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评分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评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97.81 KB
- 文档页数:6
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完整版)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
据统计,我国每年肺炎患病人数达250万,死亡12.5万,其中老年人占70%[1],肺炎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工作中肺炎不难诊断。
然而,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早期、准确诊断和预测肺炎,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现将有关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的相关方法和生物学标记物综述如下。
1 量化评分1.1 肺炎严重性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系统Fine等[2]于1997年正式提出一个两步评分系统-PSI,又称PORT(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eam)分级:①区分Ⅰ级即低风险患者,年龄<50岁,无肿瘤、肝肾疾病、脑血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及生命体征异常;②Ⅱ~Ⅴ级计算总结,按年龄、基础疾病、生命体征、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及放射学特点等肺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初步临床估计,逐项积分,见表1。
PSI是临床常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评估工具,是患者危险因素的积分系统。
其将肺炎分为5个级别,Ⅰ级为低风险患者,Ⅱ~Ⅴ级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分,≤70分为Ⅱ级,71~90分为Ⅲ级,91~130分为Ⅳ级,>130分为Ⅴ级。
Fine等[2]总结了PSI 危险分层的意义:①决定起始的治疗方式,Fine等[2]推荐Ⅰ、Ⅱ级患者门诊治疗;Ⅲ级患者短期住院治疗;Ⅳ、Ⅴ级患者住院治疗。
②有助于向患者交代预期的临床转归,目前较多文献主张简化分类方法,PSIⅠ~Ⅲ级为低危险状态,Ⅳ~Ⅴ级则为高危险状态,据Fine等[2]研究结果显示,低危险状态患者病死率小于3%,高危险状态则为9%~30%。
SOFA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应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的发生、危重程度以及入住ICU的时间和预后。
方法:将入住ICU且行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分成两组,出现V AP的32例患者设为发病组,未出现V AP的28例患者设为未发病组,依据Vincent等的标准进行SOFA 评分,并进行临床对比。
结果:发病组和未发病组的SOFA评分、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SOFA分值的升高,患者出现V AP、重症肺炎例数增多,病死率升高。
结论:在ICU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中,SOFA评分系统有助于预测患者V AP的发生,评估病情的严重性、住院时间和预后。
关键词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监护病房预后SOFA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对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患者的预后评估,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患者中的应用。
在ICU中V AP的患病率较高,为未行械通气支持患者的3~21倍,且病死率较高[1]。
为准确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本论文应用SOFA评价对2010~2011年在ICU住院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0~2011年收治入住ICU行机械通气且时间>48小时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5~85岁,平均47±18岁。
将6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发生V AP的发病组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7~85岁,平均52±18岁。
未发生V AP的未发病组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5~85岁,平均42±17岁。
两组主要疾病均是外伤、肾衰、神经系统疾病,且病种分布、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标本采集:所有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每隔48小时采集下呼吸道标本送微生物学培养,阳性标本做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药敏)试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重症医学科(ICU)内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VAP可使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间和ICU留治时间延长,抗菌药物使用增加,并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
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技术在ICU应用的日益普及,如何正确诊断、有效预防与治疗VAP成为重症医学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本指南,旨在对我国ICU 内机械通气患者VAP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管理达成共识。
定义与流行病学AP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
撤机、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仍属VAPE[1-2]。
目前VAP在国内外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导致ICU留治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国外报道,VAP发病率为6%~52%或(1.6~52.7)例/1000机械通气日,病死率为14%~50%;若病原菌是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病死率可达76%,归因死亡率为20%~30%[3-9]。
在我国,VAP发病率在4.7%~55.8%或(8.4—49.3)例/1000机械通气日,病死率为19.4%一51.6%[10-12]。
VAP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5.4—14.5d,ICU留治时间延长6.1~17.6 d,住院时间延长11~12.5d[3,13-16]。
在美国,VAP导致住院费用增加超过4000美元/每次住院[16-17]。
重症患者存在多种与发生VAP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与患者的基础状态、诊疗相关操作及药物治疗相关因素等[1,3,7,10,18]。
根据VAP发病时间,可将VAP分为早发VAP和晚发VAP。
早发VAP发生在机械通气≤4 d,主要由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的病原菌(如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晚发VAP发生在机械通气>15d,主要由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3,9]。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完整版)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预防与控制VAP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尤为重要。
本次会议由来自郑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王小雯医生,以临床一线重症医生的角度,引用循证证据为我们详细讲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通过经典病例分享说明了预防最重要性。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的肺炎,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也属于VAP范畴。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住院期间没有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未处于病原感染的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新发生的肺炎。
HAP和VAP的关系:美国干预学会认为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我国延用着VAP属于HAP的特殊类型。
HAP/VAP的流行病学:HAP/VAP在内的下呼吸道感染居医院感染获得性感染构成之首。
(一)HAP流行病学中国13家大型教学医院的HAP临床调查:呼吸科普通病房HAP发病率0.9%;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HAP发病率15.3%;平均全因死亡率22.3%。
(二)VAP流行病学综合多项临床调查显示,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病率为9.7%~48.4%,或1.3~28.9‰,病死率为21.2%~43.2%。
二、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宿主因素高龄、误吸、基础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肿瘤、心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受损、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失常、颅脑等严重创伤、电解紊乱、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肥胖、吸烟、酗酒等。
