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中医慢慢讲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医扶正法的定义《中医扶正法,咱老百姓的健康法宝》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中医扶正法。
这可不是啥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啊,就是咱老百姓可得好好了解的健康法宝。
你说这中医扶正法,通俗点讲,那就是给咱身体加油打气,让咱身体的抵抗力变得杠杠的!就像给身体派了一群小卫士,帮咱们抵御外敌(病魔)入侵。
想象一下,咱身体就像一个大城堡,里面住着各种器官和细胞。
有时候呢,外敌(病菌、邪气啥的)会来攻打城堡。
这时候中医扶正法就出马啦!它就像给城堡加固城墙,补充兵源,让城堡更坚固,更有抵抗力。
比如说吧,你最近感觉浑身没劲儿,像只焉了的茄子。
这可能就是身体正气不足啦。
咱就可以用中医扶正法,吃点有营养的中药,或者来个针灸啥的。
嘿,你别说,过不了多久,你就感觉自己像充满电的手机,活力满满。
我有个朋友,以前老是生病,一年到头往医院跑。
后来找了个老中医,给他来了个扶正调理。
嘿,慢慢的,他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整天活蹦乱跳的,跟个猴子似的。
这就是中医扶正法的神奇之处啊!而且啊,中医扶正法可不光是对付已经生病了的人。
咱平时也能用它来保养身体,就像给汽车做保养一样。
没事儿的时候调理调理,让身体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咱老百姓过日子,不就图个身体健康嘛。
这中医扶正法就是咱的秘密武器。
它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药到病除,但它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慢慢地让咱身体越来越好。
不过啊,咱也不能完全依赖中医扶正法。
平时还是得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什么早睡早起啊,多吃蔬菜水果啊,多运动啊。
这就好比打仗,中医扶正法是咱的精锐部队,但咱自己也得做好后勤保障,才能打胜仗嘛。
所以啊,朋友们,咱可得好好认识认识这中医扶正法,让它为咱的健康保驾护航。
让咱的身体城堡固若金汤,把病魔都拒之门外!这可是咱老百姓的健康大法宝,可别小瞧咯!。
中医注意事项1. 嘿,大家可别觉得中医就是随便抓点药就完事儿了!就好比你做饭,材料一样,不同人做出来味道能一样吗?中医也是啊!咱去看中医的时候可得跟大夫好好唠唠,把自己的症状啥的都讲清楚咯,别嫌麻烦呐!你想啊,要是你不说清楚,大夫怎么能准确判断开方呢?就像厨师不知道你口味就乱做菜,能好吃吗?2. 哎呀,中医调理身体那可是个长期的事儿,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呐!这就好比跑步减肥,你跑一天就不跑了能瘦下来吗?得坚持呀!比如说喝中药,要按时按量喝,别今儿忘了明儿少了的,那样能有效果吗?坚信坚持就是胜利呀!3. 你们知道吗,中医忌口那可是很重要的呢!就好像你去参加重要活动要穿合适衣服一样。
比如说你咳嗽,让你忌辛辣,你非吃火锅,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别小瞧了忌口这事儿,这可是关乎疗效的呢,咱得听话呀,不然病怎么好得了?4. 中医的针灸推拿,那可是门技术活呀!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来两下的。
你想想,要是随便谁都能弄,那不乱套啦?所以一定要找专业的师傅呀!就如同你找理发师,也得找个靠谱的吧,不然给你剪个丑发型,你不得懊恼死呀?咱可不能在针灸推拿上马虎哟!5. 中医的养生方法,那是真的实用!但别只是听听就算了呀!好比人家告诉你一个赚钱的好法子,你不去做能赚到钱吗?比如说晚上早点睡,养成良好作息,这多简单呀,可就是有人做不到呢。
咱得把这些好法子用起来呀!6. 哎呦喂,有些人看了一次中医没效果就说中医不行,这可不对呀!这就像你种花儿,不得慢慢等它开花结果呀?哪有一下子就好的呢?中医的效果有时候是慢慢显现的呀,要有耐心呐!别轻易就放弃啦,再给它点时间嘛!7. 咱得尊重中医的传统和方法呀,不能瞎搞呀!就像你对待一件珍贵的古董,可不能乱碰乱摔吧?要按照中医的要求来,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受益呀!别把中医不当回事儿呀,它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我的观点就是:中医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要重视它的各种注意事项,好好利用中医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面向老年人爷爷奶奶们,咱们这次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可真是收获满满!讲座里啊,专家给咱们讲了好多实用的养生法子。
比如说,早上起床别急着猛地起来,先在床上坐一会儿,伸伸懒腰,就像咱隔壁的李爷爷,以前总着急起身,结果头晕了好几次,现在听了专家的,慢慢起床,身体舒服多啦!还有饮食方面,得多吃些粗粮和蔬菜。
像王奶奶之前总爱吃大鱼大肉,现在改了,经常煮点玉米、红薯,炒点青菜,身体感觉更有劲儿了。
中医专家还教咱们怎么按摩穴位来缓解疲劳。
