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着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着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

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

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

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5、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收入不平等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发展比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更广,它包括生存、自尊和选择的自由。

6、GNP作为经济总量指标的缺陷是什么

第一,每个国家都有些产品和服务是不经过市场交换的,而这些产品和服务也是国民总产品的一部分,但并没有包括在GNP中。第二,在任何一个国家,地下经济都是存在的。地下经济的存在使得GNP比实际国民产品小。第三,GNP

并没有扣除自然资源(如水、土壤、森林、空气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的耗竭和环境污染所引起的人类福利的损失和为防治污染而投入的成本。第四,当把GNP进行国际比较时,必须把不同的货币转换成一个共同的货币,通常使用美元来表示。

7、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哪些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人类发展指数是由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三个指标构成的发展的度量指标.该指数是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地位进行分析,它综合了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从单个国家来看,人类发展水平提高最快的是尼泊尔,其次是马里,而中国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组中人类发展水平提高最快的。.

8、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收入分配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传统指之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直接的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个人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新收入分配演变而来的,功能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决定着个人收入分配

9、为什么说洛伦茨准则与达尔顿准则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达尔顿准则基本思想为:在社会的收入分配状态中,如果将收入θ由比较贫穷的个人i转移给比较富的个人j,那么这种转移称为累退性转移。达尔顿准则认为,如果一种收入分配状态是由另一种收入分配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得到的,那么前者的不平等程度一定要比后者高。

洛伦茨准则: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的每一点均落在另一条洛伦茨曲线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假设曲线L(X)上的每一点都落在曲线L(Y)的右侧,根据洛伦茨准则,前者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高于后者。但可以发现,通过一个收入转移,L(X)曲线可以由L(Y)曲线得到,而这种收入转移是累退性转移。根据达尔顿准则,如果一种收入分配状态是由另一种收入分配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得到的,那么前者的不平等程度一定要比后者高。以上分析表明,洛伦茨准则与达尔顿准则是完全一致的。(P68页第三段)

10、什么是库兹涅茨假说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它得到经验支持了吗

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贫穷阶段),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这就是“库兹涅茨假说”.

理论依据:①贫穷国家的二元经济显着,经济增长首先在现代工业部门发生,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传统农业部门收入水平较高在传统农业转变到现代农业之前,两个部门的收入差距将会不断扩大。而且在现代工业部门内部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此外,由于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快的地区比发展较慢或停滞的地区在收入方面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在经济增长后期,二元经济逐渐消失,农业部门也像工业部门一样现代化了,其工资水平逐渐接近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落后地区逐渐赶上发达地区,收入差距逐渐缩小。②在发展初期,国家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因此鼓励自由竞争和资本积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相对来说更穷,收入分配不均趋于恶化。到经济发展后期,教育逐渐普及,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差异缩小了,因而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相应缩小了;同时财产收入份额趋于下降,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趋于完善。此外由于国家经

济实力和财力越来越雄厚,国家有能力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经济地位。③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的政权往往掌握在富裕阶层的手中,这样,制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富人阶层,结果使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不断恶化,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人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参政议政意识增强,他们能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权益,迫使政府当局采取一些有利于低收入阶层的政策,加上资本家在增加工资方面做出让步,结果导致收入差别缩小。

它得到了经验支持。比如中国的发展经验就说明库兹涅茨假说似乎是存在的11、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增长吗

经济增长过程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呈倒u形变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通过多种渠道(如储蓄、投资和政治稳定性)作用于经济增长,这就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功能性影响。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储蓄的影响:储蓄不仅决定于收入,而且受到不同收入阶层结构的影响,而后者决定于一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及其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第一,在一个贫穷的国家,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增加储蓄,有利于经济增长,降低收入不平等的再分配政策可能减少储蓄。第二,对于中等收入国家而言,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不利于储蓄,降低不平等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将增加储蓄。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投资的影响:在人均收入既定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能够跨过银行信贷市场的初始财富门槛的阶层的人数越少,社会的总投资规模也就越小,经济增长越慢。反之,如果收入分配较为平等,中产阶级规模较大跨过投资门槛的人就会较多,投资就会更.

