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单元议论文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9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感喟./匮.乏吝啬./褪色.遒.劲/集腋成裘.B.漂.白/漂.洗角.色/角.斗屏.除/屏.气凝神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歆.羡/万马齐喑.D.拮.据/狡黠.隔阂./弹劾.洗濯./擢.发难数解析:A项,kuì,sè/shǎi,qiú;B项,piǎo,jué,bǐnɡ;C项,qí,yǎn/yè,xīn/yīn;D项,jié/xiá,hé,zhuó。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燥动煤炭侯车室敝帚自珍B.按摩遗憾蛋炒饭恻隐之心C.贫瘠装潢天燃气闻过饰非D.聚拢家俱化装品接踵而至解析:A项,躁动/候车室;C项,天然气/文过饰非;D项,家具/化妆品。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解析:C项,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符合语境。
A项,漫无边际: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望文生义,可用“浩如烟海”。
B项,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
色彩不当。
D项,良莠不齐: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比喻好人坏人都有。
错用对象。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有关高二议论文作文5篇(精选)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多看一些满分作文,写作的时候就能够灵活套用。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二议论文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有关高二议论文作文1身居闹市,总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压抑在心底,让人身心疲惫,困顿迷茫。
或许,是这庸俗喧嚣的尘世,总是带着太多的尘埃,蒙蔽了我们心灵的窗口,也遮住了前行的光亮。
向来喜欢结伴而行的我,这次独自一人来到室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这般无拘无束的肆意随性,让我沉郁的心情有了好转。
时间流逝着,不知不觉中我也越走越远。
忽然眼前一亮,一个池塘展现在了眼前。
兴起,走近,静看这池子。
池中的淤泥挡住了视线,不能看清这池子的深浅,但池上漂浮着一个荷叶,荷叶将荷花与池水和淤泥分隔。
这荷花本是从这满是淤泥的池水中生长出来的,但花瓣上却没有任何污渍,有着不同于凡花的素洁和静雅,亭亭直立于池塘上。
很难想象这荷花是如何生长才能有如今这般纯净清丽的模样的,我想它一定经历了很多黑暗而漫无边际的日子,没有光的抚慰,没有什么可以借助,可以依赖,尽管环境如此恶劣,但她始终都没有放弃,一直静静地努力,静静地生长,坚持到底,最终冲破淤泥,冲破黑暗,面对太阳,迎来了崭新的人生。
身居闹市的我们不也正像生活在这片荷塘的荷花一样吗?所以,我们更应该向她学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少些经世的浮躁,多些沉静的思考,直面生活的困难,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回家的路上,那朵荷花仍久久存于我的脑海中,我的心绪平缓了好多,周身上下也轻松了不少,静静感受着这荷花的“静”带给我的力量。
有关高二议论文作文2一位哲学家无意间在古罗马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
这位哲学家虽然学贯中西,但对这尊佛像却很陌生。
于是便问:“请问尊神,您为什么有两副面孔呢?”双面身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一面查看过去,以吸取教训;以免展望未来,给人以憧憬。
”哲学家说:“可是,您为什么不重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现在?”双面神一脸茫然。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议论文第一课改造我们的学习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1. 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普遍(biàn)肤浅(fū)前仆后继(pū)可歌可泣(qì)B.虽然(suī)违反(wěi)闭塞眼睛(sè)一知半解(jiě)C.为害(wéi)滥调(lán)生吞活剥(bāo)无的放矢(shǐ)D.鄙视(bǐ)校对(jiào)帷幕(wéi)阶梯(jié)2. 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A.夸夸奇谈聚集人材华而不实为之一新B.头重脚轻通晓历史实是求事联系实际C.极大危害历史文献瞎子摸鱼系统研究D.日益结合分辩能力奋斗牺牲粗枝大叶3.下列词语之间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
A.绸缪汹涌伶俐翩跹B.咕噜辉煌高超连绵C.蹒跚玲珑盘桓豪华D.刚强沧桑苍翠仓皇4. 对A、B、C、D四组词语中的红色的词解释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①肤浅:指动物的表皮②漆黑一团:象油漆一样③等闲视之:平凡或平常④哗众取宠:浮夸的言词⑤华而不实:开花(却)不结果实⑥有的放矢:有目标或有目的⑦谬种流传:错误⑧纠纷:纠正A.②④⑧B.①⑥⑧C.③⑤②D. ①④⑧5.指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A.这种作风,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拿了律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B.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期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D.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6.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何等,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得多,得多了。
A.浮浅空泛深入丰富B.肤浅贫乏深刻渊博C.浅陋空洞深邃扎实D.肤浅贫乏深刻丰富7.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段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高二优秀议论文作文700字(范文10篇)高二优秀议论文作文700字篇1欣赏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
生活中,有的人激情似火,有的人深沉如海,有的人沧桑而质朴,有的人浅薄而浮华。
生活就是这样多姿多彩,我们又何必为寻求自身价值而抵触别人合理的存在?要知道,生活自有她的逻辑,丑恶的终将让位于美好的,虚幻的终将被真实所代替,短暂的终归短暂,永恒的绝对永恒。
因此,欣赏别人就是对别人的尊重。
欣赏别人,是对别人的鼓励。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其实,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备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也必发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欣赏别人,是自己前进的基石。
一位西班牙学者说:“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
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
”因为欣赏别人是建立在赞同的基础上的,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一声喝彩,别人的成绩、优点乃至成功的方法尽收心底。
没有人不渴望优秀,当你向别人说出“你真是好样的”时,其实你已在无形中为自己找到了新一轮的奋斗目标。
