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九电解质溶液
- 格式:ppt
- 大小:4.48 MB
- 文档页数:170
热点题型排查练
题型十三 表格实验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南京高三调研)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夹持装置省略),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2.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5.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6.(2015·泰州二模)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7.下表中a 、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二、不定项选择题
8.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0.下图装置用于气体的干燥、收集和尾气吸收,其中X 、Y 、Z 对应都正确的是( )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一、明确任务一轮复习基本是按知识模块与课本的章节顺次综合,梳理知识环节、构建知识网络,而二轮复习那么是根据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所以二轮复习节奏更快、强度更高。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
二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育同学综合敏捷运用知识的学科技能。
解题的过程中,留意提高速度及精确性。
做到既要“对”,又要“快”。
二、详细建议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练题的同时留意归纳总结,比如有机推断专题,钢铁的腐蚀、离子反应等专题。
同时,训练答题的精确性、规范性,提高解题速度,多整理易错点、失分点,并进行强化练习。
信息题那么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专题训练、归纳总结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技能立意”,更加着重技能和素养的考查。
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
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根据题型和知识点分类专题练习。
以北京高考题为例,7道选择题中,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或者金属的防护和腐蚀)、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试验题是常考题目,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专题进行练习。
练习时,留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题目“反刍”知识,以知识指导题目。
2、限时训练、综合训练(1)限时训练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北京卷7道,考试时10-15分钟内完成比较合适,建议同学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惫,做题效率下降。
(2)综合训练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训练。
以北京卷为例,7道Ⅰ卷选择题,4道Ⅱ卷题,限时45分钟完成。
45分钟时间虽然焦灼,但不能给得太多时间。
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题速度;②提高阅读、审题技能;③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电解质溶液精品教考案(含13真题及名校质检题)【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二、命题趋向电解质溶液部分内容与旧大纲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删除了“了解非电解质的概念”,增加了“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降低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要求层次,对pH、盐的水解的知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将原化学计算中的“pH的简单计算”放在这部分的要求之中。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等知识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简答题。
题目的考查点基于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并与其他部分知识(如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等)联系。
【知识归纳】(一)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①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CO2、NH3等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导电的物质不是其本身;③难溶的盐(BaSO4等)虽然水溶液不能导电,但是在融化时能导电,也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1)强电解质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根据电解质浓度计算出来。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
如25℃时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
[考纲要求] 1.理解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含义。
5.理解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2)常温下,11.2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3)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4)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5)标准状况下,2.24L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二、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g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2)标准标况下,18g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3)常温常压下,92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三、记“组成”,突破“物质组成”陷阱题组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常温常压下,32g18O2中含有2N A个氧原子()(2)17g—OH与17g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 A()(3)相同质量的N2O4与NO2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4)m g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m28N A()(5)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 A()(6)30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 A()四、审“要求”,突破“离子数目”判断陷阱一审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二审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三审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c(H+)=0.1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mol·L-1的Ba(OH)2溶液,c(OH-)=0.1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电解质溶液[考纲要求] 1.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并能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4.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说明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5.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运用溶度积常数(K sp)进行简单计算。