大家现场跟着学,按按足三里、揉揉太阳穴,都觉得特别放松。
这次讲座真是让咱们学到了不少养生的好招儿,以后咱们都照着做,把身体养得棒棒的!老伙计们,咱们聚在一起听的这场中医养生讲座太有用啦!专家说,咱们老年人睡眠很重要。
得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睡前别玩手机,泡泡脚,能睡个好觉。
张大爷以前总熬夜看电视,现在改了,每天精神头都足了。
运动也不能少,可别太剧烈。
像打打太极、散散步就挺好。
赵奶奶以前不爱动,现在每天早上都去小广场跟大家一起活动活动,身子骨硬朗多了。
再说说喝水,要多喝温热的水,别等渴了才喝。
孙爷爷以前不注意,现在天天带着保温杯,按时喝水。
中医养生的法子真不错,咱们可得坚持下去,健健康康地享受晚年生活!大爷大妈们,这次中医养生讲座真是让咱们开了眼!咱们知道了心情好对身体也好。
别老为了小事生气,得开开心心的。
李大妈以前爱操心,经常着急上火,听了讲座后,学会调整心态,血压都稳定多了。
还有啊,春捂秋冻有讲究。
春天别急着减衣服,秋天也别一下穿太多。
王大爷去年秋天早早穿上厚棉袄,结果上火感冒了,今年可记住啦。
专家还提到了中药调理,不过得听医生的,不能自己乱吃。
刘奶奶之前自己买中药吃,差点吃出问题,现在可不敢乱来了。
咱们把学到的这些用到生活里,身体肯定越来越好!叔叔阿姨们,咱们一起参加的中医养生讲座收获太大啦!专家讲,老年人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脖子、膝盖这些地方。
就像咱们小区的周叔叔,以前不注意,一到冬天膝盖就疼,现在戴上护膝,好多啦。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从医入道道以医显认知自我魄力魄为肺神就是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外在的表现)就像火焰的光芒一样;力即肾力量是从肾来的像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本能的我们先天本能的问题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你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是你自己肺气足不足精神旺盛与萎靡精神是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即精神是心的神明心之神为神精神在中医里就是心肾相交的能力它的能力的外现即精神如果你心力不足肾精不足的话你就显的没有精神所以精神是我们身体层面上的一种东西胆识胆主决断的那么你有没有决断力这也是领导力的体现就是你胆气足不足并不是你说这个人把胆囊切了他就没有决断力关键是一个胆气足不足胆精的问题意志意为中医里脾的〈精〉的外观脾的肾为意脾主运化如果你的意很足你的脾精很足的话你运化的能力就强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这就是运化就是灵活就是头脑非常灵活的表现。
志也是肾是肾之神(明)如果说精神是心肾相交的能力那么意志就是人体的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肾主收藏你如果只是运化很聪明的话而你又定不住你又坚持不下来那就是意志不坚定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所以你这个人聪明与否关键在于看你的肝肾的能力学习〈内经〉使我们更多的向内在的去观察我们人身是在培养我们向内看的能力向内看很难所以自古圣贤多寂寞西方社会追求的目标是认识你自己中国社会是要天人合一天下就是人身外边的天和人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而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于至善关键看和谐度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我们懂得了人体我们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我们现在这个肉身用佛教的观点来讲实际是我们花了很多年的修行来得到的一个身体后来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行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的精品真法难得像佛经你有缘才可以听闻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只有中国才有〈内经〉让我们重新反省人生细细品味体悟人体的细微变化品味人生〈内经〉可以培养我们内在的洞察力对天地自然的感悟百姓日用而不知第一条就是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夏(长)义南(火)春(生发)仁东(化)信中(收)西(金)礼秋长夏冬(藏)智北(水)从医入道最容易人心火心在上你要是俯卧大地的话心在最上所以上为南东归属于木把西归属于金南是火北是水木和金为可承受之物可以拎着走的火和水是不可承受之物所以买东西不买南北如果水和火进入人的买卖层面就会对人类造成伤害比如说买卖军火和买卖石油现在所有的动荡都跟这两样东西有关它会对人类造成某种伤害中国是讲文化的骂人都讲究文化这个人不是个东西不是东西就是南北就是说你这个人就像水和火一样无情无义东方又意味着生发南方为生长西方为收敛北方为收藏东从字上太阳从树木中冉冉升起就是在形容逐渐上升的这个状态西观察西方等到天黑的时候鸟都知道归巢了连天地万物都知道收敛了实际上在中国买