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才子徐渭四次婚姻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2016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类7):天才徐渭2016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类7):天才徐渭徐渭-痛苦的灵魂世人都知道凡高是孤独的、怪僻的才子,死后他得到了无上的尊荣,但活着时他的日子却十分的悲苦。
在我国也有这样一位,他活得比凡高还要苦。
这就是徐渭。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他在少年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来,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
我们认得他也只是从因为他的画,可是徐渭当年却从没这样看重过自己的画,他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就这样郑板桥曾说过,他今生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可见其对徐渭的崇拜,而众所周知的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也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他所说的第四的画已经如此了,其它的就可想而知了,只是历史过于残忍地消灭了最美丽的东西,只留下青山碧水还在诉说着徐文长独步天下的才华。
凡高的苦是生活上的清贫,而文长的苦除了生活上的贫以外,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无法逃脱的仇恨和痛苦。
不知道这世界上有没有恨自己的人,如果有的话我觉得他就是一个。
他恨自己恨到残无人道的地步。
他用利斧击头,致使“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如果说这只是自杀的话,他又“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用锥锥入双耳是让人不忍听不忍见的酷刑,他居然对自己施行,他的苦有多深,恨有多重千古以来再难寻偶了。
如果说他没有恨没有苦他会这样折磨自己吗?说到他不得不提及另一历史上很名的人物,就是严嵩。
文长年青的时候很有政治报负,“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他曾经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当过一阶段的幕僚军师,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他的这一段时光应该说是他一生中活得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时候了,这时他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施展,好景不长的是他的引荐人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从此以后徐渭精神发狂,开始上自残的行为。
奇人徐渭的奇闻轶事在明朝有这样一个人。
他的经历颇有传奇性。
被形象地概括为“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他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的伟大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军事家,号为青藤居士的徐文长。
郑板桥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说愿为青藤门下一走狗。
齐白石恨自己没有早生三百年,去给青藤居士“磨墨理纸”。
(一)童年坎坷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居士。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内的大云坊观桥巷西里大乘庵东的徐氏故宅榴花书屋。
书屋前有一个池塘,名叫沼通泉。
徐渭十周岁时在池旁亲手种植了一株青藤。
青藤居士的别号就是这样来的,他还把自己的居所称为青藤书屋。
徐渭的父亲徐鏓,原配夫人为童氏,育有两子。
童氏殁后续取了苗宜人为妻,但苗宜人一直没有生育,徐鏓晚年纳苗宜人的侍女为妾,生下了徐渭。
徐渭刚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他的生母苗氏身为侍妾,毫无地位。
徐渭是由他的嫡母苗宜人带养的。
幸好苗宜人对他很不错,苦心培养他。
徐渭六岁入私塾,读书过目不忘,“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
