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意见补充
- 格式:doc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14
新垵正顺公寓大体积砼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一)项目概况 (1)(二)大体积混凝土概况和特点 (3)(三)施工平面布置 (8)(四)施工要求 (9)(五)技术保证条件 (9)二、编制依据 (10)三、施工计划 (11)(一)施工进度计划 (11)(二)材料计划 (11)(三)设备计划 (13)四、施工工艺技术 (14)(一)技术参数 (14)(二)工艺流程 (14)(三)施工方法及操作要求 (14)1.施工准备 (14)2.混凝土的拌制 (15)3.混凝土的运输 (15)4.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16)5.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法 (17)6.后浇带施工方法 (21)7.测温管埋设 (23)8.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24)(四)检查要求 (25)五、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6)(一)组织保障措施 (26)(二)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26)(三)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2)(四)监测监控措施 (34)六、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36)(一)施工管理人员 (36)(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6)(三)特种作业人员 (36)(四)其他作业人员 (37)七、验收要求 (38)(一)验收标准 (38)(二)验收程序 (38)(三)验收内容 (38)(四)验收人员 (39)八、应急处置措施 (39)(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39)(二)应急组织机构 (40)(三)应急救援装备 (42)(四)应急救援药品 (43)(五)应急救援措施 (43)九、计算书 (46)(一)泵送混凝土施工计算 (46)(二)3D混凝土自约束应力计算书(1.2M) (48)(三)5D混凝土自约束应力计算书(1.2M) (50)(四)7D混凝土自约束应力计算书(1.2M) (52)(五)9D混凝土自约束应力计算书(1.2M) (54)(六)3D混凝土自约束应力计算书(2.65M) (55)(七)5D混凝土自约束应力计算书(2.65M) (57)(八)7D混凝土自约束应力计算书(2.65M) (58)(九)9D混凝土自约束应力计算书(2.65M) (59)(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计算书(1.2M) (61)(十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计算书(2.65M) (62)十、附图 (64)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一)项目概况新垵正顺公寓工程地处厦门市海沧区新垵。
目录第一部分编制综合说明 (2)一、工程概况 (2)二、工程地点 (2)三、工程参见单位 (2)四、设计概况 (2)五、场地布置及周边环境 (2)5.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5.2临时施工用电布置 (2)5.3临时施工用水布置 (3)5.4临时施工排水布置 (3)六、编制依据 (3)七、编制说明 (3)第二部分施工方案 (4)一、底板混凝土施工特点及难点 (4)二、底板施工总体部署及相关准备 (4)2.1劳动力配置 (4)2.2底板结构施工机械配备 (4)三、底板结构施工总体流程 (4)3.1施工流程 (4)3.2底板施工进度计划表 (4)3.3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6)四、底板施工相关分项工程施工 (6)4.1底层土方开挖 (6)4.2垫层施工 (6)4.3桩测试及桩顶处理 (6)4.4底板钢筋支架施工 (7)4.5底板钢筋分项工程 (10)4.6模板分项工程 (11)4.7有关隐蔽工程验收 (11)4.8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方案 (11)五、质量标准 (15)六、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17)第三部分保证措施 (19)一、质量保证措施 (19)二、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24)三、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6)四、环境与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26)第四部分应急预案 (27)一、应急准备 (27)二、现场停电应急措施 (27)三、机械故障应急措施 (27)四、应急措施 (27)五、路线阻滞应急措施 (28)六、混凝土施工补救措施 (28)七、预防措施 (28)八、应急措施 (28)第五部分附图 (29)南昌绿地新都会超高层紫峰大厦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组织设计第一部分编制综合说明一、工程概况南昌绿地新都会超高层项目地处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集购物中心、高级酒店式公寓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建成之后,将重新定义南昌东部地标。