医疗环境因素ICU滞留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应用提高胃液PH 值的药物、应用镇静剂、麻醉药物、头颈部、胸部或上腹部手术、留置胃管、平卧位、交叉感染(呼吸器械及手污染)。
结构性因素病人床位比、医生床位比、护士床位比、病人与医生比、病人与护士比;过程性因素非计划内意外拔管率、48小时内的再插管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学检测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对策总结【摘要】呼吸机作为危重症患者常见治疗手段,随着呼吸机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会增加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性,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较为严重一类并发症,临床发生率、死亡率较高,对疾病发生因素往往与体位、呼吸道屏障、口腔卫生等相关。
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仅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不利于医疗事业良好发展。
为此,展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标准化护理对策,完善对患者护理干预,保证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标准化护理机械通气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增加肺部通气和血氧分压。
但呼吸机使用上同样会存在不利影响,如患者面临较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种类之一,当前致病原因较多,所致患者病情严重,引起脑炎、心肌炎等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开展机械通气治疗48h小时后和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当前临床诊断上借助胸部X光可观察到患者肺部有浸润型阴影,症状包括体温升高、血清WBC水平变化,患者肺部有黏性分泌物排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不利于患者疾病与身体机能恢复[2]。
为此,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展开有效护理对策干预,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文章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对策如下阐述,现报道如下。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1.1患者自身因素当前研究得出[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往往与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因素相关联,而年龄越大则患者患病风险性随之上升,机体情况不容乐观。
即使为同一类疾病,年轻人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远远低于老年人群。
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呼吸系统疾病人数逐年增多,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该类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时,往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偏高。
研究指出[4],气道通气患者中Apache评分越高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越高,而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以及其他肺部疾病病变患者而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肺部疾病患者。
合并症评分系统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石齐芳;盛鹰;王树云【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合并症评分(CCS)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ICU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入院24h内对患者使用CCS评分、CCI指数、PS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进行评分,入院后28 d患者生存状态为观察终点,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4种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106例患者纳入研究,28 d病死率41.5%,死亡组的4种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CS评分、CCI指数、PS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AUC及95%可信区间分别是0.783(95% CI 0.691~0.859)、0.770(95% CI 0.676 ~0.848)、0.877(95% CI 0.798~0.934)和0.858(95% CI 0.775~0.919),PSI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AUC明显大于CCI指数和C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指数和C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S评分及CCI指数在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中有一定价值.%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mbined comorbidity score ( CCS) an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 CCI) in the assessment of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dmitted to ICU was conducted. The CCS, CCI, PSI and APACHE Ⅱ were carried out to within 24 hours of admission. Clinical end point was death in 28 days after hospital admission. The discriminative power of the four scores was evaluated by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 AUC) .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was 41. 5% ( 44/106) . The scores of death group evaluated by CCS, CCI, PSI and APACHEⅡ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urvival gr oup ( P< 0. 05) . The AUCs of CCS, CCI, PSI and APACHE Ⅱ were 0. 783 ( 95% CI0. 691-0. 859) , 0. 770 ( 95% CI 0. 676-0. 848) , 0. 877 ( 95% CI 0. 798-0. 934) and 0. 858 ( 95% CI 0. 775-0. 919) , respectively. The AUCs of PSI and APACHE Ⅱ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CCS and CCI ( P<0. 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UCs of CCS and CCI. Conclusion CCS and CCI have predictive values on assessing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4页(P379-382)【关键词】重症肺炎;合并症;查尔森合并症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肺炎严重程度评分【作者】石齐芳;盛鹰;王树云【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399;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399;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399【正文语种】中文老年人因本身的病理生理特点,罹患肺部炎症后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1]。
不同评分系统对ICU中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李骥轩;傅强【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22(31)3【摘要】目的不同评分工具对ICU中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8-01-01—06-30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综合ICU住院的所有肺部感染患者,计算CR B-65、CUR B-65、快速SOFA评分(qSOFA)、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 OC曲线)及趋势2检验比较不同评分对ICU 中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279例感染患者中诊断为脓毒症49例,未诊断脓毒症230例,脓毒症组年龄、性别构成与未诊断脓毒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脓毒症组CRB-65、CURB-65、qSOFA、SOFA评分高于未诊断脓毒症组(P<0.05),且两两相关。
