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12
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Ori and ARS;(2)Promoter;(3) -independent termination (4)SD sequence and Kozak sequence;(5)Operator and Operon;(6)Enhancer and silencer;(7)cis-acting element and trans-acting factor;(8)Open reading frame (ORF);(9)Gene;(10)DNA denaturation, Hyperchromatic effect, DNA Melting temperature (Tm); (11) RNA splicing, intron and exon; (12) RNAi; (13)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14) 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 Western blot;二.简答和问答题1.RNA的种类和功能2.DNA半保留和半不连续复制3.端粒酶的工作原理4.原核DNA复制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保真机制5*.原核和真核复制,mRNA转录,蛋白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同6.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的异同7.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 Western blot三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差异8.复制,转录,翻译,调控中的各种保守序列及其功能9.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包括的衰减子)的工作原理三.分析题1.SDS-PAGE和双向电泳的原理2.顺式作用元件工作的原理3.DNA序列与蛋白功能(表型)非线形关系4.PCR的原理,包括它的特异性5.Western blot的原理,包括二抗工作的原理6.DNA变性中的增色效应与OD值测DNA含量的关系7.衰减子工作的必要条件。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复习提纲临床分子生物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以及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复习1.DNA结构和功能-核苷酸的组成和结构-DNA链的方向性-DNA的雙螺旋结构-DNA复制的过程2.RNA结构和功能-mRNA、tRNA和rRNA的结构和功能-转录和翻译的过程3.基因组和染色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染色体结构和功能-遗传密码子表4.基因表达调控-转录调控的机制-翻译调控的机制-转录后调控的机制5.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突变的类型和机制-染色体缺失、重复和易位等遗传变异二、临床分子生物学技术复习1.PCR技术-PCR的原理和步骤-PCR引物设计和优化-PCR产物的检测和分析2.DNA测序技术- Sanger测序法的原理和步骤-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4.基因突变检测技术-PCR-RFLP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检测技术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5.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 Northern blotting-基因芯片技术在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三、临床分子诊断和治疗复习1.临床遗传病的分子诊断-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2.分子病理学的应用-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和分析-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分子靶向治疗技术-靶向药物的分子设计原理-靶向药物的应用和限制-基因突变检测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4.群体遗传学和个体化医疗-群体遗传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个体化医疗的概念和发展-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广义)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
即(狭义)在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包括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基因的突变与交换的分子机制。
2.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PCR技术是由生物化学博士Mullis发现。
3.分子生物学在哪些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动物克隆、人类基因组工程、亲子鉴定、转基因产品、物种鉴定、疫苗和癌症检测4.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一)分子生物学萌芽阶段(经典遗传学阶段):1868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1910摩尔根的染色体学说;(二)分子生物学理论形成阶段:1941年比德尔和塔特姆的“一个基因一个酶”——1965年“乳糖操纵子学说”(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遗传工程。
