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主要质量指标
- 格式:pdf
- 大小:88.32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摩擦.磨损.润滑及润滑剂概论摩擦、磨损、润滑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润滑剂及其基本性能指标│润滑剂的种类一、摩擦.磨损.润滑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摩擦、磨损、润滑是一种古老的技术,但一直未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1964年英国以乔斯特(Jost)为首的一个小组,受英国科研与教育部的委托,调查了润滑方面的科研与教育状况及工业在这方面的需求。
于1966年提出了一项调查报告。
这项报告提到,通过充分运用摩擦学的原理与知识,就可以使英国工业每年节约510,000,000英镑,相当于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
这项报告引起了英国政府和工业部门的重视,同年英国开始将摩擦、磨损、润滑及有关的科学技术归并为一门新学科--摩擦学(Tribology)。
摩擦学是研究相互作用、相互运动表面的科学技术,也可以说是有关摩擦、磨损及润滑的科学与技术统称为摩擦学(Tribology)。
科学地控制摩擦,中国每年可节省400亿人民币。
故改善润滑、控制摩擦,就能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消耗在摩擦、磨损和润滑方面的资金估计为9500亿元,其中如果正确运用摩擦学知识可以节省人民币估计可达到32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5%。
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在《依靠摩擦润滑节能策略》一书中提出,美国每年从润滑方面获得的经济效益达6000亿美元。
1986年,中国的《全国摩擦学工业应用调查报告》指出,根据对我国冶金、石油、煤炭、铁道运输、机械五大行业的调查,经过初步统计和测算,应用已有的摩擦学知识,每年可以节约37.8亿元左右,约占生产总值(5个行业1984年的可计算部分)的2.5%。
润滑油的支出仅是设备维修费用的2%~3%。
实践证明,设备出厂后的运转寿命绝大程度取决于润滑条件。
80%的零件损坏是由于异常磨损引起的,60%的设备故障由于不良润滑引起。
中国每1000美元产值消耗一次性能源(折合石油)为日本的5.6倍,电力为日本的2.77倍,润滑油耗量为日本的3.79倍。
润滑油检测指标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用于减少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冷却。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润滑油的检测指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检测的一些常见指标,包括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
首先,黏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黏度越低,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流动性就越好,摩擦损失就会减少。
黏度的测量通常采用运动黏度计或粘度计进行,常见的单位有厘斯、英格兰度和SAE等。
闪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润滑油中可以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并通过点火源进行着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要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闪点的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润滑油的闪点越高,它的燃烧性就越低,对设备的安全性影响越小。
中和值是指润滑油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平衡度,它反映了润滑油对腐蚀性物质的抵抗能力。
中和值的测试方法包括酸值测定法和碱值测定法等。
正常情况下,润滑油的中和值应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它的抗酸性和抗腐蚀性能良好。
水分含量是指润滑油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润滑油的氧化和酸化速度加快,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卡尔·费舍尔法和库仑法等。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例如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含量的检测尤为重要。
温度稳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性能的稳定性。
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如果温度稳定性差,润滑油的性能就会降低,甚至发生剧烈反应。
温度稳定性的测试通常通过模拟机械运行过程中的高温环境来进行,以评估润滑油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润滑油检测指标,例如氧化安定性、机械杂质含量和残留炭残等。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润滑油检测指标是评估润滑油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可以确保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有效运行和保护作用。
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评定方法作者:小金更新时间:2008-6-3 【字体:小大】(一)黏度黏度是润滑油分子间运动的阻力,或者是分子间的内摩擦力,即范得华力。
目前绝大多数润滑油都是根据黏度来分级的,可以说黏度是润滑油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也是选用润滑油的主要依据。
(1)粘度的作用润滑油的粘度对润滑油的流动性及其在摩擦面之间形成的油膜厚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黏度较大的润滑油流动性差,但油膜强度大,承受负荷的能力较强,因此在负荷较大的情况下,使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容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较厚的润滑膜,保持流体润滑状态并取得好的润滑效果,但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冷却效果较差,消耗再在克服摩擦阻力的功率也较多。
黏度小的润滑油流动性和冷却性好,容易流到间隙小的摩擦面之间保持润滑效果,而且消耗在克服摩擦阻力的功率也较少,但在负荷较大的条件下黏度较低的润滑油膜容易被破坏,使摩擦表面产生磨损,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下选用黏度合适的润滑油。
(2)黏度的表示方法可分为绝对黏度和相对黏度,绝对黏度又分为动力黏度和运动黏度两种。
a.动力黏度在流体中取两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距1厘米的两个油层,但其中一个油层以1厘米/s 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说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黏度,动力黏度的单位为Pa.s。
b.运动黏度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为运动黏度,运动黏度的单位是平方米/ s。
测定流体的运动黏度,通常用毛细管黏度计。
在严格控制温度和可再现的驱动压头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标定好的毛细管黏度计的时间。
运动黏度是测得的流动时间与用蒸馏水直接标定或渐进标定所得的黏度计标定常数的乘积。
蒸馏水是原始的运动黏度标准。
为了测准运动黏度,首先必须控制好被测流体的温度,其次必须选择恰当的毛细管的尺寸,并定期标定黏度常数。
相对黏度是用各种黏度计测得的黏度,根据所用黏度计的不同分为恩式、雷式和赛式黏度。
例如,恩式黏度为200ml试验油在规定温度下流经恩式黏度计的时间与20℃时200ml水流经恩式黏度计的时间比值,这些相对黏度都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图表换算为运动黏度。
基础润滑剂全套资料
概述
本文档提供基础润滑剂相关的全套资料,包括定义、分类、应用、性能指标等内容。