”八岁学做八股文,便有“君子缙绅至有宝树灵珠之称,刘晏、杨修之比。
”被老师夸为“徐门之光”。
十六岁时,仿拟汉代杨雄的《解嘲》赋作《释毁》一文,名震乡里。
徐渭的家族本是会稽当地的名门望族,徐鏓也曾官至夔州府同知。
可是徐鏓死后,徐家家道中落。
徐渭受尽各种冷嘲热讽,更加不幸的是,由于家庭状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徐渭十岁时,他的生母竟被卖掉!年幼丧父而又与生母痛别离,这对徐渭幼小心灵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这还不够,徐渭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嫡母苗宜人也自操劳过度而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从此,徐渭便完全丧失了母爱和家庭的温暖。
他只能依靠同父异母正出的长兄徐淮。
徐淮对他并不好,徐渭曾在《上提学副使张公书》中自叙处境时说:“骨肉煎逼,萁豆相燃。
徐⽂长即徐渭,是明代杰出书画家、⽂学家,他的⼀⽣⼗分坎坷。
徐⽂长出⽣在绍兴的⼀个⼤家族⾥,他从⼩就相当聪明,六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写⽂章,⼗多岁的时候写了⼀篇⽂章,轰动了全城,当地的⼈都称他为神童,不到⼆⼗岁他就被列为“越中⼗⼦”之⼀。
⼜⼀次,徐⽂长参加⼀个酒宴,在宴席上,主⼈有意想为难徐⽂长,就说要考⼀考他,徐⽂长同意了。
于是主⼈指着酒席上的⼀件⼩东西,让他当场为这件东西写⼀篇⽂章,然后命令仆⼈为徐⽂长送去⼀份⾜⾜有⼀丈长的纸卷。
为这么⼩⼀件东西要写⼀篇长⽂章是相当困难的,可是徐⽂长拿起笔,眉头都不皱⼀下,就从纸的头写到了尾,这让宴席上的所有⼈都对他佩服不已。
徐⽂长⾃幼就才华出众,经常受到周围⼈的赞扬,这使他养成了⾼傲的性格。
所有⼈都认为他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也对通过考试获取功名充满了向往,然⽽结果却和他所想象的不太⼀样。
在科举道路上,他⼀直都⾛得不顺利,⼆⼗岁才成为秀才,此后他为能成为举⼈参加了⼀次⼜⼀次的考试,但⼀次⼜⼀次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徐⽂长家道中落,加上他⼀直考不上举⼈,不得已,他只好进潘家当了上门⼥婿,但不久他的妻⼦却去世了,他从潘家迁出,以教书为⽣。
徐⽂长三⼗七岁时,⼀位名叫胡宗宪的官员邀请他在⾃⼰幕府做⽂书⽅⾯的⼯作。
刚到幕府没多久,他为胡宗宪写的⼀篇奏折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胡宗宪因此更加看重徐⽂长。
徐⽂长本来就很⾼傲,加上连年参加考试都不能中举,性格变得偏激起来,但胡宗宪对他特别宽容,所以徐⽂长在胡宗宪那⾥⼯作,还是⽐较轻松愉快的。
但不幸的事情⼜发⽣在徐⽂长⾝上。
因为胡宗宪所依附的⼀个⼤官失去了权势,胡宗宪被免职,他的幕府也被解散了,徐⽂长只好选择离开。
胡宗宪被逮捕⼊狱,并死在了狱中,这件事对徐⽂长产⽣了很⼤的影响。
他为胡宗宪的死感到痛⼼,更担忧⾃⼰受到迫害,对⼈⽣更是彻底失望,以⾄于得了精神⽅⾯的疾病,经常会发狂。
发狂后的徐⽂长九次试图⾃杀,他⽤斧头砍⾃⼰的头;⽤钉⼦钉⼊⾃⼰的脑袋;还⽤锤⼦捶打⾃⼰的肚⼦,却都没有成功。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摘要:徐渭是明代文化史上具有进步思想的天才式杰出画家,他将传统文人画从精神内涵到艺术形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以水墨大写意开创了明后期最有影响的笔墨纵恣,气势磅礴大写意花鸟画流派,赢得了后代众多名家的推崇,画风影响了明后期整个画坛。
徐渭的题诗画,以奔放淋漓、笔酌墨饱的绘画表现手法及形超神越的形象,透射出其一生遭际坎坷、怀才不遇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其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抗议以及对达官显贵的痛恨。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艺术风格一、引言在雄奇博大、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史上,明代画家徐渭以其超俗绝尘的独特艺术风格卓然凌立,别开门户,他将传统文人画从精神内涵到艺术形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开创了笔里纵态,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派。
他主张弘扬主体,张扬个性,追求自由而摆脱传统规范和社会政治的束缚,流露真性,如痴如醉,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给人以强的心灵震撼,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
至今人们回眸文化长廊上的经典,仍难以将他忘却。
