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裙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在孩提时代,年轻的我们总是会希望自己变成童话中的主角,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梦想。
而现在,我们又有了一种新的方式,通过电子教案来观看、分享自己的童话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即将分享的便是一篇关于蓝色童话的电子教案阅读指导文章——《小蓝裙的故事》。
一、故事概述《小蓝裙的故事》的作者是一位叫做李静的女孩,她的故事开头提到了小蓝从小就爱上了蓝色,也从小就很喜欢穿蓝色的衣服,尤其是那条小蓝裙。
小蓝的家人对她穿蓝色的喜好不太理解,总是劝她穿一些别的颜色,不过小蓝却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她总是觉得蓝色是一种很特别的颜色,它能给人带来灵性和智慧。
后来,小蓝长大了,开始上学了,她在学校遇见了一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和他们的相处中,小蓝学会了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也收获了更多的友情。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学生们能够了解什么是坚持自我。
2.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喜好可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3.学生们能够学习到如何与别人相处,尤其是在很多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应该怎样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三、教学步骤1.了解主要人物教师要带着学生了解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小蓝和她的家人,还有她在学校里遇见的那些朋友。
通过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2.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在简单介绍完小蓝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从故事情节的角度上去理解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例如,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小蓝的坚持:小蓝一直坚持穿蓝色的衣服,这背后是她对蓝色的热爱,还有对自己的颜色喜好的坚持。
学生们可以从这个角度上认识到坚持自我十分重要。
(2)与朋友相处:在小蓝遇见她的新朋友之后,她收获了更多的友情和支持,他们互相帮助,共享欢乐,这便是良好的朋友关系。
教师可以在这个方面,让学生领悟到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和理解是很重要的。
3.活动指导考虑到“小蓝裙”这个主题比较容易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发动一个小组活动,分别邀请学生来表述并分享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喜欢的物品。
小蓝裙的故事教学教案5篇小蓝裙的故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学习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学习课文,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3、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谈话、导入初读课文,理清文脉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课堂小结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最大的`小女孩。
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讲读第二部分拓展,深化主题总结听写生字、新词。
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听写生字读词语卡片。
扩词。
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2024年《小蓝裙的故事》读后感《小蓝裙的故事》是一本深入人心的书籍,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勇气和懂得爱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以主人公小蓝裙的视角展开,她是一个天真烂漫、充满想象力的女孩。
故事开始时,小蓝裙因为新搬到小镇上,而感到孤独和不被接纳。
但是,她并没有失去勇气,她相信自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
在小蓝裙的自我探索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她结识了一个叫做玛丽的女孩,两人在一起总是玩得很开心。
然而,她也遇到了一些虚伪和嫉妒的人,这让她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但是,小蓝裙并没有被打败,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保持着善良和真诚。
通过小蓝裙的经历,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勇气和坚持的道理。
即使面对困难和逆境,我们也不能失去信心和勇气,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小蓝裙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这种精神对我来说是很有启示的。
除了勇气,书中还强调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小蓝裙在遇到困难时,总是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善意和鼓励。
这种关爱和支持使她更加坚强,也让我明白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是多么重要。
通过关心他人,我们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也能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这本书还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虚假所迷惑,要保持真实和坦诚。
在小蓝裙的故事中,她遇到了一些表面友善的人,但他们内心却暗藏着嫉妒和不良动机。
小蓝裙通过这些经历,学会了如何区分真假朋友,并且学会了用心去理解他人。
这个道理对我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我们要学会保持真实和真诚,不被表面的模样所欺骗。
通过阅读《小蓝裙的故事》,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小说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困境。
它提醒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逆境,有善良和真诚去对待他人,也要保持自己的真实和坦诚。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它教会了我如何勇敢地面对困难,如何用心理解他人,如何保持真实和坦诚。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蓝裙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蓝裙的故事》原文多年以前,一个小镇的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
开学时,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会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她。
学期结束时,有位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做的一条小蓝裙。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穿上小蓝裙给妈妈看。
妈妈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于是妈妈替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
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小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女孩和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
原来,平时不注重整理,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于是母女俩一同收拾屋子,一个下午的功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于是决定整理庭院,粉刷墙面。
三天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出现在街道上。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出现在这个城镇上。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蓝裙的故事》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教案/热点专题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小蓝裙的故事》教案范文【导语】《小蓝裙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老师奖励给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子,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不协调,不对劲。
为了协调,小镇上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
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0)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20)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5)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5)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 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查检复习(7)1. 指名认读生字。
2. 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28)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龙源期刊网
小蓝裙的故事
作者:[美国]彼兰特
来源:《阅读》2009年第09期
多年以前。
美国一个小镇的小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
开学时,新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的努力最大,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就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他,
学期结束时,有位小女孩得奖,老师就真的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了她。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把小蓝裙拿给妈妈看。
妈妈鼓励她穿起来。
但是,小女孩穿起裙子后,却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原来小女孩浑身脏兮兮的,与小蓝裙很不协调。
于是妈妈替小女孩梳洗,换上了干净的上衣。
“哇!好漂亮的小公主!”小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女孩与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
原来,家里脏兮兮的一团糟。
由于平时不注重整理家务,使得整个家里的环境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于是,母女俩联起手来收拾家里。
一个下午的功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了。
他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要上班时,出门看到家里的庭院杂草丛生,与家里的环境很不协调。
于是,决定请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整修房屋。
三天以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就出现在他们所住的这条街道上了。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小蓝裙的故事》教
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阅读故事《小蓝裙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俗。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理解故事的意义和主题。
2. 学会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小蓝裙的故事教材
2.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故事《小蓝裙的故事》的背景,并引导学生积极猜测故事内容。
2. 老师出示故事插图,让学生看图,猜测故事的内容。
阅读与理解:(20分钟)
1. 教师让学生轮流读故事,提醒他们注意理解故事的意思。
2. 完成教材上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
讨论和分享:(2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和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创作和表达:(15分钟)
1. 在黑板上为学生列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参考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和表达。
2. 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1.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和经验。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拓展活动: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和了解与故事相关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小蓝裙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小蓝裙的故事》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第一板块的第一篇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获得了老师的一件——漂亮的小蓝裙后,变得干净漂亮了,她的家里也由乱糟糟变得整洁了,进而庭院及整个街道都发生了改变。
《小蓝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篇文章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生活、对自己的为来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孩子们,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
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和一条小蓝裙有关,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全班抢读。
分组朗读课文,比比哪一组读得通顺、流利。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批注感悟默读课文,结合编者的批注,思考: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用“”分别画出来。
面对这些不协调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请把想法批注在旁边。
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画出的句子:
①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②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③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
④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1)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画出的句子,抓住“脏——小蓝裙”、
“乱糟糟——漂亮女儿”、“杂草丛生的庭院——家里的整洁”等的对比,理解“不协调”的含义。
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句子。
(2)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批注说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批注,老师相机指导读相关段落。
(如:谈到“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时,老师引导:是呀,每一位善良的爱美的人都想帮助小女孩梳洗干净,小女孩的妈妈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一起读第4段。
学生读后评议,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特别是“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在与前面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
学生分组讨论
“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
”为什么一条小蓝裙会改变一条街道?(抓住每一次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引发新的不协调的变化,从而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猜一猜,这个小镇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从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
小结:多让人惊喜的变化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
四、复述课文指导学生抓住4次“不协调”记住故事梗概,然后先在小组内讲,互相评议,再到班上讲。
板书设计
小蓝裙的故事
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
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
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
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