卖东西实际上在讲的是文化的层面非常文化的层面买卖什么呢要么可以生发的东西要么是可以收敛的东西买卖要么你就买朝阳企业你做的就是朝阳企业要么你做的是可以赚钱的企业南方意味着就是散就是疏步南方为火就是疏步之象类似于企业家做慈善这是你该散的该花出去的而且是不应该求任何回报的就象我们的心脏一样土为什么能化万物呢化就是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化而中央脾土就是这个过程可用《易经》乾挂的上九来解释就是见群龙无首吉就是它自成一个圆既有生发又有生长又有收敛又有收藏天地就有这个顺序天就有这个从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次序是不会变的人体也有这个次序人体也要因循这个次序去生存北京城东边是崇文门西边是宣武北边是安定门和德胜门东门是文官走的路西边是收敛肃杀之气秋后问斩风水风和水是看不见的但是它会影响你的生活你老是住西边的房子它会慢慢影响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住东边的房子住久了的话那么你每天如果都看到朝阳起来这样你每天都能保持着一中欣欣向荣的这么一种状态你就会对人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但是如果住西边的房子每天看到日暮西下这样你对人生会有一种苍凉感也会慢慢影响你的生活比如说你会比住东边的房子要晚睡一个小时要晚起一个小时北京的九个门走不同的车要求严格走崇文门的车只能是一种车出入就是酒车酒意味着生发宣武门只许走另外一种车就是刑车它是肃杀之气是按照他的气机去运行的那么在安定门和德胜门这两个北门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北方主收藏收藏就是要藏得住南方疏步做慈善到了北方就是收藏收藏基本都是你的心爱之物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是要藏的住的东西类似于我们的肾精我们肾精藏的越足我们的本钱越足我们的本钱越足我们向外散的东西就会越多可是恰恰北京开了两个北门一个安定门一个德胜门那么这两个门在两种情况下开启平常是不允许开启的开启的时候出兵打仗出征的时候开的是安定门所以我们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什么能够使用它它要出去打仗的话它首先要心神非常的有定力才可以那么什么可以使人有定力这是得胜凯旋回来的走的车的道是德胜门有出就得有进这是北方的含义藏是一定要藏的但是万不得已用的时候一定要有出有进不可以只出不进这是北方的内涵什么情况我们最安定用中医的角度来讲只有肾精足才能有定力如果你肾精不足你的定力就不够有个老板非常厉害训练员工遇事镇定自若可是如果真想练就泰山崩於前而不乱很难做到老子说有一种人能做得到就是婴儿不是婴而不懂而是婴儿的精气特别足所以说你的肾精不足你就根本做不到可做练习中医讲习能胜恐就是习惯我们恐惧不安定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内心恐惧而我们的恐惧从哪里来呢是由于肾精不足而来中医讲习惯可以战胜恐惧那么这个老板就有可能天天从那儿啪啪拍桌子员工听的久了今天他进来他拍一下把他骂一顿明天再拍一下把他骂一顿慢慢的员工就不怕了进来他就拍桌子我就不怕了这叫习能胜恐中医讲听到一点响声就害怕那就是我们的胃肾出了毛病是胃气不足和肾精不足的象所以这是安定的问题那么得胜你要想得胜的话关键的问题也是要精足不精足的话你靠什么来得胜这都是打仗要走的两个门中土属长夏开花结果的过程就叫做中央脾土在秦皇汉武时期都有一个国家很重大的一件事件就是真正伟大的帝王一定要封禅泰山为什么要封禅泰山?做为国君他要掌握的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家的生发之机所以这也是东方的含义也是为什么要封禅泰山的含义中国古代打仗都是这样因为鼓声是主生发的打仗开始一定要敲鼓敲鼓就能够振奋士气肝气上来可以往前冲该收兵的时候鸣金收兵一定是吹号收兵就是收了收敛了因为西方属金要收敛肚脐叫做神阙穴先天和后天很根本的一个地方不是人体的中部剪掉脐带以后先天的神明已经缺失了只能用灸法不可以用针刺人中才是人体的中部人体最大两条经脉的连接点督脉和任脉(奇经八脉)阴阳离绝卦阴气在下边阳气在上面阴阳离绝通过压迫人中把你这个阴阳再重新和合你的气血再重新调上来这个卦就叫否卦通过掐人中从新给他转过来的象就是泰卦这就是阴阳和合卦阴气是下降的阳气是上升的这样阴阳和合的话人体就能够清醒过来人中应该以深长宽人体的交通的能力特别强所以人中又叫寿宫和子庭智慧是肾精的外现《皇帝内经》讲什么1.顺其自然(因天之序)天的顺序就是从夏到秋从冬到春这就叫天的顺序这个顺序永远不变所以人体就要顺应这个顺序春天花开了你把它摘了到了秋天你就少收一个果2.健康长寿靠自己健康长寿不靠药不靠别的靠自己积累精气的过程靠的是吃好睡好消化吸收才能好人才能健康万恶淫为首实际上就是提倡精神文明调理好生活调理好自己3.天人合人自然法则你的内部表现是什么外边你的身体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所谓天人合人就是人一定要跟自然和谐它的和谐读越高就越接近于至善中医讲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中医讲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简单的养生实践。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中医相关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始来了解神奇的中医啦!大家知道中医都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吗?
