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形四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数控加工中工艺路线设计原则及方法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是对工件进行数控加工的前期的工艺准备工作,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这项工作必须在程序编制工作以前就完成。
若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方案不合理,往往要成倍增加工作量,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优化数控程序设计、提高编程效率、合理使用数控机床,有必要对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等技术问题加以分析、研究,以做好数控机床加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一、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相比较,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原则和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相同。
由于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具有加工工序少,所需专用工装数量少等特点,克服了普通传动工艺方法的弱点,使数控加工工艺相应形成了自身的加工特点。
一般说来,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要比普通机床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
(1)数控加工工艺的内容十分具体、工艺设计工作相当严密。
在普通机床加工时,许多具体的工艺问题如:工艺中各工步的划分与安排、刀具的几何形状、走刀路线、切削用量选择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操作工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习惯自行考虑和决定的,一般无须工艺人员在设计工艺规程时进行过多的规定。
而在数控加工时,上述这些具体工艺问题,不仅成为数控工艺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内容,而且还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并编入加工程序中。
(2)数控加工的工艺“复合性”。
采用数控加工后,工件在一次装夹下能完成镗、铣、铰、攻丝等多种加工,而这些加工在传统工艺方法下需分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因此,数控加工工艺具有复合性特点,传统加工工艺下的一道工序在数控加工工艺中已转变为一个或几个工步,这使得零件加工所需的专用夹具数量大为减少,零件装夹次数及周转时间也大大减少了,从而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1、工序的划分方法设计零件的工艺过程,就是确定零件的哪些表面需要数控加工,经过哪些工序以及怎么安排这些工序顺序等等。
一般在数控机床上划分零件加工工序有以下几种方法: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是机械类和相近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根据数控工艺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操作岗位而设立,与之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中级、高级工。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互换性测量技术》、《数控机床》。
课程以操作为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介绍数控加工编程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数控程序的编制及数控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让学生充分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有关操作,并具备加工中心机床和线切割机床操作、编程的一般知识,学习结束后需通过相关的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中高级证书的考核。
1.2课程设计思路在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思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明确以培养“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培养目标,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做到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并重,通过校企合作,以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项目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实际零件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的要求:1.合理制订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
2.合理确定走刀路线、合理选择刀具及加工余量。
3.掌握编程中数学处理的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
