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第四章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 新装配钳工工艺学
- 格式:pptx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53
钳工中级考证复习要点之轴承和轴组的装配前言这是本人编写的钳工中级考证复习要点的第三篇材料(前两篇分别为“——传动机构”“——机床夹具与内燃机”)。
编写依据在“——传动机构”一篇的“备考”栏内有注明。
——滑动轴承(也称:轴承套或轴套)的装配※滑动轴承的主要特点是:工作可靠、平稳、噪声小,因可产生润滑油膜故具有吸振能力,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
轴承套塑性越好,与轴颈的压力分布越均匀。
※滑动轴承按其与轴颈间的润滑状态可分为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润滑液体的来源,有静压与动压两种。
液体静压轴承是用油泵把高压油送到轴承间隙,强制形成油膜,靠液体的静压平衡外载荷。
所以,液体静压轴承的润滑状态和油膜的形成,与轴颈转速的关系很小,即使轴颈不旋转也可以形成油膜。
※向心滑动轴承按结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剖分式和内柱外锥式(以及多瓦式)。
※与多瓦式动压滑动轴承相配的轴在运转时,可以双向旋转。
※滑动轴承装配的要求,主要是使轴颈与轴承孔之间,获得所需要的间隙和良好的接触。
整体式滑动轴承装配要抓住四个要点:1)压入轴套,2)轴套定位,3)修整轴套孔,4)轴套的检验。
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是用压入法装配的。
装配时,要根据轴套与座孔配合过盈量的大小,确定适宜的压入方法。
当过盈量较大时,宜采用压力机压入。
压入时,必须防止轴承倾斜。
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装配时对轴套的检验,除了测定圆度误差及尺寸外,还要检验轴套孔中心线对轴套端面的垂直度。
※剖分式轴瓦安装在轴承中,无论在圆周方向或轴向都不允许有位移。
轴承的上、下轴瓦与轴承座盖装配时,应使轴瓦背与座孔接触良好。
为达到配合紧密,保证有合适的过盈量,薄壁轴瓦的剖分面应比轴承座的剖分面略高一些。
※常用的轴瓦材料是巴氏合金。
轴承合金具有良好的减摩性和耐磨性,由于强度很低不能单独作轴瓦,更不能用来制造轴承的滚珠。
※大型或贵重的金属整体式滑动轴承,内孔磨损后,可重新浇铸轴承合金进行加工修复利用。
钳工与装配工部教案第一章:钳工基础技能1.1 钳工概述1.1.1 钳工的定义与分类1.1.2 钳工工具与设备1.2 钳工基本操作1.2.1 划线1.2.2 錾削1.2.3 锯削1.2.4 锉削1.2.5 钻孔1.2.6 扩孔、铰孔与锪孔1.3 钳工工艺与操作要点1.3.1 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1.3.2 安全注意事项第二章:装配工基础技能2.1 装配工概述2.1.1 装配工的定义与分类2.1.2 装配工具与设备2.2 装配基本操作2.2.1 零部件清洗与检查2.2.2 装配方法与技巧2.2.3 紧固件安装2.2.4 轴承与传动装置装配2.3 装配工艺与操作要点2.3.1 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2.3.2 安全注意事项第三章:钳工与装配工综合训练3.1 钳工与装配工的共同点与区别3.1.1 共同点3.1.2 区别3.2 钳工与装配工的协作与沟通3.2.1 协作意义3.2.2 沟通技巧3.3 钳工与装配工的综合训练项目3.3.1 训练项目选择3.3.2 训练过程与评价第四章:钳工与装配工的安全防护4.1 安全防护知识4.1.1 安全操作规程4.1.2 个人防护装备4.2 常见事故预防与处理4.2.1 事故类型与原因4.2.2 事故预防措施4.2.3 事故处理流程4.3 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4.3.1 应急预案制定4.3.2 救援设备与人员第五章:钳工与装配工的职业生涯规划5.1 钳工与装配工的职业发展路径5.1.1 职业技能提升5.1.2 职业晋升机会5.2 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与策略5.2.1 自我评估5.2.2 目标设定5.2.3 计划实施与调整5.3 行业动态与趋势分析5.3.1 行业发展趋势5.3.2 行业竞争态势第六章:钳工与装配工的精准测量6.1 测量基础6.1.1 测量工具与设备6.1.2 测量原理与方法6.2 钳工与装配工的测量操作6.2.1 划线工具的测量与校准6.2.2 零件尺寸的测量6.2.3 角度与曲率的测量6.3 测量误差与纠正6.3.1 误差类型与来源6.3.2 误差分析与计算6.3.3 误差纠正方法第七章:钳工与装配工的焊接技术7.1 焊接基础7.1.1 焊接方法的分类7.1.2 焊接材料与设备7.2 钳工与装配工的焊接操作7.2.1 焊接前的准备7.2.2 焊接过程控制7.2.3 焊接后的检查与修整7.3 焊接质量的评估与控制7.3.1 焊接质量标准7.3.2 焊接质量检测方法7.3.3 焊接质量问题的解决第八章:钳工与装配工的机械加工8.1 机械加工基础8.1.1 机械加工方法的分类8.1.2 机械加工设备与工具8.2 钳工与装配工的机械加工操作8.2.1 加工前的准备8.2.2 加工过程的操作要点8.2.3 加工后的检查与处理8.3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8.3.1 加工质量的评估标准8.3.2 加工质量的检测方法8.3.3 加工质量问题的解决策略第九章:钳工与装配工的故障分析与解决9.1 故障类型与原因9.1.1 故障的分类9.1.2 故障的原因分析9.2 故障诊断与分析方法9.2.1 故障诊断流程9.2.2 故障分析技巧9.2.3 故障诊断工具与设备9.3 故障解决策略与预防措施9.3.1 故障解决方法9.3.2 故障预防措施9.3.3 故障记录与资料整理第十章:钳工与装配工的综合素质培养10.1 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10.1.1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10.1.2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0.1.3 职业行为规范10.2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10.2.