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1.1 肺炎喘嗽(中医病证分类编码:BEZ010)的诊断标准(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肺炎喘嗽临床以气喘、咳嗽、痰鸣咯痰、发热为主要特点,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
若肢冷,脉伏或数疾无序,乃属正不敌邪,心阳虚衰的变证;若高热不退,神昏痉厥,狂躁不安,为热毒猖獗,内陷心肝的变证。
①主症:发热、咳嗽、咯痰痰鸣、气喘、鼻煽、发绀。
②次症:恶寒、鼻塞流涕、自汗、腹胀、腹痛、呕吐、便秘、拒食、神昏抽搐等。
③急性起病,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罗音。
④发病年龄为新生儿~14岁患儿。
具备肺炎喘嗽“热、咳、痰、喘”四个典型主要症状,结合起病、年龄、肺部体征及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可确诊。
1.2 肺炎喘嗽的辨证1.2.1 辨常证还是变证(1)常证:风热闭肺、风寒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两虚、痰浊壅肺;(2)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1.2.2 九大证型(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1)风寒闭肺证候特点: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喉间痰鸣,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鸣,鼻翼煽动,声高息涌,胸膈满闷,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面色红赤,烦躁不宁,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3)痰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有汗,咳嗽,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4)毒热闭肺证候特点: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澹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肺炎(肺炎喘嗽)又名肺闭喘咳、肺风痰喘。
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郁所致。
以小儿发热、咳嗽、痰多、鼻煽、气急、喘憋等为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医学上对肺炎进行了分类:分类方法的依据是病原体种类、病程和病理形态学等几方面:1、病理形态学的分类:将肺炎分成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
2、根据病原体种类:包括细菌性肺炎,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
病毒性肺炎,常见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另外还有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
3、根据病程分类:分为急性肺炎、迁延性肺炎及慢性肺炎,一般迁延性肺炎病程长达1~3月,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肺炎。
小儿肺炎有一定年龄特点,通常婴儿易患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而学龄儿由于抵抗力增强,已具有使病变局限的能力,因此主要患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一、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
病程7~10天。
症状:(一)寒战、高热。
(二)咳嗽、咳痰。
(三)胸痛。
(四)呼吸困难。
(五)其他症状。
少数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二、临证(症)护理1、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2、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
及时吸氧。
3、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4、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
三、饮食护理(1)忌辛辣油腻食物:肺炎属急性热病,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
油腻之品大多性属温热,可以生内热,湿滞为痰,不利于肺气的早日康复。
辛辣食品性质温热,易化热伤津,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犹如负薪救火,使病情加重。
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在儿科学文献中,肺系病症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指儿童因肺炎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状。
一、肺炎喘嗽的发病原因肺炎喘嗽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其次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细菌感染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
寄生虫感染则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
二、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咳嗽、喘息、呼吸急促、胸闷等。
咳嗽通常是湿性咳嗽,有时伴有痰液。
喘息通常在咳嗽之后发生,表现为呼气期呼吸困难、胸部紧迫感。
呼吸急促是肺炎喘嗽的常见症状之一,儿童出现呼吸急促时,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胸闷是指儿童在肺炎喘嗽时出现的胸部不适感。
三、肺炎喘嗽的诊断与治疗肺炎喘嗽的诊断主要依靠儿科医生的临床判断和相关的检查结果。
临床判断通常包括儿童的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X线等。
治疗肺炎喘嗽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喘嗽,应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②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喘嗽,应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③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对于儿童出现喘息、呼气困难等症状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
四、肺炎喘嗽的预防措施肺炎喘嗽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清洁;②注重个人卫生,定期洗手,避免接触有病毒、细菌等的人或物品;③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④预防性接种,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相关接种计划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五、肺炎喘嗽的注意事项儿童出现肺炎喘嗽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避免儿童暴露在不良的环境中;②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物质,如烟草、油烟等;③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3年最新的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肺炎喘嗽【概述】1.定义肺炎喘嗽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2.发病情况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最常见;⑵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婴幼儿多见;⑶一般预后良好。
年龄较小、体质差者,患病后容易反复,迁延难愈。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的虚弱患儿及感邪重者病情多重。
3.命名及历史沿革清朝以前无肺炎喘嗽之命名,但有类似肺炎喘嗽发病及症状的描述。
清代谢玉琼著《麻科活人全书》始有肺炎喘嗽这一命名。
虽然是就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所立的一个证候名称,但“肺炎喘嗽”这一病名延用至今。
