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直接生产成本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与生产直接相关但不易直接分摊到产品成本中的费用,这些费用被称为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首先,常见的辅助生产费用包括厂房折旧、设备折旧、水电费、设备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等。
这些费用虽然与生产密切相关,但很难直接分摊到产品成本中。
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来确定这些费用的分摊标准。
一种常见的分配方法是按照生产能力分配。
即按照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大小来确定各部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摊标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缺点是不能充分反映各部门实际利用辅助生产资源的差异,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另一种常见的分配方法是按照实际使用量分配。
即按照各个生产部门实际使用的辅助生产资源的数量或时间来确定各部门的费用分摊标准。
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各部门对辅助生产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但操作起来较为复杂,需要有较为精确的数据支持。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按照产量比例分配。
即按照各个生产部门的产量大小来确定各部门的费用分摊标准。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各部门对辅助生产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且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有较为准确的产量数据支持。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配方法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分配方法,如ABC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的场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总的来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各部门对辅助生产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因此,企业在选择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进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
1. 直接分配法:根据辅助生产费用与不同产品直接相关程度进行分配。
如根据产品所使用的辅助生产资源的时长、数量或使用强度等进行比例分配。
2. 非直接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时,采用其他指标进行分配。
常用的指标有产量、销售额、直接人工工时等。
3. 预算分配法:根据事先设定的预算数额进行分配。
预算数额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市场需求和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确定。
4. 比例分配法:根据产品的相对价值、利润贡献等因素进行分配。
比例分配法常用于需要考虑产品质量、品牌溢价等因素的情况下。
5. 规定分配法:通过管理层的决策进行分配,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一定的规定或标准分配给不同的产品或部门。
6. 综合分配法: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分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比重的综合分配。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企业特点和管理需求,常常选择混合使用以上方法,以达到
辅助生产费用公平合理分配的目的。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1. 简介辅助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外的费用,如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为了合理分配这些辅助生产成本,需要使用一种成本分配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分配方法。
2. 常见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2.1 比例分配法比例分配法是一种最常见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它根据各个生产环节和产品的相关性,将辅助生产成本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分配给各个环节和产品。
通常,这个比例是根据历史数据和专业知识来确定的。
比例分配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较为均匀的情况。
它能够快速计算出各个环节和产品的辅助生产成本,并且不需要过多的数据分析。
但是,比例分配法忽略了各个环节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可能导致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不准确。
2.2 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根据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发生的环节和产品,将其完全分配给相关环节和产品。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辅助生产成本与具体的环节和产品对应起来,减少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不准确性。
直接分配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准确地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它可以反映出各个环节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确保每个环节和产品都承担了相应的辅助生产成本。
但是,直接分配法需要较为详细的数据和分析,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2.3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根据设定的标准成本来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制定标准工时、标准单价等指标,并将其应用于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中。
标准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并鼓励各个环节和产品的效率提升。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并激励各个环节和产品提高效率。
它能够引导企业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确保辅助生产成本的有效利用。
但是,标准成本法需要制定合理的标准,并对标准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更新。
3. 选择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考虑因素在选择适合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3.1 生产特点不同的生产特点可能需要不同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将辅助生产费用合理地分配给各个产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直接费用分配法: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直接费用分别分配给各个产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可衡量的辅助生产费用,如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等。
2. 间接费用分配法: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分摊给各个产品。
常见的分配基础有直接劳动工时、直接劳动工资、直接材料消耗量等。
通过设定合理的分配比例,将辅助生产费用分摊给各个产品。
3. 简单分配法: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产品的数量或产值等简单指标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费用与产品数量或产值的关系较为明显的情况。
4. 复杂分配法: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多种因素综合进行分配。
通过建立复杂的分配模型,将辅助生产费用分摊给各个产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费用与多个因素相关的情况,如产品的复杂程度、工序的繁杂程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数据统计与计算。
同时,为了提高分配的准确性,还可以定期进行费用调整与优化,以适应生产过程中的变化。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及原理以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及原理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和原理。
辅助生产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直接生产不直接相关但对生产过程起辅助作用的费用,如办公室租金、水电费、管理人员工资等。
这些费用是企业正常运营所必须的,但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分配。
我们来讨论几种常见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直接分配法、间接分配法、因素分配法和综合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因素进行分配。