欣赏别人,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别人的欣赏和鼓励有时候就是一剂良药。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温馨,还能给人以鞭策,使人的潜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懂得欣赏别人,别人也许也在欣赏你,久而久之,别人的优点也成了你的优点,别人的美丽也成了你的美丽,你也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欣赏别人,更是一种气度,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聪明的人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提高自己;愚蠢的人只能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有的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的成绩,听到别人获奖就不自在,看到别人进步就不痛快。
这种自私、偏狭的心理不仅会使自己形成性格缺陷,还会影响与同事、朋友之间的交流,从而影响自己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精选(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头调进县新闻中心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邓部长就安排小米报道县委、县政府的访贫问苦活动。
小米兴高采烈地去了。
回来,小米摄制的新闻镜头很快出现在当晚的电视报道中。
小米自我感觉良好。
正沾沾自喜,家里的电话响了。
“小米呀,苏书记给贫困居民送红包的镜头拍得不错,可是,为什么没拍王县长呢?”邓部长心平气和地问。
“王县长没给贫困居民送红包呀。
”小米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是讲不过去的,”邓部长陡地提高了嗓门儿,“王县长乃一县之长,他既然去了,能拍不到他的镜头?”“这——”“不要申述了,你这是‘漏镜’,小米同志!”邓部长当的一声放下了话筒。
第二次报道义务植树活动,是在大河洲上种植欧美杨。
坑早挖好了,树苗也早已植入坑中,余下的事情就是挥锹填土。
县里苏书记、王县长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活动。
小米吸取上次报道的教训,把所有县级领导都一溜儿摄入了镜头。
心想不会出岔子了吧,晚上也就安心地睡了一觉。
哪知第二天,新闻中心的胡主任就通知他进邓部长办公室了。
“小米呀,这次苏书记上了五次镜头,王县长四次。
还有,龙副书记二次,张副书记三次,马副县长三次,朱副县长二次……你说怎么回事?”没等小米坐下,邓部长劈头就问。
小米努力镇定了一下,然后认真解释说:“苏书记是一把手,王县长是二把手,所以……”“就当你这个理成立,可是小米呀,龙副书记、张副书记、马副县长、朱副县长他们呢?他们上镜头的次数是按职位高低敲定的吗?‘歪镜’,典型的‘歪镜’啊!”邓部长气得要拍桌子了。
小米察言观色,赶紧缩头乌龟似的出了邓部长的办公室。
不久,县里又组织县领导深入偏僻乡村,帮助农民抢插早稻,积极开展支农活动。
春暖花开。
那天参加支农活动的各位领导也兴致盎然。
他们的裤腿和衣袖都挽得老高,一下稻田就你追我赶地开展抢插竞赛。
高二语文议论文学案(一)论点的表述一、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注意: 疑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二、训练(一)读下面的材料,请判断下面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
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
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第一组: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
3、我们应当相信谁呢?教师点拨:观点是对于事物的立场、态度或看法。
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明确。
简单的叙述,没有明确倾向的评价,通常不能构成观点。
考生的意思实际上是:1、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是可悲的。
或:不要做没有个人主见的人。
3、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
第二组:1、正确的行为或许来源于独立思考。
2、真知也许从实践出。
教师点拨:论点必须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论点参考:角度论点小马作出过河的决定 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
小马不知相信谁的 2.相信自己,才能走出迷谷。
小马如何鉴别是非 3.多分析,方能鉴别是非。
小马不知真知从哪里来 4.真知从实践出。
小马尝试过河 5.敢试才会有成功。
小马一味讨主意 6.做事要有主见。
训练(二)、仔细阅读以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南飞。
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
他听了很高兴。
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饲料去喂野鸭。
十年后,当这家人再去时,却发现这里的野鸭只是高兴地围在他们身边乱叫,根本不再南飞。
1、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观点提炼参考意见:a、溺爱使人丧失本能。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检测卷语文试题(含答案)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扬弃模式。
认真检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能够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个因落后而挨打的泱泱大国在面临现代化的西方时,对待自己的传统文明一开始总是摆脱不了爱恨二元的极化态度:一方面,保守人士紧抱传统文化糟粕甚至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不放,即使洞察到工业化是西方文明的强盛之道,依旧死守“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的态度;另一方面,那些“全盘西化”的激进派,又走到了彻底抛弃传统文化的另一端,坚信“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其实,不仅在中国知识界,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界,将传统与现代置于不可调和的两端也还是一种流行的叙事模式。
比如,在整个冷战时代,为了与彼时如火如茶的共产主义文明竞争,在马克思主义之外为欠发达国家确立一条以美国为标准的发展之路,在美国学者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之上建立起的现代化理论,实际上成了为美国战后国际政策辩解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成了美国学者雷迅马所说的“非共产党宣言”。
在这一理论构架下,传统必被视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时必须抛弃的重负。
尽管在百余年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上述传统—现代的二元观点及为追求现代化执意抛弃传统的主张不时浮现,但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挑战之中,也有许多人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备资源。
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面对这份丰厚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费孝通穷其一生也在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因为中国的变迁“不会是西方世界的复制品或者传统的复旧"。