二、工程地点本工程位于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一路及紫阳大道口,东临绿地新都会住宅项目,南临在建南昌地铁一号线紫阳大道站,项目北侧与西侧同为待建空地。
深基坑专家论证回复单补充1: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案1、本工程钻孔桩支护桩钢筋笼共425根,钢筋笼长度为14米和15米两种,钢筋笼重量在930千克(壹吨以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一次性吊装的施工方法,采取可靠有效的吊装施工方案,即理论计算满足要求和吊装方案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根据上述特点和以往工程施工经验,采取两点吊装、整体回直入孔的吊装方案。
主机选用25T 汽车吊,全臂长25米,其中半径控制在20米以内。
后插钢筋笼方法即采用振动锤3吨、频率3000R/min以上、导杆直径为125mm钢管进行本项目钢筋笼后置振捣。
本基坑四周环境踏勘分析,影响支护桩施工位置为西侧高压线杆较近约5米(西侧另一个高压线杆距离较近的需要调整支护桩位置,否则不能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在吊安过程中由专业安全人员统一指挥进行施工。
2、钢筋笼吊装方法钢筋笼吊放采用单机抬吊,空中回直。
吊机选用25吨汽车吊。
起吊时必须使吊钩中心与钢筋笼重心相重合,保证起吊平衡。
钢筋笼吊放具体分七步走:第一步:振动用导杆管在地面水平穿入钢筋笼内,并与振动装置可靠连接,钢筋笼顶部与振动装置应进行连接。
指挥转移到起吊位置,起重工分别安装吊点的卸扣。
第二步:检查两吊点钢丝绳的安装情况及受力重心后,开始同时平吊。
第三步:钢筋笼吊至离地面0.3m~0.5m后,应检查钢筋笼是否平稳后主钩起钩,根据钢筋笼尾部距地面距离,随时指挥副钩配合起钩。
第四步:钢筋笼吊起后,主钩匀速起钩,副钩配合使钢筋笼垂直于地面。
第五步:指挥起重工卸除钢筋笼上副钩吊点的卸甲,然后远离起吊作业范围。
第六步:桩身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立即进行钢筋笼插入作业。
第七步:钢筋笼插入,插入钢筋笼时,先依靠钢筋笼与导管的自重缓慢插入,当依靠自重不能继续插入时,然后开启振动装置电源,使钢筋笼下沉到设计,断开振动装置与钢筋笼的连接,缓慢连续振动拔出钢管,最后关停振捣器电源。
钢筋笼应连续下放,不宜停顿,下放时禁止采用直接脱钩的方法。
混凝土工程方案评审意见一、前言混凝土工程施工是指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的施工过程。
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施工方案的设计和评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混凝土工程方案进行评审,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方案概述本次混凝土工程方案是针对一座道路桥梁项目的施工方案。
该方案包括混凝土浇筑、模板搭设、钢筋绑扎等工序。
方案提出了施工方法、工期安排、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等内容。
在评审过程中,将对这些内容进行专业性评估,提出相关建议。
三、工程施工方案评审1. 施工方法(1)混凝土浇筑方法评审意见:混凝土浇筑方法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现场情况,建议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浇筑,以确保浇筑质量和施工效率。
同时,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分层方法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
(2)模板搭设评审意见:模板搭设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对结构质量和安全性影响较大的环节。
在进行模板搭设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分析,确保模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搭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模板变形或者失稳的情况发生。
(3)钢筋绑扎评审意见:钢筋绑扎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关键的工序之一。
在进行钢筋绑扎时,需要确保钢筋的位置、数量、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使用专业的绑扎设备和工艺,确保钢筋的连接牢固、安全可靠。
2. 工期安排评审意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工期安排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在工期安排上,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材料供应、人员配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工期计划,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止工期拖延或者提前施工的情况发生。
