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基础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20
#### 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药效学及药动学的基本原理。
3. 熟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一、药理学概述1. 药物的基本概念2.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3. 药物在护理中的重要性二、药物的作用机制1. 药效学基本概念2. 药物作用靶点3. 药物作用机制分类三、药物药动学1. 药动学基本概念2.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 药物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四、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1. 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2.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3. 药物相互作用五、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1. 安全用药的原则2. 合理用药的依据3. 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的职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理学基本概念、作用机制、药动学及不良反应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病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等话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临床案例,引出药理学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药理学概述1. 讲解药物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
2. 强调药物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 讲解药效学基本概念和药物作用靶点。
2. 分类讲解药物作用机制。
四、药物药动学1. 讲解药动学基本概念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2. 分析药物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
五、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1. 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3. 讨论药物相互作用。
六、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1. 讲解安全用药的原则和合理用药的依据。
2. 强调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的职责。
七、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知识讲解.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案和教学PPT。
2. 相关药物样本或图片。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包括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和作用原理。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演示:通过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 练习:给学生发放相关药物样本或图片,让学生识别和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药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 探讨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管理。
3. 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和结果。
七、教学案例分析:1. 提供具体药物案例,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2. 讨论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分析药物过量或不足时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八、教学实践操作:1. 安排学生参观药房或药店,观察药物的存放和销售。
2. 指导学生进行药物使用的基本操作,如准确测量剂量、正确给药等。
3. 让学生参与模拟药物治疗的情境,提高其药物使用的实际能力。
九、教学互动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药物使用的理解和经验。
药理学教案知识讲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药物的作用机制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4. 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5.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2. 教学难点: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详细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药理学的基本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药物合理应用的经验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资料。
3. 讨论题:如何判断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如何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4. 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受体学说、酶学说等。
3. 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结合图表进行讲解。
4. 讲解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药物的个体差异。
5.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药物合理应用的经验和看法。
7. 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9.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10. 收集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疑问,加强课后辅导,确保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1. 常见药物分类及其作用特点2.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3. 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4.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5. 消化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药物分类及其作用特点,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药物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
2.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口服吸收、生物膜透过机制、药物分布的规律。
3.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时效曲线。
5. 常见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抗生素、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药物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4. 实践操作法:进行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药物治疗的案例设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的掌握。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药理学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材或相关医学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药理学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
4. 实验材料: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实验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与药物吸收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口服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生物膜透过机制的研究2. 第七周:药物分布与代谢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基本过程药物代谢与排泄的临床意义3. 第八周:药效学原理与应用剂量与效应关系的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解析药物时效曲线的解读与应用4. 第九周:常见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抗生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性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与作用5. 第十周:药理学实验与实践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实验操作药物剂量计算的实际案例药物治疗的临床案例设计讨论七、教学活动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讲解、药物吸收的课堂讨论、药物吸收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药理学》电子教案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通过对《药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3、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三、课程内容1、总论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3、药物的分类和剂型4、药品管理和法律法规2、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镇痛药等3、心血管系统药物1、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等4、内分泌系统药物1、抗糖尿病药、抗甲状腺药、抗肾上腺药等5、抗感染药物1、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6、抗肿瘤药物1、细胞毒药物、抗肿瘤抗生素等7、其他类药物1、解热镇痛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动画演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3、自学指导: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维持机制。
