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镜头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7
《霸王别姬》——小癞子之死段落分析一、分镜头剧本22中景固定小癞子嚼冰糖葫芦板子声,班主骂声,小癞子嚼冰糖葫芦的嘎嘣声1023 中近景固定班主打小豆子的发怒的表情和动作叫骂声,板子声3 24 近景固定小石头爬向小豆子,要小豆子讨饶说话声,板子声,骂声825 中近景固定班主打小豆子同上 426 近景固定小石头要小豆子讨饶,小豆子不吭声,小石头慢慢站起同上927 全景固定小石头冲向班主,班主拿板子打小石头同上 328 近景固定小石头受伤的脸无声 229 全景固定小石头冲向班主被班主退开,站起来,又一次冲向班主同期声730 近景-全景固定班主听到出事的消息跑向屋里嘈杂声,隐约的锵声831 近景跟拍,拉小石头等人也向屋里走去嘈杂声加上锣鼓的锵声632 远景固定小癞子吊死在房檐上,屏风倒下,扬起尘埃锵声更重,微弱的哭声10二、镜头画面剧本镜头1 镜头2镜头3 镜头4镜头5 镜头6镜头7 镜头8镜头9 镜头10镜头11 镜头11b镜头11c 镜头12镜头13 镜头14镜头15 镜头16镜头17 镜头18镜头19 镜头20镜头21 镜头22镜头23 镜头24镜头25 镜头26镜头27 镜头28镜头29 镜头30镜头31 镜头31b镜头32 镜头32b三、点评(一)镜头分析这场戏是“小癞子之死”,是继小豆子和小癞子出逃回归之后的一场戏。
除了一般的叙事镜头外,本段对于小癞子的描写共4个镜头,这也正是导演着力的地方。
前3个镜头的景别分别为远景、远——中,中景。
第二、三两个正面拍摄的固定镜头,小癞子的前景和后景分别设置了悬挂的绳子和飘浮的烟雾,来暗示他自缢的悲剧性命运。
第4个镜头,是本段的点睛之笔。
远景拍摄,空间内运用大量悬挂的绳索,小癞子悬挂在空中,紧接着屏风轰然而倒,激起尘土,《霸王别姬》的印象主义风格在这个镜头里得到充分体现。
镜头一:小豆子和小癞子回来,跟拍镜头。
弄堂里在开心自由玩耍的孩子和心情沉重的小豆子、故作镇定的小癞子形成鲜明对比。
《霸王别姬》镜头构图分析一.开场1.老去的蝶衣与小楼分别以虞姬与霸王的身份十一年后再次重逢在舞台上面。
首先是两人搀扶着从幽廊走出,色泽黯淡,运用空气透视的原理,产生空间的纵深感,能造成一种从历史深处走入的戏剧氛围,并形成画面颜色的幽暗陈旧感,强调岁月的流逝,社会的磨难带来的人心理的晦涩;另外,两人步履沉重的出场,用的是仰拍的方式,再加上突兀的脚步声,给人造成一种压迫感,暗示悲剧的结尾。
2.当管理员问两人是干什么的时候,恰当用了远景来表现整个剧场的状况,黑暗压抑,只有两人背后的门有蓝色光摄入,与二十一年前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落差感倍增。
光色应用非常夸张,这些夸张的光效给本片的印象主义风格定下基调。
3.接着一直给了两人全景,与管理员对话却只有两人的画面,说明这只是两个人的爱恨纠缠。
二.艳红把小石头卖给戏院1.因为演出搞砸,师傅惩罚师兄弟们。
是拍师傅的时候镜头几乎全是仰拍,仰拍有优势感,透视变形较大,效果太强烈,是对于师傅的威严的显现,德高望重;拍摄徒弟们的时候采用的是俯视拍摄,俯视拍摄俯视将人物变得更渺小,压抑,展示空间关系,仰拍与俯拍的结合丰富了镜头语言。
2.艳红拉着小豆子匆匆往外面冲,镜头跟移背影,略有些摇,母子俩变成向镜头纵深走去,这个跟移镜头不但交待了戏班大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这种动作连续性的保持和镜头的略微摇动,也展示出了当时紧张不安的氛围。
这个场景也运用到框架式构图的方法,透过门窗,走廊增加了空间深度。
3.艳红求师傅收下小豆子的时候,一直给小豆子大特写,他的表情刚开始时是茫然惊恐,后来就是倔强,使得小豆子的感情性格都能跃然于镜头前。
4.小豆子被切了手指,那惊恐凄厉的大叫并没有通过小豆子的镜头表现出来,而是给练功的徒弟们一个全景,经由徒弟的惊慌表现来突出小豆子的痛苦。