3. 质量控制评审意见:质量控制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坍落度等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安全保障评审意见:安全保障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单时间:2011年3月2日工程名称回复内容论证意见2011年2月28日下午召开xxxx中心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论证会。
与会专家听取了建设单位对本工程项目及周边情况的介绍,听取了设计单位对本项目设计方案的介绍,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本工程部分采用“圆拱内支撑支护体系”,专家论证意见如下:1、环梁直径较大,截面尺寸(1800*900)偏小,不利于受力协调。
2、建议缩小环梁直径,环梁与冠梁之间采用桁架体系连接,以增强支撑体系的刚度。
3、建议坑底设置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被动区,特别是环梁和冠梁相切位置的被动区加固范围应加大。
4、内支撑梁、立柱的布置应针对性,根据受力情况,增加剖面。
5、环梁与冠梁相切位置的内支撑体系,竖向荷载存在偏心,建议该位置环梁下设立柱。
6、应完善基坑降水设计。
7、支护排桩的成桩质量检测(低应变)数量10%不足,应不少于30%,鉴于基坑的重要性,建议低应变检测数量100%。
8、应补充拆撑设计内容;以及喷锚设计说明,锚杆拉拔力、锚杆和喷面检测内容。
9、基坑监测项目和指标应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确定。
10.、南侧东部的支护排桩超红线设置,应经建设单位协商通过后,方可实施。
11、基坑支护设计说明与图纸不符的内容(如传力带、搅拌桩排数等)12、该支护设计的具体配筋和截面设计,应在结构计算的基础上确定。
已按专家论证意见整改:一、已修改,详护施-05二、已修改,详护施-05三、已修改,详护施-04四、已修改,详护施-06五、已修改,详护施-04六、已修改,详护施-11七、已修改,详护施-02八、已补充,详护施-10。
九、已完善,详护施-02、详护施-05十、已说明,详护施-02十一、已修改,详护施-09十二、已完善,详护施-05、护施-08专业负责人:xxx 设计人:xxx 审核人:xx2011年3月2日。
锚碇大体积砼建议施工方案一、锚碇砼裂缝产生的机理与预防措施1.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因锚碇嵌固于微风化岩基坑内,所以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裂缝主要是受基础约束的。
2.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1)设计合理的配合比A .采用“双掺”技术改善砼性能,选择缓凝高效减水泵送剂和二级以上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使得砼的水化热降低,可以有效地防止砼裂缝.B.选择低水化热水泥本工程拟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C.选择级配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的砂石料,应特别控制砂石料含泥量.(2)在砼浇筑时,向砼内部加入母岩强度大与60MPa的岩石块,进行热传递,吸收部分热量。
(3)布置冷却管在混凝土内部布置冷却管,通过循环冷却水携带大量的水化热,根据计算水化绝热温升值及实测温度来控制调节水流量、流速和开停水时间。
(4)分层浇注混凝土连续浇筑,覆盖加厚,散热性差,会增加和加快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产生,因此必须控制分层厚度,布设合理浇筑点,控制浇筑速度。
本工程拟采用4块浇筑,每5米作为一个浇筑块。
(5)在混凝土表面及四周表层内放置Φ8的钢筋网片,控制表面的收缩裂缝。
(6)砼养护措施:采用内散外蓄综合养护,即在放置循环冷却水管,在砼施工期间进行循环水冷却,以加快砼内部热量的散法。
在砼浇筑完成后,应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进行蓄热养护。
3.施工准备(1)计算砼浇筑在不同厚度施工的绝对热温升值。
(2)确保砼浇筑不间断。
(3)砼原材料的选择与储备。
A水泥: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B掺和料:二级粉煤灰.C粗骨料:碎石,级配优良,粒径5-40mm连续级配.D细骨料:中砂,细度模数2.4-2.7.E附加剂:初凝时间大于15h,采用缓凝高效减水泵送剂.F水:饮用水标准.三.主要施工工艺1.砂石料搭凉棚降温.2.降低砼入模温度.3.砼浇筑与振捣浇筑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逐渐覆盖,一次到顶,局部补充”的薄层浇筑方法,要求在初凝时间内上层砼必须覆盖下层混凝土,且分层不大于50cm。
关于专家论证的意见2009年5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2009年第87号文发出《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其中第九、十条规定了专家论证会的组成人员,“(一)专家组成员;(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三)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第十条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对此,引起了各方广泛的讨论与争议。
