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嘴孜矿急倾斜厚煤层分层开采工艺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14.90 KB
- 文档页数:3
急倾斜煤层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摘要:煤炭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的部分,伴随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采煤的技术和工艺不断改进。
现今所有的采煤工艺主要依据煤资源在地下的存储条件而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强度与地质不同,所采用的采煤技术与工艺也不尽相同。
急倾斜煤层主要指坡度大于四十五度的地下煤层,要对该复杂地质的煤层进行开采就要采用适合的采矿工艺和技术,在原有的采矿工艺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完善。
本文主要对急倾斜煤层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文章文分两个部分进行阐述,先给出了急倾斜煤层基本内容与其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的发展情况,后对急倾斜煤层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进行了基本分析。
关键词:急斜煤层;煤矿采矿工程;采矿工艺;技术一、急倾斜煤层基本内容及其采矿工艺发展情况煤炭是我国很多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源,社会各个领域与行业的发展都与煤炭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联系,由于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要在有限的资源量范围内将煤炭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其实际应用的效率。
介于我国煤炭资源所存储的地质条件不同,所含有的煤层基本地质强度等条件不尽相同,为了最大程度地将煤资源开采出来,就要依据其存储条件选取适合的开采工艺与技术。
目前使用最多的开采技术包括水采与旱采,水采主要包括倾斜与走向短壁式两种,旱采主要包括房式与房柱式两种用于整体层次的煤资源开采。
在对煤层进行开采前要对其基本特点进行充分了解,使用适合的开采工艺可使煤层的开采工作更加高效。
以下是急倾斜煤层在实际开采时的主要特征。
其一,急倾斜煤层主要的存储位置在地下地理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部分,在实际开采时具有很大的难度,煤层的坡度值大于四十五度,比岩石的自然安息角度要大,在实际进行开采时煤资源的岩石块会出现自然滑落的情况;其二,煤资源岩石块自然滑落会填充位于下部位置的采空区,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于煤资源的装运,但当煤资源岩石块滑落时会严重影响实际采矿工作,严重时会对相关工作人员造成人体伤害,也会把采矿的支架击倒;其三,介于急倾斜煤层的倾斜角度较大,在受力分析的角度下,倾斜方向的分力会很大,导致支柱不够稳定使顶板在倾斜方向滑落,且当煤层比底板的岩石层次移动角度大很多时底板也会出现滑落的现象;其四,在急倾斜煤层进行采矿工作时很难对自然状况进行预防,在实际工作面上很难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使实际运料运输作业出现难度,无形中增加了采矿的成本。
急倾斜中厚煤层回采工艺的改进摘要:一般而言,厚度在 3.5m 以上的煤层为厚煤层。
按照煤层的赋存状况,厚煤层的开采方法主要有分层开采和一次采全高。
本文主要分析了再生顶板及假顶、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等回采工艺。
关键词:厚煤层;采煤法;回采工艺一般而言,厚度在 3.5m 以上的煤层为厚煤层。
按照煤层的赋存状况,厚煤层的开采方法主要有分层开采和一次采全高。
厚煤层倾斜方向可划分为几个中厚分层,用与单一煤层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相同的回采工艺自上而下依次回采各分层,各分层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使用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采厚煤层时,通常采用长壁工作面,各分层的回采工艺也具有中厚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的特点。
最上分层的顶板是完整的岩层,这与一般的长壁工作面完全一样。
厚煤层中含有厚度大于 0.5m 的夹石层,它的位置适合时,要利用这一夹石层作为分层间的天然隔离层,即天然假顶。
如果无此条件,要利用已垮落的岩块形成再生顶板或制作人工假顶。
1 假顶及铺设1.1 再生顶板及假顶1.1.1 再生顶板。
顶分层回采后,采空区内页岩或泥质成分含量较高的顶板岩层,在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经过半年左右时间,重新胶成一个整体,形成再生顶板。
若垮落的岩块吸水后,具有粘结性或因预防自燃发火而向采空区灌泥浆形成再生顶板,效果良好。
1.1.2 人工假顶。
它有荆笆假顶,竹笆假顶,金属网假顶等。
后者一般用 10-14 号镀锌铁丝编织而成,按网空形状有矩形网和菱形网。
1.2 假顶的铺设1.2.1 前者是把金属网假顶铺设在工作面底板上即铺底网。
综采工作面铺底网,依靠支架后的拖网装置,随支架前移,金属网的长边垂直工作面自行把网铺开。
网的长边搭接 150-300mm,短边搭接300mm,长边联一行,孔孔相联,短边联两行,孔孔相联。
每孔双丝三扣,联网后,再梳理成辫。
1.2.2 后者就是把金属网假顶铺设在液压支架的顶梁上。
即挂顶网。
它通常是金属网长边平行于工作面铺设。
急倾斜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1-11-06T03:48:02.946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9月下18期作者:蒋精华王小朋[导读] 李子垭煤矿南二井开采的K1煤层为单一急倾斜突出松软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后退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根据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来源及分布规律,提出了采空区瓦斯治理的方法。
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子垭煤矿南二井蒋精华王小朋四川邻水 638507摘要:李子垭煤矿南二井开采的K1煤层为单一急倾斜突出松软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后退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根据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来源及分布规律,提出了采空区瓦斯治理的方法。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引言李子垭煤矿南二井开采的K1煤层为单一突出松软急倾斜煤层,31采区K1煤层最大原始瓦斯含量为19.8m3/t、瓦斯压力为3.6MPa,32采区K1煤层最大原始瓦斯含量为23.9019m3/t、瓦斯压力为5.3MPa。