本文结合徐渭的个人境遇,通过分析其传世作品,从而初步探讨了徐渭的大写意绘画风格。
二、从个人境遇和时代背景谈徐渭的创作心态徐渭的大写意画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前辈画师的艺术成就和书法成就的影响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即他独有的生活道路和广博的学识素养所造成的独特胸襟和思想情操。
他的诗文、戏曲和书画中的那股“磊落不平之气”,与他英雄失路、一生潦倒不得志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童年时的家庭不幸。
徐渭“运逢不辰,幼本孤独”。
据《畸谱》记载:徐渭生下百日后,父亲就去世,十岁那年中经济状况出现危机,生母又被卖,十四岁时视他如己出的养母苗宜人也逝去,丧失父母使他体验到一种爱的剥夺。
这种孤独的体验,具有一种同化作用牢固地依附在徐渭的心理模式中,生命的被弃感始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不仅影响了他内在的精神世界,也历练了他艺术创造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宜人死依兄”,[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寄人篱下的孤独加上他庶出,生母地位低下,这种从小受人歧视的境况必然养成他敏感自卑、孤立无依的心理。
三次结婚,七年冤狱,八试不第,九番自杀——受人推崇的奇才徐渭纵观徐渭一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初唐卢照邻,在面对接二连三的苦难,卢在万般无奈拖着病躯投水自尽,而徐渭同样身处泥泞,却硬生生的开出了花,在苦难之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他也曾神采飞扬,纵论天下;在绝境处也能坚守本心,不惧沧桑。
或许,正如袁宏道所说,徐渭是“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越是苦难当头,他便越狷狂!黄宾虹在一花卉册页中,以色彩仿徐渭墨法,并题曰:“天池山人墨法淋漓变幻,余以彩色爲之,亦觉神似。
”齐白石则有诗称:“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爲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齐白石绘画研究与师法的对象,是徐渭及受徐渭影响的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他甚至想象随诸家学画的景象: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能生前三百年,或爲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余想来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恨我不能知也。
徐渭晚年对传统画学中的“雪中芭蕉”又有了新鲜体会。
他有《题水仙兰花》诗云:“水仙开最晚,何事伴兰苕?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青藤《梅花蕉叶图轴》,淡墨染出雪景,左侧雪中着怪石,有大片色蕉叶铺天盖地向上,几乎遮却画面的中段,芭蕉叶中伸出一段梅枝,上有淡逸的梅花数点。
右上题云:“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
”他正是要突出“颠倒”的内核。
徐渭七十三岁已知大限将至,不但为自己撰写了年谱,还留下了自己一生的写照:“乐难顿断,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徐渭将书法中的笔法融入到花鸟绘画中,以草书入画,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花果卷》,是徐渭大写意绘画的代表作品。
以笔墨形式韵律变化为技法,通过线条的粗细,速度徐疾,笔力的轻重与用墨方法相配合。
像狂草一般,他用墨浓淡变化加上中锋、侧锋用笔转换,使所作花卉具有层次感,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在追求己意的同时,徐渭并不是一个放弃传统书法技法而不求功利的书家。
他曾著有《玄元类摘》一书,深解笔法,详论点画。
徐渭: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徐渭: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徐渭这一生,可谓是极其失败,连举不第,家道中落,一生落魄流离,晚年更是潦倒困顿,孤苦而亡,有人用一句话形容他的一生: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次不第,九番自杀。
可徐渭这一生,又可谓极其成功,他在一败涂地中,仍然构建着自己的精神王国,身处泥泞,却依然开出花来,他少年成名,文采一绝;中年时军事才能突显,坐断江南;晚年名满天下,身后更成不朽,才名横亘古今。