4.掌握常用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宏功能指令,手工编写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5.具有调试加工程序,参数设置、模拟调整的基本能力。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1)熟悉数控机床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数控车床的工艺分析、编程指令及宇龙数控仿真软件的操作;(3)掌握数控铣床的工艺分析、编程指令及宇龙数控仿真软件的操作;(4)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的工艺分析、编程指令及宇龙数控仿真软件的操作;(5)掌握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工艺分析、编程指令及宇龙数控仿真软件的操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程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6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操作”岗位能力需求,设定本课程为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会编制简单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会编制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及线切割加工的加工程序并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加工任务。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普通机床加工实训》是学习此门课程的专业基础,后继课程《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护》、《职业技能(数控车)鉴定》是此门课程的延伸学习,是对此门课程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加工生产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心;掌握必备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数控车加工(中级)技能等级证书”。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立足于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引入职业标准,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注重学生加工工艺、编程、操作等技能的培养,夯实基础,由浅入深,把编程指令与生产单位的典型零件的加工任务相融合,教、学、做一体,教会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构建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等相关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融合了数控机床加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 110045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评阅教师第 3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D 〕。
〔A〕机床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B〕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装夹精度〔C〕尺寸精度、定位精度、相对位置精度〔D〕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2、制订加工方案的一般原那么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 A 〕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A〕走刀路线最短〔B〕将复杂轮廓简化成简单轮廓〔C〕将手工编程改成自动编程〔D〕将空间曲线转化为平面曲线3、换刀点是指在编制数控程序时,相对于机床固定参考点而设置的一个自动换刀的位置,它一般不能设置在〔A〕。
〔A〕加工零件上〔B〕程序原点上〔C〕机床固定参考点上〔D〕浮动原点上4、加工精度高、〔C 〕、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是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
〔A〕加工轮廓简单、生产批量又特别大的零件〔B〕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C〕装夹困难或必须依靠人工找正、定位才能保证其加工精度的单件零件〔D〕适于加工余量特别大、质及余量都不均匀的坯件5、在数控加工中,〔 D 〕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进给路线,进给路线不仅包括了加工内容,也反映出加工顺序,是编程的依据之一。
〔A〕刀具原点〔B〕刀具〔C〕刀具刀尖点〔D〕刀具刀位点6、以下表达中〔A 〕,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循的原那么。
〔A〕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外表粗糙度〔B〕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C〕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以减少程序短,又可以减少空刀时间〔D〕对于既有铣面又有镗孔的零件,可先铣面后镗孔7、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限制〔 D 〕。
〔A〕加工外表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B〕限制加工外表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C〕限制加工外表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D〕限制加工外表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数控加工厂工艺规程编写说明1 总体要求1.1 本编制说明为公司工艺规程相关程序的补充。
当本说明与公司程序矛盾时,按公司程序执行。
关于工艺规程编制的相关管理程序有:GLC/J 110A0-6《工艺规程的编制、使用与更改(CAPP)》GLC/J 110A0-9B《关重要素控制工艺合格证的编制与管理》GLC/J 110A0-12《设计更改的贯彻与控制》GLC/J 110A0-14《设计更改的贯彻与控制(基于PDM系统)》GLC/J 51100-11C《关键件和重要件质量控制》GLC/J 51100-12C《关键工序控制》GLC 11010-22C《数控加工工序编制及程序命名的规定》。
1.2 工艺规程的内容应该让使用者能正确理解和执行。
语言应简明,技术术语符合有关标准和文件规定,单位、符号符合国标要求。
1.3 工艺规程编写方法以草图为主,文字叙述为辅。
草图清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