202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56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7.97m3/t,采煤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08m3/min,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瓦斯灾害较为严重。
1.综采工作面基本情况1.1工作面位置关系矿井目前布置有一个综采工作面,即3103南工作面,该工作面运输巷标高为+301.8m~+322.4m、回风巷标高为+402.3m~+424.1m;东临井田下边界、西临3102运输巷、南起3103南工作面开切巷、北止3103南工作面采止线,上部为3102工作面采空区,约有5m的区段煤柱;地面处于古家坪、梁家屋基、和尚堡、大松树梁、沵水龙一带,有少量民房,无大的水体;地面标高+855~+1020m,工作面埋藏深度为495~650m。
工作面平均倾斜长度为130m,平均走向长度为1850m,运输巷走向长度为1857m、回风巷走向长度为1910m,可推进长度为1850m。
针对急倾斜中厚不稳定煤层采煤方法优化分析摘要】受地质构造影响,局部地区易形成倾角大的急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一般属于难采煤层,具有支架稳定性差、机械化程度低、回采效率低和安全状况差等问题。
本文针对中厚不稳定急倾斜煤层开采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优化,来提高中厚不稳定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效率。
【关键词】急倾斜;中厚;不稳定;采煤方法1.引言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较多,然而,在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工艺的创新,而忽视了采场围岩运动规律的研究,因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效果。
2.中厚不稳定急倾斜煤层的采煤方法2.1 中厚不稳定急倾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此采煤法主要包括:倒台阶采煤法、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水平密集支柱采煤法、普通机械化走向长壁采煤法和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采煤法。
倒台阶采煤法具有巷道布置、通风系统简单、掘进率低、采出率高、对地质条件变化适应性较强等优点,但是,这种采煤方法不利于实现采煤机械化。
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水平密集支柱采煤法将工作面按照直线形以俯伪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推进;用分段水平密集支柱切顶、挡矸、隔离采空区和回采空间,工作面分段破煤,煤炭自溜运输。
这种采煤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面沿俯伪斜直线布置,减少了煤、矸的下滑速度,可防止冲倒支架和砸伤人员,改善了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同时因工作面伪斜直线布置,改善了工作面顶底板受力状况,相对增加了稳定性,不易出现大面积推底和顶板拉裂现象。
这种采煤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面回柱工作量很大,工人操作不够方便;分段密集下方的“三角区”通风条件较差、易积聚瓦斯;煤层顶板有淋水时,劳动环境差。
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水平密集支柱采煤法通常用于顶板中等稳定,煤壁易片帮,采高不超过2.0m的低瓦斯急倾斜煤层。
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采煤法将工作面沿煤层的倾斜方向以真倾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推进;从支架的整体性上做好防滑工作,大大改善了工作面的作业环境,但这一方法目前只在煤层倾角小于60°的条件下试验成功,煤层厚度在中厚以下。
急倾斜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经验介绍急倾斜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经验介绍(2011年6月)2002年以来,集团公司从发展生产,保障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此类煤层开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大倾角煤层工作面进行综合机械化开采试验。
2006年在新庄孜矿56104工作面(32°)首次采用综采获得成功,2008年潘北矿首采面1111(3)大倾角工作面(9°~42°,工作面自东向西倾角逐步增加)采用综采,月产12.7万吨,最高月产17.7万吨(2008年8月份),全年出煤152.8万吨,创全国同类工作面最高单产纪录。
2008年集团公司组成专题组专程前往到四川华莹山绿水洞煤矿调研急倾斜煤层综采,进一步坚定了急倾斜煤层上综合机械化开采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与科研院所及设备制造厂家就急倾斜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进行论证。
同时,把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作为集团公司2009-2010年十大技术创新项目之一,落实责任,选择李嘴孜、潘北矿作为试验矿井,以李嘴孜矿3232(3)和潘北矿12128工作面为典型范例,介绍急倾斜综合机械化取的成绩。
李嘴孜矿3232(3)工作面位于该矿东二采区东翼二阶段,走向长850~1113m,平均981m,倾斜长度为90m。
标高为:-440~-530m。
工作面煤层倾角31°~53°,平均45°,收作位置全工作面达53°。
煤层厚度为3~7.5m,平均5.2m。
工作面直接顶板为8.3m砂质粘土岩。
老顶为3.6m中细粒砂岩。
采用急倾斜综采,沿C13顶板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单向割煤,采高 3.0m,端头斜切进刀,下行割煤,往返一次进一刀,循环进度为0.6m,最高日产3200吨,最高月产6万吨。
潘北矿12128工作面为西一采区8煤层第一块段,工作面沿走向布置。
走向长560m,倾斜长度为105m。
标高为:-459~-388m。
