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分简单共熔系统相图的绘制
- 格式:docx
- 大小:165.68 KB
- 文档页数:4
物化实验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
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
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点和水平段。
30%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
4. 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延长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
5. 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
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段。
由于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熔点温度和环境温度、样品相变热的多少、保温加热炉的保温性能和样品的数量均有关系,所以样品的步冷曲线是不一样的。
对于纯金属和低共熔金属来说只有一个熔点,所以只出现平台。
而对于合金来说,先有一种金属析出,然后2种再同时析出,所以会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平台。
6. 有一失去标签的Sn-Bi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答:可以通过热分析法来确定其组成。
首先通过热分析法绘制Sn-Bi的二组分相图,然后再绘制该合金样品的步冷曲线,与Sn-Bi的二组分相图对照即可得出该合金的组成。
实验四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目的要求】1. 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组分金属相图。
2. 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3. 学会金属相图实验数据的采集,步冷曲线的绘制、相图曲线的绘制。
【实验原理】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两种金属混合物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平滑的步冷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的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消,步冷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体系的相变温度。
利用步冷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步冷曲线及相图如图2-5-1所示。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转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
见图2-5-2。
遇此情况,可延长dc线与ab线相交,交点e即为转折点。
图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图2 有过冷现象时的步冷曲线【仪器试剂】电脑1台;立式加热炉1台;保温炉1台;调压器1台;镍铬-镍硅热电偶1副;不锈钢样品管6个。
Sn(C.P.);Bi(C.P.);石蜡油;【实验步骤】1. 样品配制用台称分别称取纯Sn、纯Bi各100g,另配制含锡20%、42%、60%、80%的铋锡混合物各100g,分别置于不锈钢样品管中,在样品中加入少量石蜡油。
2. 绘制步冷曲线(1) 将热电偶及测量仪器如图3连接好。
(2) 将盛放样品的不锈钢管放入加热炉内加热(控制炉温不超过400℃)。
一、实验目的1.掌握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的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固液平衡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主要实验器材和药品1、仪器:KWL-II金属相图(步冷曲线)实验装置、微电脑控制器、不锈钢套管、硬质玻璃样品管、托盘天平、坩埚钳2、试剂:纯锡(AR)、纯铋(AR)、石墨粉、液体石蜡三、实验原理压力对凝聚系统影响很小,因此通常讨论其相平衡时不考虑压力的影响,故根据相律,二组分凝聚系统最多有温度和组成两个独立变量,其相图为温度组成图。
较为简单的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瓦溶成固体混合物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 Ni系统;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 Cd 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 Sn或Bi- Sn系统。
研究凝聚系统相平衡,绘制其相图常采用溶解度法和热分析法。
溶解度法是指在确定的温度下,直接测定固液两相平衡时溶液的浓度,然后依据测得的温度和溶解度数据绘制成相图。
此法适用于常温F易测定组成的系统,如水盐系统。
