系。
3.2品质部是负责鉴定成本的统计及控制。
3.3经营部负责外部故障成本统计及控制。
3.4经理办公室召集预防成本统计及控制。
3.5生产部、工程部负责内部故障成本统计及控制。
4定义无5工作程序5.1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个科目组成。
5.1.1预防成本:是为实施预防性措施而发生的费用。
5.1.1.1质量管理工作费用:企业为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计划,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管理所发生的咨询、工序能力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5.1.1.2培训费:为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的目的,提高职工素质而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操作技术等培训的费用。
5.1.1.3质量评审费:新产品设计方案评审、试制产品投产前评审以主机企业的产品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所支付的费用。
5.1.1.4质量改进措施费: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改变产品设计、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进行技术改进的措施费用。
5.1.1.5工资及福利基金: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员的工资及提取福利基金。
5.1.1.6量奖励费:为确保和改进产品质量而支付的各种奖励费用。
5.1.2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是否达到具有所规定的质量而进行检验、试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
5.1.2.1检测试验费:对进厂的原材料、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按质量要求进行检查、测试和检测、测量、试验、校准所发生的费用。
5.122办公费用:为检验、试验所发生的旅差费、文印费等办公费用。
5.123检测设备折旧和修理费:质量检测设备的折旧和维护、修理费用。
5.124.4工资及福利基金:指专职检验和计量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基金。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一、引言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旨在确保组织在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投资得到最佳回报,同时降低质量相关的成本。
本文件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清晰的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以确保质量成本的监控和管理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目标本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的目标是:1. 确保质量成本的有效控制,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2. 降低质量相关的成本,包括内部不合格品、外部不合格品、再加工、退货等方面的成本。
3. 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质量成本的最小化。
三、程序内容1. 质量成本分类根据质量成本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将质量成本分为三个主要分类:a.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包括培训、质量规划、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等。
b. 检验与评估成本:用于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验、测试和评估,包括实验室设备、检测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等。
c. 故障成本:用于处理不合格品、售后服务和质量事故等,包括退货、再加工、返工等。
2. 质量成本控制流程a. 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一致。
b. 识别质量成本项目:对组织的质量成本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类,包括预防成本、检验与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
c. 设定质量成本指标:根据质量成本项目的特点和重要性,设定相应的质量成本指标,以便监控和评估质量成本的控制效果。
d. 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建立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机制,确保质量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 分析质量成本数据:对收集到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成本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f. 实施质量成本控制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成本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检验与评估措施和故障处理措施。
g. 监控质量成本控制效果:定期监控质量成本指标的达成情况,评估质量成本控制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相关责任和权限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程序,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1.目的本程序旨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为公司管理者提供识别过程的改进依据,以适宜的质量满足产品的要求,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范围与本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相关的质量成本。
3.职责3.1财务部3.1.1负责每季度核算质量成本相关的费用。
3.1.2负责统计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
3.1.3负责向相关质量控制人员提供质量成本的《****-D-***001-01-01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以便完成对质量体系的评价。
3.2责任部门3.2.1负责收集、核算并提供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季度上报至财务部。
3.2.2负责依据《****-D-FIN001-01-01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组织实施有效的成本改进措施。
3.3质量部负责基于财务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鉴别质量成本,同步至质量反馈表,跟踪各责任部门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3.4销售部负责提供销售额。