急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说明书急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说明书一、引言急倾斜中厚矿体是指倾角大于45度、矿体厚度适中的矿石资源,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传统的开采方法往往难以高效、安全地进行。
在这种背景下,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应运而生,该方法以机械化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分层充填的方式,实现了对急倾斜中厚矿体资源的有效开采。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旨在提供一种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指南。
二、方法步骤1. 地质勘探与矿体评价在开始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前,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矿体评价,以确定矿体的分布、赋存状态和倾向等关键参数。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获得准确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参考。
2. 设备选择与准备根据矿体特征和开采需求,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运输设备和充填设备等。
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需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在开采过程中的稳定运行。
3. 分层充填方案设计根据矿体的特征和开采目标,制定详细的分层充填方案,包括充填层厚度、堆积方式和充填材料等。
合理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矿体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4. 开采与充填过程根据设计方案,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开采和充填工作。
首先进行挖掘作业,将矿石从矿体中提取出来。
然后,将充填材料通过充填设备进行上向分层充填,逐层逐步地填充在已经开采的矿体中,保持矿体的稳定和安全。
在充填过程中,需要注意充填料的均匀性和紧实度,以确保充填效果和固化效果。
5. 安全监控与管理在开采和充填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监控和管理。
通过合理设置监测点和仪器,对矿体的变形、温度和浸水等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矿体的稳定和人员的安全。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地质勘探和矿体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开采难度,选择适当的开采方法和设备。
2. 设备选择和准备要充分考虑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维护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分层充填方案设计要合理,综合考虑矿体的特征和开采目标,确保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急倾斜煤层综采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摘要:在倾角45°~60°的薄、中厚煤层中成功实现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用国产设备实现生产,工作面倾斜长限制在120m以内,并采用伪斜布置,掩护式液压支架和横向布置的端头支架控制工作面顶板;通过采煤机无链牵引、刮板输送机利用移架千斤顶与支架连接及时调整支架和输送机位置来保持工作面设备稳定性。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中图分类号: TD823.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2012-03(03)8003Abstract: in the dip Angle 45 °~ 60 °thin, thick coal seam i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mining to long wall, the domestic equipment to achieve production, mining face in the 120 m long tilt limit within, and USES the pseudo inclined layout, screen and type hydraulic support horizontal layout and the end of the stents control working face roof; Through the coal winning machine no chain traction, scraper conveyor move frame jack and support of connection adjust stents and conveyor to keep working position equipment stability.Keywords: sharp inclined coal seam; To long wall;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Mining technique1盘江集团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盘江集团六枝工矿公司的部分矿井和精煤股份公司火铺矿、老屋基矿南采区均为急倾斜煤层。
急倾斜综采工作面李嘴孜矿3232(3)安装法一、李嘴孜矿3232(3)急倾斜综采工作面概况1、煤层情况该块段在东二采区内属较稳定的厚煤层,煤厚3~7.5/5.2m,黑色,弱油脂光泽,半亮~半暗型。
顶部煤体较硬,呈块状、碎块状,底部煤体较软,呈颗粒状、粉沫状,f=0.3~0.8。
煤层走向113°~131°,倾向23°~41°。
根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本块段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区,煤层倾角自东向西逐渐增大,为31°~53°。
2、顶底板情况该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粘土岩,厚度8.3m左右,深灰色,较致密,性较硬。
老顶为中细粒砂岩,厚度3.6m左右,灰白色,厚层状,性坚硬,顶板类型为Ⅱ类2级。
直接底为粘土岩,厚度3.4m左右,灰色,间夹C12煤层,呈块状,碎块状,性较软。
老底为细砂岩,厚2.2m左右,灰白色,中厚层状,性硬。
3、刷面结束后基本状况3232(3)综采工作面倾向长160米,矿方设计准备对上部120米采用综采回采工艺。
刷面结束后,工作面坡度在38°—40°,净宽6.5m,采用W钢带、金属网进行顶板支护。