例如,按照产品的产量、销售额或直接劳动时间来分配费用。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操作,但可能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费用的影响。
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因素进行分配。
例如,按照生产部门的人员数、设备利用率或面积来分配费用。
这种方法考虑了更多的因素,但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因素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分配。
例如,根据不同部门对辅助生产费用的需求程度来分配费用。
这种方法考虑了不同因素的影响,但可能需要一定的主观判断和权衡。
综合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考虑进行分配。
例如,综合考虑直接分配、间接分配和因素分配的结果来确定最终的费用分配方案。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计算。
以上是常见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局限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原理。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原理主要包括公平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费用分配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即使在使用综合分配法时,也要确保各种因素的权重和计算方式公正合理,不对任何一方造成不利影响。
合理性原则是指费用分配方法和结果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分配方法应该能够反映辅助生产费用与产品或服务的实际关系,结果应该能够反映各个部门或因素对费用的实际需求和贡献。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第一篇: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与分配方法一、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辅助生产费用,指企业为完成生产所需要支付的除原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以外的各种费用,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至关重要。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类辅助生产费用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方式分类:1.按照费用性质分类此方式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包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按照费用发生地分类此方式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费用发生地进行分类,包括分摊到产品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3.按照费用分类的损益核算此方式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费用分类的损益核算,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分配法和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通常针对直接费用,而间接分配法通常用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下面将为您介绍具体的分配方法。
1.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指将直接费用直接分配给产品,以确定产品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费用与产品之间直接相关的情况。
例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可以直接分配给产品。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准确地确定产品的成本,因为直接费用与产品相关。
2.间接分配法间接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费用间接分配给产品。
这种方法常见的有两种:总额法和比例法。
(1)总额法总额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总额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分配比例=某一产品的直接费用/所有产品的总直接费用分配金额=某项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分配比例例如,如果有两个产品需要分配制造费用,第一个产品的直接费用为20万元,第二个产品的直接费用为30万元;而制造费用总额为100万元,那么第一个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为40万元,第二个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为60万元。
(2)比例法比例法是按照某个合适的比例将辅助生产费用分摊到每个产品上。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是指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辅助生产成本按一定规则进行分摊或分配的方法。
辅助生产费用主要包括设备折旧、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工资、生产现场水电费等费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1.面积分配法面积分配法是根据各个生产部门或生产区域占用的面积比例来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可以按照生产区域使用面积大小的比例来分摊费用。
例如,一个企业有两个生产部门,A部门占用的面积是1000平方米,B部门占用的面积是2000平方米,辅助生产费用是100万元,那么A部门的分摊费用为33.3万元,B部门的分摊费用为66.7万元。
2.工时分配法工时分配法是根据各个生产部门或岗位所消耗的工时来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操作的企业。
企业可以统计各个部门或岗位的工时数量,并根据工时的比例来分配费用。
例如,一个企业有两个生产部门,A部门占用的工时是100小时,B部门占用的工时是200小时,辅助生产费用是100万元,那么A部门的分摊费用为25万元,B部门的分摊费用为75万元。
3.设备利用率分配法设备利用率分配法是根据各个生产部门或岗位使用设备的利用率来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设备进行操作的企业。
企业可以统计各个部门或岗位使用设备的利用率,并根据利用率的比例来分配费用。
例如,一个企业有两个生产部门,A部门使用设备的利用率是50%,B部门使用设备的利用率是80%,辅助生产费用是100万元,那么A部门的分摊费用为33.3万元,B部门的分摊费用为66.7万元。
4.产值分配法产值分配法是根据各个生产部门或岗位的产值来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有明确产值的企业。
企业可以统计各个部门或岗位的产值数量,并根据产值的比例来分配费用。
例如,一个企业有两个生产部门,A部门的产值是100万元,B部门的产值是200万元,辅助生产费用是100万元,那么A部门的分摊费用为25万元,B部门的分摊费用为75万元。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辅助生产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直接与产品相关联,但又是不可或缺的费用,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对于企业来说,正确合理地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不仅可以准确计算产品成本,还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那么,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常见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间接分配法和双重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产品,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够明确计算出每个产品所需的辅助生产费用的情况,例如能够直接测量出每个产品所耗费的电力、水资源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计算容易,但局限性在于无法涵盖所有的辅助生产费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普遍。
间接分配法是指通过一定的分配基础,按比例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给各个产品。
常见的分配基础包括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直接材料费用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产品的实际费用,但需要合理选择分配基础,并且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双重分配法是指先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生产部门,再由生产部门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分配给产品。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兼顾到生产部门的实际情况,减少了对产品的直接分配,但需要考虑到生产部门的各种特殊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更多的细致思考。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如活动基础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
活动基础成本法是指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来分配费用,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产品的标准成本来分配费用,适用于对产品成本有严格要求的企业。
