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
2.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夏季气温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
2.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资料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夏季气温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观看视频《哈尔滨∙冰雪奇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雕节12月23日预开园,2021年正式开园,凭借着哈尔滨冰雪时节的优势,推出了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的魅力,娱乐项目众多,每年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参观。
师:雪乡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1)在图中写出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
(2)A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有_________。
(3)B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为________等。
(4)D地区农业生产以_______业为主。
生:(可能答案)答案提示:(1)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 旱地;小麦、玉米等(3) 水田;水稻(4) 畜牧业(板书)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板书)一、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师:读课本P24图6-1找出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板书)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置范围:包括东北地区位于中国______。
主要位于_____带(温度带)。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省生:(可能答案)东北;中温带;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板书)2.东北地区相对位置师:在P14图5—25,找出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行政中心。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知识点一、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1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亿人左右。
二、地形地貌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平原和长白山、长白山脉以及松花江、黑龙江、辽河、鸭绿江等众多河流的交汇处,地形地貌极为复杂。
其中长白山和长白山脉是区内最高的山脉,海拔最高可达2691.3米。
三、气候特点东北地区地处亚洲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受到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以及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中国唯一一个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地区。
其中,黑龙江省主要是寒温带季风气候,吉林省和辽宁省则是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资源特点1.农业资源: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稻米等作物。
2.矿产资源: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黄金等矿产资源。
3.林业资源: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接近40%以上,是重要的林产品出产区。
五、经济发展东北三省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地区之一,拥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六、文化特色东北地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特色。
其中,黑龙江省的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是中国少数民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吉林省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是盛产汉字的地方,辽宁省则是 " 三国 " 文化和辽宁文化的发源地。
七、旅游资源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迹、湖泊草原等独特风貌,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之一。
其中,长白山、亚布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鸭绿江、沈阳故宫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八、总结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经济发展优势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是中国重要的区域之一。
未来,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东北三省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知识要点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二、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③土地贫瘠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⑤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③④2.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第二大平原B.地势坦荡平阔C.黑土面积广大D.沼泽湿地较多3.东北三省指的是()A.黑龙江、吉林、辽宁B.黑龙江、内蒙古、辽宁C.吉林、辽宁、河北D.内蒙古、吉林、辽宁4. “龙江熟,天下足”,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冬寒漫长②雨热同期③水源充足④沃野千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中俄两国的界河是()A.松花江B.黑龙江C.图门江D.鸭绿江6.以下词语不是形容东北三省的是()A.“林海雪原”B.“白山黑水”C.“北大仓” D.“天府之国”7.黑龙江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下列关于黑龙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山环水绕、平原居中B.兴安山地是我国著名的木材生产基地C.三江平原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D.“北大荒”与蒙古国相邻8.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分别指的是()A.长白山、黑龙江B.大、小兴安岭、松花江C.长白山、鸭绿江D.太行山、乌苏里江9.人们根据土壤颜色常把东北平原称为()A.紫土地B.黄土地C.黑土地D.红土地10.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A.四季如春B.全年高温多雨C.冬冷干燥,夏热多雨D.全年干燥少雨1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B.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C.南北大约跨10度D.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12.历时2个多月的第3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幕,影响哈尔滨比长春、沈阳的雪期时间长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影响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二、填空题13.吉林省是以________族为主的省区.14.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本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________.15.我们生活的城市﹣﹣大庆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享受石油资源带给我们的富足和繁荣时,我们作为这座城市未来的主人,应该义不容辞地为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请结合大庆市的资源、环境、历史等情况,谈谈你的想法.________三、综合题16.材料:中央政府制定了重要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一)一、教学目标(二)1、知识与技能:(三)(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四)(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五)2、过程与方法:(六)(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七)(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八)(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九)(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十一)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十二)二、教学重难点(十三)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十四)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十五)三、教学准备(十六)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十七)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十八)四、教法、学法(十九)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二十)五、教学过程(二十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新课讲解:(二十二)问题导学: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二、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