生:不太清楚呢。
师:那好,咱们先来讲讲中医很重要的阴阳五行学说。
大家看这个图,什么是阴,什么是阳,能明白不?
生:好像有点懂,又不太确定。
师:别着急,慢慢来理解。
那五行呢,就是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有各种关系哦。
(详细讲解阴阳五行学说)
师:接下来咱们说说经络学说,大家知道经络是什么吗?
生:不太清楚呀。
师:经络就像是人体里的通道,气血通过这些通道运行。
来,看看这张经络图。
(结合图片讲解经络学说)
师:那了解了这些,大家想想,在生活中怎么运用中医知识养生呢?
生:可以根据季节来调整饮食吧。
师:对啦,非常棒!还有很多方法呢,以后慢慢给大家讲。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中医理论。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这样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点,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中医整脊调理对脊柱疼痛有何缓解作用中医整脊调理这事儿啊,对于脊柱疼痛的缓解作用那可真是有点意思!我先给您讲讲我身边的一个事儿。
我有个朋友,是个上班族,天天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前段时间,他老是跟我抱怨说后背疼得厉害,有时候脖子也僵硬得不行,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
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这是长期久坐导致的脊柱出了问题,有了脊柱疼痛的症状。
这脊柱疼痛啊,一旦找上您,那可真是不好受。
疼起来的时候,干啥都没心思,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着都觉得难受。
那中医整脊调理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中医整脊调理讲究的是一个整体观念,它不单单是针对疼痛的部位进行处理,而是从整个脊柱的结构和功能入手。
通过手法的调整,比如推、拿、按、揉等等,来改善脊柱的错位、侧弯等问题。
就拿推拿来说吧,中医师傅的那双巧手就像是有魔法一样。
他们知道在哪个穴位上用力,哪个地方要轻轻揉动。
有时候力度大一点,能让您感觉好像是被一股力量打通了经脉;有时候轻轻的揉动,又像是春风拂过,让紧张的肌肉慢慢放松下来。
还有按摩,那更是一种细致入微的调理。
师傅会沿着脊柱两侧的经络,一点点地按压,寻找那些有结节、有疼痛的地方。
每一个按压的动作都蕴含着精准和力度的把握,就像是在跟身体里的“小怪兽”作战,把那些导致疼痛的因素一个个消灭掉。
中医整脊调理还注重矫正脊柱的生理曲度。
您想想,脊柱就像是一座大楼的框架,如果框架歪了,那整座楼能稳固吗?通过特定的手法和牵引,把脊柱调整到正常的位置,让它重新支撑起身体的重量,这样就能减轻疼痛啦。
再比如说,中药的热敷也是中医整脊调理的一个好帮手。
用温热的中药包敷在疼痛的部位,热气渗透进去,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天里突然被温暖的阳光包围,疼痛也会慢慢减轻。
我那朋友尝试了中医整脊调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那叫一个明显。
一开始他还有点怀疑,觉得这能管用吗?但是几次下来,他跟我说,后背的疼痛明显减轻了,脖子也能活动自如了。
现在他工作起来精神头都足了,再也不整天愁眉苦脸的。
前言一、童年的回忆(上)二、童年的回忆(中)三、童年的回忆(下)四、太爷教我学阴阳五、太爷教我学诊脉(上)六、太爷教我学诊脉(中)七、太爷教我学诊脉(下)八、太爷教我学望诊九、太爷教我学五行十、太爷带我上临床(上)十一、太爷带我上临床(中) 十二、太爷带我上临床(下) 十三、太爷的逝世十四、少年的中医感悟十五、中医路之探索篇十六、中医路之社会调查篇十七、中医路之静悟篇十八、中医路之见习篇十九、中医路之中药篇二十、中医路之实习篇(上) 二十一、中医路之实习篇(下) 二十二、中医路之彷徨篇二十三、中医路之游历篇二十四、中医路之下海篇二十五、中医路之创业篇二十六、中医路之成长篇二十七、中医路之伤痛篇二十八、中医路之提高篇二十九、中医路之太极篇(上) 三十、中医路之太极篇(下) 三十一、中医路之感悟篇三十二、中医路之挑战篇三十三、中医路之亮剑篇(上) 三十四、中医路之亮剑篇(下)2009年秋天,一个病号开着小轿车过来就诊,进门后看了看我,笑着说:“这么年轻的中医,水平能咋样?你看看我有啥病?”很多病人都认为中医应该是年迈的老者,因为我年轻,测试我诊疗水平的事情时有发生……我看了看病人,头发稀稀拉拉的,头皮油光可见,眼圈发暗……我没有切脉,只是看了他几秒钟,然后告诉他,“你平时经常头昏、心情烦躁、腰部酸痛……”病人吃惊地看着我,问我是如何知道的。
我笑了笑,“你的脸上、头上不是写着吗?”接下来是诊脉、开药……每天我都在为病人切脉、望诊、解释病情、辨证用药,这些知识是太爷从小教给我的,从我幼年开始,他用他的方式,为我走上中医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将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中医,他老人家付出了晚年全部的心血,在临终前仍不忘告诫我行医的准则……在中医的路上能够走到今天,我要感谢的是太爷他老人家,还有系统传授我中医知识的大学老师、教给我草药知识的药农朋友以及开启我中医感悟之门的世外高人,更应该感谢我的亲人朋友及那些信任我的病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今天我抽出时间完成这篇传记式的中医入门讲述,既是我多年的心愿,也是对朋友们的感谢。