5.小豆子磕头的动作是近景,他手上满是鲜血,其后是小豆子鲜血淋淋的手摁手印,给了契约书一个大特写,表现蝶衣一生悲剧的开始。
课程论文首页《霸王别姬》拉片分析----色调分析【冷色调分析】色调在影片中的作用:1、奠定影片基调2、推动剧情发展3、揭示人物内心变化(场景一):开头蝶衣与段小楼一起走进人去楼空的戏台影片一开始蝶衣尾随段小楼经过长廊走进剧场,整个拍摄时逆光拍摄,不打光,只有墙上有反射蓝白色的光,我们看不清迎面走来的程和段的脸,这个场景为电影设置了一个悬念,后面的长镜头也让观众慢慢随着他们一起进入了角色。
同时以冷色调开场,暗示了影片悲情的基调。
——后来程和段停住脚步走进剧场中央,蓝白色冷光从人物后面打过来,把影子拉的好长,有种孤独的意境。
——镜头转换成全景,逆光,这时有刺眼的蓝白光摄入观众眼中,霎时看不见电影中的两位主角,且舞台的强灯光效果配上空荡荡的剧场,就会突然给人以恐怖、心理有压力的感觉。
——剧场的门慢慢关闭,蓝白光也随之消失,剧场又一次跌落到寂静当中。
同时也有种人去楼空的悲凉。
(场景二):小赖子死了时间定格在早晨,晨光的熹微混着雾气,透着寒冷,三个戏班孩子就定格在这样的画面里,生与死、离与别在转瞬间消失了,雾气茫茫。
小赖子的魂魄又将会归往何方,驴车在沉重的浓雾下拉着小赖子的尸体渐行渐远......这段的剧情又在冷调的气氛中进行,可以理解为根据剧情的需要,因为这段是蝶衣和小楼在送自己自杀的朋友——小赖子,最后一程;感情基调本身就是悲悯而哀痛的。
第二个画面是在清晨中带着寒冷的雾气拉着小赖子尸体渐行渐远的画面,画面中采用透视构图,寒重的湿气加上狭窄的小巷,更能在视觉上给人中世事苍凉的感觉,且为下个场景的出现做了铺垫。
(场景三):拾婴此场景是蝶衣从太监府出来后又捡到婴儿的场景。
图一表现的是,蝶衣从太监府出来,也是清晨时刻,天气带着寒意,威武的狮子也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门口的灯笼似亮非亮,幽幽暗暗地闪动着那种苟延残喘的灯火。
这里是蝶衣遭到太监“强暴”后走出大门的场景,画面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说明蝶衣当时的心情。
羞愧、愤怒、敢怒不敢言、、、只能趁着天未全亮,趁早离去这个噩梦之地。
电影《霸王别姬》的镜头分析唐梦晨(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影片的画面是否吸引观众,是检验摄像师拍摄水平的最好测试。
而所有的影视元素就如同一辆马车,导演是车夫,摄影师是马。
在马的牵引下,车夫才能很好地行驶,不乱方寸。
本片的摄像师顾长卫,运用自己深 厚的拍片功底,别有用心的设计出画面美感。
陈导一贯喜欢演员粗线条的情感表达,使画面常凸显抽象性。
而顾 长卫对画面感的掌控,很好地中和了陈导的这一爱好,在片中多利用自然光的细部调节,对情节加以弥补滋润,以衬托出主人公微妙的心里变化,带给观众更多回味无穷之感。
【关键词】电影;镜头;分析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106-01唐梦晨:电影《霸王别姬》的镜头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1〇6_、影片中对镜子的使用电影里经常出现以镜子作为道具的表现手段,透过镜 子,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影像所表达的更为深刻的东西。
在这 部影片里,多次出现人物甲通过镜子看人物乙的画面,他们 透过镜子相互传递情感,把本来可能要发生的正面对抗转换 成婉转的情绪对抗。
比如,在小楼救下菊仙,回到戏院与蝶 衣背对背坐着化妆对话的那段情节,摄像师以平视的角度拍 摄两人背对背坐着,每人面前都有一面镜子,两人同处于一 个画面中。
再经过摄像机不断切换的正反打过肩镜头,使拍 摄角度随着镜中人的对话不停变换。
