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第1,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38
课题: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河南初级中学梁春桃2012年3月1日【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第一课时是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的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仪器药品】老师准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醋酸、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研钵、烧杯、沙布等。
学生准备: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
【课后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课时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这说明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既要注重其知识理论性又要注重其动手探究的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我从生活的常见现象去引导学生,在现象的对比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亲身的实验中,经过观察、体验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为理解化学现象和结论打好基础。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和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认识酸和碱,并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扩大学生视野,并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课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
然后通过探究活动,学生用自带的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酸溶液和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是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二、学情分析对于酸碱指示剂这一内容,学生比较陌生,正因为如此,本课采用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探索出变色规律,形成深刻印象。
对于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一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总结,分享探究结果,体会化学学习乐趣。
三、教法分析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化学思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设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思考探究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
同时,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更加直观具体,提高课堂效率。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游图”的形
式,它让学生
感到耳目一
新。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
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导学案课中探究【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2、知道什么是酸和碱?如何判断酸和碱?3、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4、熟悉浓硫酸的特性。
【学习过程】:一、酸碱指示剂【实验10-1】分小组实验,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小结】: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遇到碱溶液变成。
无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遇到碱溶液变成。
【再讨论】:1、根据实验我们知道:纯碱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那么纯碱是碱吗?2、也就是说是不是所有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呢?二、酸和碱【实验10-8】分别实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
【交流分析】:1、溶液之所以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 。
盐酸在水中会解离出 和 ,硫酸在水中会解离出 和 ,氢氧化钠在水中会解离出 和 ,氢氧化钙在水中会解离出 和 。
2、盐酸和硫酸在水中都能解离出 和酸根离子,它们都含有的是 ,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所以酸会有酸性体现的是 的 性质。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中都能解离出 和金属阳离子,它们都含有的是 ,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所以碱会有碱性体现的是 的性质。
【小结】:1、 酸: 和2、碱: 和3、纯碱 (是或者不是)碱。
4、 紫色石蕊溶液:遇到 溶液变成红色 ,遇到 溶液变成蓝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到 溶液不变色 ,遇到 溶液变成红色。
5、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关系: 。
三、常见的酸----------- 和【实验10-2】: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打开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闻气味。
【交流、讨论】:1、瓶口的白雾的成分是: 。
浓盐酸具有 ,所以要密封保存。
2、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质量,溶质的质量,容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怎么变? 四、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10-3】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懂得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基础梳理一、酸碱指示剂: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3、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本身紫色无色红色无色遇酸溶液蓝色红色遇碱溶液◇想一想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吗?提示:不一定。
中性溶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如食盐溶液等。
二、常见的酸: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注意(可作为讨论进行):(1)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相当于稀释)。
(3)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常做干燥剂。
(2)腐蚀性(脱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等(均含有C、H、O 等元素)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若不小心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注: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热。
)三、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2SO4 + Mg == MgSO4 + H2↑ 2HCl + Mg == MgCl2+ H2↑现象: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