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平年和闰年
- 格式:ppt
- 大小:536.00 KB
- 文档页数:9
3.2 平年和闰年(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平年和闰年”,选自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主要学习目标包括:理解平年和闰年的定义,掌握年份的判断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平年和闰年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判断方法,正确区分平年和闰年。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年历,引导学生观察年历中的年份,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年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发现平年和闰年的规律,并总结出判断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年份,用计算器验证该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记录下来。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并强调判断的关键点。
6.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平年和闰年2. 内容:平年和闰年的定义、判断方法、实例演示、练习题。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选做题:查阅资料,了解平年和闰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教案遵循了教育部门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平年和闰年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平年和闰年(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平年和闰年》这一章节,属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2. 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年和闰年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展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规律。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平年和闰年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平年和闰年的概念2.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3. 应用举例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判断给定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 提高题:编写一个程序,输入年份,输出判断结果。
3. 拓展题:查阅资料,了解平年和闰年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4.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平年和闰年》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年和闰年》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可能还是初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平年和闰年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年和闰年之间的区别,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2.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讨平年和闰年的特点。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年和闰年的相关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关于平年和闰年的故事,用于导入新课。
3.准备判断平年和闰年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PPT,用于教学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平年和闰年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有一天,小兔子和小松鼠争论起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它们谁能说清楚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平年和闰年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年和闰年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定义,以及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探讨平年和闰年的特点。
然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并让学生互相评价。
第2课时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目标: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
3.能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平年与闰年的关系,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
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教师不做评价。
2.揭题: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
(1)课件分别出示2005~2016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
引导: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2)组织交流。
①反馈填写结果。
(学生说,教师板书)②引导观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③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含义:根据2月天数的不同,我们把年份分为两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板书)(3)探究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提问:仔细观察表格,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是随意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再让大家将表格中的闰年圈出来。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问:现在大家知道小华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吗?学生根据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回答:2月29日。
2.数学文化。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年一闰”的规律吗?这里面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第48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教学环节起止时间(’”’”)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引入环节3’14”4 ’40”直接揭示课题,学生通过对课题思考,提出平闰年的有关疑问并在探究环节针对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思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问:关于平年与闰年你有什么疑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新授环节4’40”5’45”探究一:1、了解何为平年、闰年。
学生以“小老师”身份分享对平、闰年的认识。
知道“2月有28天的这一年为平年,2月有29天的这一年为闰年”5’46”7’30”探究二(1);2、会通过看”2月天数”判断平闰年。
出示2013年2月月历以及2016年年历。
学生观察两个年份的2月天数判断平年、闰年。
【放大镜】在出示2016年年历时利用放大镜功能聚焦2月份并通过关灯效果进行强调,只需看2月份天数便可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7’31”20’15”探究二(2)3、初步了解“四年一判断20002011各年份的平4人小组讨论并探究【拍照上传】闰”的由来,为推算和计算方法的出示打好基础。
闰年情况并探寻平闰年之间的规律。
利用seewo自带的拍照上传功能,根据2000年2011年2月月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闰年的判断,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任务单通过拍照第一时间进行上传。
【多媒体动画】利用动画效果让学生直观感知四年一闰。
【拖拽】利用seewo中的拖拽技术,通过学生自主拖动方块,感知任意四年中都会有一个闰年,强化对“四年一闰”的了解。
20’16”26’46”探究三4.了解“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观看视频解决为何有平年和闰年问题。
同时思考为何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观看视频,收集信息,解决疑问。
【视频播放功能】由于这个知识点较抽象,通过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平闰年知识。
练习环节26’47”38’22”巩固平年、闰年知识通过判断、选择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移动终端】在练习巩固环节,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借助数字化学习终端进行大数据收集,在试题练习中同步反馈学生练习完成准确率,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认识平年和闰年》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年和闰年一、教学内容1. 学习平年和闰年的定义及特点。
2. 学习如何通过判断一个年份是否是4的倍数以及是否是100的倍数来确定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来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够解释判断的依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我会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2月有时候有28天,有时候有29天吗?”然后我会让学生们猜测一下,引发他们对平年和闰年的好奇心。
3. 练习: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
我会让学生们判断一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年和闰年的定义及特点。
2.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是4的倍数且不是100的倍数为闰年,否则是平年。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列举一些平年和闰年的例子,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2. 请学生们找一些年份,判断它们是平年还是闰年,并写出判断的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自主学习更多关于平年和闰年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平年和闰年的好奇心。
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年份概念的基本认识。
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年份,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找出规律,从而自然地引入平年和闰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