我们可以在画面中清晰 的看到两人对话时的神态,这样不仅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也让空间调度不会突兀,带给观众生动活泼的观影感受。
蝶 衣不高兴小楼在花满楼的事,但也不压制自己的情绪。
这里 导演通过镜子来让他们虚拟对视,营造出一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虚幻感。
还有一个使用镜子的情节,在小楼菊仙成亲的那个晚 上。
菊仙一个人对着镜子自语道:“不要唱戏了,过着太平 日子……”面对镜子,菊仙心里满是对婚姻的美好向往和对 未来生活的憧憬,但这只是她一个人的幸福想象,对未来的 设定那般美好,可现实并没有眷顾她,反而一直再和她开玩 笑。
霸王别姬》部分镜头分析《霸王别姬》这部影片表现的是艺术家的故事,同时也是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在近现代历史变迁中的命运写照。
戏剧和电影,都是民间和大众艺术的表现形式。
从影片中戏班的生活,我们看到了民间艺术家成长的艰辛,从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经历中,更能感受到作为艺术家命运的坎坷。
而影片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文化大革命背景下人们理智的丧失和真理的颠覆。
影片在镜头、台词、光、布局的应用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地方,再次观看后我截取了部分镜头来浅谈一下对影片的理解。
影片开头,身着虞姬和霸王戏服的男女主人公由门口走进空旷的会场,色调偏冷,让人产生压抑的感觉,霸王好像有点畏畏缩缩的样子由虞姬搀扶走进会场,让人产生疑问,为何会选这样一个人来演霸王,是不是因为经历了什么事才会如此,为后边剧情埋下伏笔。
画面中,周围一片黑暗,通过过道透过来的白光照亮霸王和虞姬,暗示此时社会或许处于黑暗之中,而京剧是黑暗下的一丝光明。
通过和看场的人对白得知二人曾经很辉煌,二十二年没有同台唱戏,霸王和看场的人说话却客客气气,兢兢战战,毫无霸王之威风,看场人说都是四人帮闹得,霸王犹豫的说出,可不?,都是四人帮闹得,看场之人又说,现在好了,霸王又附和,可不?,现在(停顿)好了(苦笑),是⋯⋯是。
不免让人好奇,文化大革命让这二位经历了什么,现在是真的好了吗?再看虞姬和霸王的台词,霸王说二十一年,虞姬纠正二十二年了,又说我们哥两也有十年没见面了,虞姬纠正十一年,短短的两句台词,写出了虞姬是由男人扮演却十分细心,刚开始看我们也不明白这样写对白的原因,看完全片在回首便很容易理解了,说明虞姬很在乎戏外的霸王,各种日子都铭记于心。
也为后边剧情埋下伏笔。
这段是影片正式开始时,小豆子和他母亲被京剧吸引,有人挑事,在所有人都被吓住(包括师傅)的时候,霸王的扮演者小石头此时出场搬砖砸头震慑场面,联系前面畏畏缩缩的霸王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人好奇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他们经历了什么,也为小豆子当选霸王埋下伏笔,而此时的画面是黑白的,也暗示小豆子的悲惨人生就此开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霸王别姬》镜头分析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
蝶衣从小依赖师兄小楼,这种依赖演变为一种爱情,但是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
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这种害怕在文革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