考点一溶液中的“三大”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对比“四个”表格,正确理解影响因素(1)外界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CH3COOH CH3COO-+H+ΔH>0体系变化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 c(H+) 导电能力K a 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弱不变加入少量冰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强不变通入HCl(g) 向左增大增大增强不变加NaOH(s) 向右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加入镁粉向右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强增大加CH3COONa(s) 向左减小减小增强不变(2)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H2O H++OH-ΔH>0体系变化条件平衡移动方向K w水的电离程度c(OH-) c(H+)酸向左不变减小减小增大碱向左不变减小增大减小可水解Na2CO3向右不变增大增大减小的盐 NH 4Cl 向右 不变 增大 减小 增大 温度升温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降温向左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其他:如加入Na向右不变增大增大减小(3)外界条件对FeCl 3溶液水解平衡的影响 Fe 3++3H 2OFe(OH)3+3H +ΔH >0体系变化 条件平衡移动方向 n (H +)pH 水解程度 现象 升温 向右 增多 减小 增大 颜色变深 通HCl 向左 增多 减小 减小 颜色变浅 加H 2O 向右 增多 增大 增大 颜色变浅 加FeCl 3固体 向右 增多 减小 减小 颜色变深 加NaHCO 3向右减小增大增大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4)外界条件对AgCl 溶解平衡的影响 AgCl(s)Ag +(aq)+Cl -(aq) ΔH >0 体系变化 条件平衡移动方向 平衡后c (Ag +)平衡后c (Cl -)K sp升高温度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水稀释 向右 不变 不变 不变 加入少量AgNO 3 向左 增大 减小 不变 通入HCl 向左 减小 增大 不变 通入H 2S向右减小增大不变[易错易混辨析](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考纲要求] 1.知道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方法。
3.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改进简单的实验方案。
4.能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或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
5.能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点一评价型实验题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4.常见的量气装置——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5.有毒气体的处理装置题组一物质制备、反应性质探究型1.(2015·福建理综,25)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探究(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
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K 39 Ca 40 Mn 55 Fe 56 I 127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D.节约用电用水【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有关判断【名师点晴】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O B.Mg2+的结构示意图: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8C.硫化钠的电子式: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O,A错误;B、Mg2+的质子数是12,核外电子之和是质量数,因此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表示为188数是10,则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可表示为;B 正确;C 、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电子式为Na +S Na +2 ,C 错误;D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 3,D 错误。
答案选B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用语正误判断【名师点晴】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方程式和各种模型等,需要学生熟练记住并能灵活应用。
易错点是电子式的书写,注意分清楚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 .NH 4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 .Fe 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 .Al 2O 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的判断【名师点晴】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专题十 电解质溶液1.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H 2O 的电子式为H+[··O ······H]- B .4℃时,纯水的pH =7C .D 162O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D .273 K 、101 kPa ,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d (气态)>d (液态)>d (固态) 解析:A 项,H 2O 的电子式为H ··O ······H ;B 项,4℃时纯水的pH 大于7;C 项,D 162O 中,质量数之和为20,质子数之和为10,故C 正确;D 项,273 K 、101 kPa 时无气态水。
答案:C2.冰醋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的水量变化的下列各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冰醋酸为纯醋酸,没有水作溶剂,难以电离出氢离子。
随着水的加入,在极性试剂作用下:CH 3COOHH ++CH 3COO -。
H +浓度不断增加,稀释到一定程度,成为醋酸的水溶液,则随水的增加,溶液体积变大,虽然电离程度也增加,但以体积增大的因素占主要地位,所以溶液中H +的浓度逐渐减小。
答案:C3.常温下,用0.100 0 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CH 3COOH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①所示溶液中:c (CH 3COO -)+c (OH -)=c (CH 3COOH)+c (H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 (Na +)=c (CH 3COOH)+c (CH 3COO -) C .点③所示溶液中:c (Na +)>c (OH -)>c (CH 3COO -)>c (H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 (CH 3COOH)>c (CH 3COO -)>c (H +)>c (Na +)>c (OH -)解析:A 项,点①反应后溶液是CH 3COONa 与CH 3COOH 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物,CH 3COOH 电离程度大于CH 3COO -的水解程度,故c (Na +)>c (CH 3COOH);由电荷守恒可知:c (CH 3COO -)+c (OH-)=c (Na +)+c (H +),所以c (CH 3COO -)+c (OH -)>c (CH 3COOH)+c (H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45分钟 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2·重庆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不变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2.(2012·上海高考)常温下a mol·L-1CH3COOH稀溶液和b mol·L-1K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若c(OH-)>c(H+),a=bB.若c(K+)>c(CH3COO-),a>bC.若c(OH-)=c(H+),a>bD.若c(K+)<c(CH3COO-),a<b3.(2012·威海调研)在T ℃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 10-b mol·L-1,已知a+b=12。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 ℃),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 )A.1B.4C.5D.64.(2012·天津高考)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B.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C.含1 mol KOH的溶液与1 mol C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K+)=c(HCO3-)D.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c(CH3COO-)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