W 型钢带沿工作面走向铺设,并与原先安装的钢带错开半个棚距,由于没有按原设计加打锚杆及锚索,工作面架走向钢梁,搭茬处架倾向棚,在切眼中部沿倾向布置2排顺山单体支架,分别距煤壁1900mm、2900mm。
单体支架由7号∏型钢梁和单体液压支柱组成。
顺山单体支架的形式、支设方法等与已经安装的倾斜单体支架相同。
支护如图一所示:图一、工作面支护情况示意图4、工作面待安装设备 工作面“三机”选择如下:2500200锚杆(φ×)锚索(φ×)W钢带(2800×280×5mm)金属网号铁丝编织一梁四柱倾向支架8001000老塘侧7号∏型钢梁单体液压支柱封闭老塘金属网工作面侧液压支架主要技术参数:二、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难题1.矿井条件限制,支架无法整体运输由于李嘴孜矿是斜井运输,受副井配重和井下巷道高度等运输条件限制,整体打运势必会造成设备超长超重无法入井,如何确定合理的解体方式,既方便井巷运输,又有利于井下组装,是影响施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通过上述勘查工作与大量矿井地质资料,原李咀孜煤矿于1991年12月提交了《淮南矿务局李咀孜煤矿矿井地质报告说明书》(修编)并经原淮南矿务局以煤地测字[1992]723号文批准。
原孔集煤矿于1992年5月提交了《淮南矿务局孔集煤矿矿井地质报告说明书》(修编),并经原淮南矿务局以煤地测字[1994]006号文批准。
经过近十五年来补充勘探、开采揭露,进一步系统地认识了本区煤层赋存规律、煤质变化、开采技术条件、构造特点及水文地质条件,据此对原地质报告进行评价。
一、煤层厚度及稳定性原李咀孜煤矿地质报告认为,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上石炭统太原组总厚约127 m,含煤2~3层,煤薄,极不稳定,不可采,二叠系含煤地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40余层,定名煤层34层,分A、B、C、D、E五个含煤组,其下部A、B、C三个含煤组为矿井主要开采对象,厚约400 m,含煤32层,定名24层,总厚度约24.47 m,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13层,总厚度22.93 m,其中稳定煤层两层,为C13和B9b,厚8.13 m,占可采厚度的35.46 %,较稳定煤层4层,为B4b、B7b、B8b、B11b,厚8.05 m,占可采厚度的35.1 %,不稳定煤层4层,为A1、B8a、B9a、B11a,厚5.0 m,占可采厚度的21.81 %,极不稳定煤层3层,为A2(A3)、B10、C15,厚1.75 m,占可采厚度的7.63%,含煤系数为6.32%,上部D、E组本区现有勘探资料仅见煤5~11层,仅D16、D17煤层局部达到可采厚度,其他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原孔集矿地质报告认为,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上石炭统太原组总厚110.11 m,含煤7~10层,煤层薄,极不稳定,不可采,二叠系含煤地层总厚600余米,含煤40余层,定名煤层32层,含煤系数6.42 %,自下而上分为A、B、C、D、E五个含煤组,矿井开采对象为A、B、C三个含煤组,上部D、E组因煤层薄、煤质差、不稳定,不可采。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调研标题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调研在我国的煤炭资源中,急倾斜特厚煤层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地质类型。
其倾角较大,厚度较厚,开采难度较大。
然而,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储量巨大,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
为了提高开采效率,研究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调研与研究,将就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1. 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技术的背景和现状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
首先,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倾角较大,部分达到70度以上,这给开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次,煤层的厚度较大,开采方式需要考虑到这一特点。
最后,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开采效率较低,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开采方式。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采动力学是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技术的关键之一。
通过研究煤层的变形和变化规律,可以为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地质勘探和预测技术也是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
通过对煤层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为开采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2.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技术的关键问题在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技术中,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首先,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的安全性较低,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其次,煤层的倾角会导致煤层的变形,破坏开采设备,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稳定的开采方法。
最后,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开采效率较低,需要通过技术改进来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可以尝试利用现有的开采技术,如矿山压力传递、煤层的结构控制等,来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技术和经验,如隧道工程中的开挖和支护技术,为急倾斜特厚煤层的水平分层开采提供新思路。
3.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技术的前景和应用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