本文作者根据日常参与方案论证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讨论了专家论证会的组成人员及其责任划定,对建筑工程专项方案中专家论证制度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影响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力度,出台了大量的法规、文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9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这是对住建部以往关于专项方案专家论证要求的汇总整理和具体细化,对专家论证提出了明确、具体、全面、严格的要求。
《管理办法》的出台,提高了参建各方对施工方案的重视程度,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有着积极影响。
《管理办法》对需要编制专项方案和需要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了界定,对专项方案的编制内容和专家论证的程序作出了具体要求,对专家资格和专家库的建立进行了明确,使工程管理各方有了依据和标准。
但是,在施工单位的实际操作中,笔者认为《管理办法》有些方面存在不合理或者不明确之处。
首先,《管理办法》规定“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也就是说专家必须是从与项目无关的单位中选取,这在实际运作中不尽合理。
XXXXXX项目超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就专家论证意见对专项方案的修改情形:一、对《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报告》的修改情形:1、进度打算、支架搭设检查等内容,应补充完善;2、修改情形:已补充进度打算见P12页,完善支架检查内容见P28~30页;3、应补充人员上岗证,特种作业操作证等内容;4、修改情形:补充人员上岗证,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印件;5、方案计算中部份技术参数、计算进程错误,需整改(侧压力);6、修改情形:已更正错误参数,详见计算书;7、未计算的其他梁,应归类已计算的梁,指导施工;8、修改情形:已归类,见P17~19页;9、垫板规格应按标准规定施工,边梁计算应考虑风荷载;10、修改情形:垫板规格已按标准调整,见P9页,边梁计算增加风荷载组合;11、部份大荷载梁应增加一道穿梁螺栓;12、修改情形:已增加,见P17~19页梁模板支撑搭设表;13、应补充完善梁下支模、梁侧顶紧、包柱处置等大样图,以指导施工;14、修改情形:已增加大样,见超高支模立面构件图示、连墙件详图C-1b;15、其余详见专家论证意见;二、对XXX专家意见的修改情形:1、本方案内容较齐全,可行;2、本方案中有些不确信的尺寸(如剪子撑布置间距,稳固方法中的抱柱、竖向水平间距等)应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形确信尺寸位置;3、修改情形:已确信本工程中剪子撑布置间距,稳固方法中的抱柱、竖向水平间距等尺寸,见P9页;4、补充施工进度打算;5、修改情形:已补充进度打算,见P12页;6、建议超载梁部位梁底加顶撑,沿梁跨度方向间距调整为450mm;7、修改情形:在施工图中已加顶撑,见《2号楼、连廊超高支模支撑架平面布置图C-2a》及《4-4剖面C-5b’》;三、对XXX专家意见的修改情形:1、P42,模板支架荷载参数,模板与模板自重(m2)、砼与钢筋自重(m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均有误;2、修改情形:原计算有误,从头计算,模板与模板自重取m2、砼与钢筋自重取m2、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均,见P50页;3、P44,板面板强度计算中,未利用集中荷载(m2)进行验算(比较二者所得的弯矩值取大值),模板支撑方木计算中,未进行荷载组合;4、修改情形:原计算有误,从头计算,采纳集中荷载(m2)进行验算,见P52页;模板支撑方木计算中,进行荷载组合,见P53页;5、P55,梁(400X1200)底模板计算,未进行荷载组合(其他梁计算均有此问题);修改情形:原计算未进行荷载组合,属于软件问题,体会算,软件取值较大,偏于保守,能够利用其判定结果,以梁(600X1200)底模计算为例,A、软件中设计值计算如下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m;模板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q2:××=m;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q3: ×+×=m;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max=(q1+ q2)l2+= ×+×2002+××2002=71500N·m m;B、按标准设计值如下: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标准值:钢筋砼自重:+××=m;模板结构自重:×=m;施工均布线荷载标准值kN/m2及跨中集中荷载考虑两种情形别离作用;(1)施工均布线荷载设计值:q1= ×[×++×]= KN/m;q1= ×[×++××]= KN/m依照以上二者比较取q1= KN/m作为设计依据。