定义
基础润滑剂是一种常用的润滑剂,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机器和设备的运行。
它们可以是液体或固体形式,通过润滑面之间的分离来减少摩擦。
分类
基础润滑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 液体基础润滑剂:包括矿物油、合成油等。
- 固体基础润滑剂:包括固体薄膜润滑剂、固体润滑膏等。
应用
基础润滑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 汽车工业:用于发动机润滑、变速器润滑等。
- 工业设备:用于轴承润滑、齿轮润滑等。
- 机械加工:用于切削润滑、金属加工润滑等。
性能指标
基础润滑剂的性能指标影响其润滑效果和使用寿命,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
- 粘度:润滑剂的流动性和黏度。
- 温度稳定性:润滑剂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 氧化稳定性:润滑剂抵抗氧化和变质的能力。
- 极压性能:润滑剂在高压情况下的润滑效果。
参考资料
本文档的内容参考了以下资料:
- [XXX参考资料1](link1)
- [XXX参考资料2](link2)
- [XXX参考资料3](link3)
以上是基础润滑剂全套资料的概述。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参考资料。
润滑剂硬钙的技术指标一、硬钙的概述硬钙是一种用于润滑各类机械设备的特种润滑剂。
其主要成分为钙基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固态或液态的形式。
硬钙在工业生产中起到润滑、防腐、防锈、减少磨损等多种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艺制造中。
本文将围绕硬钙的技术指标展开介绍,以期能够对广大企业和用户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硬钙的技术指标1. 外观硬钙润滑剂应为均匀颗粒或块状,无异物、杂质和霉点。
2. 有效成分含量硬钙润滑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一般应在85%以上。
3. 粒度分布硬钙润滑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采用筛网分析法进行测试,来确保硬钙的颗粒尺寸均匀,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润滑设备使用。
4. 熔点硬钙的熔点是其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通过熔点测试可以确定硬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润滑性能。
一般来说,硬钙的熔点应在150°C以上。
5. 密度硬钙的密度直接关系到其在润滑设备中的添加量,过低的密度会导致均匀性差,过高的密度则在使用中难以均匀分散。
硬钙的密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应控制在1.2g/cm3以上。
6. 润滑性能硬钙的润滑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优秀的润滑性能可以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摩擦和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硬钙的润滑性能测试应包括极压性能、抗磨性能等指标,确保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发挥良好的润滑效果。
7. 环保指标硬钙的环保指标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有害重金属含量、生物降解性等,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8. 包装和储存硬钙的包装应符合运输和储存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般硬钙润滑剂的包装应采用密封包装,防止受潮、受污染或氧化,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
三、结语硬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润滑剂,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技术指标的制定和执行,对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机械设备运行安全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默认分类2009-08-14 11:14:31 阅读2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1. 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低。
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依据,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条件粘度来表示油品的粘度。
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GB/T 11137,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
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通常实际使用单位是mm2/s。
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ISO 3105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
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40℃时中间点运动粘度的正数值来表示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
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运行中温升小。
测定不同温度下粘度,可计算出该油品的粘度指数,了解该油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情况,另外,粘度还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
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参数。
常用润滑油指标:水分纯度粘度闪点破乳化时间等。
黏度是指流体(含气体及液体)在流动时它内部的摩擦力,即流滞阻力(1)粘度Viscosity润滑油的粘度可定性地定义为它的流动阻力,它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润滑油粘度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摩擦副的运动阻力,而且对润滑油膜的形成及承载能力有决定性作用。
这是流体润滑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1)动力粘度长、宽、高各为lm的液体,上、下平面发生lm/s相对滑动速度需要的切向力为lN时,该液体的动力粘度为lN•s/ 或lPa•s(帕•秒)。
Pa•s是国际单位制(SI)的粘度单位2)运动粘度工程中常用动力粘度η与同温度下该液体密度ρ的比值表示粘度,称为运动粘度υ, 对于矿物油,密度ρ=850~900kg/ 。
在C.G.S制中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斯)。
原国标GB443一64曾规定润滑油是按或50℃或l0O℃时运动粘度中心值划分牌号。
新国标GB443一84规定采用润滑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作为润滑油的新牌号。
润滑油实际运动粘度应在中心粘度值的±10%偏差以内。
常用全损耗系统用油(机械油)的新、旧牌号对照见下表。
全损耗系统用油的新、旧牌号及粘度系数范围对照表名称牌号运动粘度范围( )新旧新旧40℃50℃全损耗系统用油机械油L-AN5L-AN7L-AN10L-AN15L-AN22L-AN32L-AN46L-AN68L-AN100L-AN150 4号6号7号10号-20号30号40号60号90号 4.14~5.066.12~7.489.00~11.013.5~16.519.8~24.228.8~35.241.4~50.661.2~74.890.0~110135~165 3.323.994.76~5.726.78~8.149.80~11.813.9~16.619.4~23.327.0~32.538.7~46.655.3~66.680.6~97.1注:L-AN220、L-AN320、L-AN460、L-AN680、L-AN1000、L-AN1500未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