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则是观察被研究系统温度变化与相变化的关系,这是绘制金属相图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系统加热熔融,然后使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每隔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物系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步冷曲线(又称为冷却曲线)。
根据步冷曲线可以判断体系有无相变的发生。
当体系内没有相变时,步冷曲线是连续变化的;当体系内有相变发生时,步冷曲线上将会出现转折点或水平部分。
这是因为相变时的热效应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发生了变化。
因此,由步冷曲线的斜率变化可以确定体系的相变点温度。
测定不同组分的步冷曲线,找出对应的相变温度,即可绘制相图。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组分简单共熔合⾦相图绘制⼀、实验⽬的1.掌握步冷曲线法测绘⼆组分⾦属的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法。
2、了解固液平衡相图的特点,进⼀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主要实验器材和药品1、仪器:KWL-II⾦属相图(步冷曲线)实验装置、微电脑控制器、不锈钢套管、硬质玻璃样品管、托盘天平、坩埚钳2、试剂:纯锡(AR)、纯铋(AR)、⽯墨粉、液体⽯蜡三、实验原理压⼒对凝聚系统影响很⼩,因此通常讨论其相平衡时不考虑压⼒的影响,故根据相律,⼆组分凝聚系统最多有温度和组成两个独⽴变量,其相图为温度组成图。
较为简单的组分⾦属相图主要有三种:⼀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溶成固体混合物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 Ni系统;另⼀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 Cd 系统;还有⼀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 Sn或Bi- Sn系统。
研究凝聚系统相平衡,绘制其相图常采⽤溶解度法和热分析法。
溶解度法是指在确定的温度下,直接测定固液两相平衡时溶液的浓度,然后依据测得的温度和溶解度数据绘制成相图。
此法适⽤于常温F易测定组成的系统,如⽔盐系统。
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则是观察被研究系统温度变化与相变化的关系,这是绘制⾦属相图最常⽤和最基本的实验⽅法。
它是利⽤⾦属及合⾦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来得到⾦属或合⾦中相转变温度的⽅法。
其原理是将系统加热熔融,然后使其缓慢⽽均匀地冷却,每隔定时间记录⼀次温度,物系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步冷曲线(⼜称为冷却曲线)。
根据步冷曲线可以判断体系有⽆相变的发⽣。
当体系内没有相变时,步冷曲线是连续变化的;当体系内有相变发⽣时,步冷曲线上将会出现转折点或⽔平部分。
这是因为相变时的热效应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发⽣了变化。
因此,由步冷曲线的斜率变化可以确定体系的相变点温度。
测定不同组分的步冷曲线,找出对应的相变温度,即可绘制相图。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2019年5月18日实验名称:二元合金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一)学习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基本原理(二)加深对相变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二、实验原理热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绘制相图方法。
由于一切相变过程都伴随着热的吸收或放出,因此将系统均匀加热或冷却时,若不发生相变,则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T-t 曲线是光滑的,即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当系统发生相变化时,其T-t曲线就会出现转折点或平台,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会发生突跃。
把这种温度随时间变化的T-t曲线称为步冷曲线。
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或平台对应的温度就是开始发生相变化的温度。
根据多个组成不同的二组分系统的步冷曲线即可绘制出相图。
图2.9.1(b)就是一种常见的二组分简单低共熔物系的相图。
所谓简单低共熔物系是指两种不同物质在固态互不相溶(即彼此不生成固溶体),这两种物质也不生成化合物。
Pb-Sn二元凝聚物系相图就属于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系相图。
对于纯物质而言,当把它冷却到凝固点时,其步冷曲线上会出现一个水平段。
二组分液态混合物系的凝固过程并不是在一个温度点上完成的。
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某个纯固体组分的析出,溶液的组成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它的凝固点(即二相平衡温度)也会发生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由于凝固过程是放热的,即系统在对外放热的同时也会得到部分热量的补充,所以其温度降低速度会明显放慢,其步冷曲线上会出现一个拐点。
