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体重构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
解构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作者:叶思为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年第01期摘 ; 要:“解构主义”这一词汇在我们国内设计界非常流行,然而有很多的设计师和设计学者对“解构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一些非常大的误解。
在室内设计中,怪异、独特以及叛逆这些解构主义的风格特点对现如今的室内设计有非常大的创新作用,能够让整个室内空间富有强大的震撼力的艺术感染力,满足了现如今信息化时代追求特殊化和未来感的空间设计。
解构主义设计理念正以一种特殊的力量改变着生活,住区,事物,环境以及社会本身。
关键词:解构主义;室内;设计中图分类号:TU238.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2-0067-01一、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解构主义不仅仅是一中设计风格,也是一种哲学理论。
从哲学理论的范畴来对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的理解来说,解构主义的整个设计理念就是强调变化和随机,用分解的观念,通过打碎、叠加、重组,对传统的功能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在室内设计中将室内空间、装饰构件、家具陈设以及装饰材料等多方面的元素,统一在一个特定范畴内进行拆解,根据不同使用者自身意识条件,将这些拆解得到的每一个元素再一次的重构,通过多次元素拆解再重构而变化的任意一个条件构建出的室内设计形态具有其独创新颖的特点。
提到“解构主义”设计,不得不提的是扎哈·哈迪德。
她在解构主义的设计作品上更是独树一帜。
很多人都称扎哈·哈迪德为设计界的“女魔头”,对于这一称呼,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
从她的设计作品中,不难看出她那跳跃性极强的设计思维,也就是这种跳跃的设计思维,能够让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与“解构主义”的特点互相融合。
扎哈在设计广州歌剧院时,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那就是她希望可以带动市民与文化的一种互动的参与,希望功能的建设能带动市民与文化的近距离接触。
解构主义与家具设计
解构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它提倡对传统的结构和形
式进行解构,寻求新的设计方式和思维方式。
解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打破结构的固有规则
和传统概念,通过将形式分解为单个元素,并重新组合它们,以创造新的形式和意义。
解
构主义常被用于讨论建筑和艺术,但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家具设计。
在家具设计中,解构主义的理念可以被运用到多个方面。
解构主义的思想强调“解构”原有的结构和形式。
在传统家具设计中,往往追求规整、对称、稳定的形式,而解构主义的家具设计更加注重对传统概念的颠覆。
这意味着设计师
可以通过分解家具的组成部分,并重新组合它们,创造出与传统家具设计不同的、更为别
致和富有创意的形式。
一把椅子的座椅和腿部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的元素,并以不同的方式
重新组合,形成独特的椅子设计。
解构主义的设计也强调拼贴和碎片化的方式。
传统的家具设计常追求整体统一的效果,而解构主义的家具设计则更注重细部的设计,通过将各个部分拼贴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形态。
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家具更具趣味性和独特性。
一张桌子可以由不同形状和材质的
碎片组成,使整个桌子显得更加动态和有趣。
解构主义的家具设计也注重对材料的考究。
解构主义强调追求与传统家具设计不同的
材质和形态,这可以通过使用新型的材料或对传统材料的特殊处理来实现。
设计师可以使
用金属材料代替传统的木材,或使用特殊的加工方式使传统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质感。
这种对材料的创新可以为家具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
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手法,它通过不同的元素组合和排列,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变化,以实现室内设计的美学效果。
在室内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应用可以为空间增添立体感和层次感,为居室赋予更多的设计灵感和美感。
本文将从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立体构成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元素(例如线条、形状、颜色、质地等)在空间中组织和排列,以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层次变化。
在室内设计中,这些元素可以是家具、装饰品、墙面材料等,它们的结合和布局能够为整个空间带来丰富的变化和视觉冲击。
立体构成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空间层次感:通过不同高度、颜色或材质的元素组合,产生空间层次感,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2. 线条和形状的运用:利用线条和各种形状的组合,打破空间的单一性,使空间更具立体感和动感。
3. 质地和颜色的搭配:合理搭配不同的质地和颜色,能够为空间增添温暖、清新或奢华的氛围,从而达到美学和舒适度的双重目的。
二、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1. 家具布局在室内设计中,家具是空间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家具布局和搭配,可以使整个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的立体感。
通过摆放不同高度和大小的家具,能够使空间产生层次和立体感;而通过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家具搭配,可以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2. 装饰品搭配装饰品是室内设计中的点缀和亮点,它们的合理搭配可以使空间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不同形状、颜色和质地的装饰品搭配,能够为空间增添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使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3. 墙面材料墙面是空间中的主要视觉元素之一,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墙面材料可以使空间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和氛围。
利用砖石、木材或瓷砖等材料进行墙面装饰,可以使空间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层次感,增添空间的立体感和变化。
4. 光影效果光影是空间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合理运用光影效果能够为空间增添更多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通过灯光的灯光照射和反射,可以使空间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从而使空间更加生动和丰富。
解构主义与家具设计解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和建筑理论,后来逐渐影响了其他设计领域,包括家具设计。