(四)现代分子生物学阶段:基因组测序等5.请简要介绍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1)Oswald Avery(美国):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1944年)发现转化要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一次发现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美国Alfred Hershey(赫尔希)发现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其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1969 年赫尔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第二章基因概念的演变与发展1.经典基因的概念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遗传因子是DNA→一个基因一个酶→基因是顺反子。
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小遗传单位即顺反子。
【经典的基因概念】基因是彼此孤立地、呈线性排列在染色体上的遗传实体。
→【负剂量效应、位置效应】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孤立的,基因的表达受染色体状态的影响(斯特蒂文特A.H.Sturtevant,1925)。
→【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拟等位基因】紧密连锁,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称为拟等位基因(P19)。
分子生物学复习提纲(附考试原题)一、了解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成就。
(一)植物基因工程当前已鉴定和克隆化的植物基因有数百种,重组植物的野外试验已达千余宗。
与农业中的除草剂、抗昆虫、抗病(抗真菌、抗病毒)、抗不良环境因素、提高产量的光合作用、以及提高蛋白质有关。
(二)动物基因工程最突出——转基因动物及其发展。
1983年美国将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受精卵——超级鼠。
缺点在于其盲目性。
外源性DNA引入受体细胞后可随机地插入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任意位置,容易导致内源性有利基因的破坏和识货或激活有害基因。
表达水平难以预料。
目标:提高基因正常转化的效率,实现基因的定位整合。
(三)基因工程多肽药物与疫苗多肽药物: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疫苗:细菌疫苗:麻风杆菌、百日咳杆菌、淋球菌……病毒疫苗:乙肝、甲肝、带疱、巨细胞病毒……寄生虫疫苗:疟原虫、利什曼虫、血吸虫……(四)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原指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主要利用DNA探针(单链DNA小片段用核素、酶、荧光分子或化学催化剂等标记,之后同被检测的DNA中的同源互补杂交,从而检出所要查明的DNA)技术。
如诊断镰贫、地贫,也可诊断传染性疾病如结核。
多聚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技术。
基因治疗一般指将正常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靶细胞内以弥补所缺失的基因、关闭或降低异常表达的基因,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方法普片采用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的基因导入法。
作为载体的逆转录病毒已缺失功能蛋白基因。
目前研究多属于单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疾病基因治疗,如血友病,贫血等。
肿瘤和传染病也在研究。
(五)环境检测与净化环境监测:可用基因探针或PCR技术检测水中微生物。
环境净化:重组质粒导入细菌,降解有机物、农药等——超级菌;促进酶工业进步,提升经济效益等。
*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三、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基本性质。
分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2. 半保留复制是亲代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3. 重组除了被复制之外,细胞DNA还能发生重排,产生具有不同架设甚至新基因的新分子。
这一性质被泛称为重组。
4. 突变DNA序列中可遗传的改变称为突变。
5.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含有以相同顺序出现的相同基因,这些基因不一定完全相同,他们在序列和功能上可能有少许差异,这些基因被称为等位基因6. 同源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中对等的染色体叫做同源体或同源染色体。
二、选择题1. RNA聚合酶核心酶α、β和β’ 亚基一起构成了RNA聚合酶核心。
2. 碱基比例计算①双链DNA分子中,两互补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各占碱基总数的50%,且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1.②双链DNA分子中A+T/G+C等于其中任何一条链的A+T/G+C③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条链中A+G/T+C互为倒数.即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比值的倒数.④双链的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其中任何一条链中A+T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3. PCR程序设定长的引物,非常容易引起发夹结构,或者其他互补情况,最后形成二聚体,引物CG含量到55%会稳定很多。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体外扩增所需要的目的片段。
①DNA一般为双链。
首先,我们需要把它进行解链,从而产生两条单链,让引物结合上去。
达到复制的目的。
一开始我们设置的高温,刚好能够使得DNA双链解体。
约94~98℃,用3到5min即可。
此反应中我们用的TAQ酶,嗜热杆菌中提取的DNA聚合酶,也是高温启动的,初始的高温适合其开始在体系中的活性,但是约15分钟的高温会导致其半衰期,从而失去活性,使得反应效率降低,所以高温的时间不宜过长。