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
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
所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徐渭书法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
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
徐渭晚年几乎是闭门不出,凄凉孤独,穷困交加,他在“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上的题诗,正反应了他内心的倾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徐渭悲剧的一生,愤懑、抑郁、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
徐渭与梵高这一对东西方历史上最有名也最特别的疯狂天才画家。
老实说,中国古代的水墨写意画如徐渭及其后的八大石涛等等之精品画作,水准之高,艺术成就之大,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决非今日西方那些抽象画和所谓当代艺术之随意搞怪涂抹之简单所可比拟于万一。
“东方梵高”怪杰徐渭:半世蹉跎半世狂“东方梵高”怪杰徐渭:半世蹉跎半世狂胸中有一种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之悲。
——袁宏道《徐文长传》前言1573年2月1日,万历元年的除夕之夜,刚刚登基的明神宗朱翊钧大赦天下。
趁这个时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被挚友张元忭等人从狱中救出,结束了长达七年的牢狱之灾。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清代画家郑板桥专门刻了一方“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的印章,表示对徐渭的崇敬。
更有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除了后人推崇的绘画,徐渭还在书法、诗文、戏剧等方面都独树一帜,是明代最有资格称为通才的人物。
一部《南词叙录》开中国南戏的理论先声,《四声猿》杂剧的撰写也让他与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并肩。
甚至有学者推测徐渭就是明代那本禁书《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
▲徐渭画像徐渭之所以能够开创一代画风,在艺术创作上大放异彩,在于他常常不拘形式,敢于突破传统规范。
这正是艺术开创者的特质。
有论者认为在书法创作上,“徐渭破坏了笔法,董其昌破坏了墨法,王铎'破坏’了章法”,故三人能够开创新声。
无独有偶。
法国画家马奈便以“革命者”的态度大胆尝试传统绘画观念里没有的用光手法,从而成为欧洲印象派鼻祖。
楚国第一诗人屈原更是在大雅颂词风行的先秦,开辟浪漫主义的《楚辞》之学。
▲徐渭(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面对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又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特质?第一,艺术上,他是半路出家的东方梵高五十岁才开始作画的徐渭,生平迹遇和同样半路出家的荷兰大画家梵高有着惊人的相似。
十九世纪后期的印象画派代表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行为癫狂,甚至割下自己的左耳,并在三十七岁那年,完成著名的《向日葵》后,便开枪自杀了。
同样,在创作中追求真性情的徐渭以“涂”“抹”“戏”这样挥洒自如的“青藤画派”树立了一个“东方式”的梵高人物。
那么,徐渭为何会半道作画呢?徐渭出生在绍兴山阴县一个世家大族。
杭州|生活品质 Hangzhou | quality life64 2013.3徐文长的杭州情节文/葛许国我国明代的著名文人、江南才子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浙江绍兴人。
徐渭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杰出的建树,显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但是徐渭命运多舛、生活坎坷、科举不第、婚姻失意,一生很不得志。
徐渭自幼聪颖,表现出文采方面的很高天赋,八岁便被赞誉为神童。
徐渭21岁就在故乡绍兴考取秀才,后到杭州参加省试。
但连续八次省试,均落榜不举。
这对他想通过科举而进仕途愿景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徐渭在《省试周大夫赠篇罢归赋》愤慨溢于诗云:“风云亦何限,终是恼凡鱼”。