高二作文议论文800字四篇【篇一】高二作文议论文800字将奋斗进行到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这句古语形象地概括了人生奋斗的必然趋势。
不劳而获的思想是错误的,要想拥有精彩的人生,绝对不能缺少奋斗。
蜜蜂是大自然的使者,它日日夜夜不辞辛劳,奔波往返于花丛之中,它是勤劳的,也是令人尊重的。
自古以来,蜜蜂就被赋予了神的色彩。
我想人也是一样的呢!尽管人生之路漫漫寂寥,也许困难会让你失去斗志,但是人生就是在一次次跌倒中得到成长和开华。
你可以默默无闻,你可以毫不起眼,但你绝不可以丧失斗志,停止奋发上进,人生因为有信念而精彩,因为奋斗而变得辉煌。
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科研工作,她流的泪与汗是难以想象的,正是这种对于生命的激情和奋斗,才使得她不放弃,终于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也获得了无数荣耀。
但她并没有骄傲和固步自封,她把成功看作是下一次的起点,在自己的领域中工作着,直致生命的最后一秒,居里夫人之所以如此为后人尊敬,我想不仅是因为她的那些研究成果,更是她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的精彩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后人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奋发图强。
人生因奋斗而充满挑战,一个人的成功与他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当红明星韩庚是我们一代人的偶像,可谁又能知道他身后的辛酸历程,他十二岁就只身赴北京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后来又一个人到韩国学习舞蹈和歌艺。
在韩国,他背井离乡,无亲无友,可是他还是没有放弃,他靠自己的意志走到了成功,收获了他人生路上无数的灿烂和掌声。
这就是奋斗,就是努力,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梅花不经历严寒怎会飘香。
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独立,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相信自己,挑战会让我们变得成熟,经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一棵茁壮的大树,屹立在历史的长河。
奋斗让每个人都收获成功。
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性格,失败会有,辛酸也会有,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要有着愈挫愈勇的心态和必胜的决心。
我们的爱是人生路上的翅膀,给我穿越风雨的力量,成功是我的信仰,快乐,忧伤我会共享,一起打造属于我的天堂,将奋斗进行到底,不抛弃,不放弃,让人生的抛物线越飞越高。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精选(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1分)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5分)()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2.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怎样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6分)阅读下文,回答小题红楼启示录王蒙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议论文第一课改造我们的学习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1. 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普遍(biàn)肤浅(fū)前仆后继(pū)可歌可泣(qì)B.虽然(suī)违反(wěi)闭塞眼睛(sè)一知半解(jiě)C.为害(wéi)滥调(lán)生吞活剥(bāo)无的放矢(shǐ)D.鄙视(bǐ)校对(jiào)帷幕(wéi)阶梯(jié)2. 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A.夸夸奇谈聚集人材华而不实为之一新B.头重脚轻通晓历史实是求事联系实际C.极大危害历史文献瞎子摸鱼系统研究D.日益结合分辩能力奋斗牺牲粗枝大叶3.下列词语之间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
A.绸缪汹涌伶俐翩跹B.咕噜辉煌高超连绵C.蹒跚玲珑盘桓豪华D.刚强沧桑苍翠仓皇4. 对A、B、C、D四组词语中的红色的词解释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①肤浅:指动物的表皮②漆黑一团:象油漆一样③等闲视之:平凡或平常④哗众取宠:浮夸的言词⑤华而不实:开花(却)不结果实⑥有的放矢:有目标或有目的⑦谬种流传:错误⑧纠纷:纠正A.②④⑧B.①⑥⑧C.③⑤②D. ①④⑧5.指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A.这种作风,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拿了律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B.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期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D.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6.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何等,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得多,得多了。
A.浮浅空泛深入丰富B.肤浅贫乏深刻渊博C.浅陋空洞深邃扎实D.肤浅贫乏深刻丰富7.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仅仅……就……b.虽则……但是……c.如果……就……d.不是……而是……①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
②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③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为了单纯的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④据我看来,不纠正这类缺点,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
A.①a ②b ③cB.①b ②a ③d ④cC.①d ②c ③a ④dD. ①c ②a ③b ④d8.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目前,我们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是没有系统的。
③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
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A.①②③④句都是复句B.①③④句是单句,②句是复句C.第④句是连动式D.第②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9.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森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②他们起了留声面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④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A. ①比喻对偶双关引用排比②比喻拟人③排比④借代对比B. ①比喻对偶反问②比喻拟人③夸张④借喻拟人C. ①对偶双关设问②比喻拟人③夸张④借代对比D. ①比喻对偶双关引用②比喻拟人③反复④借喻拟人二、按逻辑关系调整下列句的语序并选择正确的判断项①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②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中国。
