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调查法
- 格式:docx
- 大小:28.19 KB
- 文档页数:8
第六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意义及全然概念一、抽样调查的意义抽样调查(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那么从总体中抽取一局部单位进行瞧瞧,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以被抽取的那局部单位的数量特征为代表,对总体作出数量上的推断分析。
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抽样调查方法是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查方法上的必定选择,和普查相比,它具有正确度高、本钞票低、速度快、应用面广等优点。
一般适用于以下范围:1.实际工作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瞧瞧,而又需要了解其全面资料的事物;2.虽可进行全面调查瞧瞧,但比立困难或并不必要;3.对普查或全面调查统计资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和修正;4.抽样方法适用于对大量现象的瞧瞧,即组成事物总体的单位数量较多的情况;5.利用抽样推断的方法,能够关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判定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取舍。
三、抽样调查的全然概念(一)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总体和样本)全及总体:所要调查瞧瞧的全部事物。
总体单位数用N表示。
抽样总体:抽取出来调查瞧瞧的单位。
抽样总体的单位数用n表示。
n≥30大样本n<30小样本(二)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全及指标:全及总体的那些指标。
抽样指标:抽样总体的那些指标。
第二节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组织形式:一、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即从总体单位中不加任何分组、排队,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随机抽选可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做法,如:1.直截了当抽选法;2.抽签法;3.随机数码表法;二、类型抽样(分类抽样)先对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加以分类(层),然后再从各类(层)中按随机原那么抽取样本,组成一个总的样本。
类型的划分:一是必须有清楚的划类界限;二是必须明白各类中的单位数目和比例;三是分类型的数目不宜太多。
类型抽样的好处是:样本代表性高、抽样误差小、抽样调查本钞票较低。
要是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的话那么抽样数目能够减少。
两种类型:1.等比例类型抽样(类型比例抽样);2.不等比例类型抽样(类型适宜抽样)。
第六章测量调查法教育调查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学生,研究主题常常围绕学生的发展与学业,收集的资料会涉及学生的心理能力、人格特质、学业成就、态度倾向等个体的内在特征。
这些特征仅靠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来收集,不一定合适。
因此,调查中经常需要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作为收集资料工具。
教育研究者不但要了解测量量表的性质,也要熟悉测量量表的编制和实施。
第一节什么是测量调查法教育测量的涵义(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按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
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1、2、3、4、5这些数字本身是没有数量或质量意义的,只是个符号。
当我们规定1代表学业成绩的最低等级“不及格”;2代表“及格”;3代表“中等”;4代表“良好”;5代表“优秀”,这时1、2、3、4、5才具有实际意义,数字按规则被赋予了意义。
根据测量的定义,任何测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测量客体。
指测量的对象。
测量的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教育研究中的事物或现象。
(2)测量内容。
指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
测量内容可以是外显的,如学生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也可以是内隐的,如学习兴趣、动机、态度、价值观等。
(3)测量规则。
指测量的法则或方法。
也就是说,要构建一套如何分派数字或符号的准则,按准则对测量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
(4)测量工具。
指测量的指标体系。
进行测量通常要借助标准化测验或量表这类工具对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进行测定,没有工具,测量难以进行。
(二)教育测量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教育测量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教育领域中的事物或现象予以数量化描述。
从狭义来说,教育测量是对学生经过某些学科的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测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价,对学业成绩需要评价。
任何个体、任何学科、任何学校都会用到测量。
通过测量,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即时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