充分表达了徐渭屡试不第的精神苦闷,心态困惑,以及对科举取仕制度的质疑与失望。
徐渭一生中约有十多年生活在杭州,曾经三次在杭州娶妻成婚。
杭州西湖与钱塘江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给予徐渭落泊失意的心境带来极大的慰籍。
他曾在江干一带居住过,多次游览皋亭山、娘娘庙等名胜古迹,还经常流连忘返于钱塘江。
他在《丙辰八月十七日观潮》诗云:“海门不可测,练气白于捣,望之远著迟,少焉忽如归。
”徐渭赞叹钱江大潮有着惊天动地的巨大威力,指望它磅礴气势能涤荡人间社会不公、不平及各种污泥浊水,从而也能排除他心中的忧伤与烦恼。
在江干一带观潮的第二天,徐渭意犹未尽又特地赶到钱塘南岸观赏大潮。
徐渭《十八日再观潮于党山》诗云:“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
老壁拍波尘,千仞落衣袖。
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
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
”势如万马奔腾般的钱江大潮,其掀起的拍天巨浪,他似乎憧憬这大自然无穷威力能否转化成改天换地的神奇力量。
徐渭与杭州江干地区的文缘,■徐渭画像■徐渭故居■徐渭作品2013.365。
徐渭悲壮人生有人说徐渭的一生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有人说徐渭的一生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绅家庭。
徐渭出生时,父亲已从四川辞官回到故乡绍兴。
出生才百日,父亲就亡故了。
好在母亲苗氏知书达理,持家谨严,对徐渭爱护有加。
可不久之后,母亲与兄长也相继过世。
徐渭曾服务于胡宗宪。
当时胡宗宪总揽江南7省军务,负责剿除沿海倭患,位高权重。
不过,他在政治上却依附奸相严嵩。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后没多久,胡宗宪也被捕下狱,其幕府解散。
此时,徐渭已经43岁,生计没有着落,又因为不肯为礼部尚书李春芳撰写以邀宠为目的的“青词”,受到威胁。
此时诸事不顺,精神上的痛苦愈演愈烈,竟使他发狂自杀。
徐渭自杀的场面,是极其惨烈的。
据《明史·文苑传》记载,他曾九次自杀:一次先以利斧击自己头部,“血流被面,头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一次似鬼神附体,他以三寸长的柱钉刺入左耳数寸,然后用头撞地,把铁钉撞入耳内,丝毫不觉得痛苦,又不死;后又用椎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
这些残酷、极端的自杀方式,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虽然屡次自杀未遂,但徐渭的“心疾”似乎并未缓解。
第二年(1566年)就酿成了杀妻惨案。
自杀不成又杀妻41岁时,徐渭在杭州迎娶张氏为继室。
这次婚姻,徐渭竟然把妻子杀掉了。
有关他杀妻的原因,众说纷纭。
到了晚年,他自作《畸谱》,提及杀妻之事,简略记载说:“病易,杀张下狱。
”“易”即“癔”,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精神病,意思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杀死了妻子。
徐渭杀妻,最初被判为死刑。
经亲朋好友多方营救,直到万历元年(1573年)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才重新获得自由。
这时,徐渭已经整整坐了7年牢。
明代才子徐渭的四次婚姻
摘要明代徐渭是个才子兼艺术家,考过举,杀过人,坐过牢,和梵高有点类似,出现过精神问题,一度自残,死后才声名鹊起,受人景仰。
他比梵高早出生三百年,却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坎坷,经济上穷困潦倒,精神上孤傲狂放。
他的一生中总共取过四任妻子,与第一任妻子潘似的婚姻是他最幸福的一段,第二和第三段婚姻非常短暂;最后一任妻子张氏给他生了第二个儿子,被他狂病发作时打死,也让他坐了七年牢。
七十三岁时,把他的一生大事记录在《畸谱》卷中。
享年七十三岁。
关键词嘉靖徐渭继室
明代才子兼艺术家徐渭生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考过举,杀过人,坐过牢,如梵高一样出现过精神问题,一度自残,死后才声名鹊起,受人景仰。
他比梵高早出生三百年,却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坎坷,经济上穷困潦倒,精神上孤傲狂放、追寻自在。
徐渭一生共取过四位妻子。
一、徐渭与第一任妻子
第一任妻子是潘似,潘似祖籍绍兴,家中富裕,其父做过北京锦衣卫名法给事,后为广东阳江典吏。
她与徐渭结婚时不计较结婚礼金,其兄给了一个头饰作为订婚聘礼,当年冬天徐渭就跟着岳父上广东阳江去了。