活跃,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对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而言,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不但有利于增加储蓄,而且对投资、经济增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政治稳定的影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增加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进而影响投资和经济增长。首先,高度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政府的再分配产生巨大的政治压力。对于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政府只能对财富的增量(收入)征税,但高边际税率的所得税,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实际利润率、个人的劳动供给的实际所得,进而减少了一个社会的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投入,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其次,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引起的社会动荡,会干扰正常的生产行为,导致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下降。面临政治不稳定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理性选择就是更多的消费、延迟投资以及资本外逃,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政治越不稳定,投资率越低,越不利于经济增长。

12、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1)一般而言,贫困家庭的规模比较大,要高于平均的家庭成员数。(2)农村和城市都存在着绝对贫困,但相对来说,农村地区的贫困程度要比城市高的多。(3)贫困家庭通常缺乏基本的生产性资产。(4)妇女占贫困人口的大部分。13、贫困的定义及对经济增长有哪些不利影响

定义:不能达到最低的生活水准。影响:①贫困是较低的人均收入及其分配不平等的产物,在发展中国家,贫困会作用于储蓄、投资和政治稳定性,进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②贫困所带来的营养不良、健康受损,减少一国可供劳动力,从而造成对劳动能力、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14、什么是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收入贫困指的是收入水平低下所造成的贫困,能力贫困指人的能力被剥夺而产生的贫困,权利贫困是指一批特定的群体和个人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和基

本人权的缺乏导致的贫困。

首先,它们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贫困概念内涵的,收入贫困是是从人类生存的最低物质需要来定义的,它是贫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此也可以称为物质贫困,能力贫困是从个人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角度来定义的,它强调的人的生存能力,即贫困的个人原因。权利贫困进一步将政治,社会文化等制度因素融入贫困的概念,其中以社会排斥概念强调的最多,这实际上指出了贫困的社会根源。其次,收入能力和权利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收入影响一个人的能力,能力也影响一个人的收入,权力也一样,它影响一个人的收入和能力,同时,收入和能力也影响一个人的权利。

15、基尼系数: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计算洛伦茨曲线和对角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与洛伦茨曲线所在的半个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率.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大,反之,不平等程度越小。分配高度不平等国家:~,收入相对较为平等的国家的基尼系数在至之间。

16、储蓄和资本的形成是什么关系资本的形成一定要依赖储蓄的扩大吗

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高储蓄率为资本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否会形成资本,这主要是取决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是否通畅,而这个转化机制又决定于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经济金融体制等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条件下,产

品市场总是均衡的,那时就有储蓄等于投资。资本形成的来源:

(1)私人储蓄。包括家庭储蓄和公司储蓄(2)政府储蓄。包括政府预算储蓄和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两部分。(3)闲置资源的生产性利用。如劳动积累,在发展中国家,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也有许多公开的或隐蔽性失业(4)外国储蓄。外国储蓄包括官方储蓄和私人储蓄。(5)对外贸易。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将本国剩余的农产品和初级制造品出口,换取先进国家的资本品进口,从而达到资本形成的目的。

17、什么是人口转变发展中国家目前出在人口转变的哪个阶段中国处在哪个阶段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西方学者按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关系,把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且将此人口变动的四个阶段称为人口转变。(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第二阶段: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因而人口增长迅.