3.5技术总工负责《****-D-FIN001-02-01维修立项任务书》的批准。
4.定义4.1质量成本: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费用。
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5.程序5.1质量成本的收集5.1.1质量成本的收集5.1.1.1销售部负责提供合同额5.1.1.2各责任部门负责提供维修费用。
质量成本的整理和统5.2计5.2.1财务部负责将各部门提供的维修费用及销售部提供的合同额进行费用分项,形成对比项。
5.2.2 5.同时统计总维修费用与合同额比例。
财务部负责制定维修费用预算,责成责任部门填写《****-D-FIN001-02-01维修立项任务书》经划出部门,划入部门,技术总工确认后,下达至各责任部门进行管理。
3质量成本控制与分析5.3.1 5.3.2责任部门基于预算进行日常质量成本控制管理。
财务部每季度统计《****-D-FIN001-01-01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并下达到责任部门。
当责任部门质量成本预算发生偏离时,责任部门需填写《****-D-FIN001-02-01维修立5.3.3项任务书》,并形成偏离报告经确认后进行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全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保证我公司产品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取得最佳的结合,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中所产生的一切质量成本的隹理。
第三条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第四条职责(-)质量技术部L负费收集、核算、汇总质量成本数据,并编制质量成本月报表。
2 .负责对质量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根据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成本改进措施。
3 .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分析报告和有关资料。
(二)其他部门每月根据要求提供本部门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定期上报质量技术部。
第二章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第五条质量成本预测是制订质量成本计划的主要依据。
质量成本预测分长期、中期和短期质量成本预测。
第六条质量成本预测工作程序(-)收集信息资料(二)根据信息资料和质量方针目标,确定质量成本的目标值.(三)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值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预测改进后能获得的结果。
第七条质量成本预测方法(-)长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经验判断法,依据已掌握的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由品管和财务组织人员对预测期内质量成本有关项目进行预测和推测。
(二)中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比例测算法,由财务部根据质量成本的历史资料,预测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比例来预测质量成本。
(三)短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计算分析法,由财务部负责品管部协助采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预测.第八条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的基础上,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计划。
第九条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步骤(-)收集资料进行预测;(二)确定质量成本总额及降彳氐率;(三)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四)将质量成本计划目标和措施,按项目、部门展开落实.第三章质量成本项目第十条预防成本(-)质量计划工作费,即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质量计划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二)设计评审费;(三)工序能力研究费(工序能力研究包括直接产品和间接产品);(四)质量审核费;(五)质量情报信息费;(六)质量培训费(内部质量审核员培训费、专题培训费,与设计开发产品或提高产品质量有关的国内、外考察,为培训的实施所提供的培训设施、培训资料费等等);(七)质量改进措施费;(A)其他.第十一条鉴定成本(一)进货检验费;(二)工序检验费;(三)成品检验费;(四)试验材料费;(五)其他。
XX 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编号:Q/FL2.0822—20202020年01月10日发布2020年01月11日实施1 目的有效、正确地掌握公司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为质量改进计划及质量策略规划提供参考,以便能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做到以预防为主,处理为次,并为经营决策者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提交给顾客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
3 术语和定义3.1质量成本:是一种动态成本,是总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组成。
3.2预防成本:为调查、预防或减少不合格或缺陷所支付的成本费用。
3.3鉴定成本:为评估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和检查、试验的费用3.4内部损失成本:产品或服务在交货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损失费用。
3.5外部损失成本:产品或服务在交付后因未能满足规定的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损失费用。
4 职责4.1财务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a) 负责汇总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b) 负责编制质量成本报表及质量成本分析。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成本的收集、统计。
