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轮状病毒肠炎
- 格式:ppt
- 大小:10.51 MB
- 文档页数:21
【疾病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英文名】pediatric rotaviral enteritis【缩写】【别名】rotaviral enteritis of children;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ICD号】A08.0【概述】在未明确病因前,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统称为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
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每年至少10亿人次发生腹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每天大约1万人死于腹泻。
在我国,腹泻病同样是儿童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年发病率为201%,平均每年每个儿童发病2.01次,其死亡率为0.51%。
因此,对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引起病毒性肠炎最重要的病毒是轮状病毒(rotavirus),其次是腺病毒,还有诺沃克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小圆病毒、星状病毒等,但远比轮状病毒少。
本节重点介绍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
【流行病学】人类轮状病毒是1973年Bishop等从腹泻患儿的十二指肠活检标本中发现的。
随后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轮状病毒是全球性婴幼儿严重的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A组轮状病毒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美国CDC报告,每年全世界有1.4亿患儿被感染,死亡约100万。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病毒者,病毒经口侵入胃肠道,潜伏期一般为2天,症状出现前一天肠道开始排出病毒,病期的第3~5天为排出病毒的高峰期,排病毒一般持续7天左右,少数持续2周。
由于RNA基因组常发生点突变,故重复感染多见。
轮状病毒肠炎呈世界性分布。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全年均有发病,温带地区以秋冬季为流行高峰,赤道地区季节性不明显。
发病年龄4个月~2岁约占90%以上。
近年有不少新生儿室流行轮状病毒感染的报道,北京东单三条儿童医院曾对68例无腹泻症状的新生儿住院病儿,进行前瞻性定期检测粪便,结果40例(58.8%)先后检出轮状病毒,但多数伴较轻腹泻或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