速。第三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但出生率下降的更快,使得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第四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现在还处于第三个阶段,即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转变的第四个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

18、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为什么高于发达国家试用消费者均衡方法分析。

从需求方面来看,西方经济学家们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行为来说明家庭的生育决策,这种分析可以用来接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差别问题。发达国家之所以出生率很低,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养育孩子的成本很大。首先,发达国家高度竞争的环境迫使父母为了让子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不惜对他们进行智力投资。其次,在发达国家中,妇女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很好,这就增加了在家里抚养子女的机会成本,最后,发达国家的父母年老后一般不需要子女赡养,同时子女一般在上学年龄是没有为家庭挣钱的机会的,这就增加了养育子女的净成本。此外,发达国家死亡率低,没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家庭对孩子数量的偏好和需求就减少了。这些变化反映在图形上是无差异曲线形状变得更陡了,

这样,即使养育子女相对成本不变即预算线不变,父母需要的子女数目也会减少。与此相反,在发展中国家,出生率很高的原因是养育子女的成本低廉。子女的智力投资少,妇女受教育和参加工作机会少,子女从小就可以帮助家庭创造收入,父母年老后依靠成年子女的赡养,人们传统观念还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19、伊斯特林人口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意义

伊斯特林假说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强调了人口供给方面的因素,弥补了消费者行为分析只强调人口需求因素的缺陷。意义:①对供给的分析能够说明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因为一个家庭需要的子女数量要大于其供给的数量。②对供给的分析也指出了马尔萨斯人口论错误的症结所在。③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并不完全决定于对人口的需求,因为人口的供给由于控制生育成本的存在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于对人口的需求,这就说明一个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剩问题在短时期是难以解决的。但是,伊斯特林假说只是强调经济发展对人口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忽视了计划生育政策对减少人口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20、如何理解人口红利

在高劳动年龄人口比时期,社会负担率相对较轻,生产性较强,社会储蓄率较高,这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一阶段具有的人口生产性就如同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源泉,称之为人口红利。

21、试分析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和中国老龄化的差别和问题。

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和中国老龄化的差别:①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时间不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出生率从19世纪起就已缓慢、平稳地下降,20世纪中期以后,很多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提

前了半个世纪。②人口老龄化现象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则

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我国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不足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增加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③人口老龄化现象形成原因的差异: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老龄化进程。当前我国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国策,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在政策控制下实现的。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在社会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文化教育水平高的情况下,人们自觉降低生育率,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④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速度的差异: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

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保持着高速递增,属于老龄化速

度最快国家之列。⑤人口老龄化现象产生社会问题的差异:我国人口老龄化给老龄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是青壮年负担过重。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老龄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产生在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条件下

济发展。问题:首先,老龄化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增加政府和家庭的负担。其次,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的老化。人口老龄化直接后果之一就是随之而来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这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人口红利将会很快转变成人口负担。

22、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靠后天获得的。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本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方面即劳动力素质,是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

23、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育的社会功能至少有以下几点:(1)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如果有文化的人增加了,则社会信任度就会提高,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就会大大降低,(2)妇女接受教育后对社会的贡献很大,有助于人口增长率的降低,有利于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品德修养,促进社会的文明。(3)教育能够使劳动力的流动性大大增加(4)教育能够使人们信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力提高,对政治的参与度增强,有利于一个国家与社会良好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对同样岗位而言)

②增加教育投资可以更好满足不同工作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经济结构变动(对不同岗位而言)能够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加快知识、技术、理念的传播,促进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有助于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③教育还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也能推动经济发展包括预期寿命,传播文明,对妇女的教育(妇女对孩子影响大,增加工作机会,减少生育)

2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具有什么特点有哪几种失业形式你认为在中国哪些失业形式最为普遍和突出

特点:第一,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局限于城市,农村基本上不存在失业的问题,但发展中国家不仅城市失业严重,而且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二,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性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既有公开的,也有非公开的,而且非公开失业比公开失业更为严重。第三,发达国家的失业类型比较单一,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则呈现多样性

失业形式:(1)公开的失业(2)就业不充分(3)伪装的失业(4)隐蔽的失业(5)提前退休(6)健康受损(7)无生产性

25、什么是静态的剩余劳动和动态的剩余劳动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是一种静态的剩余。在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从农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力而不使总产出减少,这部分劳动就是动态的剩余劳动。

联系:两者都是剩余劳动即伪装的失业。区别:前者是绝对剩余,后者是相对剩余;

26、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什么区别

与发达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也是由城市劳动市场供求失衡造成的,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部分劳动者就必然处于闲置状态。具体情形与发达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加以解释:第一,从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城市劳动力的增长不外乎来自两方面,一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一是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的增长。由于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因此,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迁入。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从需求方面看,城市工业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较低,从而导致了发展

中国家严重的失业。

27、什么是技术进步什么是体现的技术进步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以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体现的技术进步是认为技术进步体现在物质资本中,即随着资本的增加,新资本比旧资本有更高的生产率。非体现的技术进步即技术进步与资本和劳动等投入的变动没有关系。.