规程应以说明为主,草图为辅,加工时程序为主,规程为辅。
1.4 工艺人员应吸取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中的先进经验与成果,合理安排工序,编写出适合本单位工人的技术水平及设备加工能力的工艺规程。
1.5 工艺规程编制前应确定所有对编制工作有影响的依据文件,并确保这些依据文件都贯彻到工艺规程中。
工序安排应合理,文字叙述部分应与草图一致,内容应有输入条件(包括图样、数模、技术条件、工艺标准、说明书、零件供应状态表等),最终状态应符合设计文件或相关工艺文件的要求。
1.6 工艺规程中每一条要求、规定、数据、参数等都应有依据,没有依据的要经工艺组讨论通过。
1.7 所有指令性文件必须贯彻:工艺指示单、指令性交接状态表、标准、程序。
当产品最终状态与设计图样不符合时,应在工艺规程封面状态表栏注明产品交付所依据的零件交接状态表或指令性状态表。
中间工序状态表(包括单位内部发给下道工序的状态)不必放在工艺规程封面状态表栏,应在工艺规程封面补充说明处予以体现。
1.8 状态协调:有状态要求的零组件,必须有状态表,并在工艺规程中明示,有状态要求且与图样最终状态不符的,必须在工艺规程中加以明确并贯彻。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有哪些?各文件主要内容和编写方法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既是数控加工、产品验收的依据,也是操作者要遵守、执行的规程,同时还为产品零件重复生产做了技术上的必要工艺资料积累和储备。
它是编程员在编制加工程序单时作出的与程序单相关的技术文件。
该文件主要包括数控加工工序卡、数控刀具调整单、机床调整单、零件加工程序单等。
不同的数控机床,工艺文件的内容有所不同,为了加强技术文件管理,数控加工工艺文件也应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各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上述必要的工艺文件,现简介如下,仅供参考。
一、工序卡数控加工工序卡与普通加工工序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该卡中应反映使用的辅具、刃具切削参数、切削液等,它是操作人员配合数控程序进行数控加工的主要指导性工艺资料。
工序卡应按已确定的工步顺序填写。
若在数控机床上只加工零件的一个工步时,也可不填写工序卡。
在工序加工内容不十分复杂时,可把零件草图反应在工序卡上,并注明编程原点和对刀点等。
二、数控刀具调整单数控刀具调整单主要包括数控刀具卡片(简称刀具卡)和数控刀具明细表.(简称刀具表)两部分。
数控加工时,对刀具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要在机外对刀仪上,事先调整好刀具直径长度。
刀具卡主要反映刀具编号、刀具结构、尾柄规格、组合件名称代号、刀片型号和材料等,它是组装刀具和调整刀具的依据。
数控刀具明细表是调刀人员调整刀具输入的主要依据。
三、机床调整单机床调整单是机床操作人员在加工前调整机床的依据。
它主要包括机床控制面板开关调整单和数控加工零件安装、零点设定卡片两部分。
机床控制面板开关调整单,主要记有机床控制面板上有关“开关”的位置,如进给速度f、调整旋钮位置或超调(倍率)旋钮位置、刀具半径补偿旋钮位置或刀具补偿拨码开关组数值表、垂直校验开关及冷却方式等内容。
几点说明:1)对于由程序中给出速度代码(如给出F1,F2等)而其进给速度由拨盘拨入的情况,在机床调整单中应给出各代码的进给速度值。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 110045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评阅教师第 4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端铣时应根据()选择铣刀的直径。
(A)背吃刀量(B)侧吃刀量(C)切削厚度(D)切削宽度2、用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应()工件内轮廓最小曲率半径(A)小于或等于(B)大于(C)与内轮廓曲率半径无关(D)大于或等于3、机械零件的真实大小是以图样上的()为依据。
(A)比例(B)尺寸数值(C)技术要求(D)公差范围4、加工机座、箱体、支架等外形复杂的大型零件上直径较大的孔,特别是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和孔系,应该采用()。
(A)钻孔(B)铰孔(C)镗孔(D)磨孔5、下列叙述中,()适宜采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
(A)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B)箱体零件(C)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类零件(D)特殊的螺旋类零件6、()是孔加工的标准刀具。
(A)成形车刀(B)拉刀(C)麻花钻(D)插齿刀7、在三坐标数控铣床上,加工变斜角零件的变斜角面一般应选用()。
(A)模具铣刀;(B)球头铣刀;(C)鼓形铣刀;(D)键槽铣刀。
8、铲齿铣刀的后刀面是经过铲削的阿基米德螺旋面,其刃磨部位是()(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刀面和后刀面9、铣床上用的分度头和各种虎钳都是()夹具。
(A)专用(B)通用(C)组合(D)随身10、铣削加工时,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值,应该采用()。
(A)顺铣(B)逆铣(C)顺铣和逆铣都一样(D)依被加工材料决定11、采用刀具预调仪对刀具组件进行尺寸预调,主要是预调整()。
(A)几何角度(B)轴向和径向尺寸(C)粗糙度(D)锥度12、加工中心加工时,零件一次安装应完成尽可能多的零件表面加工,这样有利于保证零件各表面的()。
(A)尺寸精度;(B)相互位置精度;(C)表面粗糙度;(D)形状精度。
13、加工中心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数控加⼯⼯艺与编程》课程教学⼤纲《数控加⼯⼯艺与编程》课程教学⼤纲⼀、《数控加⼯⼯艺与编程》课程说明(⼀)课程代码:0215023(⼆)课程英⽂名称:NC Technology and Programming(三)开课对象:机械⼯程学院本科各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专业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研究对象是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控装备基本知识和数控加⼯技术,为以后机电结合的设计和使⽤技术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应该掌握数控加⼯⼯艺的制定,数控加⼯⽤⼑具,⼯件的定位装夹和提⾼加⼯质量的措施。
前导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数控机床。