儿童中医保健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儿童中医保健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超有趣的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呢。
我呀,有个小表弟,他老是生病。
一会儿咳嗽,一会儿流鼻涕,可把姨妈愁坏了。
有一次我去他家,看到他无精打采地躺在沙发上,小脸蜡黄蜡黄的,像个焉了的小黄瓜。
我就想啊,要是有什么办法能让他身体棒棒的就好了。
这时候呀,我就想到了中医保健。
中医可神奇啦,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
你们看啊,中医里说我们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宇宙呢。
身体里的各个器官就像宇宙里的星星、月亮和太阳,它们都有自己的作用,而且相互关联着。
比如说,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小发动机,不停地给身体的各个地方输送能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给汽车提供动力一样。
那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中医保健有好多简单又好玩的方法。
先说说吃的吧。
我们可不能像个小馋猫一样,只爱吃那些垃圾食品。
像薯片、辣条之类的,虽然吃起来很过瘾,可是对我们的身体就像小恶魔一样,会搞破坏呢。
中医就提倡我们吃一些养生的食物。
比如说,小米粥。
小米啊,就像是身体的小卫士,它能让我们的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我奶奶就经常说,“一天一碗小米粥,不用医生开药方。
”这就说明小米粥对我们身体有多好啦。
还有山药,它滑溜溜的,就像一个小滑梯。
山药对我们的肺和肾可好了呢。
吃了它,就好像给我们的肺和肾注入了一股清泉,让它们能更好地工作。
再说说睡觉这件大事。
我知道有些小朋友啊,就像个小夜猫子,晚上不愿意睡觉。
这可不行哦。
中医里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像手机在充电一样。
如果晚上不睡觉,就像手机一直不充电,慢慢地电池就会坏掉啦。
我们应该像小太阳一样,早睡早起。
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甜甜的童话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身体在悄悄地进行自我修复呢。
我问过我爸爸,他说晚上是身体里的各个器官休息和排毒的时候。
如果我们不睡觉,那些毒素就会像小怪兽一样在我们身体里捣乱。
还有运动呢。
我们可不能整天懒洋洋地坐在那里,像个小土豆一样。
JT叔叔之《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少阴提纲(2)少阴病程发展:从形而上的世界具象化到肉身那我们来看一下三之十六条啊,这条是从《黄帝内经.热论》抄来的:【桂3-16/宋.伤寒例13】尺寸俱沉细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
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它说:如果一个人寸、关、尺三部的脉啊,都比平常更细、更沉,那是少阴得病了。
少阴病一旦形成,这个人的心脏跟肾脏的功能就会开始急遽地减退。
通常这个人,你要说他血压掉下来也对──当然少阴病也有血压很高的啦,真武汤证就可以血压很高──但是,意思上同学要认得,心肾功能一弱,这脉就会这样细细沉沉的、没力没力的,变成一小条了。
当然,肾阳虚的人,也有人是尺脉浮起来一大片的,那也可以是少阴病。
尺脉浮,多半是少阴病;很多人感冒没好透,拖着拖着,一两个星期之中,尺脉一天比一天浮。
就算不是感冒,只是在家常之中,也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比如说小黄助教有一次上虚火,尺脉浮,一吃真武汤,尺脉就下去了,虚火也退了。
并不是一定要用到封髓丹或是知蘖丸的。
那它说,通常是拖到第五第六天──我们知道照《内经》的讲法,感冒是一天传一关──因为少阴经有连到肾、有连到肺、有连到舌根,所以少阴受邪,就会口干舌燥,人会发渴,这些东西大概知道一下,张仲景后面的条文讲得更仔细。
那么,三之二十二条:【桂3-22/宋无】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黄连四两黄芩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他介绍了少阴病的总方,“总方”是什么意思呢?刚刚有讲到说,少阴病的调性,以基础来讲是肾阳不够,可是以结果来讲会造成心阴不够。