28、怎样测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

Y(产出)=F(K资本,L劳动,t时间变量)技术进步率A'=Y'-αK'-βL' (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用技术进步率除以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得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总要按一定比例,以某种具体形式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各种生产要素结合的比例及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讲是由技术决定的。技术进步能节约一种或者几种要素或者改变要素结合的方式,从而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小。

29、什么是国家创新体系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国家创新体系由参加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是一个为创新、储备和转让的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政府对创新政策的制定着眼于创新、应用和扩散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各类机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一个适应于企业家的制度环境,自由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缺乏。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体系非常薄弱,创新机制缺乏。

30、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技术创新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也能够刺激技术创新。如韩国多年来一直注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部门所占比例减少,研发密集部门所占比例增加,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拉美国家创新体系走向衰败,导致与韩国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绩效。技术创新是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产业的面貌,使产业发生重大变革,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决定产业的兴衰与更替,技术创新刺激需求结构变化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化.因此研究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处于低水平的协同状态,中国应当积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31、资源诅咒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P211)

资源诅咒即由资源丰富而导致经济停滞。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但是,自然资源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的其他决定性因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其正面影响,因此导致了资源丰富国家经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停滞。资源丰裕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挤出教育。在资源丰裕的经济体中,构成经济活动主体的初级产品部门和生产部门并不需要高技能的劳动力,所以人们更容易忽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②挤出投资。丰裕的自然资源会通过对储蓄、就业等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抑制物质资本投资,从而导致经济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11个问题提示进行认真复习。 K 简述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经济发展思想的区别。 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强调的是人口、分工、资本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强调分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强调资本积累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三、强调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四、强调必须为促进财富的增长和发展,创造经济自由的社会条件; “自由放任”是斯密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财富, 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人们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充分的自由。总体来说,斯密的思想是乐观的。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但李嘉图更进一步的指出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数量,而使其劳动的牛产效率增大。他认为资木积累的扩大是使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在对外面贸易上,李嘉图也提出了比较成本优势,发展了大卫的绝对成本优势。但是李嘉图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资本积累的扩大,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他根据报酬渐减规律视为约束经济增长的自然法则,从而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必然停滞,社会静止状态必然出现的结论。 李嘉图的经济发展理论观点是悲观的。 2、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与保护关税学说思想,对当今发 展中国家发展民族工业有何启示? 李斯特提出: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吋期、农工业吋期、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他认为国际贸易的自由与限制, 对于国家的富强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是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关税保护是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贸易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政策。而关税保护的企业必须是具有自力前途优势的产业;保护关税的目的是使保护的对象提高竞争能力;保护关税的时期不能是无限度,只要保护到能与別国同行业产品竞争时, 即可取消保护关税政策。李斯特反对盲目的保护主义,正如反对盲目的自由贸易一样。 3、简析熊彼特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熊彼特在经济史上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他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格局(即所谓的静态的循环流转)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力量來自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职能就是要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止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上的新组合引入生

2020年7月全国发展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发展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发展经济学目前常用的名词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正式称呼是( ) A.欠发达国家B.穷国 C.低收入国家D.落后国家 2.在发展经济学中存在着一个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下列哪个观点不是它的主张?( ) A.重视价格信号的作用B.应该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C.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加对外贸易D.国家应该在经济发展中起积极作用 3.下列哪个观点不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所着力强调的?( ) A.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B.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体系决定的 C.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创新具有外部性 D.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 4.关于收入分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吉尼系数是吉尼斯公司为衡量收入差距而设计的一个指标 B.吉尼系数的数值在一l和+1之间 C.吉尼系数越高,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 D.洛伦兹曲线越接近对角线,收入分配越平均 5.关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没有关系 1