3、熟悉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调节机制。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细胞生理学基础2、组织生理学基础3、器官生理学基础4、系统生理学5、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生理学6、生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7、生理学前沿进展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药学导论》教案药理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理解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5. 掌握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的研究对象药理学的研究方法2.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4. 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药物的安全范围药物的过量与中毒5.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定义和产生原因不良反应的分类和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关系,以及常见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处理方法的掌握。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学导论》相关章节。
2. 课件: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等。
3. 案例材料:典型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
4. 参考文献:相关药理学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报告。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分配: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讲解药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药物作用机制和分类。
第二课时: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讨论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关系。
第三课时:分析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讲解副作用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的处理方法。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实例和案例,引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药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
本章将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药物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3.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4. 掌握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
三、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定义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药物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3. 药物的作用机制激动剂与拮抗剂作用于受体的药物作用于酶的药物作用于膜的药物4.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过程。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药物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的问题,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特定药物的案例,评估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和分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科书。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包含文字、图片、图表等信息。
3. 案例资料:相关药物的案例分析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课时2. 药物的分类:3课时3. 药物的作用机制:4课时4.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3课时八、课后反思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医学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药理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药理学实验室,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流程。
3. 安排学生参与药物研究的相关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评价学生对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的掌握程度。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基本过程。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讲解药物的吸收过程、分布规律、代谢途径和排泄方式。
3. 药物的作用机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如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等。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讲解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副作用、毒性等。
5. 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介绍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副作用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4. 实践操作法: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
3. 笔试:测试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原理的掌握。
4.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药物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程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等课件。
3.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药物副作用、用药失误等案例。
4. 实验器材:用于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实验。
5. 网络资源:查找最新药理学研究进展和药物信息。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3-4课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 第5-6课时:药物的作用机制4. 第7-8课时:药效学的基本原理5. 第9-10课时: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6. 第11-12课时: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意识培养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药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建桥学院护理系2012年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药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护理专业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每位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本课程的任务护士在疾病防治、药物实施和用药前后的监护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药理学基础》学习,介绍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药疗监护等内容,使护理学生掌握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和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疗监护、禁忌症、防治措施,了解剂量和用法,并联系其临床实际,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效应和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医学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来进行《药理学基础》的学习。
同时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组织相应的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大纲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护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约占考核内容的90%,了解的内容约占考核内容的10%。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至第四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3.了解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4.掌握药物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基本规律。