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这是一个全景镜头,表现故事发生的时空,狭小的空间、环境凌乱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暗示了戏子的生存环境。
这是一个固定镜头,从斜侧面的角度进行拍摄,交待这场戏的发生地点,通过扫地人的盘问暗示此二戏子当前的社会地位,并暗示出此二人的曾经风光。
说明二人关系曾经恶化过很久,并且虞姬对此事记忆深刻,并且交待此二戏子曾在四人帮那个时期被整过。
景别是近景,说明了京剧在当时的火热程度,并且说明这母子被京剧吸引,为下面埋下了伏笔。
通过周围众人的表情,与叫好声,渲染了京剧的受欢迎程度。
这是一个固定镜头,景别是中景,表现出学戏人的艰辛,同时表现了大师兄与师傅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师傅对有功的大师兄依然严刑拷打,表现师傅的严历。
大师兄在挨打前的表现与挨打后的表现形成反差,展现大师兄圆滑的一面。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人物脸部的光线一半是从外侧进来的冰冷的自然光,另一侧是黑压压的暗色。
这样的手法表现了艳红在社会中所处的水深火热的位置,生活的逼迫让她狠心把自己的孩子送离身边。
景别是中景,前实后虚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的展现小豆子的性格,以及此时对大师兄的防备心理,衬托了大师兄对小豆子的好。
这是一个中景镜头,从正面进行拍摄,色调是冷色调,在师傅准备打小豆子的时候,小赖子躲在屋内恰好看到整个过程,小赖子将糖葫芦不断地往嘴里塞,当他吃完口袋里所有的糖葫芦,深吐了一口气,那一声吐气,是满足也是解脱,表现了一个孩子内心的脆弱和这个社会现实的残酷。
课程论文首页《霸王别姬》拉片分析----色调分析【冷色调分析】色调在影片中的作用:1、奠定影片基调2、推动剧情发展3、揭示人物内心变化(场景一):开头蝶衣与段小楼一起走进人去楼空的戏台影片一开始蝶衣尾随段小楼经过长廊走进剧场,整个拍摄时逆光拍摄,不打光,只有墙上有反射蓝白色的光,我们看不清迎面走来的程和段的脸,这个场景为电影设置了一个悬念,后面的长镜头也让观众慢慢随着他们一起进入了角色。
同时以冷色调开场,暗示了影片悲情的基调。
——后来程和段停住脚步走进剧场中央,蓝白色冷光从人物后面打过来,把影子拉的好长,有种孤独的意境。
——镜头转换成全景,逆光,这时有刺眼的蓝白光摄入观众眼中,霎时看不见电影中的两位主角,且舞台的强灯光效果配上空荡荡的剧场,就会突然给人以恐怖、心理有压力的感觉。
——剧场的门慢慢关闭,蓝白光也随之消失,剧场又一次跌落到寂静当中。
同时也有种人去楼空的悲凉。
(场景二):小赖子死了时间定格在早晨,晨光的熹微混着雾气,透着寒冷,三个戏班孩子就定格在这样的画面里,生与死、离与别在转瞬间消失了,雾气茫茫。
小赖子的魂魄又将会归往何方,驴车在沉重的浓雾下拉着小赖子的尸体渐行渐远......这段的剧情又在冷调的气氛中进行,可以理解为根据剧情的需要,因为这段是蝶衣和小楼在送自己自杀的朋友——小赖子,最后一程;感情基调本身就是悲悯而哀痛的。
第二个画面是在清晨中带着寒冷的雾气拉着小赖子尸体渐行渐远的画面,画面中采用透视构图,寒重的湿气加上狭窄的小巷,更能在视觉上给人中世事苍凉的感觉,且为下个场景的出现做了铺垫。
(场景三):拾婴此场景是蝶衣从太监府出来后又捡到婴儿的场景。
图一表现的是,蝶衣从太监府出来,也是清晨时刻,天气带着寒意,威武的狮子也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门口的灯笼似亮非亮,幽幽暗暗地闪动着那种苟延残喘的灯火。
这里是蝶衣遭到太监“强暴”后走出大门的场景,画面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说明蝶衣当时的心情。