B.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最初会变得更加不平等,然后逐渐改善 C.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最初会变得平等,然后不断恶化D.只有通过收入的不平等分配,一国经济才能得到长足而持续的增长 6.人口增长过快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中,下列哪一个是不存在的?( ) A.人口增长会加大就业压力 B.人口增长过快增加了政府提供一些基本社会服务的压力 C.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移民压力,影响国际关系 D.人口增长过快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 7.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 A.性别比例失调B.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C.人口出生率特别高D.很多家庭重男轻女 8.知识具有公共产品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A.竞争性和非排他性B.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D.竞争性和排他性 9.下列哪个观点不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张?( ) A.经济增长极大地依赖于环境质量 B.只要不断积累物质资本,经济就可以持续地增长下去 C.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应该协调统一发展 D.经济发展不应该破坏环境 10.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应该进行的税收改革主要是( ) A.开征财产税、赠与税和实施累进所得税 B.根据收入来源不同,采取差别税率 C.对高收入者减税以刺激储蓄和投资 D.提高关税税率 11.按照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观点,传统农业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 2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 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发展中国家: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 (1)一般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 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 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经济增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经济发展: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二者关系: 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 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率1/3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来表示(即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 主要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的概念:建立一种生产要素以新的组合来替代生产要素久的组合的过程 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企业家具备的条件: 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 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 3.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 罗斯托起飞理论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

实用文库汇编之发展经济学重点

实用文库汇编之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04年发展经济学自考题与答案

2004年发展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 C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C.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D.实际经济增长率 2.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经济发展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是( B ) A.传统社会阶段 B.起飞阶段 C.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D.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3.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可以归结为( A ) A.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生产与积累 B.物质资本的生产和积累 C.货币资本的储蓄和积累 D.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4.通过不同国家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 B ) A.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较低 B.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C.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层次越高,投资收益率也越高 D.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 5.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占GNP的百分比是(A ) A.比较低的 B.比较高的 C.与发达国家相近的 D.不能判断的 6.如果名义利率为3%,通货膨胀率为-2%,则实际利率为( D ) A.-6% B.-1.5% C.1% D.5% 7.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比例衡量工业化程度,其中世界各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霍夫曼比

例是( D ) A.小于1 B.1±0.5 C.2.5±1 D.5±1 8.从理论上讲,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积累比较适宜的农业税种是( B ) A.农产品税 B.土地税 C.土地转让税 D.农产品出口税 9.金融比率是净金融资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来说,最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率为( A ) A.不到20% B.60-80% C.100% D.200% 10.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 C ) A.能够向发达国家出口初级产品 B.发达国家的消费示范作用 C.能够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现有的知识 D.能够照搬发达国家的民主制度 11.环太平洋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本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组建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是( D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2.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B ) A.中国的外债非常少 B.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将自由化的程度限制在与金融部门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下 C.中国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D.中国经济规模足以抵御外来危机的冲击 13.为了克服供给方面的“不可分性”和需求方面的“互补性”,斯特里顿主张根据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的大小,确定对 各产业部门不同的投资比例和增长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动态平衡增长。这种理论属于( D )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研发展经济学第二讲自由与发展大纲