步冷曲线上的拐点与相图中的点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因为待绘制的相图是平衡状态图,故实验过程中被测系统需时时处于或接近于平衡状态。
所以在系统冷却时,冷却速度应足够缓慢。
冷却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环境状况前后一致,不要搅拌,也不要晃动温度探头或样品管。
(2)实验过程中,待测样品的实际组成应与标签一致。
如果实验过程中样品未混合均匀或部分样品发生了氧化,则实验结果就误差越大。
(3)测得的温度值必须能真正反映系统的温度。
二组分简单共熔系统平衡相图二组分简单共熔系统平衡相图周韬摘要:本实验测定了Sn-Zn二组分简单共熔系统的平衡相图。
关键词:共熔体系; 1前言沈王庆、覃松、陈功在测定Sn-Pb二组分共熔相图时①利用热电偶和步冷曲线测定不同比例混合物的熔点,将实验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绘制出了平衡相图。
由于Pb有毒性,所以本次实验改测Sn-Zn二组分的共熔曲线。
热电偶数据用无纸记录仪通过电脑记录,最后的数据运用origin进行处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文献值能够较好的符合。
2 实验部分 2.1原理一般,由于热分析法中的步冷曲线法仪器简单易得、操作简单以及结果准确等优点,二组分金属共熔系统相图的绘制都采用此种办法进行数据测定。
两种金属混合熔化,在进行缓慢冷却的过程中,混合组分没有相变时,温度连续下降,冷却的温度-时间曲线(步冷曲线)为一条光滑的曲线;当组分发生相变时,发出相变热,补偿了一部分的热量散失,所以连续下降的步冷曲线出现一个转折点或者一段平台。
而二组分的金属混合物一般会产生两个相变点,所以步冷曲线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步冷曲线:将不同含量的混合物的相变点都画到一个坐标图上,即为这两种金属的相图。
图1两组分金属步冷曲线图2二组分金属简单共熔相图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步冷曲线常常出现过冷现象。
过冷现象是一种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状态,结晶时,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在通过外界摩擦等作用下会迅速凝固,并使温度回升,表现在步冷曲线上便是一个V字形。
出现过冷现象是,只需要将转折后的曲线延长与转折出现之前的曲线相交,交点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2.2实验方法 2.2.1主要仪器及药品仪器镍铬-镍硅热电偶1支;盛合金的硬质玻璃管7只;高温管式电炉2只(加热炉、冷却炉);调压器(2kw)1只;二元合金相图计算机测试系统1套。
试剂锌、锡、铋(AR);石墨粉。
2.2.2实验方法①如图所示安装仪器并接好电路图3有过冷现象的步冷曲线图4步冷曲线测定装置图1 调压器;2 UJ-36电位差计;3 热电偶;4小瓷管; 5硬质玻璃管;6 金属混合物;7 加热炉(冷却炉);②校正热电偶以及制作步冷曲线。
实验九二元合金相图的绘制【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使我们加深对相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和掌握绘制相图的方法。
采用法热分析法绘制步冷曲线,从而绘制铋跟铬共熔体的简单低共熔相图;测定了铋跟铬共熔体系中的低共熔点时的成分组成及低共熔温度。
实验结果表明,铋跟铬共熔体系中的低共熔点时,铋的含量为56%,低共熔温度为148.6℃。
结果说明,实验方法正确,结果较为理想,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前言】相图是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多相平衡体系中有哪些相、各相的成分如何,不同相的相对量是多少,以及它们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变化的关系图。
对蒸气压较小的二组分凝聚体系,常以温度—组成图来描述。
热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绘制相图方法。
由于一切相变过程都伴随着热的吸收或放出,因此将系统均匀加热或冷却时,若不发生相变,则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T-t曲线是光滑的,即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当系统发生相变化时,其T-t曲线就会出现转折点或平台,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会发生突跃。
把这种温度随时间变化的T-t曲线称为步冷曲线。
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或平台对应的温度就是开始发生相变化的温度。
根据多个组成不同的二组分系统的步冷曲线即可绘制出相图。
下图就是一种常见的二组分简单低共熔物系的相图。
所谓简单低共熔物系是指两种不同物质在固态互不相溶(即彼此不生成固溶体),这两种物质也不生成化合物。
铋-铬二元凝聚物系相图就属于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系相图。