这个方,它的路数,彷佛是在说一个人“肾阳虚、加上心阴虚在烧” 的时候要用什么方;也就是这个方,想要一招包一路啦!把少阴整个可能状况都包在这个方子,当然在临床上可能不会这么好用;可是,我们要明白他讲的这个道理:他就说,“脉沉细而数”,沉细是少阴的脉;而“数”,跳得特别快,就是心阴虚了,在上火了,阴虚火旺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脚后跟干裂中医怎么治?导语:现在我们的皮肤问题种类很多,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生活压力也比较大,我们的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讲一下脚上的一些现在我们的皮肤问题种类很多,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生活压力也比较大,我们的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讲一下脚上的一些皮肤病,比如脚后跟干裂这类病症的出现。
有些朋友想要采取中医慢慢调理,根治,今天我也就中医的调理跟大家介绍一下。
皮肤皲裂是一种发生于秋冬季节的常见皮肤病,其症状是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增厚,并裂隙顺皮纹方向开裂,大家需要慎重对待。
1、草本植物精华提取,恢复逛街润滑皮肤。
2、洗手、洗脚、洗脸时,要尽量少用肥皂或药皂,因为皮肤表面的油脂是保护皮肤的,油脂洗涤得太彻底,皮肤就容易干燥及开裂。
可用温和的洗面奶或洗手液;3、洗手后要立即擦干,并涂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的维生素e霜等;4、注意饮食营养。
维生素a有促进上皮生长、保护皮肤、防止皲裂的作用,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豆类、绿叶蔬菜、牛奶等,还应适当多吃脂肪类、糖类含量丰富的食物,可使皮脂腺分泌量增加,减少皮肤干燥及皲裂;5、寒冷天气尽量少接触水,预防冬季皮肤皲裂问题。
中医辨病: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风寒血燥、肌肤失润所致,治疗主要是养血、润肤、除燥。
某些皮肤病如慢性湿疹、手足癣、掌跖解化症以及冻疮等均可导致出现脚跟干裂,采用中药外治常常有效。
一般我们比较常见一些是中药方剂,很多朋友感觉不是很方便。
不知道大家通过上面的详细的,科学的分析后,对于中医治疗脚部皮肤病的了解如何。
其实,对于皮肤病,只要不是急性的皮肤过敏,。
正统中医慢慢讲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中医,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
中间尝试着写过部分伤寒笔记,但终因“其辞涩,其理晦”,一部分内容无法和没有学过中医的同志交流。
中华民族能够繁衍数千年而不倒,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中医的兴盛发达。
西学东渐后,中医日趋衰落,以致于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曾有一段是否要废除中医的讨论,最后还是因为施今墨先生治好了汪精卫岳母娘的疟疾才得以保留。
现在,国家虽然鼓励加强中医研究,但似乎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中医院一般都治不好病几乎是老百姓的普遍共识,为了寻求自身的生存空间,中医不得不走上了所谓“中西结合”的路子,最终,在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疾病观照系统下,中医生们完全无法以纯中医的视野来治疗疾病,中医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越来越失去其科学的属性。
临床疗效不佳,不得不转投西药,是当前中医面临的最大问题。
小人不才,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越来越感知中医的美妙,经常自己和家人生病时,施以经方,往往能有效果。
“己有所得,不与人享”,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一点关于中医的心得整理出来。
由于所学有限,加之缺乏明师指点,更难有大量的临床经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肯请有兴趣的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中医的世界观中医和中国一切上古文明一样,特别早熟,特别抽象。
她对人体结构的观察、对自然界动植物性味的把握,准确且妙不可言。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之后的千百年来,除了极个别古代如孙思邈、张景岳、陈修圆、尤在泾、柯韵伯、黄元御、郑钦安,近代如曹颖甫、张锡纯、岳美中、胡希恕、李阳波、刘渡舟等人外,就几乎再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古人在人体脏腑结构、经络分布和药物药性等关键问题上的认识方法。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上讲,这些认识成果,是中国古人在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世界各民族,在任何时期,都需要和疾病作斗争,且都不乏有智虑精微的人,为什么独独在中国的上古时期,就有了这样伟大的发现,而且,如果不是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发现,估计这样的发现就永远都发现不了了。