【病因病机】病因1.外因:感受风邪。
2.内因: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
病机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
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
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
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温邪的侵袭,容易伤阴。
若正气不足,而致邪毒内陷,更可出现各种危急的证候,以致病情缠绵不愈。
【诊断】概括为:热、咳、喘、煽。
1.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若高热不退,则出现神昏痉厥,狂躁不安诸症。
3.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5.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由病毒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风寒风热辨痰重热重后期辨气虚阴虚辨常证与变证治疗原则初期以宣散为主,使邪从表解;中期以涤痰开闭,清热定喘为主;后期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为主;若出现变证宜清心开窍,或平肝熄风,或回阳固脱。
肺炎喘嗽一、定义: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二、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三、病因病机:病因:1.感受外邪2.他病传变病机: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
四、诊断要点:1.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
3.新生儿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症状。
4.肺部听诊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5.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6.实验室检查包括:(1)血象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引起,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鉴别等。
五、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热、咳、痰、喘是肺炎的典型症状;2.治疗原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3.证治分类:常证(1).风寒闭肺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分析:风寒之邪外袭于肺,肺失宣肃,而见诸症。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炙麻黄3 杏仁5 苏子5 荆芥5 防风5桔梗3 白前5 陈皮5 甘草3(2)风热闭肺证候:轻则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粘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重则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分析:风热犯肺,外感风寒化热而来,热盛则易发展为痰热闭肺证。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3 杏仁5 生石膏15 甘草5 金银花10连翘8 薄荷3 桑叶8 桔梗3 前胡5(3)痰热闭肺证候: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
肺炎喘嗽护理要点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喘嗽。
喘嗽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正确的护理对于肺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炎喘嗽护理的要点。
I. 病情观察在护理肺炎患者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十分重要。
特别是对于喘嗽的表现要格外关注。
护士应记录喘嗽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信息,并观察咳痰的性质(是否稀薄、是否伴有白沫等)。
这些观察结果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II. 环境调整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对于减缓患者的喘嗽症状非常重要。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粉尘以及其他刺激性气体的存在。
适当调节室内湿度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悬浮微粒,有助于缓解喘嗽。
III. 姿势调整患者的睡姿和坐姿对于减轻喘嗽症状有重要影响。
建议患者保持半坐半躺的姿势,背部略微倾斜,以便呼吸更加顺畅。
在躺卧时,使用两个枕头托起头部,以防止呼吸道阻塞。
IV. 合理饮食饮食对于肺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免疫力。
此外,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喘嗽的发作。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进一步刺激呼吸道。
V. 定期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肺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肺功能,减缓喘嗽症状。
一些适合的锻炼方式包括散步、慢跑、瑜伽等。
然而,患者在锻炼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锻炼强度和方式。
VI. 合理用药患者应合理使用医生开具的药物,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服用。
常见的治疗肺炎喘嗽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祛痰药和支气管舒张剂等。
患者应密切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依赖。
VII. 心理关怀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得到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喘嗽往往会导致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因此,家属和护士应及时与患者交流、倾听,帮助其建立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
此外,一些心理疏导技巧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也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喘嗽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麻科活人全书),该书叙述麻疹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症状时,·称为“肺炎喘嗽”。
本病全年皆有,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一般发病较急,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本病包括西医学所称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
>[病因病机]引起肺炎喘嗽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小儿寒温失调,风邪外袭而为病,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其中以风热为多见。
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则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而易为外邪所中。
肺炎喘嗽的病变主要在肺。
肺为娇脏,性喜清肃,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
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常见痰热胶结,阻塞肺络,亦有痰湿阻肺者,肺闭可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形成宣肃不行,症情加重。
.以肺为主要适应症,肺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气不足,心阳虚衰。
也可因邪热过盛,导致厥阴郁结,以致高热,动风证。
