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66.00 KB
- 文档页数:9
九上期末专题复习之物理实验实验一:动能影响因素研究1.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运动速度速度大小和物体质量。
3.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名称: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步骤:①让小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②让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距离的大小。
●实验结论: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②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探究对象是小球。
②转换法的应用:物体的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距离大小来反映的。
③选择同一小球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
④让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让小球到达斜面底部的初速度相同。
⑤如本实验中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小车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⑥实验中要保持小球的运动路线与木块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以同样速度行驶的载重汽车和小轿车,它们的动能相比()A.载重汽车的动能大B.小轿车的动能较大C.它们的动能一样大D.无法比较【例2】小丽从学校回家过程中如图示是她的s﹣t图象,则小丽动能最大的时间段是()A.在t1﹣t2时间内B.在t2﹣t3时间内C.在0﹣t1时间内D.无法确定【例3】图为探究物体(钢球)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①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只与钢球起点位置的高度有关。
起点位置越高,该速度越______,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②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运动钢球所具有的动能越_______。
(2)实验现象:①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停止向下运动。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些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实验探究题一:能量转换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 弹簧- 滑轮- 铅球- 默写纸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一个滑轮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2. 将一根弹簧和一个铅球挂载在滑轮上,使其能够自由下落。
3. 测量铅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4. 图示法表示铅球下落和上升的能量转换关系,并用文字说明。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铅球在下落时具有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动能。
在达到最低点后,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铅球开始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转化为铅球的重力势能。
实验探究题二: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电流表- 电压表- 电源- 导线实验步骤1. 将电源连接到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将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恢复到零位。
2. 使用导线将电流表与电压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3. 调节电源的电压,记录下电流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读数。
4. 将电源的电压调节为不同的数值,重复步骤3,并记录读数。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表的读数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
即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压的增加将导致电流的增加。
实验探究题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实验材料- 光箱- 三棱镜- 白纸- 笔实验步骤1. 将光箱打开并调节光亮度,使其射出一束光线。
2. 将三棱镜放置在光线的路径上,使光线通过三棱镜并射入白纸上。
3. 在白纸上标记出光线的入射点和出射点,并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但将三棱镜的位置调整为不同的角度。
5. 记录下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并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例。
九年级上期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之——实验专题1.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选用相同的A、B两种液体。
(2)实验前组装器材是按(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3)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使A、B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根据记录数据画出A、B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这表明液体(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
(5)若A液体是水,不计热量损失,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
2.如图A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了加热。
则:(1)实验时必须取(选填“质量”和“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的烧杯中。
(2)图B为温度计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和乙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甲和乙两种液体比较液体的比热容较小。
(均选填“甲”或“乙”)(5)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甲或乙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暧手袋中作为供暖物质,则应选择液体。
(6)由图C分析可知,如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
3.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材料的热值,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燃烧皿、烧杯a和b、温度计均完全相同,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
实验时,分别点燃放在两个燃烧皿中的酒精和碎纸片,通过石棉网给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烧尽。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影响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因素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因素对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
- 一个物体(如小球)
- 测量器具(如卷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地点,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2. 准备一个与物体相同的高度的支架,并固定好。
3. 将物体从支架上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4. 记录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并计算自由落体速度。
5. 更改物体的质量,重复步骤3和4。
6. 更改物体的高度,重复步骤3和4。
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对自由落体速度有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慢,较小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快;较高的高度下落速度较快,较低的高度下落速度较慢。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物体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而在同一重力作用下,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速度只受到重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
自由落体速度受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和较高的高度会导致较慢的自由落体速度,而较小质量的物体和较低的高度则会导致较快的自由落体速度。
实验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对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或者引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观察自由落体速度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水平,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________(选填“快”或“慢”),这表明________的吸热本领更强。
2、如图,把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研究串联电路特点.(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开关闭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取下其中一个灯,可观察到现象;(2)在串联的两个小灯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闭合开关后可观察到现象;(3)以上两个现象都说明了串联电路各用电器(选填“相互影响”或“不相互影响”)这个特点;(4)开关闭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使其中一个灯泡短路,可观察到被短路的灯泡,另一个灯泡的亮度.(选填“变亮”、“变暗”、“不亮”、“不变”)(5)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6)下表是某同学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实行实验,测得A、B、C三点的电流值: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3、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有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同学的问题:______;乙同学的问题:______;丙同学的问题:______.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电流表,其零刻度不在表盘的最左端.当导线a、b 分别与标有“一”和“3”的接线柱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左图所示.