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
- 格式:docx
- 大小:22.92 KB
- 文档页数:4
7散文诗二首+批注
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结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以散文的自由流畅和诗歌的韵律美感为特色。
下面我将为你呈现两首散文诗,并附上批注。
散文诗一,《沉默的夜晚》。
沉默的夜晚,星辰点缀着天空,月亮如银盘悬挂其中。
大地静寂无声,只有微风轻拂树叶的声音,如诗如画。
批注,这首散文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写星辰和月亮的美丽,以及大地的静谧,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感。
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夜晚的场景中。
散文诗二,《流淌的河水》。
河水如歌,奔腾而过。
它源远流长,蜿蜒曲折,贯穿山川。
河水载着岁月的痕迹,承载着人们的生活。
它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希望的源泉。
批注,这首散文诗以描写河水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为主题,通过形容河水的奔腾和流动,表现了它的生命力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同时,作者也暗示了河水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和希望,寓意深远。
以上是两首散文诗及其批注。
散文诗以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意境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希望这些作品和批注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和欣赏的乐趣。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金色花》泰戈尔【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难点】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自主预习案】1、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圣树,开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诗人、作家,被称为。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等,长篇小说有、等。
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给加点字注音:嗅闻()衍那()花瓣()膝上()笑嘻嘻()匿笑()祷告()沐浴( )3、解释下列词语:祷告:沐浴:匿笑:嗅:4、这首诗写一个,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__ 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 _ 。
5、阅读全文,选出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明确目标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吃点,要多穿衣服,要注意安全……你觉得她很啰嗦,很烦,但同时也觉得很窝心;这种人,在你缺钱的时候,她总会说些赚钱不容易、省着点花的话来教训你,但一边教训你,又一边塞钱给你,这种人的名字叫做——母亲。
由此引出本文正是表达母子之间爱的文章,来看看本文是如何表达的。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诗文感母爱教师范读(播放音乐配音)学生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的情感语气。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二)、品读诗文知母爱3、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4、《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三)赏读诗文悟母爱6、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7、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8、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9、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四)鉴读诗文写母爱。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_______ ,我要__________ ”的句式,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母爱圣洁,母爱永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平日里,你体会到父母对你的关爱吗?他们经常对你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面对父母的爱,你有过回报这种爱的想法和行动吗?【拓展检测案】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诗人________(姓名),他曾在 1913年获_______________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6、第⑧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课外语段阅读:对岸(泰戈尔)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
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中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8、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9、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为什么?10、“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是()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冰心【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自主预习案】1、了解作者经历及其创作: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笔名。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有散文集,、,诗集、。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
以宣扬“”著称,而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给加点字注音:并蒂()菡萏()攲斜()荫蔽()姊妹()3、解释词语:并蒂:花瑞:慈怜:菡萏:攲斜:荫蔽:4、这是一篇_ 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__ ,写荷叶是为了_ _ ,文中将我比作__ _,将母亲比作___ ,歌颂了_____ 。
5、本文重点描写了__ 的情景,采用____ 的手法。
表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诗文1、圈出你自己读不准的字或你认为应该积累掌握的美词。
2、文中的荷叶、红莲、风雨分别是什么形象?这是________ 写法。
3、作者四次看红莲时环境不同红莲状态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写出了层次美,完成下表:(二)品读诗文4、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园里莲花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赏读诗文6、“母亲啊!你是荷叶,我们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7、用“母亲是____ 我是______ ”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冰心的文章就是这样,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具体形象的表现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现人间的真善美,歌颂自然、童真和母爱。
在抒情的章法上,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的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
【拓展检测案】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1、本文的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爱,全文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 。
2、课文第2、3段交待了八九年前的事的作用是()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埋下伏笔。
●语段阅读: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4、“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5、“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6、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