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90.77 KB
- 文档页数:15
DFL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标准Q/DFLCB1005-2005聚合物零件的标记Marking of polymeric parts2005-05-16发布2005 -08 -16 实施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首次制定了《聚合物零件的标记》。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11469—2000《塑料-通用表示法和塑料制品的标记》,并参考了NES D0031-[2001N]《聚合物零件的标记》和VDA 260《汽车-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零件标记》。
本标准与NES D0031-[2001N]相比,增加了ISO 18064—2003《热塑性弹性体-命名法和缩写术语》,此外,引用标准ISO1043-1-2001 《塑料-符号和缩写术语-第一部分:基本聚合物及其特性》、ISO1043-2-2000《塑料-符号和缩写术语-第二部分:填料和增强材料》均为最新版本。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郧生、李文丽。
聚合物零件的标记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聚合物零件的统一标记体系,该标记体系旨在用来标明制作聚合物零件的一般材料类型,为今后回收利用或处置聚合物零件的材料提供识别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聚合物材料(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橡胶和化学纤维)制作的所有汽车零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所包含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 1043-1 塑料-符号和缩写术语-第一部分:基本聚合物及其特性ISO 1043-2 塑料-符号和缩写术语-第二部分:填料和增强材料ISO 1629 橡胶和胶乳-命名法和缩写术语ISO 11469 塑料-通用表示法和塑料制品的标记ISO 18064 热塑性弹性体-命名法和缩写术语NES D0031 聚合物零件的标记VDA 260 汽车-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零件标记3. 标记的基本要求3.1 标记字体的大小用作标记的字母/数字字体的高度和宽度通常不应小于3mm,如果标记的空间受到限制,也可采用高度和宽度等于或小于3mm 的字体,但用肉眼应能看见。
东风雪铁龙排放标准
近年来,环保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汽车排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东风雪铁龙也在不断努力提高其车辆的环保性能。
根据中国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东风雪铁龙的车辆必须遵守国家的排放标准。
目前,东风雪铁龙的车辆符合国家4、5、6阶段排放标准。
其中,国家4阶段排放标准是对车辆的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制,主要限制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的排放量。
国家5阶段排放标准在国家4阶段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增加了颗粒物数量的限制。
国家6阶段排放标准则是在国家5阶段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更加严格,对车辆的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
作为一家环保意识强烈的企业,东风雪铁龙一直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提高车辆的环保性能。
例如,东风雪铁龙的PureTech发动机采用了高效的燃烧技术,使得其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比同级别发动机低30%,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同级别发动机低21%。
除了在发动机技术上不断创新,东风雪铁龙还在车身结构、轻量化、电动化等方面不断努力,实现车辆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性能的提高。
总的来说,东风雪铁龙一直秉承着绿色出行的理念,致力于提高车辆的环保性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Q/EQ东风汽车公司企业标准Q/EQC-1185-2011代替EQC-1185-2007 汽车产品材料禁用物质的使用规定2011-11-25发布2011-11-25实施东风汽车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EQC-1185-2007。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材料技术室本标准起草人:黄江玲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EQC-1185-2007 首次发布。
1汽车产品材料禁用物质的使用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及材料中禁止使用的物质(简称禁用物质)、禁用物质的检测方法以及合格判定基准。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及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EC 62321 电子电器产品中禁用的六种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3. 术语和定义3.1禁用物质指对人体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及环境具有危害及潜在危险,在汽车产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
3.2均质材料指通过拧开、切割、碾压及研磨等机械手段不能进一步拆分,且各部分组成相同的材料,如陶瓷、玻璃、金属、塑料、纸、木板以及涂料等。