(1)此时,电流是从导线(填“a”或“b”)流入电流表,(2)为了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从而减小读数误差,应将导线a与标有“”的接线柱相连(3)纠正错误之后,电流表指针如右图所示,则读数为: A5、如图1是小明和小强做“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时未连好的电路,现要求灯L1和L2并联,且电流表测灯L2中的电流.(1)请你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帮他们完成电路连接,以符合要求.(2)按要求准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灯L2中电流为 A.(3)在这个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则干路电流为 A,那么灯L1中的电流为 A.6、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图乙所示,电流表A2和A的指针都指向同一刻度,如图丙所示,则L1中的电流为 A,灯L2中的电流为 A,干路中的电流为 A,由此初步得出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为:;7、张伟同学“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的电路如图13所示,当把电流表分别在A、B、C 三处时测得电流如下表所示。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实验探究题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和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低端的______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______。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______。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______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时每次都必须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因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的______力等于______力,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运动时的______。
(3)分析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并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4)进一步推力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5)此实验中采用了______和______方法。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 力和______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______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类似的这种实验研究方法叫______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 ,小车运动得越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______4.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表格.(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小车应从斜面上______ (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2)通过分析______ 两组数据,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0cm.(4)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滑上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 .5.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复习七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1.(2024·毕节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妙妙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是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妙妙先将电流表接在灯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S,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L1断路(选填“灯L1断路”或“灯L1短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灯L1支路中的电流I1=1.2 A,然后她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灯L2支路中的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乙所示,则I2= 0.3 A、I= 1.5 A。
由此可得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I=I1+I2(用含I1、I2、I的关系式表示)。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妙妙接下来的操作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测量多组数据。
实验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2.(2023·安顺期末)在物理实验室分组实验中,小张同学他们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小灯泡亮了且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该小组忘了断开开关。
(2)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重新测量,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示数为 2 V。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断开开关,将电压表量程改换0~3 V的量程(将电压表换成小量程)。
(3)更换不同规格灯泡,再做两次实验,将三次测出的电压填入表格中,这样做的目的是①(填序号)。
①寻找普遍规律②减小实验误差(4)同组的小亮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他设想当单刀双掷开关接a时,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单刀双掷开关接b时,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后来他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该电路不能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原因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时间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时间和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物体的下落时间,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实验材料- 直尺- 计时器- 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钢珠等)实验步骤1. 将直尺竖直地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2. 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直尺的顶端,确保它们垂直下落。
3.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物体下落所需的时间。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每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相应增加。
- 通过绘制长度和下落时间的曲线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其长度呈正比关系。
即,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随之增加。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一步探讨物体的浮力特性。
实验材料- 天平- 直尺-- 测量筒- 不同材质的物体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使用直尺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体积。
3. 将物体放入中,并记录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4. 将物体轻放到测量筒中,记录筒中的液体体积。
5. 计算物体的体积差(筒中的液体体积减去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差,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均为2g/cm³。
- 密度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说明密度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得到。
以上为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实验内容和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专题1、如下图是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的实验装置。
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外,其余都一样。
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在一样的加热时间是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是的。
(填“一样〞或者“不同〞)。
2、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一样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答复以下问题:烧杯号液体名称液体质量〔g〕液体初温〔℃〕液体末温〔℃〕加热时间是〔min〕1 水300 20 30 122 水150 20 30 63 煤油300 20 30 64 煤油300 20 25 3(1)分析比拟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一样时,不同的液体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拟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有关系。
3、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物质实验次数质量〔kg〕升高温度〔℃〕吸收的热量〔J〕水1 10 21002 10 42003 20 8400〔1〕分析第1、2次或者第4、5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第1、4次或者第2、5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3〕分析第2、3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4〕综上所述,物质吸热多少与、、有关。
4、某同学在做“比拟不同物质吸热才能〞的实验时,使用一样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是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第1、2次或者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一样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者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为了比拟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一样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一样的水和沙子,用两个一样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是的长短来表示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