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画杨桃》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5
画杨桃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是……就……”“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格小黑板、投影仪、写好的投影胶片、带五棱的类似杨桃的物品一件。
(最好是用蜡做一个模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杨桃这种水果吗?(老师摆出模型,)谁能说一说杨桃的形状。
(同学回答:椭圆形,有五条棱)。
所以杨桃又叫羊桃、五敛子。
(教师板书课题,)那么今天我们讲的“画杨桃”重点应是“画”文中重点写了什么内容,又要表达什么思想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共同学习。
二、朗读课文练习(一)请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全文朗读。
要求:声音洪亮。
其他同学认真听,查一查、听一听有无读错音的字和添漏字的现象,并考虑从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讲的是一件完整的事?读后评议,找出完整的一件事。
第2自然段至倒数第2自然段。
(二)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中心段。
要求:声音洪亮。
其他同学要像听第一位同学朗读那样认真听,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评议,学生回答问题:讲在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分角色朗读:一位学生朗读叙述部分、老师读课文中老师的语言,其他学生朗读学生语言。
要求:请同学们注意听,读出语言的感情,并找出老师的神态变化的词及教导语言。
读后回答:表示老师神态变化的词:审视、严肃、和颜悦色教师的话是:“提起杨桃……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第11课《画杨桃》教案文玲玲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词语2、回顾课文围绕“画杨桃”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样子,同学们觉得()。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
二、学习课文,深入品味“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的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段,边读边画出“我”画杨桃的句子。
三、细读感悟1、同样的杨桃,为什么却画出了不同的样子?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的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2、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后来老师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课文的6—18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老师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同学们的话。
四、小组讨论老师和父亲说过哪些相似的话?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们一生受用?五、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六、联系生活,想像拓展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图画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七、作业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请你也拿起笔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可以做成小书签或者写在本子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第11课《画杨桃》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案导学案板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画杨桃》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案导学案板书《画杨桃》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以前我给你们上过什么课呀?生:《曼谷的小象》师:今天咱们还去曼谷吗?生:不去了。
师:不去了,咱们就在教室里上什么课?生:《画杨桃》师:(教师板书“囗”)我不按笔顺写,我写了一个什么?生:口(kǒu)字。
师:不对。
想象一下。
生:正方形。
师:你说像什么?生:支老师写了一个大口的框。
师:大口框,还有什么说法?生:像窗口。
师:像窗口,你说。
生:像画纸。
师:像一张画纸,将来往里面画洋桃是吗?太小了。
还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
再看,(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你说。
生:分开了四份。
师:分开了四份,那豆腐一分不就坏了吗?你说。
生:这个豆腐切开了四份。
师:对了,他用的“切”,你用的是“分”。
哪一个合适?生:切。
师: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你说。
生:一个盘子装着豆腐。
师:盘子有那么高的沿儿吗?生:没有。
师:你说。
生:用碗装着豆腐。
师:用碗?你说。
生:用胶袋装着豆腐。
师:用胶袋?一块豆腐切四块,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生:盖上盖。
师:什么字啊?生:画。
师:我刚才说了,我没按顺序写。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预备,齐。
生:(学生用手比划)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折、竖。
师:记住没有?生:记住了。
师:这个字原来就会写,是不是呀?(板书“杨”)这是什么?生:杨(yán。
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第十一教学设计(人教版)1画杨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用各类不同的方式明白得“嘲笑”、“凝视”、“和颜悦色”、“教诲”。
、朗诵文,背诵第18自然段教师说的话。
二、培育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有情感朗诵文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明白得教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述,把一段话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得文内容,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全文内容,明白得教师通过画杨桃这事所说的道理。
2明白得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如何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预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刻:三时。
前预习:依照题,初读文,边读边试探:当你们看到29《画杨桃》那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方式呢?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何时、什么地址画?如何画的?画得像不像?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明白得经历。
3熟读文,解疑设疑。
篇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取得了确信,这是什么缘故?教学进程:第一时一、检查预习情形。
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熟悉。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文的要紧内容。
二、再读文,理清脉络,明白写的是一什么事。
默读试探讨论:“我”(作者)如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好笑吗?2教师范读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窗们”及“教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文。
4试探(也可同桌讨论):这篇写了一什么事?(这篇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情形)以问促读,理清脉络。
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上发生这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描述最细致的部份,即的重点部份)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如何教“我”学画。
)(这是的第1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教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
《画杨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生字。
3.理解老师说的话,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实事求是的道理,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独特视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发兴趣:展示杨桃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种水果,并分享对杨桃的初步印象。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来画杨桃,会怎么画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杨桃》,就讲了一个关于画杨桃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义。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和语调。
3.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新词1.重点讲解生字“靠”、“视”、“半”、“哈”、“抢”等字的含义和用法。
2.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分段学习,理解各段内容。
1.第一段:理解“我”画杨桃时的角度和观察到的形状。