研究生发展经济学讲义二教学大纲: 第二讲自由与发展 本讲以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为基本阅读材料,重点研究民主、自由与发展的关系,发展过程里一些重大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其制定方法。这些研究属于规范性研究,对进一步进行的所谓实证性研究具有端正研究方向,提供路径的意义。 本书的逻辑思路是:(1)现代经济发展没有政府的参与是不可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要由政府出面才能建立起来;(2)政府主持下制定、推行的公共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3)合适的公共政策必须尽可能符合全体国民的意愿,才能有效动员国民的积极性、主动性;(4)只有在政治自由、政治民主的情况下,政府才能制定出体现全体国民意愿的公共政策;(5)因此,经济发展与自由密切相关,以自由看待发展具有逻辑上、理论上、经验上的合理性。 本书论证、澄清了以下一些重要的问题:第一,造成贫困的表面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获得收入的能力,而最关键问题在于个人缺乏某种基本的自由。 第二,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基本的社会公平,也是国民得到基本自由的保障。这与发展阶段无关,也与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的国民的价值观无关,即自由、民主对人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第三,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第四,强调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培植社会弱势群体的可行能力,保证他们的基本自由。责任以自由为条件。 第五,承认人类理性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大部分是由那些自私自利动机的个人,通过有意识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无意识产生的结果。 第六,反对因为认识到自由可以衍生出某种对社会发展来说是有意义的能力而尊重自由的观点,应该尊重自由本身及其固有的价值。 第七,和上述第六议论相似,在强调人力资本培植方面,社会不应该仅仅关注

2019经济学考研难度评价篇

2019经济学考研难度评价篇 经济学类的硕士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型专业。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下面有请凯程教育老师带来特别介绍。 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考试科目:932经济学理论 ?参考书目: 范里安版《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周惠中版《微观经济学》、尼克尔森版《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巴罗版《宏观经济学》 ?试卷构成:微观经济学75分,宏观经济学75分 ?考试题型:微观经济学(4道大题)、宏观经济学(3道大题) ?招生概括: 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考题很有难度、对外招生人数少、复试环节看重本科出身,这些细节考生要多考虑哦。 ?难易系数:★★★★★ 二、中国人民大学 ?考试科目:802经济学综合 ?适用专业: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税务/保险学/风险投资 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 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环境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商学院: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流通经济学 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参考书目:不指定(专业课要取得理想成绩,微观和宏观要达到中级水平,政治经济学相对容易,但变数很大) ?试卷构成: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占50分 ?考试题型:简答题、计算题 ?招生概括: 人大在财经领域“树大根深”、人脉很广,过硬的科研底蕴,使得考研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具体到不同的专业,复试分数线又有差异。特别是,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竞争非常激烈,统考报录比约为30:1。经济学院竞争也非常激烈,统考报录比约为25:1。 就专业课考卷趋势来说,“802经济学综合”加大计算题比重和难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题型更趋于灵活。另外,微观经济学部分的计算题多出自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5、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020年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解析(1)

2020年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解析(1)结构变动模型 (一)结构变动模型的定义 又称为结构转换模型,涉及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增长所必然引起的经济和制度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需求、生产、贸易、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城市化、人口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等社会经济过程。 (二)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理论 1、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提出; 拉尼斯、费景汉进一步完善;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有大量剩余劳动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发展理论。 2、模型的假定 不发达国家由两个部门组成:一是传统的、人口众多的、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农村部门,其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二是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具有极大的劳动生产率,并接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部门。 3、模型的重要观点 一是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二是现代部门的产量增长和就业的增长。 这两个过程都是由现代工业部门的产量增长所带来的。具体是取决于现代工业部门中投资的多少和资本积累的高低——工业部门的利润。