③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④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
⑤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⑦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不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⑧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⑨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
⑩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三、仔细阅读,选择正确答案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这句子中的“为之一新”具体指的是()。
A.中国革命由失败转而胜利B.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由低潮变为高潮C.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D.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变为新主主义革命2.对下列各句中红色部分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之;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②“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③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A.①生动②鲜明③准确B.①鲜明②生动③准确C.①准确②生动③鲜明D.①准确②鲜明③生动3.下列各句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
③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
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
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④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A.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B.分类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C.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四、指出对各组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项1.①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本实践相结合的二十年。
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A.①句是课文中的说法,因为①句充分肯定了我党的成绩,对我党今后的工作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B.①句不是课文中的说法,因为①句的意思是说二十年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直就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实际有出入。
C.②句是原文中的句子,因为它把①句中的“相结合”写为“日益结合”,这样就准确地反映出这种结合是逐步的,有个过程的。
D.②句不应是原文中的句子,因为在语言表达上显得不如①句简洁,与全文语言风格不一致。
答:()和()2.①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②不但单凭热情去工作,还要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A.①句是课文中的说法,因为它的意思是否定用热情去工作,强调必须按斯大林的话去工作。
B.①句是课文中的说法,用“不是……而是”表示两种对立的情况,否定的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肯定要按斯大林的教导去做。
C.②句不是课文中的原句,尽管它的表述更完全,既肯定了工作热情,又指出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但它不是作者要强调的重点。
D.②句不是课文中的原句,关联词“不但……还要”使用不正确,它的意思是可以单凭热情去工作,但是还要按斯大林的话去做,表述不正确。
答:()和()3.①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关键一环。
②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A.①句不是课文中的原句,因为“关键”一词使用不当,缺少宾语与它搭配。
B.②句是课文中的说法,因为②句中的“基础”一词不需要宾语与之搭配。
C.①句不是课文中的原句,因为“关键”一词,只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D.②句是课文中的原句,因为“基础”一词调调查研究的基本性和普遍性,比用“关键”一词恰当。
答:()和()五、下面各句的说法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在括号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篇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论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和方法。
()2.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针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着重从正面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友邦惊诧”论》等。
()3.《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许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在语言形式上有:段落间的对比;句子间的对比;短语间的对比和对偶中的对比。
()4.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不是《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中心论点,课文题目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六、在下列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年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造。
本文和《》、《》两篇著作是毛泽东同志关于运动的基本著作。
2. “改造我们的学习”用“改造”而不用“改变”,是因为。
3.仔细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第三部分,说说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对“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进行对比,加以论证的,将有关内容填入表内。
4.《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第三部分,作者分别谈到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这在论证的结构上形成了的关系。
七、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谈谈你对课文标题“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作用的理解。
答:2.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