对于纯物质而言,当把它冷却到凝固点时,其步冷曲线上会出现一个水平段,这是由于在定压力下,根据相律系统的自由度f与组分数C、相数P的关系以表示为:f=C−P+1故一定压力下当纯物质处于固液两相平衡时,C=1,P=2,自由度f=0,所以温度恒定不变,其步冷曲线上会出现一个平台((即水平段)。
上图中的曲线0.0就是x B=0.0时即纯A的步冷曲线;曲线1.0是x B=1.0时即纯B的步冷曲线。
在开始凝固之前和完全凝固以后,系统中只有一种纯液体或只有一种纯固体。
实验七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Cd~Bi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1 实验目的及要求:1)应用步冷曲线的方法绘制Cd~Bi二组分体系的相图。
2)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2 实验原理:…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多相平衡体系中有哪些相、各相的成分如何,不同相的相对量是多少,以及它们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变化的关系图,叫相图。
绘制相图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叫热分析法。
在定压下把体系从高温逐渐冷却,作温度对时间变化曲线,即步冷曲线。
体系若有相变,必然伴随有热效应,即在其步冷曲线中会出现转折点。
从步冷曲线有无转折点就可以知道有无相变。
测定一系列组成不同样品的步冷曲线,从步冷曲线上找出各相应体系发生相变的温度,就可绘制出被测体系的相图,如图Ⅱ一6一l所示。
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如①⑤所示,从高温冷却,开始降温很快,口6线的斜率决定于体系的散热程度。
冷到A的熔点时,固体A开始析出,体系出现两相平衡(溶液和固体A),此时温度维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bc的水平段,直到其中液相全部消失,温度才下降。
混合物步冷曲线(如②、④)与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如①、⑤)不同。
如②起始温度下降很快(如a′b′段),冷却到b′点的温度时,开始有固体析出,这时体系呈两相,因为液相的成分不断改变,所以其平衡温度也不断改变。
由于凝固热的不断放出,其温度下降较慢,曲线的斜率较小(b′c′段)。
到了低共熔点温度后,体系出现三相,温度不再改变,步冷曲线又出现水平段c′d′,直到液相完全凝固后,温度又迅速下降。
曲线⑧表示其组成恰为最低共熔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图形与纯物相似,但它的水平段是三相平衡。
用步冷曲线绘制相图是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成分,在对应的纵轴标出开始出现相变(即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相图。
3 仪器与药品:加热电炉1只,热电偶(铜一康铜)1根,不锈纲试管8只,控温测定装置1台,计算机1台,镉(化学纯),铋(化学纯)。
思考题答案差热分析1差热分析技术与简单热分析法有何异同?前者分析的内容更丰富,设备为DSC,TGA等分析仪;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
后者内容单一,设备简单(见大学物化实验教程);2(2)升温速率的影响和选择升温速率不仅影响峰温的位置,而且影响峰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说,在较快的升温速率下峰面积变大,峰变尖锐。
但是快的升温速率使试样分解偏离平衡条件的程度也大,因而易使基线漂移。
更主要的可能导致相邻两个峰重叠,分辨力下降。
较慢的升温速率,基线漂移小,使体系接近平衡条件,得到宽而浅的峰,也能使相邻两峰更好地分离,因而分辨力高。
但测定时间长,需要仪器的灵敏度高。
一般情况下选择8度·min-1~12度·min-1为宜。
(3)试样的预处理及用量试样用量大,易使相邻两峰重叠,降低了分辨力。
一般尽可能减少用量,最多大至毫克。
样品的颗粒度在100目~200目左右,颗粒小可以改善导热条件,但太细可能会破坏样品的结晶度。
对易分解产生气体的样品,颗粒应大一些。
参比物的颗粒、装填情况及紧密程度应与试样一致,以减少基线的漂移。
3不同,因为参比物有热稳定性,而试样无,性质不一样,所以不同燃烧热1.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
环境;外筒水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存在热消耗。
采取措施(1)量热计上方加盖,减少对流;(2)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皆镀成镜面,减少热辐射2答案参见网络收藏夹中物化思考题答案的网页3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那几方面考虑?1、把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圆片时,压得太紧,点火时不易全部燃烧;压得太松,样品容易脱落;要压得恰到好处。
2、将压片制成的样品放在干净的滤纸上,小心除掉有污染和易脱落部分,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混入污染物、称重后脱落、造成称重误差;3、安装热量计时,插入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上的测温探头,注意既不要和氧弹接触,又不要和内筒壁接触,使导线从盖孔中出来,接触了对测温造成误差;4、测量初期、主期、末期,温度的观测和记录准确度;5、停止实验后,从热量计中取出氧弹,取下氧弹盖,氧弹中如有烟黑或未燃尽的试样残余,试验失败,应重做.如果残留了不易观测到的试样残留物、而又把它当作没有残留完全充分燃烧处理数据,势必造成较大误差;6、数据处理中,用雷诺法校正温差,观测燃烧前后的一系列水温和时间的观测值误差,造成校正曲线的不准确;从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室温这一段时间△t1内,由环境辐射和搅拌引进的能量所造成的升温,故应予扣除。