综上所述,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确保产品成本的准确计算,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的探讨摘要:在经济管理中,如实核算企业成本,是考核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控制企业劳动耗费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文章就其中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做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成本辅助生产车间费用计划成本分配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61—02
成本管理是运用企业成本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的资金耗费及价值补偿过程进行反映、监督和控制,以求节省劳动耗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目的,必须对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面、有效的经营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物资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等。
各方面的管理因各自管理的对象和采用的方法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各方面的管理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构成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由若干个管理分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管理的企业管理整体系统。
本文就其中的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作出一些探讨。
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作出分析前,首先要对支出、费用、成本作一个简单介绍。
支出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开支与耗费。
一般而言,企业的支出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五大类;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具体体现为企
业在获取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等收入过程中,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
费用按其同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划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产品成本是指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加以归集和汇总。
因此,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的基础,而产品成本则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其中有的是只提供一种劳务,如供电、供水、供气、运输等辅助生产;有的则生产多种产品,如从事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的制造等辅助生产。
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有时也对外销售,但主要是为本企业服务。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应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
该科目同“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一样,一般应按车间及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进行辅助生产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计入该科目的借方。
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可根据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大小来考虑是否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成本项目。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是将归集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科目借方的辅助生产费用,采用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按各受益对象耗用数量进行分配。
由于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费用分配的程序也不一样。
所提供的产品,如工具、模具和修理用备件等产品成品成本,应在产品完工时,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分别转入“低值易耗品”和“原材料”科目;而提供的劳务作业,如水、电
等所发生的费用,应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由于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服务的,但在一些辅助生产车间也有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为了正确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成本,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也应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对成本的影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等。
由于采用计划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而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是事先确定的,因而简化了计算工作。
另外,通过差异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单位计划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
但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必须准确,而且此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理解。
因此,本文就计划分配法作一个探讨。
计划分配法,分两步计算:首先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再计算辅助生产的实际成本(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辅助生产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差额,即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其次,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了简化分配工作也可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例如,大华有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供电、供水两个
辅助车间,本月耗费的具体资料如下:供电车间耗费2800元,供电12000度,其中甲、乙产品分别耗电5000度、2000度,供水车间耗电3000度,生产车间耗电500度,管理部门耗电1500度;供水车间耗费1600元,供水40000立方米,其中供电车间耗费8000立方米,生产车间耗费2000立方米,管理部门耗费30000立方米。
设每度电的计划成本为0.25元,每立方米的计划成本为0.05元。
要求:采用计划分配法对本月耗费进行分配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1.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25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5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4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75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供水车间 1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供电车间 125
管理费用 187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2000
2.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由于金额较小,简化核算)。
借:管理费用 55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350
笔者认为,如此表述不够清楚。
因为,按照上述会计分录,容易使读者混淆差异的产生。
差异的200元,从形式上是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的借方由实际成本2800元加上上述分录中按计划成本分配的供电车间耗用的供水车间水费400元之和与其贷方按计划成本计算应分配的供电费用3000元产生,供电车间同理。
此时,如果把两个分录放在一起,并假设约去两辅助车间相互使用的费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产生的差异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如图(见下页):
两个分录合在一起分析,借方就由原来的实际成本加计划成本就变为纯粹的实际成本,而贷方只剩下对外部分配的计划成本,差异的产生就很容易被读者接受。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贯彻增产节约的原则,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的探讨,让管理者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特别是计划成本法有一个全面了解,以达到成本会计在经济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襄垣046204)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