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__时间的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10
24时计时法练习题一、填空。
1、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上午9时是( ) 下午5时是( )凌晨2时是()晚上10时是()2、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17时是( ) 20时是( )7时是( ) 12时是( )3、填表:(互换2种计时法)12时记时法:上午9时半晚上8时夜里12时半24时记时法:14:00 23:30 6:304、一辆汽车9:10从无锡开往南京,11:30到达,途中行驶了()小时。
一列火车11:25发车,路上行驶了4小时45分,到达时刻是( )5、李明每天上午7:50到校,11:30离校;下午2:00到校,下午4:40放学。
李明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小时()分。
6、小明上写字课,从下午2点开始,40分钟一节课,应该在()下课。
7、今天的0时也是昨天的()时,也可以说是昨天夜里的()时。
二、选择。
1、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就是()开始。
A、7:00B、17:00C、19:002、从早上8时到下午5时,经过了()小时。
A、13B、3C、93、气象站从2:00起,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全天共测6次,那么第三次测量的时间是()A、10:00B、6:00C、晚上10:004、小明早上6:30离家去上学,上了4小时课,来回路上共花掉1小时,他()时到家。
A、10:30B、11:30C、12:30三、(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换)上午8时晚上9时35分凌晨4时早晨5:05 中午12:35 午夜12:0013:25 7:50 21:0814时20分6时50分23时45分三、以下各题要求用列式计算,写出过程。
1、乘汽车从兴隆去承德,上午10:45出发,中午12:25到承德,路上一共走了多长时间?2、足球比赛从16时40分开始,1小时40分后结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24时计时法》单元练习一、我会填1.把下列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或者普通计时法表示。
上午8:00 ________ 11:00 ________下午2:00 ________ 15:15 ________下午6:25 ________ 21:13 ________晚上10:00 ________ 24:00 ________凌晨3:00 ________ 23:00 ________2.算出下列经过的时间。
第六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经过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的,也有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本课内容是为了后面运用今天所学的计算经过时间方法来解决较难的计算时间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时间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时间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师:除了拨钟面,再想一想用计算的方法可以算出来呢?师:同学们好聪明啊,一学就会运用了,下面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看看你们都能通关吗?1.选一选。
3.(1)春风饭馆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3.根据下边表完成各题。
(1)两个剧场12:00以前共放映()场,12:00以后共放映()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
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集锦11篇)下面的内容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
老师的教诲像春风一样,教案是老师顺利上课不可缺少的工具。
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3大类: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
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篇1】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5.如果时段的计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难度降低,分别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段和第二天的时段,再进行相加。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篇2】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
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六大类应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计算经过的天数计算经过的天数,关键是:先确认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找到从几日到几日。
公式:经过天数=结束日期-减开始日期+1(如果跨月,要分段计算各月天数,再加起来)例1:爸爸5月3日到5月28日要出差,爸爸一共出差多少天?分析:爸爸的出差日期是从5月3日到5月28日,5月3日是开始时间,5月28日是结束时间,用公式经【过天数=结束日期-减开始日期+1】计算即可。
28-3+1=26(天)答:爸爸一共出差26天。
例2:学校7月4日放暑假,9月1日开学,暑假一共有多少天?分析:暑假是从7月4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需要分月统计,先计算7月天数,再计算8月天数,再相加。
7月:4日-31日,31-4+1=28(天)8月:31天(整月是几月就对应多少天)总天数:28+31=59(天) 答:暑假一共有59天。
例3:一个蛋糕的保质期是5天,生产日期是2021年12月4日,哪一天过期?分析:保质期1天,就在生产日期后加1天,公式【生产日期+保质期天数】。
这个蛋糕是4日生产的,保质期有5天,即4+5=9,9日是保质期的最后一天, 10日就过期了。
例4:小林家的洗衣机是2015年3月15日买的,保修期为2年,能保修到哪一年的3月15日?分析:保修期1年,就在购买年份上加1年,公式【购买年份+保修期年数】。
洗衣机是2015年购买,保修期为2年,就是2015+2=2017,所以保修到2017年的3月15日。
计算有多少个星期计算有多少个星期(关键:先算一共多少天,再用天数÷7,答案就是商)例题:一年最多多少周?分析:一周有7天,就是求一年里有多少个7天,用除法。
但是这道题没有说明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所以我们要把平年和闰年的周数分别计算出来再判断。
平年有365天,算式为:365÷7=52(周)……1(天)平年有366天,算式为:366÷7=52(周)……2(天)全年最多52周。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计算经过时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经过时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经过时间的公式: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2. 计算经过时间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的时间单位及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时钟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运行,回顾时间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公式: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部分,明确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练习计算:给出若干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公式。
(3)讨论时间单位及换算:引导学生了解时间单位有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3. 实践应用(1)情景模拟: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电影播放时间、做作业时间等。
(2)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经过时间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计算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应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家庭作息时间、上学放学时间等,计算经过时间,并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中的“情景模拟”。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重要环节。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2014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2. 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3. 24时计时法的时间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时间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24时计时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钟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一天有多少小时?如何用数字表示一天中的每个时刻?2. 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24时计时法是一种将一天24小时分为24个等份,每个等份为1小时的计时方法。
在这种计时法中,午夜0点表示为0时,中午12点表示为12时,下午1点表示为13时,晚上11点表示为23时。
3. 讲解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24时计时法采用两位数字表示时间,第一位数字表示小时,第二位数字表示分钟。
例如,上午9点30分表示为09:30,下午3点15分表示为15:15。
4. 讲解时间计算(1)小时数相加:将两个时间的小时数相加,若超过24,则减去24。
(2)分钟数相加:将两个时间的分钟数相加,若超过60,则向小时数进位。
(3)借位:当分钟数不足60时,需要从小时数借位。
5. 练习题(1)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3)计算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时间。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24时计时法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时间计算。
7. 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年、月、日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运用,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