ROC曲线结果显示SOFA对患者死亡有较好预测价值(AUC面积为0.638),而CRB-65、CURB-65和qSOFA不能预测患者死亡(AUC面积为0.529,0.573,0.514)。
趋势2检验结果显示SOFA和CURB-65随着分值的增加,病死率呈增高趋势(P<0.05)。
结论对于ICU中的肺部感染患者,q SOFA、CRB-65、CURB-65评分不能用于预测患者死亡率。
SOFA对ICU中肺部感染患者结局有预测价值,应重视对ICU中肺部感染患者SOFA评分的评估。
【总页数】4页(P313-316)【作者】李骥轩;傅强【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动态监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2.不同预后评分系统对老年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3.APACHEⅡ评分引入MODS评分系统对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4.不同评分系统对严重外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对比5.不同评分系统对ICU严重脓毒症患者1个月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ova评分、FAST评分对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价值的相关研究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指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发生栓子,导致肺血流正常通路发生阻塞的临床综合征。
该疾病好发于中年以上的患者,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对于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为了辅助医生进行短期预后评估,Bova评分和FAST评分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ova评分是由布兰科夫斯基等人于2008年提出的,该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肺部听诊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等来评估患者的短期预后。
该评分系统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5分),中风险组(6-10分)和高风险组(≥11分)。
多项研究表明,Bo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FAST评分是由谭正豪等人于2011年提出的,该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贫血、低血压、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癌症和年龄≥65岁等因素来评估患者的短期预后。
该评分系统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2分)、中风险组(3-5分)和高风险组(≥6分)。
研究表明,FAST评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为了进一步探讨Bova评分和FAST评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我们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
该研究纳入了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并采集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Bova评分和FAST评分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Bova评分和FAST评分越高,患者短期预后越差;2. Bova评分和FAST评分在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Bova评分和FAST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结果。
四种评分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评估研究
作者:晏斌林, 谢伦雄, 赵年贵, 叶惠玲, 冯清洲, 杜娟, YAN Bin-lin, XIE Lun-xiong , ZHAO Nian-gui, YE Hui-ling, FENG Qing-zhou, DU Juan
作者单位:晏斌林,叶惠玲,冯清洲,杜娟,YAN Bin-lin,YE Hui-ling,FENG Qing-zhou,DU Juan(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518081), 谢伦雄,XIE Lun-xiong(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麻醉科
,518081), 赵年贵,ZHAO Nian-gui(厦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治疗中心)
刊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OF MEDICINE
年,卷(期):2010,33(31)
被引用次数:1次
1.赖国祥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其防治[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10)
2.Goel A;Pinckney RG;Littenberg B APACHE Ⅱ predicts longterm survival in COPD patients admitted to
a general medical ward[外文期刊] 2003(10)
3.Routsi C;Pratikaki M;Sotiropoulou C Application of the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score to bacteremic ICU patients[外文期刊] 2007(04)
4.Luna CM;Blanzaco D;Niederman MS Resolu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as an early clinical predictor of outcome[外文期刊] 2003(03)
5.Luyt CE;Chastre J;Fagon JY Value of the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外文期刊] 2004(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002
7.李海玲;任红贤;林慧艳APACHEⅡ评分在ICU中的应用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05)
8.江学成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临床应用和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04)
9.梁建业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或多器官衰竭患者病情评分系统[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10)
10.Yeung YP;Lam BY;Yip AW APACHE system is better than Ranson system in the prediction of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 2006(02)
11.Chawla LS;Seneff MG;Nelson DR Elevate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IL-6 and elevated APACHE Ⅱ score predict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2007(01)
1.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LI Yong-hua.LI Wei-liang.Yang Yu-bo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2009,14(3)
2.黄红霞.黄晓英.徐建如.韩旭东.王美兰.HUANG Hong-xia.HUANG Xiao-ying.XU Jian-ru.HAN Xu-dong.WANG
Mei-lan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和护理管理对策[期刊论文]-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
3.郑东庆.党立群.李洪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因素探讨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11(8)
4.陈炜.邓增.许铁.CHEN Wei.DENG Zeng.Xu Tie IBMP-10评分方法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1)
5.谢伦雄.杜娟.高伟良.晏斌林.左右三种评分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
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
7.黄晓英.徐建如.韩旭东.王亚东.张素燕.任轲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国急救医学2009,29(3)
8.杨运彩.是若春.刘昊.YANG Yuncai.SHI Ruochun.LIU Hao探讨加强预防措施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期刊论文]-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1)
9.屈磊.龚传明.章涛.文峰.滕维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
10.赵静.秦俭.杨淑芳C反应蛋白检测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会议论文]-2006
1.钟海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7)
2.钟海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sjxzz2010310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