过程分析(乌龟图):5 工作流程及内容6 相关文件6.1 Q/FL2.0706—2020《文件控制程序》6.2 Q/FL2.0707—2020《记录控制程序》6.3 Q/FL2.0908—2020《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4 Q/FL2.1002—2020《持续改进控制程序》6.5 Q/FL2.0603—2020《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7 附录7.1预防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附件一7.2鉴定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附件二7.3外部损失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附件三7.4内部损失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附件四8 记录8.1质量计划及其工程策划成本统计表Q/JL082201-C8.2新产品开发和评估成本统计表Q/JL082202-C8.3产品/过程设计成本统计表Q/JL082203-C8.4可靠性试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04-C8.5质量控制和管理之教育和培训成本统计表Q/JL082205-C8.6供应商评估/管理与辅导成本统计表Q/JL082206-C8.7质量审核成本统计表Q/JL082207-C8.8质量管理人员成本统计表Q/JL082208-C8.9测量仪器/工装/设备之设计与发展成本统计表Q/JL082209-C8.10进货/过程/成品检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10-C8.11材料/成品实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11-C8.12委外检验和试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12-C8.13测量仪器/实验设备维护、校正、购置成本记录表Q/JL082213-C 8.14内部不良质量报废/返工/返修/重新检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14-C 8.15怠工成本统计表Q/JL082215-C8.16顾客抱怨/投诉成本统计表Q/JL082216-C8.17顾客退货成本统计表Q/JL082217-C8.18售后服务之人工/材料/培训成本统计表Q/JL082218-C8.19责任赔偿成本统计表Q/JL082219-C8.20延期交付的交通运输超额成本统计表Q/JL082220-C8.21年度质量成本和趋势分析统计表Q/JL082221-C8.22质量成本综合分页报表Q/JL082222-C8.23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Q/JL060301-C编制/日期:/2020.1.7审核/日期: /2020.1.7批准/日期: /2020.1.7附件一:预防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1、质量先期策划:为策划和规划整体质量计划、检验计划、可靠度计划、数据系统等质量保证工作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1目的对质量成本定期进行分析,确保鉴定成本、预防成本的合理投入,降低内部损失、外部损失成本。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成本的分析。
3 职责3.1 财务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组织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3.2 生产部负责汇总并提供各个产品返工工时数据及各个产品生产过程的材料报废数据;3.3 市场部负责汇总客户退货、索赔、维修服务等外部损失数据。
3.3 品质部负责对相关部门提交的数据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提交财务部财务。
4 程序4.1 财务部负责各产品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及管理工作。
质量成本应根据质量成本科目的具体内容、开支范围和费用发生区域进行核算。
4.2 质量成本项目和内容质量成本的项目和内容“质量成本费用范围归集明细表”见表1。
4.3 质量成本的统计4.3.1 财务人员根据产品型号分类和质量成本项目,填写“质量成本汇总表”收集有关质量成本的所有原始单据、凭证,每季度进行统计,在成品完工入库后再进行质量成本汇总和核算,填写“质量成本汇总表”。
4.3.2 在质量成本统计时,必须做到:a) 严格区分新产品研制费用和生产的质量成本费用;b) 各种质量成本分类正确,数据准确;c) 各种质量成本的单据完整、清洁,签署齐备;d) 统计核算时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张冠李戴。
4.4 质量成本的分析4.4.1 质量成本分析的工作职责4.4.1.1 财务部财务在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应对本公司的质量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和改进措施,形成“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4.1.2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报总经理和管理者代表审阅。
4.4.1.3 质量经济性分析每年进行一次,分析报告于次年元月二十五日前报送。
分析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签署意见后,由财务部发送有关部门。
4.4.1.4 生产部在每季度之后十日,将各批产品/项目的返工工时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材料报废数据归类汇总,经品质部审核后报送财务部;4.4.1.5 市场部在每季度之后十日,将客户退货、索赔、维修服务等外部损失数据归类汇总,经品质部审核后报送财务部财务;4.4.2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的内容a)质量成本及其二、三级科目的统计、核算结果;b)质量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及与前期或基期对比分析;c)质量成本与产、销对比趋势分析结果;d)质量成本结构分析和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e)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f)典型事例的分析。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文件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公司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规范产品成本核算流程,确保公司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二、定义2.1 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产品在制造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2.2 成本构成要素产品成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2.3 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核算是指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核对和记录,以便于企业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变化。
三、产品成本核算流程3.1 成本控制点为了确保产品成本的准确性,必须控制产品成本核算的控制点,主要包括物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财务核算等环节。
3.2 成本核算步骤1.产品成本预算:根据产品的预期成本,制定产品的成本预算,明确各项费用的金额范围和分配比例。
2.产品成本清单:建立完整的产品成本清单,列出各种费用的详细信息,包括原材料清单、人工费用清单、制造费用清单等。
3.成本分摊:根据成本构成要素,按照各项费用的比例进行分摊,形成各项费用的实际金额。
4.成本结转: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按照一定的结转规则,将产品成本分摊到销售成本中。
5.成本核对:对于每个产品的成本进行核对,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要求4.1 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成本核算中的各项费用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确保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可信。