工业部门的工资比传统农业部门的工资高,是由传统农业部门的 仅能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加上一个百分比而得到的,工业部门的工资 水平至少比农村中的工资高30%左右,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的流入。 但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被假定为不变,则从农村转移到工业部门 的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水平的。 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家会把全部利润进一步投资,工业部门 产量继续增加,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直至农村所有剩余劳动力全部 吸收到工业部门时为止。 劳动-土地比率下降,农村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不再为零,劳动供给 曲线也不再水平,而是向上倾斜具有正斜率。 4、模型结论:当经济活动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城市部门转移达 到平衡,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就完成了。 5、模型评价 简便易于把握;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很大。很 多发展中国家都试图通过扩大现代工业部门的规模来解决发展中国家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就业问题。但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因为: 暗含的假定条件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①现代部门吸收劳动力和创造就业的速度与现代部门资本积累的 速度成比例。资本积累越快,现代部门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其创造的 就业数量就越多。——如果资本家把投资投向技术上比较尖端的资本 密集的设备的话,资本家的再投资还能吸收那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吗?——挤出效应(设备挤出劳动力)。 ②“反发展”的经济增长:所有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都被资 本的所有者拿走了,而广大的贫苦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却没有改变。——经济增长但没有发展。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 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 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 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 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 (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5.交易费用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 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及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 3发展中国家有那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生活水平低下(2)生产率水平低下(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4)失业率高(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突出(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8)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名次较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同时,社会领域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这“两个全面”、“两个加快”,体现了发展、改革、转变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首先,发展必须转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转变必须改革。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转方式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现在转方式、促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第三,改革未有穷期。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个阶段上,改革的诉求与期待增多,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但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

2020年自学《发展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自学《发展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C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C.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D.实际经济增长率 2.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经济发展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是(B ) A.传统社会阶段 B.起飞阶段 C.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D.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3.通过不同国家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B ) A.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较低 B.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C.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层次越高,投资收益率也越高 D.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 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比例衡量工业化程度,其中世界各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霍夫曼比例是(A ) A.小于1 B.1±0.5 C.2.5±1 D.5±1 5.从理论上讲,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积累比较适宜的农业税种是( B)

A.农产品税 B.土地税 C.土地转让税 D.农产品出口税 6.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包括(ABCDE ) A.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收入差距较大 B.劳动生产率较低下 C.劳动力失业率高,利用不充分 D.国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E.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较短 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在50年代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由这样几个部门组成,它们是(AC ) A.传统的农业部门 B.现代农业部门 C.现代工业部门 D.传统工业部门 E.第三产业部门 8.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包括(ABCDE ) A.改革各级教育体制 B.调整教育投资方向 C.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个人收入 D.重视发展非正规教育 E.实施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 9.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过程包括(ABCDE ) A.吸引外资 B.通过金融和信用机制集聚发展资金 C.投资形成实物资本 D.通过国家征税筹集资金 E.增加实际储蓄数量 10.传统农业具有以下特征(AE ) A.技术落后 B.农民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的生产很有效率 C.农民对市场价格反应灵敏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发展经济学自考大纲考核目标及学习指导

为使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个章节规定了考核目标。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两项。学生可以通过对考核目标的阅读,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内容和要求,从而可以更为系统的学习和把握教材。同时,考核目标还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1、在系统阅读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然后得出基本结论。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的。因此学生应当首先了解有关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和主要问题,与发达国家历史上所出现的类似问题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和钻研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可能途径。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发展问题之间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例如,贫困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是在不同的章节进行论述的,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人口过快增长贫困自然资源和环境恶化三方面问题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过程。因此,不能孤立的研究

经济发展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仔细学习各个章节的内容之后,从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中进行思考,找出各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全面把握经济发展问题。 3、应当系统掌握所学的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综合利用各种经济理论和方法,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然而,由于每一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在解决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些国家的经济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由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同历史条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郑州经济和制度结构,如果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照搬到发展中国家,用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时,就会出现一些偏差,也可能根本就不搭界。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发展理论的过程中,系统掌握经济理论,注意各种理论的前提条件及其适用性,切不可生搬硬套。 4、注重培养透彻理解,深入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和做出独立判断和准确提出政策对策的能力。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工作采取一种面向问题和面向政策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强调在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把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经济发展问题作为课程的中心目的。要求学生能够在发现和解决实际的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加透彻理解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增加运用所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对这些发展问题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 5、发展经济学广泛吸收了各相关经济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经验。发展经济学的教学设计众多的学科领域。但是发展经济学并不期求能够解决所有的发展问题,也并不标榜能够对发展中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八章关于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主要传统观点及缺陷;认识新增长理论对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途经;技术知识与属性知识、知识差距与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缩小知识差距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缩小知识差距、解决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执行的政策;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国家创新体系。 》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和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的优越性。