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10.2.2 沟通技巧与方法10.2.3 冲突管理与协调10.3 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10.3.1 终身学习理念10.3.2 自我提升的方法与途径10.3.3 应对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重点解析钳工与装配工部教案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钳工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
钳工工艺学(96新版)习题册全国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目录第一章绪论第十一章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第十二章装配的基础知识第三章划线第十三章固定连接的装配第四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第十四章传动机构的装配第五章錾削、锯削和锉削第十五章轴承和轴组的装配第六章钻孔、扩孔、锪孔和铰孔第十六章卧式车床第七章攻螺纹和套螺纹第十七章卧式车床的总装配工艺第八章刮削和研磨第十八章钻床夹具第九章矫正、弯形和绕弹簧第十九章内燃机工作原理和构造第十章铆接、粘接和锡焊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机器设备都是由(若干零件)组成的,而大多数零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
2、钳工大多使用(手工工具)并经常在(台虎钳)上进行手工操作的一种工种。
3、当机械设备生产(故障)、出现(损坏)或长期使用后精度(降低),影响使用时,就要通过(钳工)进行维修和修理。
4、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刮削和(研磨)、矫正和(弯形)、铆接和(焊接)、装配和(调试)、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等。
二、判断题1、机器上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金属切削加工。
(×)2、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有锻造、铸造和焊接等。
(√)3、可用机械加工方法制作的零件,都可由钳工完成。
(×)4、普通钳工主要从事工具、模具、夹具、量具及样板的制作和修理工作。
(×)三、简答题1、钳工在机械制造业中,担负着哪些主要任务?(书P1)答:1)加工零件:一些采用机械方法不适宜或不能解决的加工,都可由钳工来完成。
如: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精密加工(如,刮削挫削样板个制作模具等等)以及检验及修配等。
2)装配:把零件按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和总装配,并经过调整,检验和试车等,使之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
3)设备维修:当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故障,出现损坏或长期使用后精度降低,影响使用时,也要通过钳工进行维护和修理。
钳工工艺轴承的装配过程
钳工工艺轴承的装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洁零件:在开始装配之前,需要将各个零件进行清洁,以确保其表面没有灰尘、油脂或其他杂物。
2.检查零件:检查轴承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并排除任何缺陷或损坏。
3.润滑:在装配之前,需要在轴承的滚动部分涂上适量的润滑油或脂,以降低摩擦和磨损,并提高轴承的寿命和性能。
4.插装内圈和滚动体:将轴承的内圈靠近装配位置,并将滚动体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
5.组装封盖和密封圈:根据需要,将轴承的封盖和密封圈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确保其正确安装并提供有效的密封。
6.安装轴承:将组装好的轴承放置到相应的装配位置中,确保其与其他零件相连,并注意轴承的方向和位置。
7.预紧:根据要求,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对轴承进行预紧,以确保其与相关零
件保持适当的紧固力。
8.测试和调整:在装配完成后,进行轴承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性能符合要求。
9.最后检查和清洁:检查轴承的装配质量和外观,确保没有问题,然后清洁轴承及其周围的区域。