实验四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 掌握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JX-3DA型金属相图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测绘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 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的凝固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或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下图所示的形状。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常用调压变压器或设置一定的保温功率控制电炉的冷却速度为6-8℃/min,因为小心控制冷却速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
遇此情况,可延长dc线与ab线相交,交点e即为转折点温度。
三、仪器药品JX-3DA型金属相图测试仪1套;天平。
Sn(化学纯);Bi(化学纯);石墨粉;硅油四、实验步骤1. 样品配制用感量0.1g台称分别配制含铋0%,10%、30%、58%、70%、80%、90%和100%的铋锡混合物各100g分别置于对应的坩埚中,并在样品上方各覆盖一层石墨粉。
插入对应编号的热电偶(为改善导热性能应在热电偶套管内加些硅油)。
2. 测绘步冷曲线图3 JX-3DA型金属相图测试仪(1)按图3连接好各部件。
打开电源开关,预热10min。
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用热分析法测绘锡-铋二元合金相图。
2.了解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与有关测量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绘制相图常用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来判断系统中是否发生了相变化。
将金属溶解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步冷曲线。
若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的过程中无相变,得到的是平滑的冷却线,若在冷却的过程中有相变发生,那么因相变热的释放与散失的热量有所抵偿,步冷曲线将出现转折点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时间(a)纯物质(b)混合物(c)低共熔混合物图1 典型步冷曲线对于简单的低共熔二元合金体系,具有图1所示的三种形状的步冷曲线。
由这些步冷曲线即可绘出合金相图。
如果用记录仪连续记录体系逐步冷却温度,则记录纸上所得的曲线就是步冷曲线。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体系的冷却速度必须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Sn—Bi合金相图还不属简单低共熔类型,当含Sn 81%以上即出现固熔体。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和材料:金属相图实验炉(图2),微电脑温度控制仪,铂电阻,玻璃试管,坩埚,台天平。
药品:纯锡(CR)、纯铋(CR),石墨。
四、实验步骤:1.配制样品用感量为0.1g的托盘天平分别配制含铋量为30%、58%、80%的锡铋混合物各100g,另外称纯铋100g、纯锡100g,分别放入五个样品试管中。
2.通电前准备①首先接好炉体电源线、控制器电源、铂电阻插头、信号线插头、接地线。
图2 金属相图实验炉接线图②将装好药品的样品管插入铂电阻,然后放入炉体。
③设置控制器拨码开关:由于炉丝在断电后热惯性作用,将会使炉温上冲100℃—160℃(冬天低夏天高)。
因此设置拨码开关数值应考虑到这一点。
例如:要求样品升温为350℃,夏天设置值为170℃。
当炉温加热至170℃时加热灯灭,炉丝断电,由于热惯性使温度上冲至350℃后,实验炉自动开始降温。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化学实验(P )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二组分简单共熔系统相图的绘制 实验类型: 物性测试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目的】
1. 用热分析法测绘Zn-Sn 相图。
2. 熟悉热分析法的测量原理
3. 掌握热电偶的制作、标定和测温技术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热分析法中的步冷曲线方法绘制Zn-Sn 系统的固-液平衡相图。
将系统加热熔融成一均匀液相,然后使其缓慢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冷却曲线或步冷曲线。
当熔融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下降,得到一条光滑的冷却曲线,如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则因放出相变热,使热损失有所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点或水平线段。
