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下,赣南在上
- 格式:pdf
- 大小:456.70 KB
- 文档页数:7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⑤可怜:可惜。
⑥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⑦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⑨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背景】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辛弃疾赣州诗词
嘿,你知道辛弃疾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词人啊!他在赣州留下的诗词,简直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让人忍不住要去仰望、去欣赏。
想想看啊,辛弃疾站在赣州的土地上,心中怀着壮志豪情。
他看着那山河大地,那百姓生活,心中感慨万千呐!就好像我们站在自己热爱的城市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也会涌起各种情绪一样。
他写的那些诗词,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又饱含深情。
比如“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哇,这一句简直把那种悲愤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件特别让你感动或者气愤的事情,那种情绪一下子就涌上来了,是不是?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聊起辛弃疾的赣州诗词,朋友惊叹道:“哇,他怎么能写得这么好!”是啊,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呢!那是因为他心中有家国情怀,有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啊。
再看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多么豁达的心境啊!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虽然会有阻碍,但最终还是会向前,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辛弃疾在赣州的诗词,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我们读着这些诗词,仿佛能穿越时空,和他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吗?
我觉得啊,辛弃疾赣州诗词就像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越能让我们沉醉其中。
我们应该好好去欣赏、去品味这些诗词,让它
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3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注释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下面流着的清江的江水,其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zhè)鸪(gū)。
(愁予一作:愁余)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
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词翻译及鉴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词翻译及鉴赏,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词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词鉴赏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描写和赞美赣南的诗歌(通用6首)描写和赞美赣南的诗歌 1登高远望,烟雨茫茫,在朦胧的细雨中,我看到了章、贡两江。
一江在古城墙的右边,波涛汹涌,浩浩荡荡从远处奔来;一江在古城墙的左边,水波荡漾,蜿蜒流畅。
我不知哪条,是章江哪条是贡江,但我知道章、贡两江就在此处汇合。
我喜爱,赣南的自然风光,特别喜欢有山有水,草木茂盛的地方,就在城墙的脚下,有千年古树遮荫一片,有槐树成林,翠竹成片,如此风景,当然值得欣赏。
赣南风味也是闻名,全国的美食经典。
如此,美丽的风景,如此,深厚的.历史背景,如此,经典的饮食文化,如此,独特的红色典范,都集中于此,赣州,必然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描写和赞美赣南的诗歌 2 千山万重,逶迤碧水雨蒙蒙。
悠悠,徘回在赣南的碎影,依旧是,那么的恬淡安然。
翩然的思绪里,让此刻与往昔共舞,缠绵在,如花芬芳的往事里。
花絮飘香,暗香盈袖。
那一刻,当我沉默地离开,浪漫的情怀便开始,侵染了烟雨迷蒙的夜。
曾经沉醉,你那温柔的.笑容,快乐的瞬间,已将你我隔离。
曾几何时,飘飞的雨雾淋湿了,相思,绵绵的小雨,湿润了回忆。
细细雨丝,如温柔的芊芊素手,抚摸着,甜美的梦境,梦中,微笑的脸庞,绵醉在赣南的柔情里。
魅力的赣南啊,我的初恋,仿佛一叶轻舟,载我驶向爱的彼岸……描写和赞美赣南的诗歌 3 一个地方,一片红土,一种文化,一片繁荣,一次闯入,一生难忘。
美丽的赣南啊,数不清的山峦,是数不清的牛背,数不清的树木,是数不清的牛毛。
山顶支起蓝天,飘过四季的'云彩,构成一个巨大的摇篮。
山脉是厚实的底部,山顶是支柱,云彩是变幻的纱帐。
妈妈摇着熟睡中的宝宝,轻轻哼唱,高低悠长的音符,就像,赣南起伏的山一样。
瑞金的红井里娟娟泉涌,是说不尽革命故事,我迫不及待地啜饮,干涸的眼睛,被深深的滋润,为了忘却的纪念,喝这,红井水营养甘甜。
苏区的历史,是翻不尽的厚重的。
在黎明下展开书,是流不断四季的,古朴深沉的水,是落不完的,春天的绚丽的叶,记忆传给下一代,融进鲜红的血液里。