以上是钳工工艺轴承的装配过程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装配流程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装配之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装配说明和技术要求,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新装配钳工工艺学背景介绍轴承和轴组是机械装置中常见的组件,其正确的装配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装配钳工工艺学,帮助钳工在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过程中提高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装配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装配方法中,钳工通常需要使用人工方法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人工操作容易导致装配误差:人手不稳定、不一致的力度和角度,容易导致装配误差的出现。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误差会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2.人工操作效率低:由于人工操作的耗时和繁琐性,装配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3.高成本:传统的装配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以上问题,引入新的装配钳工工艺学是非常必要的。
新装配钳工工艺学的原理新装配钳工工艺学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装配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操作(CAO)和机器视觉技术对装配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和监测。
CAO技术通过CAO技术,可以将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过程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控制。
钳工只需根据指示进行操作,而无需担心操作力度和角度的不一致。
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减少装配误差的出现。
机器视觉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可以用来对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安装在装配设备上的摄像头,可以对装配过程进行连续的图像采集和分析。
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实时检测装配误差,并及时发出警报。
钳工可以根据这些警报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装配质量。
新装配钳工工艺学的具体步骤根据新装配钳工工艺学的原理,我们可以将装配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备准备:钳工需要准备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数据输入:钳工需要将装配过程的相关参数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如装配力度、角度要求等。
3.装配操作:根据计算机程序的指示,钳工进行装配操作。
由于采用了CAO技术,钳工只需按照指示进行操作,无需担心力度和角度的不一致。
4.实时监测:装配过程中,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装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判断题(186题)绪论(5)()1、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有铸造、锻压和焊接等。
()2、钳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3、对不熟悉的设备和工具,一律不得擅自使用。
()4、机修钳工主要从事各类工、夹、量具的制造和修理。
()5、工具钳工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14)§1-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1、机器上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金属切削加工。
()2、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3、切削速度随着工件转速的升高而增大。
§1-2金属切削刀具()4、楔角的大小影响刀头的强度及散热情况。
§1-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5、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6、切深抗力使工件在水平方向产生弯曲,容易引起振动,因而影响工件精度。
()7、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越高,刀具的寿命越短。
()8、粗加工时,应选用以润滑作用为主的切削液。
()9、切削时,切削用量越大,切削力越小。
()10、切削用量对工件的加工质量无直接影响。
()11、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12、切削中,若出现工件表面质量明显下降、工件振动异常或发出响声时,说明刀具已严重磨损。
()13、切削液能有效地减轻刀具、切屑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提高工件表面加工质量。
()14、切削铜件时,不宜用含硫的切削液。
