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
- 格式:ppt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40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由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三个省份组成,有时也会将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包括在内。
这一地区东临日本海,北接俄罗斯,东北与朝鲜隔江相望,西南与河北省毗邻,西北则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鲜明特点,这里是中国主要的温带森林和草原分布区之一。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温暖湿润,春秋两季过渡较快。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尤其是玉米和大豆的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形上,东北地区主要由山地、平原和盆地组成。
长白山脉横亘在吉林省东南部,是这一地区的最高点,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和吉林之间,是中国著名的黑土地带,土壤肥沃,适宜农耕。
辽河平原则位于辽宁省,同样是农业发达地区。
此外,东北地区河流众多,主要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辽河等,这些河流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重要资源。
东北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各种金属矿藏。
自然环境造就了东北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生活着多种野生动植物,包括东北虎、梅花鹿、丹顶鹤等珍稀物种。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关于东北的描述
1. 地理位置:东北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北端的地区之一。
它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面临着渤海和黄海。
2. 气候条件:东北地区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冬季的气温常常低于零度,会有大量的降雪。
3. 自然资源:东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盛产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
此外,东北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4. 经济发展:东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发达的重工业和制造业。
它在钢铁、机械、化工、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5. 文化特色:东北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东北人民以豪爽、热情、好客而闻名。
东北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二人转、秧歌等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6. 旅游资源:东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长白山、大兴安岭、松花江等自然景观,以及沈阳故宫、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人文景点。
总的来说,东北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区。
它在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旅游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掌握认识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课前预习】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东北地区包括省、省、省;邻国:、;邻省:南连省,西接,与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1、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状的三带:外围是江、江、图们江和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和,内部则是广阔的。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平原由平原、平原、平原组成。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阅读P25“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了解学习方法并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温度带);东北地区包括省、省、省;邻国:、;邻省:南连省,西接,与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1)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日本:国,(交通运输方式)便利,有利于“”型经济的发展。
中国:中国位于亚洲,太平洋,兼备,有利于从、两方面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贸易。
蒙古:是国,没有海运,不利于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东北平原纬度较,热量,雨季,降水较,适合耐寒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生长期长,一年熟。
海南岛纬度较,位于带,热量,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降水,农作物生长期短,一年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水热条件介于东北平原与海南岛之间,农作物可一年熟。
(3)结合上述分析,结合图6-2,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地处东北亚的位置,地位十分重要。
地理分区一.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一.位置范围1.海陆位置: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西以南,长白山以西以北,南至渤海。
2.经纬位置:二.自然条件1.地形:西部为高原,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周围山地环绕。
2.气候:①.名称:温带季风气候②.特征: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与夏季,雨热同期。
3.水文:河网密布,流量较小,有结冰期,冬季断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4.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严寒带针叶林(少量草原草甸)5.土壤: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多)6.整体性三.社会经济1.农业1)农产品: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甜菜、三河马、三河牛。
2)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3)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4)农业发展的条件a)优势条件:东北部和中部平原广阔,适宜大规模机械生产;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地广人稀,开发晚。
交通方便。
b)限制条件:热量条件不足。
熟制仅为一年一熟5)成果:平原地区,三江、松嫩平原商品粮基地;山地地区,大小兴安岭,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珍贵药材产区辽东半岛丘陵,我国最大柞茧产区辽南,苹果产区西部高原,放牧牧业区2.工业1)部门:重工业、能源工业2)条件:①煤、铁、石油资源丰富;②交通便捷,水路、铁路交通发达;③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基础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④区域内高校众多,人才充足;⑤市场广阔。
3)类型:原料导向型4)工业地带:东北老工业基地。
3.城市:4.人口:约占全国的9.04%5.交通:京哈线、沈大线、滨绥线。
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识点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