3.3检测单元指经过拆分和取样,可以直接进行检测分析的材料;根据材料的均匀性,检测单元可以分为均质检测单元和非均质检测单元。
3.4非均质检测单元指由若干种材料组成,无需或难以进一步机械拆分的材料。
3.5新认证车型指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新上公告的车型。
4. 汽车产品材料中禁用物质的种类及技术要求4.1禁用物质的种类本标准涉及的禁用物质特指以下六种物质:1)铅及其化合物2)汞及其化合物3)镉及其化合物24)六价铬5)多溴联苯(PBBs)6)多溴联苯醚(PBDEs)4.2禁用物质浓度限值要求除附录A中规定的在一定期限内豁免的零部件及材料以外,汽车零部件产品中每一均质材料的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以及多溴联苯醚的含量不得超过其质量百分数的0.1%;镉的含量不能超过其质量百分数的0.01%。
东风伟世通(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标准47EQL-177-2010ABS材料标准2010-02-18 发布 2010-02-18 实施 东风伟世通(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发布东风伟世通(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标准ABS材料标准代号:47EQL-177-2010代替:共 3 页 第 1 页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代号为《塑料材料牌号编写规则》(47EQY-009-2009)标准附件一中所列ABS材料及其替代材料的相关技术参数及贮存条件。
2引用标准NES M8020 射出成型用热可塑性树脂材料的物理试验方法NES MO301 有关使用特定物质的限制NES M8011 ABS类树脂NES M0135 合成树脂零件的耐候性以及耐光性的试验方法GB8410-2006 汽车内饰件燃烧特性试验方法47EQY-009-2009 塑料材料牌号编写规则47EQY-010-2009 颜色、纹理编码规则3外观要求塑料颗粒大小均匀,无杂质、碎料。
4技术参数4.1材料的相关技术参数及要求见表1。
性能项目中拉伸延伸率和洛氏硬度技术参数不做具体要求,仅提供检测数据。
应用中对材料某项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在产品标准中进行说明。
4.2在《塑料材料牌号编写规则》基础上有新增ABS材料牌号时,将技术标准完善到表1中。
5包装要求塑料材料需采用密封包装,防漏防潮。
外包袋侧边需喷涂我公司给定识别码,喷码组成为《塑料材料牌号编写规则》标准中规定材料牌号和《颜色、纹理编码规则》标准中的颜色编码,喷码需工整、清晰。
例如:颜色为CN01的内饰材料47-ABS-N01,其喷码为:47-ABS-N01 CN01。
6贮存条件6.1材料应贮存在室内库房内,环境温度≤40℃,防潮储存。
6.2贮存期:自生产之日起二年。
批准:宋志兵2.18 审核:邢俊娜2.18 标准化:邢海燕2.18校对:黄立祥2.18编制:李凤2.18共3页 第2页共 3 页 第 3 页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产品技术部提出;本标准由产品技术部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立祥标准更改记录表序号 更改时间更改标记更改处数更改内容摘要 更改人1 2010.03.30 a 1 G2010-043 李凤2 2010.05.18 B 1 G2010-064 李凤。
东风汽车公司标准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标准(EQY-3—95 代替EQY—3—86)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技术规范及膜层的质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引用标准GB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6458-86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GB6460—86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GB6461-86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GB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9792—88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重量法GB/T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3术语3.1主要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或化学处理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厚度工件的主要表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厚度的最小值4 镀覆及化学处理的表示方法4.1电镀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复层特征·后处理4.2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处理方法·处理特征·后处理(颜色)4.3基体材料为钢铁材料时,其符号允许省略.4。
4如果镀层或化学处理层的特征、厚度、颜色及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
5表示符号4。
5。
1基体材料表示符号:金属材料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如铜用Cu表示,塑料用PL表示。
4。
5.2镀覆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表示符号见表1。
方法名称符号备注镀覆方法电镀EP化学镀CP机械镀MP锌铬膜JZnCr化学处理方法化学氧化CO 钢铁化学氧化又称发兰阳极氧化AO 包括镀铬阳极松孔锰盐磷化MnPh 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锌盐磷化ZnPh 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铬酸盐处理(白色) B 简称白钝化铬酸盐处理(彩色)C 简称彩色钝化铬酸盐处理(绿色)G 简称绿钝化铬酸盐处理(黑色)H 简称黑钝化铜及合金钝化P 也用于银层钝化表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