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第4节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4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知识点: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性质、最简二次根式、 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运算、分母有理化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会求实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2.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化简简单的二次根式,能根据指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将二次根式化简;3.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能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进行简单的分母有理化。
教学重难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有关试题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2.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有关习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3.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求值(有关问题在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选择题和中档解答题中出现的较多)。
教学过程:1、知识要点:考点1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若)0(2≥=a a x ,则x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a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当0≥a 时,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注意:1、非负数是指正数或0,常见的非负数有:(1)绝对值:0≥a ;(2)实数的平方:02≥a ;(3) 算术平方根:)0(0≥≥a a 。
2、如果a 、b 、 c 是实数,且满足02=++c b a , 则有0=a,0=b ,0=c考点2 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1、二次根式: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二次根式a 定义中的“a ≥0”是定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以省略,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在具体问题中,一旦出现了二次根式a ,就意味着a ≥0,这通常作为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来应用;被开方数a 既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如:3、ab (ab ≥0)、3+x (x ≥-3)都是二次根式.2、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3、同类二次根式:①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②二次根式的性质: )0()(2≥=a a a ⎩⎨⎧<-≥==)0()0(||2a a a a a a )0;0(≥≥⋅=b a b a ab )0;0(>≥=b a ba b a 考点3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 二次根式相乘,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3、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开方及二次根式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开方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而二次根式则是指包含开方的代数式。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掌握开方及二次根式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开方及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来看看开方的定义。
对于一个非负实数a,如果实数b满足b 的平方等于a,即b²=a,那么b就是a的平方根,记作√a,其中√符号称为根号。
如果a是一个负数,那么它的平方根定义为复数,可以表示为±√(-a),其中±表示取正负号。
开方的运算可以用来求解方程、计算距离等实际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
在代数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二次根式,即含有开方的代数式。
如√2、√3等都属于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通常可以简化,使其形式更加简洁。
简化二次根式的方法是利用数的乘法性质,将开方中的被开方数进行因式分解,找到一个完全平方数因子,然后将其提出开方符号。
对于√12,可以找到一个完全平方数的因子4,即√12=√(4*3)=2√3。
这样就化简成了更加简洁的形式。
在进行运算时,需要注意开方及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
首先是同底数相乘的运算法则,即√a*√b=√(a*b),这条规则适用于任意实数a、b。
其次是开方的乘法公式,即√a±√b=√(a±2√(a*b)±√b),这个公式在计算开方时经常会用到。
如果要进行开方的除法运算,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将被开方数分解成较小的因子,然后进行化简。
运用这些运算规则,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开方及二次根式的运算。
除了基本的开方运算,还有一些特殊的开方,如立方根、四次根等。
立方根表示一个数的三次方根,记作³√a,其运算规则与平方根类似。
比如³√8=2,因为2³=8。
四次根则表示一个数的四次方根,记作⁴√a,其运算规则也可以类似的推出。
这些特殊的开方可以在数学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求解立方程等。
开方及二次根式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开方及二次根式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
在学习代数学时,开方及二次根式是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开方及二次根式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让我们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
所谓开方,就是对一个数进行开方运算,即找到一个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平方,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平方根。
开方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如√4表示对4进行开方运算,结果为2,因为2的平方等于4。
二次根式是由一个数与它的二次根号组成的一个式子,例如√2、√3、√5等。
这些数都是无理数,也就是不能用有限位小数表示的数。
在数轴上,二次根式对应的数是不完全平方数,即无法整除的数。
在计算开方及二次根式时,有一些基本规则需要遵循。
对于整数n,如果n>0,则√n是一个正数;如果n<0,则√n是一个虚数。
开方运算是一个单调递增的函数,即当x<y时,√x < √y。
开方运算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xy≠√x·√y,(√x)²≠x。
在开方运算中,常见的性质有:1.开方运算的运算性质:√a ± √b ≠ √(a ± b),√a · √b ≠√(a · b)。
3.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a · √b = √(a · b)。
还有一些常见的运算法则需要注意。
如何计算复合二次根式呢?如何计算√(√2 + √3)呢?我们可以用代数的方法将其化简。
设x = √2 + √3,则x² = (√2 + √3)² = 2 + 2√6 + 3 = 5 + 2√6,即x² - 5 = 2√6。
所以√(√2 + √3) = √(x) = √(x² - 5) = √(2√6) = √2 · √3 = √6。
第4节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命题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1. 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 - 2
B. 12
C. 1
5 D. a
2
2. 下列二次根式中,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18
B. 1
3 C. 2
4 D. 0.3
3. 下列各式化简后的结果为32的是()
A. 6
B. 12
C. 18
D. 36
命题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4. 要使二次根式2x-4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x>2
B. x≥2
C. x<2
D. x=2
5. 式子
a+1
a-2
有意义,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6. 使代数式
1
x+3
+4-3x有意义的整数x有________个.
命题点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7. 4的平方根是()
A. 16
B. 2
C. ±2
D. ± 2
8. 计算36的结果为()
A. 6
B. -6
C. 18
D. -18
命题点四二次根式的估值
9. 估计38的值在()
A. 4和5之间
B. 5和6之间
C. 6和7之间
D. 7和8之间
10. 下列实数,介于5和6之间的是()
A. 21
B. 35
C. 42
D. 3
64
11. 已知M=2×8+5,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8<M<9
B. 7<M<8
C. 6<M<7
D. 5<M<6
12. 估计7+3的值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
A. 3和4
B. 4和5
C. 5和6
D. 6和7
13.若3<a<1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1<a<3
B. 1<a<4
C. 2<a<3
D. 2<a<4
14. 在数轴上标注了四段范围,如图,则表示8的点落在()
第14题图
A. 段①
B. 段②
C. 段③
D. 段④
15. 关于8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数轴上不存在表示8的点
B. 8=2+ 6
C. 8=±2 2
D. 与8最接近的整数是3
命题点五二次根式的运算
1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3= 5
B. 22×32=6 2
C. 8÷2=2
D. 32-2=3
17.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a-b)2的结果是()
A. -2a+b
B. 2a-b
C. -b
D. b
第17题图
18. 计算27-61
3的结果是________.
19. 计算:418-92=________.
20. 计算12+8×6的结果是________.
21. 计算:(24+1
6)×6=________.
22. 计算:|2-5|-2(1
8-
10
2)+
3
2
答案
1. A
2. B
3. C
4. B
5. a≥-1,且a≠2
6. 4
7. C
8. A
9. C10. B 11. C【解析】∵M=16+5=4+5,∵4<5<9,∴2<5<3,∴6<M<7.
12. B【解析】∵ 6.25<7<9,∴2.5<7<3,∵ 2.25<3<4,∴1.5<3<2,∴4<7+3<5,∴7+3的值在4和5之间.
13. B
14.C【解析】∵32=9,2.92=8.41,2.82=7.84,∴7.84<8<8.41,∴8应介于2.8与2.9之间.
15. D【解析】
16. C
17. A【解析】由题图可知:a<0,a-b<0,则|a|+(a-b)2=-a-(a-b)=-2a+b.
18. 319. 3220. 6321. 13
22. 解:原式=5-2-1
2+5+
3
2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