5.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6.熟悉药物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7.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其它因素。
[教学内容]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在医学中的地位和药物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4.掌握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概念。
5.熟悉药理学在护理用药中的作用。
6.掌握药物作用的选择性7.掌握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8掌握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的概念;9.熟悉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致畸作用、致突变与致癌作用、药物依赖性的概念10.掌握药物剂量-效应关系基本概念:治疗量、极量、中毒量、最小有效量、致死量、效价强度、效能;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
11.掌握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受体学说,激动药和拮抗药,受体的调节)了解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及药物作用机制的分类12.掌握药物体内过程13.药物的跨膜转运:掌握被动转运—简单扩散的特点和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
14.了解特殊转运15.吸收:掌握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因素:16.了解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掌握首过效应的概念。
17.分布:了解药物的分布及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体内某些屏障)18.生物转化:熟悉生物转化的意义、药酶,掌握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的概念19.排泄:熟悉肾排泄及影响因素尿液pH值对肾小管再吸收的影响。
20. 掌握肝肠循环的含义和意义,了解其它途径排泄。
21.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参数及概念:生物可用度(F)、恒比消除、半衰期(t1/2)、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首剂加倍的意义;22.熟悉药物因素(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药物相互作用、连续用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3.了解其它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7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药物体内过程3.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概念4.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参数及概念[复习思考题]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概念?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的概念?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5.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的概念?6.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致畸作用、致突变与致癌作用、药物依赖性的概念?7.药物剂量-效应关系基本概念:治疗量、极量、中毒量、最小有效量、致死量、效价强度、效能;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的概念?8.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受体学说,激动药和拮抗药,受体的调节)?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分布及各型受体激动时的生理效应;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与作用方式[教学内容]1.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2.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α、β1、β2、M、N1、N2、DA)分布及其生理效应3.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方式[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1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2.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α、β1、β2、M、N1、N2、DA)分布及其生理效应[复习思考题]1.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α、β1、β2、M、N1、N2、DA)分布及其生理效应?2.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方式?第六章至第七章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目的要求]1.熟悉拟胆碱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的主要用途;2.了解毛果芸香碱的不良反应、3. 了解新斯的明的不良反应。
4.掌握M胆碱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阿托品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中毒解救;5.熟悉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和用途;6.了解本类其它药物的作用特点;[教学内容]1.拟胆碱药的分类2.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及其在眼科的用途3.新斯的明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4.抗胆碱药的分类5.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类药的构效关系、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中毒解救;6.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拟胆碱药及抗胆碱药的分类2.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及其在眼科的用途3.新斯的明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5.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中毒解救;[复习思考题]1.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及其在眼科的用途?2.新斯的明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3.阿托品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第八章至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目的要求]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2.熟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用途和共有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3.熟悉麻黄碱、间羟胺、多巴胺的作用特点与用途;4.了解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与用途5.掌握受体阻断药的作用,6.熟悉受体阻断药的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7.了解受体阻断药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8.了解拟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代表药[教学内容]1.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麻黄碱的作用特点2.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作用特点与用途3.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4.α、β、DA受体激动药:多巴胺的作用、用途、不良反5.α受体阻断药:短效类:酚妥拉明;长效类:酚苄明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6.β受体阻断药: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3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用途和共有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3.α受体阻断药的作用,β受体阻断药的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4.了解拟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代表药[复习思考题]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用途和共有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3.α受体阻断药的作用,β受体阻断药的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4.拟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第十一章镇静催眠药[目的要求]1.掌握苯二氮卓类—安定的作用,2.熟悉其作用的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3.了解巴比妥类作用、不良反应及急性中毒的抢救;4.了解其它类—水合氯醛、甲丙氨酯、格鲁米特的作用特点[教学内容]1.苯二氮卓类:安定的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和不良反应2。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作用、用途,催眠作用机制,不良反应3.其它类:水合氯醛、甲丙氨酯、格鲁米特的作用特点[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苯二氮卓类:安定的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和不良反应2。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作用、用途,催眠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复习思考题]1.安定的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和不良反应?2.巴比妥类(苯巴比妥)作用、用途,催眠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第十二章抗癫痫药[目的要求]1.熟悉苯妥英钠的抗癫痫作用机制2.熟悉苯巴比妥的抗癫痫作用机制3.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的抗癫痫谱及主要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1.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2.苯巴比妥、去氧苯比妥、乙琥胺、氯硝基安定、丙戊酸酰胺咪嗪抗癫痫作用特点 3.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药[教学时数]自学[教学方法]自学[预习内容]1.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2.苯巴比妥、去氧苯比妥、乙琥胺、氯硝基安定、丙戊酸酰胺咪嗪抗癫痫作用特点 3.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药[复习思考题]1.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2.苯巴比妥、去氧苯比妥、乙琥胺、氯硝基安定、丙戊酸酰胺咪嗪抗癫痫作用特点? 3.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药?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目的要求]1.掌握吩噻嗪类代表药氯丙嗪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不良反应并熟悉其主要用途;2.了解其它吩噻嗪类和硫杂蒽类的特点。