分子生物学复习提纲1 绪论P1 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目标生物学发展的四个重大事件:创世说与进化论、细胞学说、经典生物化学和遗传学、DNA的发现P4 现代生物学的两大支柱?遗传学研究目标;生物化学研究目标生物化学的双重使命P6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P8 分子生物学是什么的科学?P11 分子生物学的3条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四个方面:DNA重组技术;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功能基因组研究2 染色体与DNA核酸的单位,碱基的种类,糖的种类,化学键。
图2-1,2-1P19 一段话P22 染色体特征;真核细胞染色体构成:蛋白质;DNA;染色质和核小体P29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P30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转录单元、重叠(有三种情况)P32 DNA一级结构;DNA二级结构;P36 DNA的高级结构,第一段话P38 半保留复制;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P40 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P44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P48 整合生物DNA复制的特点P51 DNA的修复P56 转座子、种类和结构特征P62 转座作用的特征,转座的种类3 生物信息的传递(上)P66 第二与第三段P67----P95都很重要,全部看。
P99 RNA的编辑,第二段P101 RNA编辑生物学意义;RNA的在编码P102 RNA的化学修饰;核酶P104 核酶种类和特点4 生物信息的传递(下)P107----P147都很重要,全部看。
5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P155----p166重要。
P170 基因文库构建第一段P172本页全看P176 基因文库筛选方法有哪些P178 什么是SNP,分为哪三类P182 基因克隆技术第一段P187 蛋白质组学,第一段P188 双向电泳技术依赖蛋白质什么特性,做什么用的?7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上)P231----P244,都很重要,全部看P246----P249 色氨酸操纵子8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P280 最后一句话P281 一段话P282----P296,全部看P298 增强子特性9 疾病与人类健康P338 癌,肿瘤医学研究的三项成就;癌基因分类;P35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和传播;P355 HIV的复制过程62 感染及致病机制P364 乙型肝炎病毒:病毒粒子结构;P368 HBV的复制过程自己学习人禽流感病毒。
RNA的转录启动子的选择、(通过启动子)、转录起始、转录的延伸和终止。
RNA聚合酶Ⅱ是真核细胞核中转录RNA的酶━启动子选择→转录起始复合物:– RNA聚合酶全酶识别启动子(σ亚基的帮助下),并可逆性结合形成封闭复合物(二元的)–伴随DNA 构象的变化,结合处双链被解,封闭复合物→开放复合物(强启动子为不可逆)–开放复合物与最初的两个核苷酸相结合,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此时三元复合物形成——RNA聚合酶、DNA和新生RNA链。
–通过启动子:当新生RNA链达到9个以上核苷酸时,离开启动子,并释放σ因子,进人延伸期━转录的延伸→转录延伸复合物–聚合酶沿DNA链移动,靠近RNA链3’端的DNA不断解旋,游离核苷酸加到新生的RNA链上不断延伸,同时在5'端重新形成DNA双链,将新生RNA链挤出转录延伸复合物。
━转录的终止– RNA链延伸到转录终止位点,不再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转录泡瓦解,转录延伸复合物分离,RNA链释放,DNA恢复双链,同时RNA聚合酶掉落。
注:━转录起始——就是RNA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
━通过启动子的时间代表一个启动子的强弱━转录延伸复合物与转录起始复合物相比,极为稳定,可以长时间地与DNA模板相结合而不解离。
★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分子量很大:RNA聚合酶、7种辅助因子,辅助因子包含多个亚基。
━转录调控因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能直接识别启动子区,需要转录调控因子(辅助蛋白质) 按特定顺序结合于启动子上,RNA聚合酶才能与之相结合并形成前起始复合物。
━转录和翻译的速度基本相等。
整理:灵魂的心碎更多内容请联系linghundexinsui@。
分子生物学复习提纲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临床医学10级学习交流使用,基本覆盖上课重点。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特列成专题形式,个专题中重复部分在相应专题中都会覆盖。
凡应只使用本资料应试而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均由使用者承担,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讲基因表达调控(转录水平的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分子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去研究并解释一切生物学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改造和利用生物的一门新兴科学。
基因:编码RNA或蛋白质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包括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所有的基因和基因间区。
结构基因:编码RNA或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原核:多顺反子、无内含子;真核:单顺反子、有内含子)转录单位:从启动子到转录终止子之间的DNA节段。
基因表达:是指DNA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mRNA通过翻译将基因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得以表达,合成具有生物功能的各种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对基因组中某一基因或一些功能相近的基因表达开启、关闭和表达强度的直接调节。
遗传密码:mRNA上按5’到3’方向排列的每三个核苷酸称遗传密码。
内含子:DNA或RNA中的非编码序列。
外显子:DNA或RNA中的编码序列。