羞愧、愤怒、敢怒不敢言、、、只能趁着天未全亮,趁早离去这个噩梦之地。
《霸王别姬》开场部分视听分析《霸王别姬》开场近10分钟,一共64个镜头,结构非常紧凑,并充分利用了各种视听元素来丰富观众的感知。
其对视听元素运用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1、以运动镜头尤其是跟移镜头的运用,来交代故事环境,渲染情绪氛围。
戏妆的段小楼和程蝶衣第一次入画,随后就是摄影机跟着后移,画面的纵深感能造成一种从历史深处走入的戏剧氛围。
艳红拉着小豆子第一次出现,镜头也是跟着人物向后移,在移动中交代了环境,并通过移动过程中人物的语言行动交代了艳红的身份。
随后切,镜头继续跟移,跟随人物行动,交代小石头的出场。
切手指一节前后,运用了两个非常漂亮的跟移镜头。
出门,艳红和小豆子入画,娘儿俩向摄影机走来,接下来是跟移,略有些摇,娘儿俩变成向镜头纵深走去,然后右拐,又跟拍,出门。
这个跟移镜头不但交待了戏班大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这种动作连贯性的保持和镜头的略微摇动,也展示出了当时紧张不安的氛围;与此相对应还有一个进门的运动镜头。
运动方向跟刚才娘儿俩出门正好相反,仍然是跟移,但是速度加快,还有点晃,视觉的感染力更进一步调动了情绪。
2、特写镜头的运用,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上造成强烈的感染。
小石头的出场就是一个大的脸部特写,反映人物在片中的分量。
其后是艳红和小豆子的特写。
小豆子拍砖前一声吼,然后又迅速切到艳红和小豆子的特写,以艳红的吃惊的面部表情来增强气氛。
小石头拍砖前后,镜头在小石头和艳红、小豆子的特写间来回切,以艳红脸上表情的变化来反映情绪,也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造成感染,渲染紧张度。
而这一段不断地交替切小石头和小豆子的特写镜头,既交代了影片主角,也给两人以后的关系埋下伏笔。
接下来切到一个管教众小孩的全景,交代环境后,又很快切到小石头的特写,以小石头的主观镜头带出门外的艳红和小豆子。
这里切小豆子的特写,再切小石头的特写,完成了哥俩的第一次正式见面。
此后还有两次切小豆子的特写,并利用第一次特写完成了空间转换,从屋外到了屋内。
《霸王别姬》部分镜头分析
《霸王别姬》这部影片表现的是艺术家的故事,同时也是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在近现代历史变迁中的命运写照。
戏剧和电影,都是民间和大众艺术的表现形式。
从影片中戏班的生活,我们看到了民间艺术家成长的艰辛,从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经历中,更能感受到作为艺术家命运的坎坷。
而影片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文化大革命背景下人们理智的丧失和真理的颠覆。
影片在镜头、台词、光、布局的应用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地方,再次观看后我截取了部分镜头来浅谈一下对影片的理解。
影片开头,身着虞姬和霸王戏服的男女主人公由门口走进空旷的会场,色调偏冷,让人产生压抑的感觉,霸王好像有点畏畏缩缩的样子由虞姬搀扶走进会场,让人产生疑问,为何会选这样一个人来演霸王,是不是因为经历了什么事才会如此,为后边剧情埋下伏笔。
画面中,周围一片黑暗,通过过道透过来的白光照亮霸王和虞姬,暗示此时社会或许处于黑暗之中,而京剧是黑暗下的一丝光明。
通过和看场的人对白得知二人曾经很辉煌,二十二年没有同台唱戏,霸王和看场的人说话却客客气气,兢兢战战,毫无霸王之威风,看场人说都是四人帮闹得,
霸王犹豫的说出,可不?,都是四人帮闹得,看场之人又说,现在好了,霸王又附和,可不?,现在(停顿)好了(苦笑),是……是。
不免让人好奇,文化大革命让这二位经历了什么,现在是真的好了吗?
