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思维导图
- 格式:docx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2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历史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关系•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对后世的影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的反思与启示01历史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以清政府拒绝承认和履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为由,再次发动侵略战争,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大量财富,并借此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
甲午战争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背景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过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对清朝统治造成沉重打击。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有识之士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开展洋务运动。
背景过程影响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技术、创建现代化工业等措施。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03洋务运动020102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末,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进一步加深。
甲午战争该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其中割让*、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列强瓜分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争夺势力范围,划分“势力范围”,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的划分德国强租青岛、俄国租借大连、英国租借威海卫和九龙等地区,形成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批民族企业,如张謇的大生纱厂等,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1~3思维导图与知识梳理【高考考点梳理】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 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世界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世界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 俄国十月革命(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1929 至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 罗斯福新政(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答案:B
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B。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图片版)一、中国历史1.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夏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相互争霸。
3. 秦汉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
两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
5. 隋唐时期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李渊建立唐朝,实行科举制度。
6.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
十国:公元902年公元979年,南方地区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
7. 宋朝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实行重文抑武政策。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赵构建立南宋,偏安江南。
8. 元朝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9. 明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实行科举制度和卫所制度。
10. 清朝公元1644年,顺治帝入关,建立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和科举制度。
二、世界历史1. 古代世界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建立,实行法老制度。
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古巴比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种姓制度。
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城邦兴起,实行民主制度。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49)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侵略与反抗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开始: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1、黄埔军校(第一次合作)(1924-1927) 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1945)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1949 ---------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历史第四单元思维导图中国历史从上古到现代,一直被人们深深吸引。
穿越历史长河,了解历史发展过程,阅读书籍,研究历史资料,成为历史爱好者的一种乐趣。
有人用文字来记录历史,有人用画笔来绘制历史。
最近,一种新的方式思维导图正给历史爱好者带来极大的乐趣,也为人们记录、研究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历史第四单元思维导图》是《历史第四单元》的一种思维导图,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中的每一个细节。
《历史第四单元思维导图》是历史学家用来记录、叙述和理解历史事件的有用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它是以中心问题作为主要结构,按照从中心问题到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目标以及关键历史背景等结构进行记录的一种思维导图。
在《历史第四单元思维导图》的中心问题,一般是历史上主要的里程碑事件,比如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美国历史中的独立战争等。
在思维导图中,各个历史事件从其起源、背景、推动力以及结果等方面,在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其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可能会有更多的子树来描述,如果时空允许的话。
此外,在历史第四单元思维导图中,还会给出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在当时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些人物的故事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时历史发展的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最新动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过程。
历史第四单元思维导图还会引入大量的背景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其背景、过程、影响及结果,从而更好地弄清楚历史背景。
《历史第四单元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更好地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有用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有利于历史教育和学习,促进历史研究。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看到历史发展的整体过程。
它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