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和上古中医世界的分析方法正好是背离的,前者是从精确分析到模糊结论的过程,而后者恰恰相反,走的是一条模糊观照到精确结论的路子。
中医的世界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天人合一”。
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中,对“天人合一”的观点,往往一笔带过,而且会打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标签。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唯物主义的,但绝对不是“朴素”的,而是包含着无穷无尽永恒真理的,就如同“万有引力”、“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一样的公理。
把“天人合一”的道理想清楚了,弄透彻了,中医研究才有起点。
天的最大的特征在于运动。
所谓“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就是讲天的运动。
天的这个运动,造成了整个地球世界阴阳的此消彼长。
如果没有天的这个运动,地球要么处于永恒的夏天,要么处于永恒的冬天,就不可能有生命出现。
天不仅在运动,而且是有规律的运动,冬春夏秋,周而复始,就是这种规律最集中的反应。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属性,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使命,四季不会紊乱,不会错施,不会倒行。
天的运动不仅有规律,而且有层次,年有年的规律,季有季的规律,日有日的规律,年有四季、日有昼夜。
古人把天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总结成一句话,叫做“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中医把她叫做“神机”。
人在地球上生长繁衍,必然要受地球环境和规律的支配。
一句话,天是怎么样,人就会是怎么样。
天靠四季昼夜的运动来调节温度,人靠五脏的生发、收纳、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来平衡阴阳。
天的运动,产生四季,四季的运动,产生了六种天气状况:风、寒、暑、湿、燥、火,也就是中医里的“六气”。
这六种天气状态,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冬春之交,风盛不已;长夏之间,暑湿弥漫;转入秋凉,燥气四溢。
虽然冬天也会刮风,秋天也会下雨,但是冬天的风和春天的风、长夏的雨和秋天的雨,给人感觉是不一样的,春风的感觉是一种缓缓的、疏泄的感觉,见到春风,人往往是有户外踏青的冲动的,但冬风就不一样,冬风刮起来是一种沉闷的感觉,不柔和,估计没有人听到呼呼的冬风而想出门旅行的。
长夏的雨,下了之后,空气湿润,经久难干,而秋雨则不同,秋雨绵绵之后,很快就像没有下过一样,一下子就天朗气清了。
这都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中医发现了这个规律,并把总结成“六气”。
天的六气按照每年的时间顺序,从每年的大寒之日起,到第二年的小寒之终日,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四个节气。
初之气,从1月22日至3月21日,名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从3月22日至5月21日,名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从5月22日至7月21日,名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从7月22日至9月21日,名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从9月22日至11月21日,名为阳明燥金;六之气,从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名为太阳寒水。
这六气运行变化,不管是哪一年,都是固定不变的。
天有什么,人就有什么。
天有六气,人也就有六气。
六气中的厥阴、太阴、少阴、少阳、阳明、太阳,也叫做三阴三阳,构成了中医认识人体的理论基础,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以这三阴三阳六经辩证为结构论述的。
那么六气是如何与人体相对应的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还要明确另外一个概念,即“阴阳不以数推以象”。
就是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如果用数来表示,则没有穷尽,这也就是数学理论所说的“永远找不到最大的数。
”由于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中国古人特别聪明,发现了这个规律,《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实际上就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个大规律,有兴趣学易的同志应该知道,阴阳变动都是到三为止的。