再看虞姬和霸王的台词,霸王说二十一年,虞姬纠正二十二年了,又说我们哥两也有十年没见面了,虞姬纠正十一年,短短的两句台词,写出了虞姬是由男人扮演却十分细心,刚开始看我们也不明白这样写对白的原因,看完全片在回首便很容易理解了,说明虞姬很在乎戏外的霸王,各种日子都铭记于心。
也为后边剧情埋下伏笔。
这段是影片正式开始时,小豆子和他母亲被京剧吸引,有人挑事,在所有人都被吓住(包括师傅)的时候,霸王的扮演者小石头此时出场搬砖砸头震慑场面,联系前面畏畏缩缩的霸王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人好奇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他们经历了什么,也为小豆子当选霸王埋下伏笔,而此时的画面是黑白的,也暗示小豆子的悲惨人生就此开始。
而此时母子二人将全程看在眼里,也将小石头的一分高大形象印在了小豆子的脑海中。
这是小赖子看到和自己一同逃跑的小豆子接受师傅的惩罚时拼命往嘴里塞糖葫芦,一个中景,人物处在中央,画面冷到让人发抖,只有一束斜上方的光打下来,照出了一个正面的背光效果,虽然都快噎住了还是不停的塞,既表现了小赖子的害怕,也为他的自杀埋下了伏笔。
当他将口袋里的糖葫芦吃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个时候,我们大概就可以猜测的他要自杀,而本已经逃跑的小赖子因为小豆子的反悔回来后害怕自杀,虽然不能将过错记于小豆子,却也和他脱不了关系,而小豆子也从此再未有过逃跑的想法,这段剧情既写出了成角的不易,也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此处镜头是小豆子因为在决定戏班子命运的那爷面前唱错“我本是女娇娥,
又不是男儿郎”后一向维护小豆子甚至逃跑这样的大事都能为他承担的小石头用烟斗鼓捣他的嘴巴,画面中是小豆子一人坐在中央的中景,其他人围绕它开唱,与他格格不入,他此时可能已经对自己所坚持的男儿郎产生了怀疑,连小石头都觉得他该如此,短暂的决定后终于放下羁绊,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就所有人的路,也就意味他此时决定要和小石头唱戏一辈子。
虽然在他说出口后大家都露出了惊喜的面孔,看完结尾后的观众回首就会发现此处看起来或许带着些许凄凉和可惜。
这个镜头是小豆子被公公猥亵后出来的一个镜头,远景,人显得特别小,暗示他对猥亵这件事无能为力,城楼代表权力,权力之下,自己就像一个婴儿生死由命
画面也采用冷调,也给人苍凉的感觉,而师傅此时说了一句:“小豆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你还是把他放回去吧”师傅也暗示了小豆子被猥亵也是命中的事,而小豆子选择了将他抱养,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就让自己来改变这个孩子的命运,师傅的话也为后边小四的作为做了铺垫。
再看师傅的语气,师傅已经知道小豆子现在必火无疑,让他放回孩子也只是提供了参考意见,或许是师傅可怜小豆子,亦或许是顺从小豆子。
此处镜头是国民党战败离开大陆,共产党进入时,画面中张公公有意无意的安排在了最后,小四手持兵器,看起来威严了许多,也站在台阶之上,暗示之后小四成为红卫兵。
画面偏冷,也就意味着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悲剧的开始,台词中提及袁四爷哪朝哪代都是爷,也为后边批斗杀袁四爷埋下了伏笔。
而此时小楼和蝶衣的相见也是特有安排,长久未见的两人偏于此时相见,暗示可能要同台出演。
这个镜头是共产党进北平后观看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京剧,程蝶衣因为吸食大烟太久坏了嗓音,因为有了国名党抓走蝶衣的经历,段小楼下意识的护住了蝶衣,没想到兵们没有任何反应,整齐规划的背后是没有思想,没有个人主义,即使是听不懂的京剧,没有一个人反对,全都聚精会神的听,带头人鼓掌,他们也就跟着鼓掌。
之后便自顾自的唱起来了军歌。
这也就为后边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埋了伏笔,一群没有思想,没有对错的人,正确与否全凭领导人的指引,领导人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就会导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镜头采用中镜头,场面整体对称,看起来整齐规划。
这个镜头是结尾,画面回归开头唱戏,段小楼提起“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程蝶衣接了“又不是女娇娥”段小楼接“错了,又错了”蝶衣自念一遍露出了笑容,此时他应该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了,记起了当时的自己,或许当时的选择就是错误的,假如自己不改变,说不定就不会发生后边的一系列的事,自己和小石头也就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