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 格式:ppt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7
1、“黑八论”:①胡风:“写真实”论;②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③邵荃麟:“现实主义的深化”论;④张光年:反“题材决定”论;⑤邵荃麟:“中间人物”论;⑥林默涵:反“火药味”论:⑦周谷城:“时代精神汇合”论;⑧夏衍:“离经叛道”论2、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指20世纪50—70年代出现的一大批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它所描写的革命历史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
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革命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最终取得的胜利。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特点主要有宏大的叙事倾向,史诗般的规模,新英雄人物形象的出现。
其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的创作。
3、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50-60年代创作的一批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
《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4、“干预生活”小说指50年代中期,在较为松动的政治气候和文化气候中出现的对新中国文学创作中种种清规戒律一次突围的小说创作潮流。
它要求作家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阴暗面。
要研究生活,思索和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
主要作家作品有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和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5、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是积极对现实政治做出呼应而充分体现了时代激情的一种诗歌潮流。
它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
政治抒情诗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主要代表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等6、杨朔模式杨朔在十七年的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模式: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主题。
7、样板戏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样板戏主要包括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红岩》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主要内容是: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龙光华、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人英勇牺牲了。
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日》作者是:吴强。
主要内容是: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着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小兵张嘎》改编自当代着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
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铁道游击队》作者是刘知侠。
主要内容是:为了抑制日本侵略者的入侵,配合中国军队与日军交战,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枣庄成立了以刘洪为队长的铁道游击队他们的目的是袭击铁路沿线。
破坏敌人的运输补给线。
并为山里的八路军提供弹药。
《小游击队员》是作家王愿坚的作品。
其主要内容是:樟伢子的父母掩护红军伤员时被白鬼子杀害了,带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儿的他四处寻找红军时遇到了红军的侦察员。
在协助侦察员去敌区侦察时不慎被敌人发现,侦察员被俘。
机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敌人的工事情报图送给了游击队,游击队歼灭了敌人,救出了侦察员。
樟伢子经历了战火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游击队员。
《赤色小子,》?作者: 张品成,瘦小,是小主人公的名字。
他是个在杀亲仇人的门下成长起来的孤儿!瘦小是个创造红色革命辉煌的孩子,他,为中国的崛起和努力平拼搏,做出了血的牺牲!他是个正义之子!而他,却是瘦小的杀亲仇人,他是个劣绅,是个剥削农人财产的胖子地主!瘦小,在4岁时,父母被胖子地主所杀,被迫跟随叔叔在仇人门下作小工。
第二节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4课时)(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概述1: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特征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创作现象。
它有如下特征: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来再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普及与宣传中共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
2: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时间范围和重要作品的体裁、作者。
革命历史题材主要取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建国前几年),除此外,还包括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居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主流的是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
比较突出的体裁是长篇小说。
有杜鹏程《保卫延安》、知侠《铁道游击队》、曲波《林海雪原》、吴强《红日》、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等。
短篇有: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娟《百合花》等3:这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发达的原因。
(1):首先与当时普遍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有关。
大多数作家们自觉追求记录、刻划过往几十年的中共历史,希望以自己的作品进行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2):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在新文学史上有比较多的经验积累。
“五四”新文学一开始就把中国近现代历史纳入文学创作表现的视野。
(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1:革命历史的宏大叙述和史诗建构: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和吴强的《红日》全方位、多侧面地再现了中共领导的重大战役,小说中对于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写突破了传统战争题材小说中的传奇性描写。
2:革命历史的奇迹化和英雄化:曲波的《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代表了另一种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情节的传奇化和人物的英雄化。
3:革命历史的具体化:(1):个人化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在五十年代展开了历史化的主导任务,那就是建构一个党领导人民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宏大历史。
高纲0865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78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江苏教育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考试要求1.学习并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的主要过程、历史分期以及各个时期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创作成就,进而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学习并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文艺思想论争以及文学流派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全面而客观地总结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3.学习并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概况,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客观而准确地评价其创作成就、历史地位和文学贡献。
二、考试内容引言1.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形态特征。
2.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特点。
3.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情况以及“三分法”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十七年的文学运动1.掌握一次文代会的基本情况、重要作用及历史意义。
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了解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大体情况;这场运动的消极影响。
3.了解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的大体情况。
4.了解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的大体情况。
5.掌握“双百”方针的提出及文艺界所出现的新气象的基本情况。
6.了解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的大体情况。
7.了解“大跃进”时期的文学运动的大体情况;文艺“大跃进”的问题和弊端。
8.了解“两结合”的提出与讨论的大体情况。
9.了解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的大体情况。
10.掌握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以及文艺界出现新的转机的基本情况。
11.了解八届十中全会后文学运动的大体情况。
12.对十七年文学运动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章十七年的小说一、十七年小说创作发展概述1.了解十七年期间长篇小说的主要作品。
了解1959年前后长篇小说创作进人高潮的原因。
掌握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
2.了解十七年期间中篇小说的主要作品。
3.了解十七年期间短篇小说的主要作品,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收获。
革命历史小说中国传统对“历史”的重视,中国传统“史官文化”的发达是革命历史小说繁荣的文化前提。
对历史的叙述有着明确的现实功利目的。
它不仅是成为“历史”的革命活动“终成正果”的胜利庆功,通过再现“历史”以表现“历史主体”的丰功伟绩,充满着欢庆胜利的感性层次上的情绪色彩;它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理性层次上的叙事动机,那就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叙述或者说是通过叙述历史所作出的选择来证明现实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这一潜在的叙述动机决定了革命历史小说在思想倾向上的一致性。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革命历史小说的研究多是从题材、风格等方面入手。
从题材的角度,革命历史可以分解成四次战争,即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一次抗日战争。
这四次战争实际上将革命历史分成了四个时期。
革命历史小说可以以这些战争为题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革命战争小说。
代表作如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红旗谱》、《青春之歌》等,反映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岩》等。
从风格的角度,革命历史小说可以分为战争史诗、成长小说和通俗传奇几种类型。
战争史诗的代表是《保卫延安》和《红日》,这一类型的作品或许受了苏联战争小说的影响,写的是大兵团、大战役、大场面,以全景性的方式再现战争历史,试图表现已经被证明为正确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类作品可以说是对革命历史辉煌片断的浓墨重彩的缅怀,抒发历史胜利者的豪迈情怀,带有相当强烈的庆功色彩和浪漫情怀。
成长小说的代表是《红旗谱》和《青春之歌》。
成长小说本是一个来自西方文学的概念,这类小说写的是主人公的人生道路,表现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也就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但在20世纪特有的革命文化语境中,成长小说更倾向于叙述主人公从一个普通人向一个革命者,也就是一个新的社会理念的接受者的成长历程。
《红旗谱》和《青春之歌》分别以农民朱老忠和城市知识青年林道静为主人公,通过他们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共产党人(革命者)的成长历程来证明中国人在现代中国历史上人生道路选择上的唯一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