4.2 成本核算的及时性为了及时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变化,必须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对产品成本的记录、核算和分析进行及时跟踪,确保成本核算结果能够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4.3 成本核算流程的规范性为了使成本核算流程规范化,必须规定严格的成本核算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并建立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成本核算流程的有效执行。
五、结论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司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规定了成本核算的流程和要求,有助于提高公司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度,确保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公司质量成本核算管理程序文件(各部门通用)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厂质量成本核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质量成本的核算管理。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文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文本文件的条文,本文件出版时,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583-1994 idt ISO 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3.定义本文件采用GB/T 6583中的定义4.工作程序:4.1质量成本统计台帐的设置质量一级项科目“质量费用”。
下设二级项科目“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内部损失”、“外部损失”。
每个二级项科目下设若干明细项目,具体见各部门职责科目分配表。
4.2质量成本的核算4.2.1质量成本的核算办法4.2.1.1质量成本核算采用会计核算为主的核算方法;4.2.1.2质量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按工厂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价格制度执行。
4.2.2质量成本的核算对象4.2.2工厂质量成本的核算对象类别为:4.2.2.1产品;零件部;4.2.2.2部门;车间;4.2.3质量成本的核算期工厂质量成本按月、季、年进行核算。
4.2.4质量成本的核算程序4.2.4.1各生产车间、工具设备管理部门、科研部门、质量检验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以统计核算人员为主、其他相关人员为辅,按本文件5工作要求(1)条设置的科目,归集当月、季、年属本单位范围的质量费用,填报基层单位质量成本(月、季、年)报表,于次月15日内报质量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自存一份。
各生产车间、工具设备管理部门、科研部门的报表格式见附表1;财务部门的报表格式见附表2;销售部门的报表格式见附表3;质量检验、质量管理部门的报表格式见附表4;质量成本范围归集明细表见附录A。
4.2.4.2财务部门负责按期填报全长质量成本报表。
a 财务部门依据各基层单位质量成本报表,按本文件5工作要求中(1)条设置的科目,归集工厂当月、季、年的质量费用,填报全厂质量成本报表(含全厂质量成本汇总表和综合分析表),于次月20日内报生产计划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工厂有关领导。
报表格式见附表5。
b 属现行产品范围内的质量费用,如内部损失、外部损失等,直接核算在完工产品质量成本和在制产品的质量成本中。
c 不属现行产品范围内的质量费用,如质量教育费、质量管理费等,按产值分配计入各完工产品和在制产品中。
4.3质量成本分析和报告1)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内容的部分或全部:①质量费用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②质量成本构成情况的分析;①质量成本相关指标情况的分析;②重点产品质量成本分析;③质量成本改进完成情况分析;④质量成本管理效果分析。
2)质量成本分析的要点①提出报告期内影响质量成本的主要因素;②提出相应质量成本改进措施和工作目标;③对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得有效性作出定性、定量的评价。
3)质量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①质量成本结构指标a 预防费用率=预防费用/质量成本总额*100%b 鉴定费用率=鉴定费用/质量成本总额*100%c 内部损失率=内部损失/质量成本总额*100%d 外部损失率=外部损失/质量成本总额*100%②质量成本相关指标a 产值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工业总产值*100%b 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c 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工业总产值*100%4)质量成本分析方法①比例分析通过质量成本的发生额同有关经济指标基数的比例关系来进行分析,分析的指标见文本件5、(3)、3)、②条。
②构成关系分析法对质量成本各要素费用相互之间以及质量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分析的指标见文本件5、(3)、3)、①条。
③对比分析法将报告期内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与本期计划,或与去年同期,或与上期实际发生额进行比较分析。
5)质量成本分析程序①各单位统计核算人员在主管质量成本工作负责人指导下,对报告期内本单位发生的质量成本做好书面分析,并填写在相应的质量成本报表中。
②财务部门对全厂当月、季、年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填写在相应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中。
③质量成本分析报告的发放财务部门的月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应在次月20日内报质量管理部门、生产计划部门和有关领导。
④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全厂的质量成本计划由财务部门编制,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工厂主管质量的领导批准,生产计划部门下达执行。
⑤质量成本考核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由质量管理部门依据《质量考核控制程序》的要求按月进行考核。