多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转录产生一条mRNA ,编码几条功能相关的多肽链。
单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转录产生一条mRNA ,编码一条多肽链的生成。
启动子:是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开始转录起始所需的一段DNA序列。
终止子:提供转录终止信号的一段DNA序列。
增强子:能加强其上游或下游基因转录的DNA序列。
SD序列:mRNA5’端在起始密码子AUG 上游3~11bP处,含A-G 短序列,容易与16S r RNA3’-端含U-C 序列互补配对,称为SD 序列,它对mRNA与核糖体的有效结合并翻译至关重要。
开放阅读框ORF:始于起始密码子并终于终止密码子的一串密码子所组成的核苷酸序列。
操纵子operon:是由一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序列共同构成的一个转录单位,是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重要模式。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能够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来激活或阻遏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包括正调控作用元件和负调控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隔离子和沉默子。
反式作用因子:凡直接或间接与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并能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包括正调控反式因子和负调控反式因子。
RNA聚合酶是重要的反式作用因子。
1、基因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
结构基因分为单顺反子和多顺反子。
原核生物为多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转录产生一条mRNA,一条mRNA编码几条功能相关的多肽链,无内含子。
真核生物为单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转录产生多条mRNA,一条mRNA编码一条功能相关的多肽链,有内含子。
真核基因组织结构特征:单顺反子、断裂基因、重复序列。
2、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转录水平(最经济有效的调控)、翻译水平(SD序列)、翻译后水平。
其中转录启动是控制基因表达最重要的环节。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为操纵子模式;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为染色质基因激活、转录和转录后加工、翻译和翻译后加工。
3、乳糖操纵子有正调控与负调控两种形式,正调控蛋白是CAP,其激活因子是cAMP;阻遏蛋白结合位点是操纵基因O,通过结合可抑制转录。
★4、试述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式:⑪操纵子中各基因的作用即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操纵子是由一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序列共同构成的一个转录单位,分为信息区和调控区。
ⅰ信息区即结构基因区Z——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通透酶和β-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三个结构基因;ⅱ调控区分为①调节基因R(编码调节蛋白);②启动子P(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开始转录起始所需的一段DNA序列);③操纵基因O(转录开关,调节蛋白的结合位点)。
⑫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模式:ⅰ当无乳糖时,调节基因编码有活性的调节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止RNA聚合酶到达结构基因。
因此,结构基因关闭,无转录产物;ⅱ当有乳糖时,小分子代谢产物作为变构效应剂与调节基因结合,使其发生变构,从而改变其活性,调节蛋白从有活性变为无活性,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
因此,操纵基因开放,RNA聚合酶到达结构基因区使结构基因转录。
⑬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模式:当葡萄糖含量降低时,cAMP含量增加,形成cAMP—CAP复合物,结合到CAP位点,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
⑭结论:要使乳糖操纵子模式结构基因高表达的条件是高乳糖、低葡萄糖。
第二讲分子杂交与印记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用标记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检测样品中未知核酸序列(形成异源双螺旋),再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核苷酸序列的位置或大小显示出来的技术。
探针probe:是指能与特定核酸序列发生特异互补杂交,杂交后又能被特殊方法检测的已知被标记的核苷酸链。
探针的类型包括cDNA探针、RNA探针、寡核苷酸探针。
探针标记的常用方法有放射性标记、半抗原标记、酶标记等。
Southern blotting:以DNA/RNA为探针,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DNA分子的过程/方法,用于基因组作图、测定基因的拷贝数。
Northern blotting:以DNA为探针,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RNA分子的过程/方法,用于R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丰度和基因表达研究。
Western blotting:以抗体作探针来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抗原蛋白质分子的过程/方法,用于特异蛋白质的检测与半定量分析、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1、分子杂交: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斑点杂交、菌落杂交、原位杂交。