在家具设计领域,解构主义的理念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和重新探索传统家具设计的规则和约束,推动了家具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解构主义对家具设计的影响,并分析一些典型的解构主义家具设计案例。
解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打破传统的形式、结构、规则和逻辑,通过重新组合和重构的方式来创造出全新的设计作品。
在家具设计领域,解构主义所提倡的自由、张扬和反传统的精神,促使设计师放弃原有的设计模式,尝试出类似拼贴、重复、错位等惊人的设计手法。
解构主义的家具设计通常具有非常独特而且前卫的外观和结构,充满了一种破碎和混乱的美感。
除了乔治椅,解构主义在家具设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经典案例。
美国设计师弗兰克·盖瑞(Frank Gehry)的“卡尔雷侧桌”(Cubist Side Table)就是一个优秀的解构主义家具设计作品。
这款桌子采用了盖瑞标志性的卡通效应设计手法,形态奇特,仿佛由一堆纸板碎片堆叠而成,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感觉。
其设计带有强烈的现代和前卫气息,展现出设计师对于传统桌子形式的挑战和突破。
解构主义家具设计的影响还可以从材料和工艺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构主义家具通常采用各种非传统的材料,如塑料、玻璃纤维、碳纤维等,这些材料在传统家具设计中很少见到。
设计师们还会运用最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和3D打印技术,以及一些手工工艺,来打造出具有前卫外观和独特结构的家具作品。
这些新型材料和工艺的运用不仅为家具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解构主义风格的家具设计也有其局限性。
一方面,解构主义家具的奇特和前卫外观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因此市场接受度较低;解构主义家具通常对于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比较高,制造成本较高,自然造成了价格昂贵,导致市场的局限性。
解构主义家具设计通常被视为一种边缘艺术,只在一些特定的设计领域和收藏市场上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和价值。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立体构成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可以通过将不同形状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立体形态。
本文将介绍一些立体构成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第一个案例是巴黎卢浮宫三角翼扩建工程。
这个项目的设计师使用了立体构成的手法,将三角形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形态的建筑。
这个建筑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还具有非常好的结构稳定性。
第二个案例是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这个建筑采用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立体构成手法,将三个球体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整体。
这个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在结构上也非常坚固可靠。
第三个案例是广州塔。
这个建筑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立体构成手法,将圆柱形的构件和椭圆形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立体形态。
这个建筑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还具有非常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巧妙地组合不同形状的构件,可以创造出非常独特的建筑形态,同时也可以保证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为建筑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灵感和借鉴。
- 1 -。
举例说明解构、重组和拼贴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
解构、重组和拼贴是当代艺术中常见的创作手法,艺术家们通过这些手法重新组合已有的元素,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举例来说,美国艺术家Richard Prince的作品《Cowboys》就运用了解构和重组的手法。
他选取了西部片中的片段,将角色和场景脱离原本的背景,并以新的方式组合,形成了全新的意象。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观众重新审视并思考了西方片的符号,并且通过解构和重组,创造了一种新的故事和情感。
另一个例子是德国艺术家Hannah Höch的拼贴作品《Cut with the Kitchen Knife Dada Through the Last Weimar Beer-Belly Cultural Epoch of Germany》。
在这幅作品中,Höch使用杂志和报纸的剪贴物,将各种不同的形象和文字拼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图像。
这种拼贴手法不仅展现了当时德国社会和文化的碎片化,同时也提出了对当时政治和性别问题的批判。
通过这种形式的拼贴,艺术家呈现了对现实的解构和重组。
此外,解构、重组和拼贴的手法还可以在数字艺术中得到应用。
例如,音乐家和艺术家Brian Eno创造的音乐作品《Thursday Afternoon》将不同的音频样本和纹理拼贴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环境音乐的体验。
这种拼贴的手法使得听众在感官和情感上都能够体验到复杂且多样化的声音景观。
总体而言,解构、重组和拼贴是当代艺术中常见的创作手法,艺术家们通过这些
手法重新组合已有的元素,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提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引言立体构成是视觉设计中重要的概念之一,通过合理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生动、富有层次感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构成方法,以及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是指通过使用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营造出一种立体感或深度感。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控制视觉焦点,组织元素之间的关系,增强作品的整体美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立体构成原理:1.透视:透视是利用视觉错觉的原理,通过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按照透视规律绘制,使得图像呈现出远近的感觉。
常见的透视包括单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2.投影:投影是将立体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影射到二维平面上,常见的投影方式有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通过不同的投影方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立体效果。
3.阴影:通过合理运用光影的效果,可以营造出物体之间的层次感。
常见的阴影效果包括平行光、聚光和环境光等。
常用的立体构成方法在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作品的需求和表现手法,选择适合的立体构成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层次感:通过将不同元素放置在不同的层次上,营造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通过调整元素的大小、透明度等,可以使得层次感更加明显。