(五)教学⽬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应该掌握数控加⼯⼯艺的制定,数控加⼯⽤⼑具,⼯件的定位装夹和提⾼加⼯质量的措施。
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具有分析、选⽤和设计数控系统的能⼒。
具有数控加⼯程序(中等复杂程度)的编制、分析、调试和数控加⼯能⼒。
掌握数控技术的实验⽅法,具有实验分析能⼒,为以后机电结合的设计和使⽤技术打下基础。
(六)教学内容:介绍数控加⼯⼯艺规程的制订,以及数控加⼯质量,机床夹具,加⼯⽤⼑具,数控车削、铣削、加⼯中⼼的加⼯⼯艺。
(七)学时数及具体分配: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教学⽅式:以课堂教学⼿段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九)考核⽅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70%.⼆、讲授⼤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章数控加⼯⼯艺规程制订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了解⽣产过程和⼯艺过程及常⽤的⼯艺⽂件,及数控加⼯⼯序设计。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1.1数控加⼯⼯艺规程制订的基本概念1.2数控加⼯⼯艺规程制订的准备1.3定位基准的选择1.4数控加⼯⼯艺路线的拟定1.5数控加⼯⼯序设计考核要求:识记数控加⼯⼯艺路线的拟定和加⼯⼯序设计。
2013 届毕业设计 系 别:信息与工程系专业名称: 数 控 技 术 姓 名:学 号: 20100204012 班 级: 10 数 控 技 术 指导教师:2012 年 12 月 20 日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数控车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摘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
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轴类零件,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目录一引言 (1)二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一)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2)(二)数控车床的概述 (3)(三)分析加工对象 (6)(四)夹具和刀具的选择 (7)三零件工艺过程卡设计 (8)(一)数控加工步骤、工艺特点及内容 (8)(二)加工工序的划分 (9)(三)编制工艺过程卡 (10)(四)切削用量的确定 (10)(五)编制加工工序卡 (11)四数控车削编程及仿真 (12)(一)刀具加工进给路线的确定 (12)(二)本零件加工所用刀具 (13)(三)编程基础 (14)(四)斯沃数控仿真 (21)结束语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附录 (34)数控车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李汪洋一、引言为了在激烈的巿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工业发达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并提出了各式各样全新的制造模式。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110045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评阅教师
第 4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端铣时应根据()选择铣刀的直径。
(A)背吃刀量(B)侧吃刀量(C)切削厚度(D)切削宽度
2、用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应()工件内轮廓最小曲率半径
(A)小于或等于(B)大于(C)与内轮廓曲率半径无关(D)大于或等于
3、机械零件的真实大小是以图样上的()为依据。
(A)比例(B)尺寸数值(C)技术要求(D)公差范围
4、加工机座、箱体、支架等外形复杂的大型零件上直径较大的孔,特别是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和孔系,应该采用()。
(A)钻孔(B)铰孔(C)镗孔(D)磨孔
5、下列叙述中,()适宜采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
(A)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B)箱体零件
(C)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类零件(D)特殊的螺旋类零件
6、()是孔加工的标准刀具。
(A)成形车刀(B)拉刀(C)麻花钻(D)插齿刀
7、在三坐标数控铣床上,加工变斜角零件的变斜角面一般应选用()。
(A)模具铣刀;(B)球头铣刀;(C)鼓形铣刀;(D)键槽铣刀。
8、铲齿铣刀的后刀面是经过铲削的阿基米德螺旋面,其刃磨部位是()
(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刀面和后刀面
9、铣床上用的分度头和各种虎钳都是()夹具。
(A)专用(B)通用(C)组合(D)随身
10、铣削加工时,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值,应该采用()。
(A)顺铣(B)逆铣(C)顺铣和逆铣都一样(D)依被加工材料决定
11、采用刀具预调仪对刀具组件进行尺寸预调,主要是预调整()。
(A)几何角度(B)轴向和径向尺寸(C)粗糙度(D)锥度
12、加工中心加工时,零件一次安装应完成尽可能多的零件表面加工,这样有利于保证零件各表面的()。
(A)尺寸精度;(B)相互位置精度;(C)表面粗糙度;(D)形状精度。
13、加工中心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A)提高生产效率(B)缩短工艺路线
(C)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相互位置精度(D)优化切削用量
14. 精镗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零件时,应采用()的方法确定镗孔路线,以避免传动系统反向间隙对孔定位精度的影响。
(A)单向趋近定位点(B)反向趋近定位点
(C)双向趋近定位点(D)任意方向趋近定位点
15、加工中心上加工螺纹时,()以下螺纹不宜采用机用丝锥攻丝方法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