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
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
东北地区(东北三省)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自北向南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濒临黄海和渤海。
2.地形与河流山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中俄)鸭绿江图们江(中朝)沃野千里——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气候:气候冷湿。
原因--(1)纬度高,靠近冬季风源地所以冷;(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湿。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降水集中夏季,冬季多降雪。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农业1.主要粮食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
2.东北地区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有利条件:自然条件(1)地势平坦(2)土壤肥沃(3)雨热同期;人文条件(1)地广人稀(2)农业科技水平高(或机械化水平高)。
不利条件:(1)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2)春秋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
3.存在的环境问题:(1)湿地面积锐减,(2)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措施:(1)停止开荒,(2)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如建立三江自然保护区。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工业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煤碳、电力、建材、森林等重工业。
3.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1)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2)便利的交通—京哈铁路、哈大铁路、大连港。
4.东北重工业基地发展滞后的原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增加科学技术投入(3)治理环境污染(4)走经济多样化道路(5)更新设备等。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和海陆位置、相邻的国家和省区等(相对位置),简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重点和难点)2.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总结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形特征的基本方法。
(重点)3.阅读气温和降水等图文资料,分析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重点)二、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等材料,自制幻灯片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问: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一个地理区域的景观吗?学生答:东北地区教师:这些图片呈现的景观与当地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讲授新课:地理位置学生观看多媒体投影图和问题,读图回答:(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3)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处于什么样位置。
学生看后,讨论交流展示(略)教师学生总结:1、地理范围:黑、吉、辽即“东北三省”。
2、地理位置: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利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学生先说,教师再总结如下: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参照教材P25阅读)认识中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与我们在世界地理中所学到的方法是一致的。
例如,我们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时,首先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初步认识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然后读“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确认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并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内部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相对位置;接着读“东北地区地形分布”,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地形区等,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进而整体把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知识要点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二、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③土地贫瘠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⑤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③④2.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第二大平原B.地势坦荡平阔C,黑土面积广大D,沼泽湿地较多3.东北三省指的是()A.黑龙江、吉林、辽宁B,黑龙江、内蒙古、辽宁C,吉林、辽宁、河北D,内蒙古、吉林、辽宁4.〃龙江熟,天下足〃,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冬寒漫长②雨热同期③水源充足④沃野千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中俄两国的界河是()A.松花江B.黑龙江C.图门江D.鸭绿江6 .以下词语不是形容东北三省的是() A. ”林海雪原〃B. “白山黑水〃IC. 〃北大仓〃 D. 〃天府之国〃7.黑龙江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下列关于黑龙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山环水绕、平原居中B.兴安山地是我国著名的木材生产基地C.三江平原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D.“北大荒〃与蒙古国相邻8.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分别指的是()A.长白山、黑龙江B.大、小兴安岭、松花江C.长白山、鸭绿江D.太行山、乌苏里江9.人们根据土壤颜色常把东北平原称为()A.紫土地B.黄土地C.黑土D,红土地10.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A.四季如春B.全年高温多雨C.冬冷干燥,夏热多D.全年干燥少雨1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B.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C.南北大约跨10度D.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12.历时2个多月的第3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幕,影响哈尔滨比长春、沈阳的雪期时间长的主要因素是()IMA.纬度位置B.地形影响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二、填空题13.吉林省是以族为主的省区.14.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族,本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15.我们生活的城市- -大庆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享受石油资源带给我们的富足和繁荣时,我们作为这座城市未来的主人,应该义不容辞地为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请结合大庆市的资源、环境、历史等情况,谈谈你的想法.三、综合题16.材料:中央政府制定了重要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识点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
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
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六)课堂检测
1、东北平原主要由、和三个平原组成。
2、东北地区属于气候,冬季,夏季。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A、漠河
B、哈尔滨
C、长春
D、大连
4、辽宁省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和朝鲜海峡
B、渤海和黄海
C、黄海和朝鲜海鲜
D、渤海和东海
5、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A、辽河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黑龙江
6、长白山东南部降水多是因为()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参考答案: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寒冷漫长、温暖短促,A B D C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