赣州是哪个朝代的首都宋朝赣州,古城依然是赣州城,隶属于江西省。
现存的赣州古城建于北宋,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繁盛的朝代,赣州在当时是全国36座名城之一。
历经千年后,它依然屹立,成为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砖城。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婴定江南地,置赣县,这是赣州最早的建置。
晋、南北朝为南康郡冶。
隋为虔州治,因虔为“虎”字头,俗称“虎头城”。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沿用至今。
宋代从赣江溯贡江而上、然后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地区的交通线也已开通,赣州实际上成了中国东南地区长江、珠江、闽江三大水系的交通枢纽。
宋代赣州城经贸繁荣,城市建设随之取得大发展。
嘉祐年间,知州孔宗翰继五代扩城之后,又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修筑石基砖城墙的工程。
熙宁年间,刘彝知赣州,主持开挖城内福寿沟,开凿水门水窗,建成完善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
从北宋熙宁至南宋淳熙年间,章、贡江上陆续建起了西河、东河、南河三座浮桥。
两宋时期,赣州的风景名胜也得到了兴建与修葺。
现在的宋朝古赣州城,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
城内有宋代的古城墙、古石窟、古浮桥、古瓷窑,合称为“宋代四古”。
赣州古城墙建于北宋皇祐年间,东临贡江,西依章江,北连赣江。
现存城墙达3664米,古貌依旧,透迤壮观,是江南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可靠纪年铭文的宋代古城墙之一。
尤其是西、北两座炮城,目前在国内也属罕见。
八璄台坐落在赣州城东北隅的宋代城墙上,始建于北宋,是赣州古城的象征。
楼台飞檐画栋,重檐歇山,朱楼碧瓦,雄伟壮丽,登台可眺赣州全景。
现台下已被辟为八境公园,真是台上台下风光各异。
慈云塔凸现了巍峨的壮美景象,又名舍利塔,坐落在城东原慈云寺内。
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明、清两代多有修缮。
塔身九级六面,全高42米,呈六角形,用青砖砌成。
砖叠涩出檐,饰斗拱,塔心中空,是一座穿壁绕平座的仿楼阁式塔。
塔身各层平座里面均有暗层,设有佛龛。
城西北天螺岭上,郁孤台雄踞山顶,比街市面高30多米,以“冠冕一郡之形势,而襟带千里之江山”隆阜郁然孤峙而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一作:愁予)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创作背景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愁予一作:愁余)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注释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译文郁孤台下面流着的清江的江水,其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宋孝宗淳熙三年,一失意男子往派江西,任提点刑狱,驻节赣州,他登一台,于壁上挥墨一词,于是成全了此台的千古流传。
辛弃疾一生豪迈的词章不胜可数,而唯独这首并不豪迈的小词成全了他“横绝六合”的霸气。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我游郁孤台,时值初冬。
微雨,西风琐碎。
郁孤台藏的很深,经曲径通幽,方才找到入口。
门狭小,不符它的名气,直不及富贾的宅第。
不过或许只有如此,才配得上“郁孤”一词吧。
缓缓迈进时,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绪。
我在想,是怎样的楼阁竟以“郁孤”为名;又是何等伤怀可以激发出横绝六合的千古佳作;“江晚正愁余”之时,那鹧鸪的鸣叫该是怎样的哀怨;怎样的人生命途才算是“识尽愁滋味”后的“天凉好个秋”?登上郁孤台才知我是唯一的游人。
草木已凋,不见鸟飞,也不闻虫鸣,唯风过屋檐时,铃铛沉重作声。
于楼阁上站定,见山石围起的院落,仅咫尺见方,一棵老松,孤零在庭院一角,斜逸树枝。
四面环顾,雨雾潇潇,楼宇隐现。
此境之下,不消吟诵辛弃疾的词篇,郁孤之意已尽在胸怀。
或许我来的不是时候,才遇得如此寂寞;或许我来的正是时候,才遇得如此孤独。
咫尺庭院,也难掩空寂,目光一览无垠之处,尽是孤独。
辛弃疾的雕像孤独北望,当年先生一如我今日一般,一个人徘徊于此吗?郁孤台地势高峻,可见赣州全景,西北望,我亦不见长安,只见章贡合流,赣水北去。
正值故国初冬,天气初肃之时,见“千里澄江似练”。
一条水,纵然容纳了千古的心事,也只无语北流,我们的词人也就索性闭了口,于是“江晚正愁予”时,只闻得鹧鸪声声。
而词人:当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把吴勾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当你“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之时,你都是如此这般的沉默不语吗?名楼之上,笔墨自不可少,雅士名宿登临,必有墨宝留存与此。
细细读过一遍,亦然坚信,郁孤台写到“青山遮不住,必经东流去”时,已是绝唱,前无古人,后人苦心之作,也只是续貂。
辛弃疾诗词鉴赏【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赏析】故国远在千山之外,滚滚清江水是国人血泪汇成,其哀、其痛自不待言,人虽是勉强哽住,鹧鸪却早已替人哀失国之痛。
青山碧水中有郁郁悲壮之音,正是稼轩素来风骨。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凤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流转。
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