转折点或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对于简单共熔合金系统,具有下列形状的冷却曲线[图a(a)],由这些冷却曲线,即可绘出合金相图[图a(b)]。
在冷却过程中,常出现过冷现象,步冷曲线在转折处出现起伏[图a(c)]。
遇此情况可延长FE 交曲线BD 于点,G 点即为正常的转折点。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系统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系统的冷却速度必须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图a 步冷曲线(a )、对应相图(b )及有过冷现象出现的步冷曲线(c )
【试剂与仪器】
仪器 镍铬-镍硅热电偶1支;UJ-36电位差计1台;小保温瓶1只;盛合金的硬质玻璃管7只;高
温管式电炉2只(加热炉、冷却炉);调压器(2KW )1只; 坩埚钳1把;二元合金相图计算机测试系统1套。
试剂 锡、锌、铋(均为AR );石墨粉。
【实验步骤】
1. 热电偶的制作:取一段长约0.6m 的镍铬丝,用小瓷管穿好,再取两段各长0.5m 的镍硅丝,制作热
电偶(此步骤一般已事先做好)。
2. 配置样品:在7只硬质玻璃管中配制各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金属混合物:100%Bi ;100%Sn ;100%Zn ;
45%Sn+55%Zn ;75%Sn+25%Zn ;91.2%Sn+8.8%Zn ;95%Sn+5%Zn 。
为了防止金属高温氧化,表面放置石墨粉(此步骤由实验室完成)。
3. 安装:安装仪器并接好线路。
4. 加热溶化样品,制作步冷曲线:依次测100%Zn ,100%Bi ,100%Sn ,45%Sn+55%Zn
,
75%Sn+25%Zn ,91.2%Sn+8.8%Zn ,95%Sn+5%Zn 等样品的步冷曲线。
装了样品的玻璃管放在加热炉中,接通电炉电源,调节变压器,待样品完全熔化后,再升高40~50℃,停止加热,然后把样品从加热炉里拿出放在冷却炉中。
当样品放入冷却炉后,开始用UJ-36电位差计测定热电偶在冷却过程中的热电势,每20s 读取一次,连续读至热电势不随时间变化后又开始下降之后2min 左右即可停止。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以热电势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所有步冷曲线。
见附页1~9。
2. 绘制热电偶温度校正曲线
(1)以100%Zn 与100%Bi 进行校正
组成 100%Zn 100%Bi 熔点/℃ 419.58 271.3 电势/V
15.84
9.46
图1 100%Zn 与100%Bi 热电偶温度校正曲线
(2)以100%Sn 与100%Bi 进行校正
组成 100%Bi 100%Sn 熔点/℃ 271.3 231.9
电势/V
10.2
8.6
图2 100%Sn 与100%Bi 热电偶温度校正曲线3. 通过校正曲线计算不同组分样品的转折点与水平阶段温度
(1)100%Zn 与100%Bi 温度校正(相图左半部分)
表1 不同组分样品转折点与水平阶段温度(X Zn :100%~8.8%)
装
订
线
转折点电势/V 15.84 13.36 10.55 —水平阶段电势/V — 6.81 6.73 6.76
转折点温度/℃419.58 361.92 296.61 —
水平阶段温度/℃—209.69 207.84 208.53
(2)100%Sn与100%Bi温度校正(相图右半部分)
表2 不同组分样品转折点与水平阶段温度(X Zn:0~8.8%)
组成100%Sn 5%Zn+95%Sn 8.8%Zn+91.2%Sn 转折点电势/V 8.6 8.0 —
水平阶段电势/V —7.2 7.2
转折点温度/℃231.9 217.08 —
水平阶段温度/℃—197.38 197.38
4.根据表1、表2数据绘制Zn-Sn二组分共熔系统合金相图
水平阶段平均温度为(209.69+207.84+208.53+197.38+197.38)℃/ 5 = 204.16℃
图3 Zn-Sn二组分合金相图
5.Zn-Sn二元系统低共熔混合物的组成为8.8%Zn+91.2%Sn
最低共熔温度为204.16℃,与文献值200℃的相对误差为
e =| 204.16-200 | / 200 = 2.1%
【分析与讨论】
1.误差分析
实验得到的Zn-Sn二组分合金相图基本符合我们的实验结果,温度上存在一些误差,可能原因为:(1)根据步冷曲线得到的转折点与水平阶段的位置可能存在偏差,影响了相变温度的选择。
(2)将样品加热后拿到空气中的瞬间降温速度过快,导致步冷曲线平衡状态不明显。
(3)样品长期使用后可能发生部分氧化,组分存在误差。
(4)过冷现象的存在对实验结果的计算产生较大误差。
2.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样品冷却速度过快:
可以通过将冷却炉进行加热,使冷却炉的温度提高,即可使冷却速度下降。
但注意冷却炉温度不应高于所测样品相变的最低温度,本实验选择150℃即可。
(2)样品加热时间较长:
在测定一样品时,可以选择转折点温度由高到低进行加热测量,这样样品冷却时,可将另一待测样品放入加热炉内预热,以便节约时间,但要注意加热炉应关闭,停止加热,同时预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温度过高发生氧化。
(3)有关风扇的利用
在使用风扇加速降温时,过早开启容易造成过快冷却,这样做出的图不易找到冷却平台。
应该在曲线走平后再开启。
当走平后的曲线稍微往下走后,可取出在大气环境下降温,这样内外温差增大,降温速度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