4月全国自考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济发展是反映不发达国家() A.经济逐步增长的过程 B.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C.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 D.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2.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和衡量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 A.经济发展指数 B.生产发展指数 C.人类发展指数 D.生活发展指数 3.刘易斯模型描述了() A.传统农业部门经济的发展过程 B.现代工业部门经济的发展过程 C.从传统农业部门为主向现代工业部门为主的经济过渡过程 D.因经济结构转换使国民生产总值直线上升的过程 4.“只有最小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这是() A.新增长理论的观点 B.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的观点 C.传统的增长理论的观点 D.线性阶段理论的观点 5.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A.每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是多少 B.每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是多少 C.每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每种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6.人口过渡理论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降低人口死亡率 B.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 C.降低人口出生率 D.改变人口的构成 7.抚养负担一般是指一国人口中的() A.残疾人比例 B.0-15岁人口比例 C.65岁以上人口比例 D.0-15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 8.人口学分析和事实表明() A.较高教育程度和较低生育率相关联 B.较高教育程度和较高生育率相关联 C.较低教育程度和较低生育率相关联 D.受教育程度和生育率无关 9.在学生就学时,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发生的机会成本称为教育的() A.社会成本 B.个人成本 C.直接成本 D.间接成本 1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Development Economics 课程编号:131507007 学时:48 学分:2、5 适用对象: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 发展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与经济发展得学问。发展经济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所关注得就是狭义得发展经济学,即发展中国家得经济学。从学科性质上讲,发展经济学正发展成为一个真正进入跨学科交叉领域,成为处理发展中国家复杂得社会经济现象得一个科学范式。通过该学科得系统学习,以期回答发展经济学得两大基本问题:其一,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贫穷,其落后得根源与障碍就是什么?其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赶上富裕发达国家? 二、教学目得与要求 本课程得教学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从落后形态过渡到现代化形态得发展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为此应该采取得战略与政策。它主要涉及一些长期经济问题,如经济行为方式得转变,投入要素得开发与积累,以及经济结构得转换与调整。 依据发展经济学得基本观点、结合当前发展中国家尤其就是我国得一些重大得带有“热点性”得经济社会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辩明理论就是非,从而正确认识与理解当今发展中国家现状,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思潮与本学科研究得最新成果,逐步形成正确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得判断力与思维决策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得经济素养,提升学生得理论结合实践得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经济发展概览 1.基本内容: 发展经济学简介。发展中国家得概念。衡量发展水平得指标体系。发展经济学得理论发展与前沿。发展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内容。发展经济学得学科性质上。发展经济学得研究方法。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经济发展得基本问题;理解广义与狭义得发展经济学得含义;了解发展中国家得特征;理解发展目标得含义、经济发展得实质;掌握发展水平得度量方法;了解发展经济学得发展简史与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发展目标得含义、经济发展得实质以及发展经济学得发展简史。 4、教学建议: 在讲授时采用案例讲解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诱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本章内容。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模式 1、基本内容: 1、了解并理解几种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2、理解现代经济增长得定义与特征; 3、理解与掌握经济成长阶段论与经济起飞理论; 4、理解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论; 5、理解发展中国家发展得限制因素与发动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 经济增长虽不就是发展得全部,但毕竟就是发展得核心内容。关于增长得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对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得意义。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增长得几种模型,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增长过程得代表性经验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经济起飞理论 4、教学建议: 在讲授时采用案例讲解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诱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本章内容。 第三章公平与发展 1、基本内容: 在发展中国家得经济发展中,我们不仅关注总体经济与收入水平得增长,还要关注收入与财富如何在社会群体中得分配问题。只有使社会中所有人员都能受益得增长才会受到欢迎。那些分配不平等得增长不应该仅仅从总量经济变化角度进行讨论,还应该从平等得角度进行评估。发展中国家实现公平发展得基本要求就是:消除贫困、改善收入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