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浓稀的表示溶液浓稀的表示素材粤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3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 溶液浓稀的表示7.3.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实验(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 溶液浓稀的表示7.3.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实验(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 溶液浓稀的表示7.3.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实验(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简单计算探究点一溶液的浓度[情景展示]观察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如图):[问题探究]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溶液的浓稀是否有关?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度呢?[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可粗略地反映溶液的浓稀。
溶液的浓度越大,有色溶液颜色越深;浓度越小,有色溶液颜色越浅.但是,要准确地解决有色及无色溶液的浓稀问题,我们就要用溶液的浓度来定量表示。
溶液的浓度就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情景展示]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98%的浓硫酸,或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可得到另一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溶液浓稀的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
(2)能正确区分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掌握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4)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有关计算。
(5)学会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有关资料收集、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3)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溶液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三、课前准备:1.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等资料,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做简短汇报。
2.做好实验的准备。
3.教师做好有关投影片的制作。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7-3 溶液浓稀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2.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溶剂、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相互换算【例题】(略)2.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原则:稀释前溶质质量=稀释后溶质质量【例1】(投影)解:设需水的质量为x.50克×98%=(x+50克)×20%x=195克答:略。
7.3溶液浓稀的表示学情分析1.本节教材从溶液的浓稀引出浓度的概念,说明日常生活中浓稀的说法不能准确的表明溶液里溶质的含量,生产中必须把溶液的浓稀水准给以数量的含义。
通过溶液的浓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定量的方面去理解溶液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也是在溶液、溶质、溶剂、溶解度等概念基础上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它能协助学生加深相关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水平,也为高中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做好坚实的基础。
2.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寒假在家过春节受到村子打工者的各种影响,刚从寒假回校,对学生教学要有耐心,多做思想教育工作,给他们以学习的信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确溶液浓度的含义。
2.理解溶解度与溶质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方式——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实行简单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能实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溶液涵义的讲解和相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水平的培养,实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难点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7.3溶液浓稀的表示[引言]某一溶液浓或稀到什么水准?用定量的方法表达出来,这就是通常说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有很多种表达方式,现在我们学习其中一种———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7-7]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比较蓝色的深浅,阅读课文,完成DEF三支试管内相关猜测的计算。
[自学]课文204-205[小组合作思考讨论]1.什么叫溶液的浓度?2.溶质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一种方式,它是怎么样表示的?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物理量单位吗?它能单独表明溶质的溶解量是多少吗?[讨 论]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区别?在常温下能否配制35%的氯化钠溶液?为什么?(实行小组讨论P206“讨论与交流”的两道题)[板 书]一.溶液的浓度1. 溶液浓稀水准(浓度)是指溶质质量所占溶液质量的相对多少。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
现有10℃含l00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计),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变为不饱和B.会有溶质析出C.溶质质量分数变小D.溶液仍饱和2.在保持溶剂不减少的情况下,将饱和石灰水加热,不可能产生的结果是A.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B.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熟石灰的溶解度变小D.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3.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30gNH4HCO3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B.T2℃的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将100gNa2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a2CO3晶体D.将T1℃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4.在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水,则所得溶液A.溶剂质量不变B.溶剂质量增加一倍C.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D.溶液质量不变5.下面是对一瓶蓝色硫酸铜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瓶里溶液各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瓶里溶液各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同C.瓶里上半部分溶液颜色较浅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放置一段时间,瓶底有蓝色沉淀出现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C.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D.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C.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D.将10g硝酸钠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8.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已知ρ水=1g/m3,ρ盐酸=1.2g/m3,ρ3)浓盐酸=1.8g/mA.量取5.0mL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C.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D.量取5.0mL浓硫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在浓溶液里加入水将它稀释为稀溶液,称为溶液的稀释。
在浓溶液里加入含有相同溶质的稀溶液,称为溶液的混合。
在溶液稀释与溶液混合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了,但稀释前浓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与稀释后稀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浓溶液中溶质质量与稀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
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这类计算的关键。
其实溶液的稀释也可以看作是溶液的混合,即把水看作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的稀溶液。
这样就可以合并成为一个问题来讨论了。
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公式是:m(浓)×c%(浓)+m(稀)×c%(稀)= m(混)×c%(混),由于m(混)=m(浓)+m(稀),上式也可以写成:m(浓)×c%(浓)+m(稀)×c%(稀)= [m(浓)+m(稀)]×c%(混)此式经整理可得:m(浓)×[c%(浓)-c%(混)]=m(稀)×[c%(混)-c%(稀)]这个计算式也可以写成十字交叉图式,即利用这个十字交叉图式,可以比较简单地进行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
若进行溶液的稀释时把c(稀)视为水,把c(稀)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视为0%即可。
用十字交叉法解题过程可分为以下4步:(l)设出要求的未知数。
(2)把有关数据对号入座。
浓溶液的质量写在c(浓)的左方,稀溶液的质量写在c(稀)的左方,将c(浓)-c(混)、c(混)-c(稀)所得的差写在各自的右方,并用虚线画上方框。
(3)取四角虚线方框内的数值列成比例式。
(4)解比例式。
例如:将52%的KOH溶液与42%的KOH溶液以怎样的质量比混合,才能得到50%的KOH溶液?【解】设需52%的KO H的质量为x,需42%的KOH的质量为y【答】52%的KOH溶液与42%的KOH溶液的质量比为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