销售部门质量成本管理程序文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厂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质量成本的管理。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文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文本文件的条文,本文件出版时,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583-1994 idt ISO 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3.定义本文件采用GB/T 6583中的定义4.工作程序:4.1质量成本包含:4.1.1公司销售质量成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4.1.2质量成本的数据归集4.1.3本科目数据由销售公司归集并交于与质量部核对原始凭证后分配,结果每月末报财务部。
4.1.4以上负责数据归集部门统称为销售质量成本核算点,由销售公司统计人员统计汇总形成销售质量成本统计数据报告,报告分管人员审核后提交公司质量控制部。
5.2 质量成本核算5.2.1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渠道5.2.1.1质量损失成本数据主要从统计原始凭证和费用调查表获得,或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及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得。
5.2.1.2质量损失成本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原始凭证:a) 各类内部原始单据(原始凭证。
如工资表、差旅费报销凭证、产品维修结算凭证、鉴定、测试和校准费用凭证等每月均由各核算点识别和归集)、公司业务员、三包员固定定额分配报表、市场三包业务员服务费用单、顾客三包单单、顾客质量罚款单、质量相关费用发票等,以上费用单据全部经部门经理签字、公司质量控制部部长审批核定、总经理签字后统计列入销售质量成本输入,转存公司财务部。
5.2.2质量成本费用分析汇总各质量成本核算点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汇总表填写“质量成本费用构成表”,由销售部门统计员核定汇总,建立销售原始质量成本汇总表。
5.3质量成本分析5.3.1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和内容a)指标分析法(包括质量损失成本结构分析、质量损失成本和比较基数的比较分析);b)质量成本趋势分析;销售部门质量成本管理程序文件c)排列图分析5.3.2由销售部负责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表, 每月转至公司质量控制部。
并找出问题症结,确定本部门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涉及其它单位的,报连同本部门质量改进情况报公司质量控制部,由质量控制部根据质量成本分析报告表分析确定需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项目,会同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
5.4质量成本报告5.4.1质量成本报告是质量成本分析结果的书面陈述。
质量成本报告由质量控制部每月依据质量成本分报总经理审阅。
5.4.2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5.4.2.1质量成本核算结果a)质量成本总额;b)质量成本构成项目: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
c)质量成本构成比例:指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比率。
5.4.2.2质量成本与相关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a)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与销售额;b)预防成本、内外损失成本与产值;5.4.2.3根据质量成本趋势分析,确定相关部门下个月质量成本目标值。
5.5质量部负责根据质量成本报告分析确定需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项目,会同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
5.6每年底或第二年初由财务部做质量成本情况总结,形成年度质量成本报告,内容与质量成本报告一致,做为管理评审的一项输入,为评价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寻求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6.记录各项质量成本费用统计报告表销售质量成本指标及分配趋势图业绩改善依据和动向建议新业绩指标结果分析、计划报告本部门改进滚动措施和计划,监督措施生产部门质量成本管理程序文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厂生产部门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生产部门质量成本的管理。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文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文本文件的条文,本文件出版时,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583-1994 idt ISO 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3.定义本文件采用GB/T 6583中的定义4.工作程序:4.1质量成本包含:4.1.1公司生产部门质量成本包括工序检验费、成品检验费、产品实验费、在库产品复检费、质量评审费、其他费用、返工返修费、报废费、停工损失费、分析及改进费用、检验管理资源费等。
4.1.2质量成本的数据归集4.1.3本科目数据由生产部门归集并交于与质量部核对原始凭证后分配,结果每月末报财务部。
4.1.4以上负责数据归集部门统称为生产质量成本核算点,由生产部门统计人员统计汇总形成生产质量成本统计数据报告,报告生产部长审核后提交公司质量控制部。
5.2 质量成本核算5.2.1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渠道5.2.1.1质量成本数据主要从统计原始凭证和费用调查表获得,或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及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得。
5.2.1.2质量成本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原始凭证:a) 各类内部原始单据(工序检验费、成品检验费、产品实验费、在库产品复检费、质量评审费、其他费用、返工返修费、报废费、停工损失费、分析及改进费用、检验管理资源费用单)、公司业务员、三包员固定定额分配报表、市场三包业务员服务费用单、顾客三包单单、顾客质量罚款单、质量相关费用发票等,以上费用单据全部经部门经理签字、公司质量控制部部长审批核定、总经理签字后统计列入销售质量成本输入,转存公司财务部。
5.2.2质量成本费用分析汇总各质量成本核算点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汇总表填写“质量成本费用构成表”,由生产管理部门统计员核定汇总,建立生产原始质量成本汇总表。
5.3质量成本分析5.3.1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和内容生产部门质量成本管理程序文件d)指标分析法(包括质量损失成本结构分析、质量损失成本和比较基数的比较分析);e)质量成本趋势分析;f)排列图分析5.3.2由生产部负责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表, 每月转至公司质量控制部。
并找出问题症结,确定本部门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涉及其它单位的,报连同本部门质量改进情况报公司质量控制部,由质量控制部根据质量成本分析报告表分析确定需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项目,会同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