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大变形隧道PPT演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02 MB
- 文档页数:15
第三章软岩隧道软岩隧道是指修建于软弱围岩中的隧道。
由于软岩具有强度低、变形大和遇水软化等特点,给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乃至衬砌结构的长期稳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在隧道勘察设计阶段,由于不易把握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应力水平,使隧道支护、衬砌的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经常不能与实际的工程条件相适应;在施工阶段,若施工方法或施工时机不当,则可能造成围岩变形失控或酿成塌方事故;软岩通常具有流变性,围岩中的应力及围岩作用给隧道结构的压力随时间而发展变化,随时间而不断增大的围岩压力对隧道结构的稳定不利。
鉴于软岩隧道工程的复杂性及软岩变形压力失控其后果的严重性,多年来工程界一直致力于软岩隧道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的研究。
本章探讨软岩的分类、软岩围岩压力、软岩隧道设计、软岩隧道施工及软岩隧道施工监控等内容。
第一节软岩分类与性质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变形的工程岩体[1]。
研究软岩不仅要重视软岩的强度特性,而且还应重视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的大小,从软岩的强度和工程力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把握软岩的相对性实质。
工程岩体是软岩隧道工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隧道开挖扰动影响范围之内的岩体,包含岩块、结构面及其空间组合特征和赋存条件;隧道工程力是指作用在隧道工程岩体上的力的总和,它可以是重力、构造残余应力、水的作用力和工程扰动力以及膨胀应力等;显著变形是指超过了隧道设计允许的变形,该变形包含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粘弹性变形,连续性变形和非连续性变形等,但以显著的塑性变形和非连续性变形为主。
软岩的软硬具有相对性,即取决于工程力与岩石强度的相互关系。
同种岩石,在较低工程力的作用下,可能表现出硬岩的变形特性,在较高工程力的作用下则可能表现为软岩的变形特性。
一、软岩的工程分类根据软岩的致软原因,可将软岩分为四类,如表3-1所示。
软岩分类表3-1程岩体,如工程中常见的泥岩等。
由于低应力软岩的显著特征是含有大量粘土矿物而具有膨胀性,故据其膨胀性大小又可分为强膨胀性软岩(自由膨胀变形>15%)、中膨胀性软岩(自由膨胀变形4%~10%)和弱膨胀性软岩(自由膨胀变形<9%)。
软岩大变形软岩大变形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就作为世界性难题被提了出来,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软岩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大难题之一。
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10个能源建设基地有8个都相继出现了软岩问题,造成多对矿井的停产建设。
每年有大量的隧洞在软弱围岩中开挖,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软岩问题愈趋严重,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以及人身安全。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强,软岩隧洞系指塑性大变形工程岩体有关的岩体工程,而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
工程软岩的定义不仅重视软岩的强度特征,而且强调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荷载的大小,强调从软岩的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把握软岩的相对性实质。
1.软岩大变形破坏特征软岩隧洞的大变形破坏特征不仅受围岩的力学性质影响,而且受隧洞所处的地应力环境和工程因素控制。
我国许多煤矿在采深不大的情况下,坑道的变形破坏并不强烈,常规支护即可维护隧洞稳定。
加大采深后,这些煤矿坑道额稳定性降低,变形破坏趋于强烈,常规支护难以维护坑道稳定,因此,软岩隧洞的变形破坏特征受多种因素控制。
一般来说,软岩隧洞的破坏具有以下特征:(1) 变形破坏方式多除一般隧洞中常见的变形破坏方式拱顶下沉、坍塌外,还有片帮和底鼓、底围隆破,隧洞表现出强烈的整体收敛和破坏。
变形破坏表现的形式既有结构面控制,又有应力控制型,尤以应力控制型为主。
(2) 变形量大拱顶下沉大于10cm,有的高达50cm,两帮挤入在20~80cm之间,底鼓非常强烈,在常规无仰拱支护的情况下,强烈的底鼓往往将整个隧洞封闭。
(3) 变形速度高软岩隧洞初期收敛速度可以达到3cm/d,即使施作了常规锚喷支护以后,软岩隧洞的收敛速度依然很高,可达2cm/d,而且其变形收敛速度降低缓慢,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其变形收敛就很大,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就将隧洞封闭。
(4) 持续时间长由于软岩具有强烈的流变性和低强度,因此,软岩隧洞开挖以后,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很长,软岩隧洞变形破坏持续很长时间,往往长达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