Southern blotting:以DNA/RNA为探针,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DNA分子的过程/方法,用于基因组作图、测定基因的拷贝数。
Northern blotting:以DNA为探针,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RNA分子的过程/方法,用于R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丰度和基因表达研究。
Western blotting:以抗体作探针来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抗原蛋白质分子的过程/方法,用于特异蛋白质的检测与半定量分析、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斑点/狭缝杂交:利用纯化的DNA或蛋白质直接点样或真空抽滤将样品固定在膜上,检测未经分离的、固定在膜上的DNA或RNA分子的过程/方法,用于基因组中特定基因及其表达的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
菌落杂交:利用直接印贴,将菌斑印在膜上,检测固定在膜上经裂解从细菌体释放的DNA分子的过程/方法,用于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筛选。
原位杂交:在细胞水平直接杂交,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DNA或RNA分子的过程/方法,可以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胞内定位,用于检测病毒感染等。
★2、简述Southern blotting的基本步骤(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DNA分子的过程/方法)①酶切已纯化的待测DNA 探针设计②凝胶电泳分离、变性制备探针③转移至固体支持物标记探针毛细管转移法、电转移法、真空转移法④预杂交封闭非特异位点纯化探针⑤探针与同源DNA片段杂交⑥漂洗去除非特异结合探针⑦检测及结果分析用于基因组作图、测定基因的拷贝数★3、简述Nouthern blotting的基本步骤(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RNA分子的过程/方法)①提取待测RNA 探针设计②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制备探针③转移至固体支持物标记探针④预杂交封闭非特异位点纯化探针⑤探针与RNA片段杂交⑥检测与结果分析用于R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丰度和基因表达研究★4、简述Western blotting的基本步骤(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蛋白质的过程/方法)①分离蛋白质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③转移至膜上④加抗体检测⑤分析目的信号用于特异蛋白质的检测与半定量分析、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5、电泳的分类:琼脂糖凝胶电泳——核酸,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构型),凝胶浓度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工酶、单链DNA,电泳迁移率、分子筛效应(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构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寡核苷酸,相对分子质量6、一般情况下,电泳迁移率:超螺旋>线性>半开环。
酶切片段、PCR产物主要为线性片段(相对分子质量)EDTA的作用是: 抑制Dnase的活性, 降低细胞膜的稳定性SDS的作用是: 溶解细胞膜和核膜, 并使蛋白变性酚的作用是: 变性沉淀蛋白,抑制DNase的活性氯仿的作用是:加速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异戊醇的作用是:消除因蛋白质变性而产生的泡沫,从而稳定两相界面pH8.0的Tris溶液(TE)的作用是:保证抽提时DNA进入水相, pH8.0可防止DNA变性无水乙醇作用: (在有盐的条件下)沉淀核酸70%乙醇作用: 去除共沉淀的盐第三讲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技术)DNA复制:是指DNA母链的双链解开双股单链,各自分别为模板指导子代合成新的互补链,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群体。
引物:与模板DNA3’末端互补配对的寡核苷酸序列。
逆转录PCR/RT-PCR:是一种将RNA逆转录合成cDNA与PCR结合起来,分析基因表达的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其原理是以RNA为模板,依照RNA中核苷酸序列,以dNTPs为原料,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DNA(cDNA),再以cDNA为模板,PCR扩增两段引物之间的目的基因,常用于研究真核生物可表达基因。
巢式PCR:是一种先用一对外侧引物扩增含目的DNA 的大片段,再以扩增产物作为模板,用另一对内侧引物再进行扩增的PCR方法,用于提高扩增效率和产物的特异性。
锚定PCR:是一种单特异引物PCR的方法,用于扩增一侧序列已知,而另一侧序列未知的核酸片段,用于解决未知序列的扩增。
不对称PCR: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引物进行PCR,生成单链DNA用于测序。
原位PCR:是一种保证细胞或组织的完整性,使PCR试剂进入细胞并同靶序列接触,对DNA和RNA进行细胞内原位扩增。
然后进行产物分析并用显微镜观察结果的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引入荧光标记分子,将待检样品与一系列稀释的标准对照一起扩增,通过对PCR 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实时监测,检测PCR产物量,从而实现对PCR的初始模板含量(靶序列)的精确计算。
循环阈值/Ct值:是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开始由本底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的拐点所对应的循环次数。
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反比关系,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