2.第二至十二段:体会同学们对“我”画的杨桃的嘲笑和老师的处理方法。
3.第十三至十七段:理解老师的话,明白从不同角度看杨桃会有不同的样子。
2.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实事求是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画杨桃的例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2.布置作业:回家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画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总结提升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城关三小谢为清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学习课后资料袋,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1.默读思考讨论:“我”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
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正音、解意。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ì),字义是教导、诱导。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8篇】画杨桃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投影出示思考题: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画杨桃》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叮嘱、审视、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角度、教诲”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牛的事情。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主要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牛受益。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最爱吃什么水果?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它的好处?1•介绍杨桃。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介绍:杨桃基木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5条棱。
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画杨桃)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咅,圈画出不会的字咅、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文屮带拼咅字的读咅。
注意:“嘱”读“zh『‘,不要读成“sh『';“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 是平舌音;“晌”读“shdng”,不要读成"xidng\(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
口 +丁——叮口 +属一一嘱告+非一一靠日+向——晌啸-口---- 肃说__悦海__诲(4)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得最准确。
三、合作研读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告诉了我们一切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实事求是”、“角度”等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能复述《画杨桃》的故事内容,明白观察事物要从不同角度看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实例进行实践,体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养成公正客观的评价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画杨桃》这篇课文展开,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图画课上按照自己所坐位置看到的样子画杨桃,引发同学们不同的反应,最后老师教育大家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画杨桃》课件、实物杨桃模型或图片、生字卡片等。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实事求是”这一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绘画、观察事物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实物杨桃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杨桃的形状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标注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互动交流:分段解读课文,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探讨为什么“我”画出的杨桃和其他同学不一样。
4. 实践操作:模拟课文场景,让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观察杨桃并画下来,体验视角差异带来的影响。
5. 思维拓展: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深化理解“实事求是”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个物体,分别从不同角度拍摄或描绘,然后分享观察结果和感悟,以此进一步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课教学重点,强调“实事求是”和“多角度观察”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解答及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11.《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读会默写“叮、嘱、排、靠、幅、审、肃、晌、悦、熟、悉、悔”12个重点词语。
2.通过阅读,理解文中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揭题质疑
1.出示杨桃图片,欣赏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后的资料袋,结合杨桃图片欣赏,了解杨桃。
(2)板书课文题目《画杨桃》,看到杨桃,你会想到
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生字表,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叮嘱、想当然、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教诲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指名要点。
3.反馈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事。
三、课堂小结
课文写了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最后老师通过观察,教育了同学们。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画杨桃》教学设计
天河区员村第五小学韦禄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嘱”、“审”等6个生字,会写“叮”、“嘱”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叮嘱、严肃、和颜悦色、熟悉”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的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老师和父亲的话语去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
PPT课件、前置性学习材料、杨桃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叮嘱、严肃、熟悉”等难写易错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通过补充提示语的方式,读懂师生对话内容,巩固对话描写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准确读写“叮嘱、严肃、熟悉”等难写易错的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补充提示语的方式,读懂师生对话内容,巩固对话描写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板书】
11
“我”画像五角星
杨
同学们桃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11《画杨桃》课堂小练习
姓名:学号:
一、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提示语,注意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3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4“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5“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6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7“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8“不像!”同学们。
9“它像什么?”
10 “像五角星!”
1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12“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13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14 “不……像。
”
15“那么,像什么呢?”
16 “像……五……五角星。
”
17“好,下一个。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晌()诲()悦()响()悔()说()
三、请练习写一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四、请完成填空。
1.“嘱”的音序是( ),读音是( ),部首是( )。
2. “肃”的音序是( ),读音是( ),最后一笔是( )。
3.“熟”的音序是( ),读音是(
),部首是( )。
五、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