若影响脾胃升降,浊气不聚,大肠之气衰,则可出现腹胀、便秘等腑证症状。
患有严重肺炎或体质虚弱的孩子,病后往往无法康复。
比如身体虚损,卫弱,可引起长期不规则发热,或寒热交换,自汗;津液不足者可出现发热,尤其是夜间,手足灼热,盗汗,夜不寐等症状。
[临床诊断]1.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病情严重时,痰壅气逆,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
3.初生儿患本病时,常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可无上述典型证候。
4.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哕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5.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喘嗽是肺炎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肺炎喘嗽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机以及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
在肺炎喘嗽的辨证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滞痰热型特点:咳喘声重,痰黄稠,呼吸急促,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化痰。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2.寒湿痰饮型特点:喘声低微,气短,痰白稀,腹胀,恶寒,舌苔白滑,脉濡。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化痰。
方剂:四逆汤加减。
3.肺热痰饮型特点:咳嗽剧烈,喘促气粗,痰多黄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则:清热利咽,化痰消肿。
方剂:黄芩清瘟汤加减。
4.肺脾两虚型特点:咳嗽气喘,痰少粘稀,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治则:益气健脾,补肺化痰。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合理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以显著改善症状和加速康复。
常用中药包括:1.橘红:能疏散肺气,化痰止咳,适用于气滞痰热型。
2.苍术:具有温中散寒,化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痰饮型。
3.黄芩: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适用于肺热痰饮型。
4.泽泻:利水渗湿,适用于湿盛痰滞型。
5.生半夏:能化痰平喘,适用于痰饮内阻型。
除了上述药物外,医生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方剂的组成,使其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三、养生建议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养生的重要性。
一些养生的建议可以帮助加速康复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1.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等,以增加免疫力。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保持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3.合理运动: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4.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在寒冷的天气里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
肺炎喘嗽
一、定义: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三、病因病机:
病因:
1.感受外邪
2.他病传变
病机: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
四、诊断要点:
1.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
3.新生儿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症状。
4.肺部听诊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5.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6.实验室检查包括:(1)血象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引起,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鉴别等。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热、咳、痰、喘是肺炎的典型症状;
2.治疗原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3.证治分类:
常证
(1).风寒闭肺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分析:风寒之邪外袭于肺,肺失宣肃,而见诸症。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华盖散加减
炙麻黄3 杏仁5 苏子5 荆芥5 防风5
桔梗3 白前5 陈皮5 甘草3
(2)风热闭肺
证候:轻则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粘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重则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分析:风热犯肺,外感风寒化热而来,热盛则易发展为痰热闭肺证。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3 杏仁5 生石膏15 甘草5 金银花10
连翘8 薄荷3 桑叶8 桔梗3 前胡5
(3)痰热闭肺
证候: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
分析:痰热俱盛,郁闭于肺,发为诸症。
甚者肺气闭塞,致气滞血瘀,而见口唇紫绀,闷乱烦躁诸症。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麻黄3 杏仁5 前胡5 生石膏15
黄芩8 甘草5 苏子5 桑白皮10
葶苈子5 细茶5
(4)热毒闭肺
证候: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全无,鼻孔干燥如烟煤。
此型易生变证如心阳虚衰或邪陷厥阴。
分析:热炽肺气闭郁,热毒耗灼津液机时见诸症。
热毒重者则发生变症。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炙麻黄3 杏仁5 生甘草5 黄连3 黄芩8
桅子8 生石膏15 知母8 枳壳5
(5)阴虚肺热
证候: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分析:病程迁延,阴津耗伤,肺热减而未清者。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12 麦冬8 玉竹12 天花粉10 桑白皮10
扁豆10 甘草5 炙冬花5
(6)肺脾气虚
证候: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分析:肺炎恢复期,或体质素弱的患儿,肺脾气虚。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5 茯苓10 炒白术10 炙甘草8
五味子5 百部8 橘红5
变证
(1)心阳虚衰
证候:骤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或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或神萎淡漠,右胁下痞块并渐增大,舌质略紫,苔薄白,脉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分析:病重或体弱患儿,邪盛正虚,邪毒损伤心阳,肺闭气郁导致则血滞而脉疑团
闭阻。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人参10 附子5 煅龙骨15 煅牡蛎15
白芍10 甘草5
(2)邪陷厥阴
证候: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分析:邪热炽盛,内陷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而致。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羚羊角粉5 钩藤10 茯神10 白芍10
生地10 甘草5 黄连5 黄芩8
桅子8 郁金5
高热神昏抽搐者可服: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