3.了解碳酸锂的抗躁狂作用;4.了解丙咪嗪的抗抑郁作用。
[教学内容]1.吩噻嗪类药:氯丙嗪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用途、不良反应;其它吩噻嗪类药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的作用特点2.硫杂蒽类药—泰尔登、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的作用特点3.碳酸锂抗躁狂作用和丙咪嗪抗抑郁作用[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氯丙嗪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用途、不良反应;2.其它吩噻嗪类药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的作用特点[复习思考题]1.氯丙嗪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用途、不良反应?第十五章麻醉性镇痛药[目的要求]1.掌握吗啡和哌替啶的作用、镇痛机制、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2.了解可待因的作用、用途;3.了解安那度、芬太尼、美散痛、镇痛新、延胡索乙素、罗痛定的镇痛作用特点。
[教学内容]1.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和机制、主要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2.哌替啶: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3.安那度、芬太尼、美散痛、镇痛新、延胡索乙素及罗痛定的镇痛作用特点[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吗啡和哌替啶的作用、镇痛机制、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复习思考题]1.吗啡和哌替啶的作用、镇痛机制、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目的要求]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2.掌握乙酰水杨酸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3.熟悉对乙酰氨基酚的特点及首选用途了解其它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教学内容]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2.乙酰水杨酸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3.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及主要应用4.安乃近、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布洛芬、吡罗昔康:作用特点[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1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2.乙酰水杨酸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3.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及主要应用[复习思考题]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2.乙酰水杨酸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3.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及主要应用?第十八章抗高血压药[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2.了解其它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3.了解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4.了解抗高血压药的分类[教学内容]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2.常用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3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2.常用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复习思考题]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2.常用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一章心脏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强心甙类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2.熟悉其增强心肌收缩力的机理;3.了解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作用药及减轻心脏负荷药物的强心作用;4.了解强心甙的分类、体内过程和用药方法5.熟悉各类抗心律失常代表药的作用特点、选择用药及主要不良反应;6.了解抗心律失常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7.掌握硝酸酯类—硝酸甘油、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并熟悉钙拮抗药的抗心绞痛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8.了解硝酸异山梨醇酯抗心绞痛作用特点;[教学内容]1.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的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2.强心甙的分类、体内过程、作用、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3.扩血管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4.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5.奎尼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鲁帕酮、维拉帕米、普萘洛尔对心律失常的选用 6.抗心律失常药的选用及主要不良反应7.硝酸甘油的基本药理作用、抗心绞痛作用机制及主要的不良反应8.普萘洛尔的抗心绞痛作用及与硝酸酯类合用治疗心绞痛的理由9.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的抗心绞痛作用的特点10.硝酸异山梨醇酯抗心绞痛作用[教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5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作业、实验[预习内容]1.强心甙的分类、体内过程、作用、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2.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3.奎尼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鲁帕酮、维拉帕米、普萘洛尔对心律失常的选用 4.抗心律失常药的选用及主要不良反应5.硝酸甘油的基本药理作用、抗心绞痛作用机制及主要的不良反应6.普萘洛尔的抗心绞痛作用及与硝酸酯类合用治疗心绞痛的理由[复习思考题]1.强心甙的分类、体内过程、作用、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2.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3.硝酸甘油的基本药理作用、抗心绞痛作用机制及主要的不良反应4.普萘洛尔的抗心绞痛作用及与硝酸酯类合用治疗心绞痛的理由第二十三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目的要求]1.掌握抗贫血药——铁制剂的作用、用途(自学)2.掌握抗凝血药——肝素,止血药——维生素K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及对抗(自学)3.熟悉华法林、枸橼酸钠的抗凝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抢救措施(自学)3.熟悉链激酶、乙酰水杨酸抗凝机制、用途(自学)4.熟悉氨甲苯酸、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机制、不良反应(自学)的用途(自学)5.熟悉叶酸、维生素B126.熟悉作用血液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自学)7.了解血容量扩充剂(自学)[教学内容]1.抗贫血药(1)铁制剂:影响铁剂吸收的因素、作用、用途、不良反应(2)叶酸、维生素B的作用、用途122.抗凝血药(1)肝素的抗凝作用机制、特点、用途、及自发性出血的解救措施(2)华法林、枸橼酸钠抗凝作用机制、特点、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抢救措施(3)抗血小板药乙酰水杨酸抗凝机制、用途(4)溶栓药链激酶的作用、用途3.止血药(1)促进凝血因子生成的止血药:维生素K止血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2)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止血机制、用途、主要不良反应(3)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垂体后叶素的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4.血容量扩充剂(自学)[教学时数](自学)[教学方法](自学)[预习要求]掌握血液生理学有关知识[复习思考题]1.影响铁剂吸收的因素分别用于何种贫血?2.铁剂、叶酸、维生素B123.肝素、华法林的抗凝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