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教育目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特殊教育课件康复训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1.2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或班级的学生,特别是需要康复训练的学生。
1.3 教学环境需要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配备必要的康复训练设备和辅助工具。
1.4 教学时间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章:评估学生需求2.1 目的了解学生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2.2 方法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家长和教师沟通,评估学生的康复需求。
2.3 评估内容学生的身体能力、社交技能、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2.4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阶段性成果。
第三章:基本康复训练3.1 目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为后续康复训练打下基础。
3.2 训练内容3.2.1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伸展、举重等运动,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
3.2.2 平衡能力训练:通过平衡木、瑜伽等运动,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
3.2.3 协调能力训练:通过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3.3 教学方法示范、指导、协助学生完成训练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4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安全,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训练难度。
第四章:社交技能训练4.1 目的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4.2 训练内容4.2.1 眼神交流: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眼神交流,表达关注和尊重。
4.2.2 面部表情:教导学生如何运用面部表情表达情绪和感受。
4.2.3 语言表达:教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4.3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提供学生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4.4 注意事项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反应,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避免批评和压力。
第五章:生活技能训练5.1 目的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小英雄雨来》教案《小英雄雨来》教案《小英雄雨来》教案1【设计理念】本课的阅读设计,家国情怀,点燃深埋在孩子心灵的爱国火种。
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增强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小学语文教材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小英雄雨来》课件(或挂图、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设计意图]在复习中导入,学生一方面可以回顾课文整体内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把握重点,及时达到能力的迁移,很快过渡到新的教学环节。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有志不在年高。
[设计意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遵循系统设计、潜移默化、随机渗透的原则。
儿童天真活泼,生性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情境化的主题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不同认知、情感需求,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培育价值观念,并引导儿童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小英雄”的品质。
教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古希腊时期的教育、罗马共和政体时期的学校教育。
教学重点斯巴达、雅典的教育特点。
教学难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特点课堂教学创新点1.通过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分享与讨论。
2.推荐教育名著和中外教育史中涉及的教育家,在学习教育史理论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深层次了解教育。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多媒体、PPT、Tronclass;《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从片面教育和全面教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作为片面教育代表的斯巴达教育的特点,和作为全面教育代表的雅典教育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各自的利弊,并围绕当代社会的片面教育和全面教育,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总结并分析“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斯巴达的教育1.斯巴达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情况2.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教育主体:教育完全为国家控制,教育被视为国家的事业。
(2)教育目的:身体健壮的武士,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3)教育内容:以军事教育为主,具体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以及骑马、游泳、击剑等(4)教育方法:惩罚二、雅典的教育1.雅典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情况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主体: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2)教育目的: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3)教育内容:以身心和谐教育为主,具体内容除体育竞技外,还包括“三艺”——哲学、文法和修辞,也包括音乐、体操等(4)教育方法:机械背诵,广泛使用体罚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更高一些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1、小学教育方面,文字学校或文字教师已经占据统治地位,音乐教师和体操教师的地位下降。
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算,智育几乎完全挤掉了体育与美育2、中等教育方面,文法学校或文法教师取代了体育馆的位置,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文法和修辞,还包括算术和几何3、高等教育方面,以学习军事为主的士官学校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哲学和修辞学校的兴盛。
小学语文教案10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的:1.认读6个生字,理解“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一、看图谈话,提醒课题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单独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
(板书课题)二、学生自读,自主感知:1.各自轻声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精读课文,深化体会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才能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
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a、在初次见面的局部,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历,沉着不迫?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c.填空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时机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中外孩子自理、自立才能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才能: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单独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c你赞同中国父母慎重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D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四、理解主题,展开讨论: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化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学习目标] 了解影响旅游者出游的主、客观因素;掌握如何收集旅游信息、决定旅游目的地和选择旅游线路;理解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X 措施。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1.影响出游的主观因素旅游 动机 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01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动力旅游 □02偏好 不同的人可能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因而对□03旅游路线的选择也有差异2.影响出游的客观因素 (1)经济承受能力①决定因素:游客的□04经济收入和□05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
②影响结果: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06旅游时间的长短以及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
(2)闲暇时间:影响旅游目的地的□07淡季与□08旺季分布,又反过来影响旅游者的出游选择。
二、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旅游资源的□01特色。
2.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1)□02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过大→经济距离□03增加→旅游者的出游能力降低。
(2)居住地与旅游地□04相距遥远→两地□05环境差异巨大→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
3.旅游服务□06设施和条件。
三、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1.选择□01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地的知名度越高,往往表明其旅游资源的□02非凡性越突04越大。
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旅游者克服□03空间障碍的决心和可能也就□05较大的旅游地:环境差异会激发起人们的旅游愿望,不同地2.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06互补性。
区的旅游资源具有□07最小旅游时间比3.选择□(1)旅游时间比: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08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09游玩时间的比值。
(2)人们选择旅游点和旅游线路时总是追求□10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四、保障旅游安全01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1.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地的□硬件设施情况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02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带2.出游准备: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时的季节和当地的□合适的衣服及用品。
课题第一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