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8)§2-1万能量具()1、游标卡尺应按工件尺寸及精度的要求选用。
()2、电子数显卡尺或带表卡尺测量的准确性比普通游标卡尺低。
()3、千分尺的测量面应保持干净,使用前应校对零位。
()4、不能用千分尺测量毛坯或转动的工件。
§2-2标准量具()5、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一般可用量块直接测量工件。
()6、齿厚游标卡尺用来测量齿轮或蜗杆的弦齿厚或弦齿高。
()7、常用万能量角器(I型)的测量的范围为0 o~360 o。
传动机构的装配新装配钳工工艺学传动机构是一种将动力传递给机械装置的装置。
它由多个不同的零件组成,需要经过装配的过程才能正常运转。
装配钳工工艺学是研究传动机构装配过程中的工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在进行传动机构的装配前,钳工需要根据装配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了解装配顺序和要求。
首先,钳工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扳手、螺丝刀、组合工具等。
同时,还需要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配备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和护目镜。
装配钳工工艺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配件准备:将传动机构的各个零件按照装配顺序摆放整齐,检查配件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
2. 零件组装:根据装配图纸,将各个零件按照要求进行组装。
这一步需要注意零件之间的配合度和间隙,使用合适的扳手和螺丝刀进行拧紧操作,确保零件之间的连接牢固。
3. 调整和测试:完成零件组装后,需要进行调整和测试。
调整是为了确保传动机构的运转平稳和高效,通过调整零件的位置和角度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测试是为了验证传动机构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可以通过旋转和摆动等方式进行测试。
4. 润滑和维护:传动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润滑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钳工需要根据制造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润滑剂进行润滑,以及定期检查传动机构的磨损和松动情况,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装配钳工工艺学是传动机构装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要求钳工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只有通过正确的装配钳工工艺学操作,才能保证传动机构的质量和性能,提高装配效率和安全性。
装配钳工工艺学是一个涉及技术和经验的学科,其目标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传动机构装配过程。
下面将继续介绍一些与装配钳工工艺学相关的内容。
1. 研究和分析传动机构: 在进行传动机构的装配之前,钳工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包括了解各个零件的功能、特性和安装位置,以及了解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要求。
中级钳工工艺学复习题第一章特殊工件的划线。
三、问答题1.箱体工件划线时,除按照一般的划线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哪些方面?(1)选择的第一条划线位置应该是待加工的孔和面最多的一个位置,这样有利于减少翻转次数。
(2)箱体划线一般在四个面上都要划出十字校正线,划在长或平面的部位。
在毛坯面上划的十字线,经刨削加工后再次划线时,必须以加工的面作为基准,原十字校正线必须重划。
(3)为减少工件翻转次数,其垂直线可利用角铁或直角尺一次划出。
(4)某些箱体内壁不需加工,而装配齿轮等零件的空间又较小,在划线时要特别注意找正箱体内壁,以保证加工后能顺利装配。
2.试述如图1所示车床主轴变速箱箱体的主要划线工艺。
3.什么是拉线与吊线法?应用于何种场合?有何优越性?4.试述大型毛坯轴(如图2所示)采用一次吊装、安放划两端中心孔线的划线方法。
5.畸形工件划线时工件如何进行安放?四、作图题如图3所示,已知圆锥台尺寸:D=80mm d=40mm h=40mm试作该圆锥台的展开图图中α=161.1°;γ=47.7mm;l=44.7mm。
第二章群钻和钻削特殊孔一、判断题四、问答题1.钻精孔时,钻头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需做怎样的改进?(1)磨出第二顶角小于等于75°,新切削刃长度为3-4mm,刀尖角处磨出R0.2-0.5的小圆角。
(2)磨出副后角6°-8°,留棱边宽0.10-0.2mm,修磨长度为4-5mm。
(3)磨出负刃倾角为-10°到-15°。
(4)主切削刃附近的前刀面和后刀面用油石磨光。
(5)后角不宜过大,一般α。
=6°-10°2.钻直径3mm以下的小孔时,必须掌握哪些要点?1)选用精度较高的钻床和小型的钻夹头。
(2)尽量选用较高的转速:一般精度的钻床选n=1500-3000r/min,高精度的钻床选n=3000-10000r/min。
3.为什么不能用一般的方法钻斜孔?钻斜孔可采用哪些方法?开始进给时进给量要小,进给时要注意手劲和感觉,以防钻头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