2.立体交叉:在设计中,通过将不同的元素交叉叠加,可以增强作品的动态感和立体感。
交叉叠加的元素可以是线条、图形或文字等。
3.透视变形:通过对透视规则进行改变,可以创造出有趣的立体效果。
透视变形可以在设计中添加一些独特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立体构成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设计领域,下面将介绍其中两个重要领域的应用情况:1.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立体构成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例如,在海报设计中,通过巧妙运用透视和阴影效果,可以使得海报的主题更加突出,增强视觉冲击力。
在包装设计中,立体构成可以营造出产品的质感和立体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立体构成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具有空间感的室内环境。
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是室内设计的最基本要素,使用也是最频繁的,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房屋的结构到室内的摆设,都属于三维物质形态,也就是立体物,设计师要通过立体构成的基本规律表现出真实的室内设计风格,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当前,立体构成以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对立体(三维)空间的理解和审美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立体构成是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是室内设计的最根本要求。
立体构成不仅可以合理的构成室内空间,而且还能给室内设计带了美感,使室内设计无论是强调空间艺术或是抽象的表现形式都能从形体、空间、层次上达到和谐统一,让室内设计表达的更深入,更具观赏性。
一、立体构成的原理立体构成也是人们常说的空间构成,它是以人们的视觉为基础,为物理力学为依据,通过一定的造型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
它主要是以点、线、面、体,按立体法则的不断变化和组合来形成空间构成的形态,以实现创造设计的价值的意义。
立体构成从艺术感染力方面可分为赋予形态以生命力、创造立体构成的动感、创造立体构成的量感、创造空间的深入感和丰富形态的表情等。
具体如下:1、赋予形态以生命力自然形态的旺盛生命力给人以美的感受。
比如:含苞怒放的花朵、植物的生长和发芽等。
我们要从自然形态中去体验生命力的美好,并挖掘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巧妙的运用到立体构成的中去,加以创造,使立体构成具有一种向生命力一样欣欣向荣的精神力量,给人带来立体构成创造的美感。
2、创造立体构成的动感在立体构成中运动着的形态往往都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运动更向征着前进和发展,虽然设计作品的造型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要在作品静止的形态中体现出动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视觉效果上的变化,通过利用“渐变”方式体现“动”的构成,还可以依靠形体在转动、曲线的动势来体现“动”的效果,使整个设计作品更具吸引力。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案例
立体构成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造型和材料来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建筑结构。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实际案例:
1.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高度达632米的摩天大楼,它的立体构成采用了“中空的空心”的设计理念。
该建筑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塔身和顶部球形结构。
塔身采用了“中空的空心”设计,内部为一个巨大的空心,外部则由两层玻璃幕墙和一个金属框架组成。
顶部球形结构则采用了类似于“水滴”形状的设计,由一个外部与内部相分离的金属框架和玻璃幕墙组成。
2.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一座被誉为“世界建筑界的杰作”的建筑,它的立体构成使用了许多曲线和斜线。
这个建筑由一系列灰色混凝土壳构成,每个壳体都有不同的曲线和斜线。
这些壳体通过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世贸中心
世贸中心是一组由七座建筑物组成的商业综合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双子塔。
这座建筑的立体构成采用了一个独特的“外部框架”设计,即在外部建造一个钢铁框架,然后将楼层挂在框架上。
这种设计不仅让建筑物更加稳定,还能够提高可用空间。
这些实际案例展示了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建筑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形状、材料和结构来实现独特的建筑效果,从而打造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分解与重构的形式重构设计思路
分解与重构在设计艺术中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形象的深入剖析和重新组合,以提供更新颖的视觉角度和更多的信息。
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增加语义表达,以及更广泛地传递信息。
具体来说,分解主要是对形态的分解,其意义在于从分解的图形中获得新的视觉元素,为创造提供新的材料。
重构则可以采用打散重构的方式,打散后再进行重构,这样可以产生新的内容,形成新的形式。
在设计思路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 理解原始形态: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原始形态的构成元素、结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
2. 分解:根据设计需求和目标,将原始形态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可以按照结构、功能、元素等进行划分。
3. 提取:从分解后的部分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元素,如形状、线条、色彩等。
4. 重构:根据设计理念和目标,将提取出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可以运用对称、错位、重复、变异等手法,创造出新的形态。
5. 评估与调整:完成重构后,需要对其整体效果、语义表达等
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以确保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以上仅为一种设计思路,具体的分解与重构方式还需根据设计需求和目标进行选择和调整。
解体重构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张天源高健张琦平志鹏
吉林动画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
摘要:从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建立废品拆分与设计重组之间的联系,提出废旧材料再利用的设计策略,如何通过设计使废旧物品能够被再次利用就成为解体重构的首要理念。
本文从我们身边简单的废旧物品着手进行设计实践和总结,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绿色设计的发展。