新婚贺喜的人们看到徐渭面目清秀,风度翩翩,新娘娇小玲珑姿态柔美,都是羡慕称赞。
徐渭在后来的《悼亡》中有诗为证,“掩映双髻秀眉新,当时相见各青春。
旁人细语亲听得,
道是神仙会里人。
”徐渭在潘家生活后,也有一些不方便道说的隐痛之处。
因为她妻子潘似自幼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因而在家里处事十分小心,生怕做错事。
何况潘家还有兄长。
在此时期他多次参加科考,屡屡未中,嘉靖二十四年,也就是其妻潘似十九岁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肺病加重去世。
徐渭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婚姻生活,从此他与潘家关系告一段落,经济上也陷入了困顿。
二、徐渭与第二任妻子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徐渭从杭州买回妾胡氏。
刚开始他们的小日子和谐幸福,徐渭专为此作了首诗《纳妾诗》:“角枕覆衾长,新香异旧香。
昔年曾射雉,此日复求凰。
杏靥开春镜,鸦云换晚妆。
夫君莫早起,初日未高梁”。
从诗句中能得知,胡氏长的还比较漂亮,并且也很关心徐渭,比如劝他不要早起劳累。
所以,他就有“新香异旧香”之感。
可是,好景不长。
没多久,矛盾就显露出来了,主要是婆媳矛盾。
徐渭认为对于胡氏可以用“劣”字来形容却没有细讲事例。
徐渭是一个孝子,买胡氏主要目的是想其服侍母亲并助养其子。
胡氏对徐渭很好,对其母却很恶劣,加之当时生活拮据,自是容不得她。
明朝作官的待遇不高,徐渭之父虽官至同知,但逝世之时并没有给家中留下大量财物。
又由于两位兄长先后过世,家业被外人占有,家中的钱财几乎荡尽。
所以,徐渭感到“家甚贫”。
可见徐渭当时过日子是很艰辛的。
艰辛的生活更易激化家庭矛盾,最后徐渭没办法再将胡氏卖掉。
胡氏认为不公提出诉讼,徐渭为应诉还浪费了很多精力。
在杭州期间,有媒人给他介绍过湖州一姓严女子作继室,他没同意,原因是他觉得此女目光有些呆傻。
后来严家遭到倭寇洗劫,严父被杀死,严女被掳后不甘屈辱而投水自尽,徐渭为她的坚贞忠烈而内心经常后悔自责不已,著《严烈女传》。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徐渭在这一年正式入胡宗宪幕府。
三、徐渭与第三任妻子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徐渭与杭州王府商量好婚事,约定第二年三月十八日入赘王家,实际上徐渭是于夏天才入赘王家的。
他的这段婚姻非常短,只几个月就以失败告吹。
王家女还是王家人到底恶劣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只是在《畸谱》中有简要提及:“夏,入赘杭之王,劣甚。
始被诒而误,秋,绝之,至今恨不已。
”让人感觉倒好像徐渭刚刚经历了一场骗局一样,对他后来影响很深。
四、徐渭与第四任妻子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胡宗宪为了让徐渭能长期为他效力,在杭州为他聘定张氏为继室。
徐渭对此感激不尽,即写了《谢督府胡公启》。
徐渭言:“渭失欢帷幕,动逾十年,俯托丝萝,历辞三姓。
过持己见,遂骇众闻,诋之者谓矫激而近名,高之者疑隐忍以有待。
明公宠以书记,念及室家,为之遣币而通媒,遂使得妇而养母。
”徐渭阐明了过去婚姻不成功的缘由主要在于“过持己见”,也就是说自己太固执且要求条件偏高。
胡宗宪算是性情爽快,不仅为徐渭聘张氏,而且聘金也是由他代给的,徐渭坐享其成。
此次婚
后第二年十一月就有了第二个儿子徐枳,但他这次婚姻仍旧以悲剧告终。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徐渭第八次乡试未中,不久幕府解散,其好友胡宗宪被骗到京城惨遭杀害使他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又担心身受牵连,再有失业和家庭不和的痛苦,他极度悲观,经常自残或自杀:用铁钉戳耳朵,以椎碎肾囊,或用斧头砍自己的头,经常弄得鲜血直流,自杀前棺材竟已备好;据说还有另一个原因:徐渭对妻子张氏有私通僧人的猜忌。
据顧公燮消夏闻记摘抄卷下说:“文长夜归,瞥见其妻与僧私通,手刃之,然妻无他然。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他用铁器把继室张氏打死,按明律杀人应当偿命。
由于明律又规定,癫狂病人犯病期间杀人可轻判,加上有同窗在京城的打点关照,只入狱七年。
在狱中一直研习诗文书画,竟有所成。
出狱后一直过着清贫生活,曾编修县志,游过边塞,再没娶过妻室。
五、结语
徐渭这位明代才子艺术家经历坎坷,七十三岁时,把他的一生大事记录在《畸谱》中,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在了破烂的稿荐上,结束了他一生的事业,享年七十三岁。
参考文献:
[1]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04,(1).
[2]张孝裕徐渭研究[m].台北:学海出版社1978,03(1):14.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