既然事物运动变化时有一定的规律,那么运动的结果也就必然有一定的“象”,这个象,就是水、木、火、土、金五行。
那么也就是说,不光是天人合一,实际上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合一”的,因为万物万物的运动规律是统一的,运动结果也是统一的。
这个观念最完整的表述记录在《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论》中,写的很美。
岐伯告诉黄帝说:“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色为赤,在音为徵(音只),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音曰),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气;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悲。
悲伤肺,喜胜悲;燥伤皮毛,热胜燥;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吟,在变动为慄,在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骨,湿胜寒;咸伤骨,甘胜咸。
”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完整地将天地万物的对应关系、统一关系表达了出来,那就是,东方对应于风、对应于木、对应于肝、对应于酸、对应于筋、对应于目;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依次类推。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前面讲六气的时候曾说,天有六气,而这里却只有五行,区别在于六气中有两个“火”,所谓“五行各一、唯火有二,五行定位,火分君相”。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天之六气,在地便化为五行,六气当中的风,在地化为木;六气当中的寒,在地化为水;六气当中的燥,在地化为金;六气当中的湿,在地化为土;六气当中暑和火,在地都化为火。
请同志们注意,为什么火会对应暑火二气呢?这个问题呀,实在是中医领域中的一个大眼目。
以后,我也会慢慢地解释,这里先提出来,少阴君火,主心和肾,在人体属于离坎立极、南北相对的对宫关系,这个君火,象帝王一样,一般也没什么事情做,她的功能发挥,完全依赖于相火的收敛和燃播。
相火属于胆和三焦,以后讲经络循行、气血升降的时候我再详细地讲。
有了这个天人合一的对应关系,有了这个万事万物的对应关系,中医处方用药就有了基础。
天生万物以养人,其中,有些物品得天地阴阳不偏之造化,主补阴阳不偏之平人,比如水稻、小麦,没有病的人,每天都要吃这些东西,如果哪天一个人觉得水稻、小麦不好吃了,估计他也就生病了。
而另一些物品得天地阴阳之多寡,形成独特的阴阳偏性,以疗阴阳失衡之病人,这便成了药。
比如附子这个药,它长期生活在大山背阳的山脚下,经年见不到阳光,形成了这位药独特的辛、温、大热的药物品性,中医就用附子来大补人体的阳。
六气的运行有时间规律,五行的运行同样有时间规律。
因为六气和五行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所谓“在天为气,在地为行”。
这句话的主语,实际上季节,因为地球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季节的变化。
五行的正确的循行顺序不是人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而应该是水、木、火、土、金。
我们将五色、五味、五音、五窍先抽象出来,再按照上面阴阳应象论中的话排列一下,可能会看得更明白:北方属于寒,属于水、属于冬天,属于肾;东方属于风、属于木,属于春天,属于肝;南方属于火(在气有暑火二气)、属于火、属于夏天,属于心;中央属于湿,属于土,属于长夏,属于脾;西方属于燥,属于金,属于秋天,属于肺。
这个排列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实际上就是一个时间规律。
冬春夏秋,四时不移;寒风火燥,六气不变;水木火金,四象有常;肾、肝、心、肺,输布有节。
而推动万事万物以时间为轴线的运动的原动力就是阴阳的盈亏消长。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可以讲一讲五行的生克关系。
我看了很多书,讲五行生克一般都是要人去背的。
实际上,知道了“时间规律”以后,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很容易理解了。
水为什么生木,因为水是冬天,冬天之后且只有冬天之后是春天;春天,在天为风,在地为木,所以水生木。
木生火,也一样的,春天之后且只有春天之后是夏天,夏天在天为火,在地为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有点复杂,因为火分君相,回头看看六气的排列顺序,少阴君火之后是少阳相火,少阳相火之后才是太阴湿土,那么这就明白了,是相火所对应的火生土,君火只是在那里起“照明灯”的作用,她本身是不用做事的。
土生金,也是一样的,长夏之后是秋天,从7月22日至9月21日,这一段是长夏,长夏结束到11月21日是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