通过归纳分析材料再利用的设计案例,提出形式重构的概念与方法,充分发挥废旧材料在结构体系、材料搭配、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解体;重构;陈设设计;持续利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收入水平与物质生活都有了较大改善,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和垃圾。
建筑室内空间是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最小层面,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
当下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们大量的运用了现代装饰材料与各种新颖的装饰技术与手法,创造出了赏心悦目、舒适奢华的室内生活环境。
从室内设计发展的背后来看,有一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加以思考,这种现象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不断恶化,除了全球大环境污染以外,室内空间中所废弃的废物或垃圾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从而引发的是“可持续设计”及“绿色设计”理念,如何用新的观念与思路来看待室内设计中工艺装饰品及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如何把材料资源滥用的旧观念引向可持续利用的新观念目前国外对建筑材料的可持续设计研究均已进入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设计行业也树立了相应的规范和规章制度,如美国LEED 绿色组织的出现。
绿色设计理念被设计师所提倡并尊重,在欧州的许多建筑室内设计机构中设计师门会习惯性地在设计项目中把绿色设计和可持续材料作为重点问题去思考和应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计师正使用旧物进行改造,完成一个全新的空间及陈设物品,他们将现有物体打散再重组,形成一个新形式的空间及装饰品,这正是我们所要学习和借鉴的。
陈设艺术在古今中外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可谓室内装饰的灵魂。
很多人印象中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室内陈设都是色彩浓重、沉闷,形制呆板、过时,装饰繁复、庸俗。
如何让传统陈设恰到好处的融入当代室内设计中去,是中国传统室内陈设当代重构的首要问题。
所以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解体重构”。
“解体”顾名思义,将废弃物品进行拆分,让一个完整物体回归成单元个体。
“重构”将单元个体重新组合成一件完整的物体,而亮点是,再重组的的物体是一件新的物体,同时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装饰性,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更重要的是节能环保。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的部分室内陈设物品大都是全新产品,再生产过程中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所以,我们提议把废弃的物品重新整合利用,将现有废旧产品“解体”再“重构”,形成一个新形式的室内多功能工艺品,美观实用是国内目前所缺少的。
同时“解体重构”之后的新产品可以达到低成本,高价值的目的,这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有着更高的发展空间。
其创新点主要现在以下三方面:
1.使废旧物品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现代化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化导致资源、能源的消耗增多。
造成了大量废弃物的产生,这也在废弃物
处理上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困扰。
据以往数据得出40%的垃
圾是可回收的资源。
我们可从这40%的资源中提取出室内陈设材料资源,使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并最终创造新的价值。
我们把废旧的物品再一次利用,这样有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匮乏,在现代室内装饰中,其装饰工艺品大多都是由新的材料所制作,不仅增加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在其加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也有较大的污染解体重构室内装饰物品可以用其他废旧物品如工业、城市生活废旧金属、陶瓷、木材等其他废弃物。
重新整合,有效的使用废弃物品,通过简单的加工,使其成为新颖、实用的工艺品。
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可以从源头上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合理利用废弃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2.科学可持续发展,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它已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普遍认同。
在《可持续发展知多少》一书中着重阐述了自“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重大战略。
在书中还明确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
3.将现代的审美需求与功能需要相结合:
现代设计不但是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的趣味的集中反映,同时通过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提供设计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内涵,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把握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设计需要功能性和审美性的统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就如宣秀元在《论包装设计中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一文中谈到,没有实用性的审美设计是单纯的装饰品,没有审美性的实用设计是粗糙的丑陋物。
设计在满足人类使用要求的同时,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而且由于时代的进步,设计的功能性经过千百万年的探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设计受西方影响很大,很多人学习西方,但照搬的成分比较多,原创的部分很少,有很多旧瓶装新酒,甚至旧瓶装旧酒的尴尬状况。
这就是问题所在,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得从设计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出发,张道一《设计在谋》中讲到:“不论是旧瓶还是新瓶,也不论是新酒还是旧酒,关键是形式和内容的协调问题。
”
参考文献:[1]黄虹、黄紫菱.废旧物品循环利用与节能环保的理念分析.2013.02
[2]张道一.设计在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04
[3]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06[4]王天杨.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1
[5]霍莉;王少平;何文佳.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08
[6](美)达利;(美)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05
百家论坛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